APP下载

解读《加拿大胃肠病学会IBD与静脉血栓防治共识意见(2014年)》

2014-01-22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活动期中重度病史

解读《加拿大胃肠病学会IBD与静脉血栓防治共识意见(2014年)》

中重度活动性IBD是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该共识参考了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关于预防、治疗静脉血栓的指南,尽管2012年ACCP指南去掉了2008版指南中IBD是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内容,但是大量数据表明,IBD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当疾病活动时发生血栓的风险更大。该共识通过现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中重度活动性IBD是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且住院期间血栓发生风险高于非住院期间6倍。

应积极对IBD患者行抗凝治疗 该共识意见中各项意见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相对较低,多数是英国或其他单中心报道及荟萃分析结果。但通过专家讨论投票,对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和预防的共识意见,许多都被强力推荐。

在血栓预防方面,如果IBD患者因中重度疾病复发住院,只要没有严重出血,均推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或小剂量普通肝素预防血栓形成。

IBD患者行腹部手术时推荐行抗凝治疗。对于住院期间有严重IBD相关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该共识意见建议,暂给予机械性预防血栓治疗,当出血不严重时,改用抗凝治疗。此外,门诊复发的中重度活动期IBD患者若有VTE病史,也建议接受抗凝治疗。IBD妊娠女性行剖宫产时建议接受抗凝治疗。对门诊复发但无VTE病史的活动期IBD患者或小于18岁无VTE病史的IBD儿童,均不建议抗凝治疗。

无论成人或儿童,对于初发VTE的活动期IBD患者,建议抗凝治疗至缓解期后3个月。如果是非活动期IBD患者初发VTE,则推荐寻找诱发VTE因素,持续抗凝治疗直至该诱发因素被去除。

总之,依据此共识意见,应比较积极地对IBD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目前资料表明,抗凝治疗降低血栓形成的同时不增加IBD疾病活动风险。但是目前尚缺乏我国IBD合并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预防和治疗的数据,有待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总结,以更好地指导我国IBD患者合并血栓形成的处理。

猜你喜欢

活动期中重度病史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血清HBcrA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变化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