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平原老区贫困状况调查研究

2014-01-16张春雨任士福张玲

关键词:平原老区河北省

张春雨 任士福 张玲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071001)

河北省平原老区贫困状况调查研究

张春雨 任士福 张玲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071001)

基于河北省平原贫困老区70个村庄的基本情况、农民收入和扶贫状况等抽样调查数据,针对河北省平原贫困老区的致贫原因,提出通过创新机制,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扶贫帮扶平台,引入市场资本和科技要素,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特色产业,向农民投资,培养职业农民等多种途径帮扶河北平原老区发展。

河北;平原老区;贫困;调查

一、引言

河北省平原贫困老区主要包括位于黑龙港流域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保定等地区,在抗日战争期间分属于晋察冀、晋冀鲁豫和晋冀热辽三个革命根据地。受制于历史因素和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老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缓慢。在基础设施、农田水利、思想观念、开放程度上同较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平原贫困老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相对于河北坝上和太行山区等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人们对于平原老区的贫困状况关注程度较弱,相关研究甚少。王永军等认为突破河北平原贫困县发展的瓶颈,既需探讨适用于所有贫困地区的一般路径,也需探讨专门针对河北平原贫困县的具体路径。例如,加大交通等基础建设,建立合理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主动融入京津冀都市圈等[1]。任春丽等基于河北省农村贫困状况调查问卷的分析认为,农民收入少、支出多、政府投资力度不够、扶贫政策效果不佳等是造成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农村的贫困状况有所缓解,但未得到根本改变以及导致农村贫困的原因趋于多元化、复杂化[2]。

本文通过选取平原老区的70个村庄的调研结果,探讨河北平原老区新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一定的帮扶措施,集中一些财力、物力和人力,帮助平原老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调研过程中结合河北省深化基层建设年活动和农村面貌提升活动,点面结合,典型剖析,贴近农村。分析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以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揭示不同区域贫困的差异性,提出平原贫困老区脱贫致富的对策。

河北省平原贫困老区作为华北地区主要的农业区,由于历史、地理和政策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老区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老区人民虽然已经摆脱了绝对贫困,但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生活质量依然很差。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河北省扶贫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一是政府资助的河北省平原贫困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效果良好;二是整合资源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是扶贫形式由项目帮扶向连片开发规模发展;四是个体资本要素参与传统生产方式改造。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缓解平原贫困老区贫困阻力较大;政府扶贫主体比较单一,缺乏有效的专业化指导;农村干部呈现老龄化等。有课题组通过一年的驻村帮扶,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一些财力、物力和人力,着力进行饮水安全、村街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四清四化”、致富增收产业、卫生室建设、文体工程建设,使饶阳县南善旺村的农村面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帮扶的研究成果也在相关县域推介,对帮助平原老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样本和老区贫困状况数据

本次调研工作是在河北省开展基层建设年和农村面貌提升活动的背景下进行的,调研组采取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问卷的形式对宁晋、饶阳县等16个县70个自然村、300家贫困户进行调查,并对河北农业大学帮扶的饶阳县南善旺村等村庄进行深入剖析和实证研究。

发放集体调查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有效回收率为97.14%。在调查统计中,自然村总户数平均为383户,其中平均贫困户数占103户。平均总人口数1 479人,平均贫困人口数310人;平均耕地面积2 140亩,平均林地面积560亩;具有特色种植或养殖的自然村为16个,其中养殖、种植大户平均数为8户/村,企业平均数量为每村3个。

发放个人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4份,有效回收率为91.33%。在被调查的274位农民中,男性占68.98%,女性占31.02%;已婚的占88.32%,未婚的占11.68%;18~35岁的占35.03%,35~45岁的占37.22%,45~60岁的占23.35%,60岁及以上的占4.4%;具有初中及以下、高中、本科(含一村一名大学生)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62.77%、22.26%、14.97%。

(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在调查的68个自然村中,5.88%村庄没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37%的村庄没有通公路,58.82%的村庄主干道硬化率达到80%以上,86%的村庄没有建设规划,61.76%村庄没有沼气池。从村内是否有合理化的垃圾池、公厕及街道两侧排水沟是否通畅来看,61.76%的村子选择“是”,38.24%的村选择“否”。

(二)社会保障状况程度不高

根据调查结果,河北省平原贫困老区的农民在社会事业方面享受到的服务明显不足。平原贫困老区没有村级卫生室的村庄50个,适龄儿童不能就近入学的村34个,没有文体活动场所的村31个。

平原贫困老区人口比重大,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更艰巨,贫困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更为突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性更为明显。在经济欠发达的平原老区,农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有限,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消费只能维持在低水平层次。例如,表1显示所调查村庄的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均未达到全覆盖。

(三)以种养殖业为主,农民收入偏低

河北贫困老区是传统农业地区,贫困老区农民收入来源结构比较单一,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较高,二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多数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养殖、果园及外出务工。其中,58.82%村庄以种植业为主,5.88%村庄以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农民的土地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经营收入较少。所调查农户2012年收入见表2。

在调查中发现,贫困老区农民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较低。调查发现,80.88%的村庄以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11.77%的村庄以农民合作社为主,4.41%的村庄以企业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主,2.94%的村庄选择了其他;二是仍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结构调整进程较慢。在调查中发现,65.33%的农民掌握种植技术,13.14%的农民掌握养殖技术,13.14%的农民掌握其他方面技术,8.39%的农民没有掌握任何技术。

(四)农村干部综合素质是老区发展的薄弱环节

村委会发展农村经济没有清晰思路,缺乏发展经济的领头人,是贫困老区村级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在调查村子是否有群众信任、团结干事的村两委班子时,95.59%村庄选择“是”,4.41%村庄选择“否”。在调查目前村子是否有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时,64.71%村庄选择“是”,35.29%村庄选择“否”。在调查“您目前在脱贫致富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时,42.65%村干部选择了“脱贫致富的工作思路不明确”,58.82%村干部选择“缺乏政府的扶贫致富的专业指导”,41.18%村干部选择“群众工作开展有困难”,38.24%村干部选择“知识文化水平有待提高”,10.29%村干部选择“领导能力有待提高”,14.71%村干部选择“激励政策欠缺,工作热情度不高”,1.47%村干部选择“其他”。

表1 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村民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

表2 调查农户2012年收入水平

(五)老区扶贫需求愿望强烈

农民对扶贫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内容缺乏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效果不理想。调查结果显示,64.23%的农民没有享受过当地的扶贫帮助,农民遇到生产生活资金短缺情况时,选择向亲友或银行贷款(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资金周转困难采取的措施

“政府对贫困老区的资金扶持重点应该放在何处”,有59.85%农民选择“农民农业生产”,54.74%农民选择“扶持村企业和种养大户,解决大众就业”,49.27%农民选择“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45.62%农民选择“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21.90%农民选择“补贴慰问贫困户”,0.36%农民选择“其他”。

在对政府的扶贫工作建议进行调查时,有57.66%农民选择“发展特色致富产业”,30.42%农民选择“土地流转”,41.97%农民选择“成立农民合作社”,28.47%农民选择“引进建立龙头企业”,14.96%农民选择“劳动力转移”,38.32%农民选择“建立农村脱贫致富政府帮扶新平台”,6.93%农民选择“其他”。

在调查“作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您希望政府开展哪些工作”时,76.47%农村干部选择“组织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75%农村干部选择“针对村子特点,进行脱贫致富专业化指导”,50%农村干部选择“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44.12%农村干部选择“健全考评机制,强化监管力度”,1.47%农村干部选择“其他”。

从以上调查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平原贫困老区农村干部和农民对于政府扶贫的愿望十分强烈。大部分农民和农村干部对政府扶贫工作充满期盼,渴望得到相关政策支持,早日脱贫致富。

三、河北省平原老区贫困原因分析

贫困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华北平原老区贫困的成因,从理论层面分析,是历史、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多种原因循环积累的结果;从实践层面来看,又是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是环境约束、能力约束、权利约束的必然结果[3]。

(一)独特的地理因素

老区历史上生存和生产环境相对恶劣,几百年来一直是穷困地区。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66年曾专门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五”期间根治海河重点工程的指示》文件,强调对河北省涝碱严重的黑龙港进行治理,以解决这个地区的缺粮问题。调查发现,一些村庄房屋高筑,街道可以当作泄洪水道使用,遇到水涝年份,也有低洼耕地绝产现象发生。

此外,京津的“磁吸现象”导致包括平原老区在内大面积的“环京津贫困带”出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对比了从2004年至2009年贫困带地区京冀两地的人均GDP、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收入指标。“五年内,边界两侧各项收入差距扩大势头依然持续,边界两侧农村居民的生存状态正在由不平等走向更大的不平等”[4]。

(二)人口素质因素

我国优先发展工业和过度提取农业盈余的城乡二元发展历史,导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平原老区中绝大多数优秀青年通过高考、参军、招工等途径相继离开农村,因此当前剩余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精壮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守者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严重限制老区的经济发展。

(三)生产生活条件因素

农业生产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是人工劳动,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不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迫切需要探索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多种实现形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农业规模效益。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通讯、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缺乏必要的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

(四)产业结构因素

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科学技术落后;发展方式不科学,粗放型增长模式没有根本转变;大型龙头企业少,带动性差以及生产资金严重缺乏,阻碍生产力发展,影响低收入农户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其他资源匮乏的平原老区农村,发展种植、养殖业是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首要选择。

(五)平原老区扶贫因素

平原老区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出过巨大牺牲。改革开放后,通过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平原老区的贫困状况有所改善,但仍与小康社会要求相去甚远。实践证明,单一采取扶贫政策,无法应对老区的不同发展阶段,更不能解决大多数老区加快发展的问题[5]。河北省《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确定以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为重点的黑龙港干旱盐碱区为省连片特困地区,通过“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坚持把黑龙港海河平原连片贫困老区的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把扶贫到户与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相结合[6]。河北省近两年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2012年完成安全饮水网管升级改造2 325个,3 652个村进行了电网改造,新建标准化卫生室3 422个,5 010个村配置了体育健身器材。2013年开工项目达到16.8万个[7]。平原老区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产业开发和村级班子建设等得到跨越式发展。但从老区的整体环境来看,城乡之间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还存在巨大差距,为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发展需要,还应建立长效机制,尤其需要整合市场和社会资源,持续帮扶落后地区发展。

四、对策建议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只有创新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使平原老区摆脱贫困。

(一)创新机制,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扶贫帮扶平台

坚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集中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和社会参与的扶贫帮扶平台。河北省开展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基层建设年活动和农村面貌提升活动,一改以往“各自为政”的模式,通过党委领导、政府统揽、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整合资金和财力,统一配置各类资源,采取既给钱又出人的方式集中帮扶,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整体效益。

(二)引入市场资本和科技要素,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特色产业

河北省平原老区地处暖温带,是华北平原主要农业区,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科学技术农业生产要素中,除劳动力要素,平原贫困老区最大的资源是土地,最缺乏的是科学技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资本投入。实现贫困老区脱贫致富,整体可持续发展,要立足实际,引入资本和科技要素,可通过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将畜牧养殖业和种植业作为平原贫困老区的主导产业等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中定位,通过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通过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让农民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村物质水平,推进贫困老区新农村建设。

(三)培养职业农民(农民经纪人)

农村脱贫要发展,人口素质是关键。改变平原老区的落后现状,地方政府要整合扶贫资源,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基础上,加大农村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一是充分依托市、县级人才资源和培训资源优势,强化基础教育、青年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二是推进“送教下乡”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农民就地解决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问题。三是加强农业高等教育与中职的衔接。构建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农科教结合为突破口,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王永军,杨英法.河北平原贫困县发展瓶颈的突破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2(11).

[2]任春丽,王余丁,赵邦宏.农村贫困状况调查分析——基于河北省调查问卷的分析[J].经济论坛,2011(04).

[3]张立群.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的类型及对策[J].红旗文稿,2012 (22).

[4]刘子倩.京津冀蓝皮书称京冀边界两侧收入差距仍在拉大[EB/OL].中国新闻网.[2012-04-20].http://www.chinanews.com/ gn/2012/04-20/3834927.shtml

[5]田文玲.老区需要什么样的政策[J].中国老区建设,2013(8).

[6]河北日报.河北:推动连片特困地区加快发展[N/OL].中国网络电视台.[2012-04-09].http://news.cntv.cn/20120409/119478.shtml

[7]韩寒,耿建扩.河北选派3.9万名党员干部驻村帮扶[N].光明日报,2013-10-15.

F323.8

A

1672-3805(2014)04-0019-05

2014-03-13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推进河北省平原贫困老区脱贫致富对策研究”(201301475)

张春雨(1968-),男,河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民教育。

猜你喜欢

平原老区河北省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平原的草
老区在努力奔跑
浪起山走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