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扎根茶区服务茶农促进茶业增效

2014-01-12

今日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磐安缙云特派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扎根茶区服务茶农促进茶业增效

一、主要亮点

自2003年浙江省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至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累计派出个人科技特派员132人次,服务缙云、常山、三门、开化、泰顺、磐安、景宁、松阳、遂昌等浙江11个欠发达市、县的13个乡镇。2008年,浙江启动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茶叶所分别派出松阳和淳安法人科技特派员,缙云、磐安和新昌团队科技特派员。自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增强农业现代化技术支撑的若干意见》之后,茶叶所根据当地产业技术需求,增派团队科技特派员和个人科技特派员,至2014年,选派团队特派员8个,分别派驻缙云、开化、磐安、浦江、松阳、泰顺、天台、新昌,个人科技特派员增至13人,其中增派2人,服务淳安文昌镇、龙泉八都镇。

2011年,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专门做出批示高度肯定茶叶所科技特派员工作:“我省是一个茶产业大省,在茶品种改良、茶产业发展中中国茶科所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常年服务在我省的欠发达地区,深受茶农欢迎。”中央原候补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同志也高度肯定茶叶所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形象地总结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派人来茶叶所进行科技特派员工作调研。

自2003年以来,茶叶所已8次荣获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25人次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松阳法人科技特派员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团队科技特派员。2009年由茶叶所牵头申报的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茶叶获得批准,是科技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之一。

二、创新举措

(一)加强组织管理,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

成立茶叶所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派出任务并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由所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挂靠所科技处,由专人进行日常管理;制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健全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使科技特派员工作有章可循。

(二)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特派员工作

茶叶所充分发挥研究所作为科技特派员强大科技后盾的作用,不断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特派员工作。整合茶叶所承担的各类科技项目资源,将国家支撑、星火计划、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的实施与科技特派员工作有机结合,如茶叶所2006~2009年期间主持的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低效低产茶园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中,有7位科技特派员作为项目组成员,2012年启动的“浙江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项目,同样也吸收多位科技特派员参加。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特派员工作积极性

茶叶所努力为科技特派员创造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经济方面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保障,解决科技特派员的后顾之忧,提高特派员工作积极性。茶叶所科技特派员在驻点服务期间,保持原有的岗位津贴和补贴,除上级补助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外,额外补助科技特派员下乡往返路费、通讯费等。纳入年度考核,根据科技特派员工作业绩,发放工作绩效。每年由所自筹经费补贴科技特派员的各种补助、绩效等逾28万元,至今累计逾300多万元。

三、业绩成效

(一)助推当地茶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科技特派员为缙云县茶产业升级发展把脉、当好参谋。驻缙云科技特派员白堃元研究员,在做好入驻点胡源乡的工作外,还致力于全县茶产业的升级发展。针对缙云茶业“没有统一品牌和标准,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价格低下而混乱,缺乏竞争力”等问题,通过编制规划、制订标准、改进工艺、更新品种、开展培训等一系列措施,缙云茶产业得到了升级发展:缙云茶树无性系良种率达到75%以上,成为全省推广无性系良种先进县;“仙都笋峰”实现自动化、标准化生产,成为缙云茶叶统一品牌,于2010年被上海世博会欧盟馆指定为官方用茶;缙云茶园面积增加了2万多亩,产量增加了900多吨,产值增加1.88亿元,茶农人均收入提高2倍。同时,帮助缙云着力打造“中国黄茶之乡”,2012年普通品质的缙云黄茶市场价达4000元/斤左右。2012年缙云县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

科技特派员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泰顺茶产业,发挥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作用。驻泰顺科技特派员江和源研究员,以“富民强县工程”项目实施为抓手,用科技提升泰顺“三杯香”茶产业。2009年以来,为当地引进中茶108等优良新品种,热风杀青、远红外提香等茶叶质量提升加工新技术,使“三杯香”茶叶品质、档次都有了变革性的提升。“三杯香”实现了茶叶产值增长60%以上,茶农人均增收达到500元,当地茶企茶农赞扬“钱支援、物支援,最给力的还是来个科技特派员”。“三杯香”于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并荣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二)以科技兴茶,提高茶叶科技水平

建立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茶农。茶叶所科技特派员在入驻点积极建立示范基地,发挥科技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将良种、技术应用到示范基地上,达到以点带面目的,辐射带动周边茶农。累计建立科技示范点360个,示范茶园面积10.8万亩;引入中茶108、中茶302、白叶一号等国家级或省级茶树新品种10多个,实施了茶园铺草、机械修剪茶园、茶树保水剂等新技术20多项;推广新农药5种、应用面积21.3万亩,指导建成加工厂10余座。在磐安双溪乡建立的1000亩生态白茶基地,被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科技特派员制度合作项目”支持。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权启爱研究员指导龙井茶加工

新昌团队特派员肖强研究员开展黄板使用技术培训

组建专业合作社,提升茶叶生产组织化水平。茶叶所科技特派员先后帮助组建2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如李强副研究员2007年帮助缙云县大源镇建立了“炒制中心+基地+茶农”专业合作社,引导茶农严格按照无公害茶生产要求,实现了名茶清洁化加工;权启爱研究员通过技术入股和少量资金,在磐安县组建了“双溪乡磐安山早生态白茶生产合作社”;白堃元研究员通过组织茶农资金入股帮助组建了“胡源乡三农茶果专业合作社”;肖强研究员帮助建立“三门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

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员累计举办技术培训550期,培训茶农6.4万人次,大大提高了当地茶农的茶叶生产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茶园抗灾等各种应急性技术服务,为挽救茶叶生产损失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为应对2013年夏季的茶园严重旱灾,各地科技特派员深入茶区实地调研茶园受灾情况,发放了由茶叶所编印的《高温旱害茶园减灾和恢复技术措施》挂图3000余份,指导当地茶叶基地和茶农进行茶树防旱抗旱工作,争取将各地茶园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茶叶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茶农收入倍增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科技特派员入驻点,茶叶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茶农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磐安双溪乡现茶园面积已达6100亩,全乡人均茶叶收入1500元,茶园面积和茶农收入都比2003年增加10倍。随着新种茶园的不断投产,未来几年,农民的茶叶年收益将还会以15%~20%的速度增长,双溪乡已从一个零星产茶乡镇变成了专业产茶乡镇。原来很少种茶的双溪乡山早村,通过白茶种植现已建成全县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磐安县科技特派员千亩白茶基地”和远近闻名的白茶专业村,全村350余人,已实现人均茶叶收入5000元,村民们赞扬“是白茶和科技特派员为我们创造了高收入。”

缙云胡源乡,与科技特派员入驻的2005年比,茶园面积增加62%,产量增加68%,产值增加167%。2005年胡村茶农人均收入1865元,到2012年底已达到6373元。

遂昌焦滩乡,与科技特派员入驻的2003年比,全乡茶园面积从1593亩发展到4244亩,扩大了2.7倍;全乡茶叶亩产值从1851.9元/亩提高到2846.4元/亩,增长了1.5倍。

猜你喜欢

磐安缙云特派员
磐安工业园区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缙云烧饼”火了
做精特色产业的探索和实践
浙江磐安:“交旅融合”,服务“两山”经济
平均落差300多米 杭绍台高速磐安大盘山路段即将完工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Renown and Her Roots in Rural Jinyun
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以浙江省磐安页岩砖瓦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