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 “业群式岗位体育”语境: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体系建构

2014-01-12周文来

军事体育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补偿性应用性耐力

周文来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江苏扬州225009)

马克思早期把人类的劳动分为体力类、灵活类和注意类[1];上世纪80年代,著名运动训练学家田麦久等人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 “项群”,进而提出项群训练理论[2]。笔者以马克思分工思想和 “类属聚合”思想为指导,通过对职业岗位身体活动规律和运动负荷特征规律的比较,将各种职业归纳组合为 “职业岗位群”,同时按照职业岗位群规律特点,对当前高校所设置的专业,按照相似属性归类重组为 “专业群”,从而提出 “业群式岗位体育”的概念,把现行的职业 (准职业)划分为体能主导类、灵巧主导类和心智主导类三大业群[1]。本文基于 “业群式岗位体育”语境,对三大 “业群”校本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构建,以期指导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1 业群岗位体育内容模块设置的主旨和理念

1.1 内容模块的设置主旨

1.1.1 岗位应用性

应用性模块是基于职业岗位的直接应用性思想而设置的。在后手工业时代,机器生产造成了劳动者局部劳动的分解,局部劳动产生的局部产品,需要劳动者具备局部的身体素质。在后工业时代,乃至信息时代的劳动中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并且随着分工精细更加突显。职业特殊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对技能操作的掌握[4]。可见,以 “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当务之急。

1.1.2 岗位补偿性

补偿性模块是基于职业病发生和部分肌肉关节缺乏体育锻炼而设置的。职业病已是现代劳动者健康工作不容忽视的障碍,由于局部身体的长期劳作,日积月累的肌肉关节劳损在所难免;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导致机体器官受损也时有发生;局部劳动之外所需的关节肌肉和内脏器官长期处于一种工作状态,容易造成运动饥饿,运动营养不良状况。职业类学校体育应该针对这种现象而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生掌握岗位需要的保健技能和方法,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自主安排锻炼计划或制定运动处方。

1.1.3 岗位拓展性

岗位拓展性内容是基于技术项目的学科型掌握为核心,促进终身体育的形成,以发展学生兴趣、岗位特殊技能需求、职业素养而设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对某一体育运动项目的爱好,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受到身心快乐,体验运动的成功感,就会把运动内化为自我需要,变为长久性自觉运动行为,健康第一的理念自然得到贯彻。特殊岗位需要特殊技能,如航海专业的游泳技能。许多体育运动项目取胜的关键并不取决于某个人的运动技能和能力,而是取决于团队的有效合作程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公平竞争又是体育运动本身的魅力。在职业精细化分工的背景下,团队的合作精神对任何一个集体发展都至关重要。因而在体育教学中设置公平竞争性、合作性、体能性内容,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1.2 内容模块的设置理念

1.2.1 系统性理念

岗位应用、补偿和拓展三个模块内容看似相对独立,实质是三位一体。岗位应用性内容侧重于劳动力局部身体素质需要,以 “必须、够用”为度;岗位补偿性内容侧重劳动者身体的全面发展,克服要什么就练什么的狭隘思想;拓展性内容侧重于人的终身体育考虑,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把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理念有机融合在三个模块的课程内容体系上,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有所不同,职业岗位性特征一目了然。

1.2.2 目标性理念

相对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而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着重强调共性目标 (健康第一),缺乏增强体能和职业素质的目标。业群式岗位体育思想与职业岗位目标暗合,因为增强体能和职业素质目标恰恰就是为培养 “职业人”需要而设定的。其校本课程设置,按照专业岗位需要进行开发,增加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内容,体现课程为专业服务,有效落实职业体育教育的岗位和健康目标。

2 业群岗位体育校本课程内容构建

2.1 岗位应用性内容

2.1.1 体能主导类应用性内容

体能主导类业群如加工制造、景点导游、烹饪营养与工艺、地质勘探、工程建筑类职业等,其劳动特征表现为局部肌肉工作强度较大,大肌群、中大肌肉群参与工作多,肌肉工作负荷也较大,对人体素质要求以力量、耐力、或力量耐力混合型等体能性素质为主,类似于人们通常说的体力劳动。从工作身体姿势特点看,常以站立、半站立型为多,身体空间移动频繁,活动范围大小不一,选取的内容以发展准职业人的走、跑、支撑、跳跃、攀爬能力为主。

2.1.2 心智主导类应用性内容

心智主导类业群如教师、医生、行政管理类职业等,其劳动特征表现为局部肌肉工作强度小,参与工作多为小肌群,肌肉工作负荷也小,大脑神经紧张度高,有意注意时间长,心理压力大,类似于人们通常说的脑力劳动。从工作性质看,这些职业对身体体能性素质要求并不高,一般耐力就行,仅对颈部肌肉耐力和躯干耐久能力要求稍高点,辅以对前臂、手腕手指支配神经反应协调性为主。从工作身体姿势特点看,以伏案型为多,身体空间移动少,活动范围小。应该选择训练颈部和躯干耐力,提高神经反应和有意注意能力,长时间工作的心理抗耐疲劳能力等内容。

2.1.3 灵巧主导类应用性内容

灵巧主导类业群如计算机操作、电子装配、纺织、驾驶等,其劳动特征相对体能类与心智类而言,表现为肌肉工作强度中等,参与工作肌肉群多为中小肌肉群,工作负荷中等,介于脑体中间。对身体素质要求是局部肌肉灵敏协调、柔韧、中小力量耐力和动作速度素质,以上肢手臂、手指运用为多,辅以腿、脚、腰的灵活性等。从工作身体姿势特点看,以伏案型、站立型为主,身体空间移动一般不大。应选择发展手指、手腕、前臂、肩等肌群的灵活协调性,关节伸张、外展、内旋、上下活动范围耐力能力,发展机体中、中低强度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本体空间感觉、平衡稳定与准确性,神经系统传导反应能力,以及目测和注意力集中等内容。

2.2 岗位补偿性内容

2.2.1 体能主导类补偿性内容

第一,预防体能主导类常见职业病。选取或编排利于局部肌肉等机体器官放松的保健性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保健技能和方法,如烹饪专业对于静脉曲张的预防保健,开发腿部按摩、针对性体操运动比较适宜。第二,防止岗位直接应用性之外的关节肌肉长期不运动,肌肉力下降。针对用什么就练什么的弊端,造成其余身体器官功能退化,有必要安排补偿性内容练习。如烹饪专业,由于工作时对腰腹肌素质要求不高,需适当开发发展腰腹肌力量耐力等素质内容。

2.2.2 心智主导类补偿性内容

第一,预防心智主导类常见职业病。由于工作特征伏案型较多,长时间一个姿势,选取能防止长期腰、背酸痛等积累导致职业病发生的按摩、保健操等内容,如预防椎间盘突出、电脑眼、鼠标手、颈椎病等内容。第二,防止心智主导类业群岗位应用之外的关节肌肉、机体器官能力弱化。安排发展这些部位的力量、耐力、柔韧、速度素质,适度提高大肌群承受大负荷能力,注意无氧和有氧机体能力交替训练内容,增强耐寒耐热能力内容。

2.2.3 灵巧主导类补偿性内容

第一,预防灵巧主导类常见职业病。选取或编排预防肩周炎、视力疲劳综合征、颈椎病内容。从工作姿势,体位特征来看,其职业病与体能主导类和心智主导类必然有所交叉,在体育内容上,针对性措施可以共享,多注意保健性内容、降低疲劳性内容安排。第二,防止岗位应用性之外的肌肉关节能力的退化,也应该适度发展其力量、耐力、速度素质,提高机体器官大负荷适应能力,如跳跃、攀爬、快速跑、绝对力量的训练,刺激心肺器官,提高其工作适应能力。

2.3 岗位拓展性内容

尽量结合职业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在实际课程开发时注意两点:一是三大业群的岗位拓展性内容不宜过于区分。如兴趣交叉现象很正常,喜欢篮球的学生可能会共同存在于三大业群中;对于职业素养拓展上,如意志品质和竞争合作等能力培养更是可以采用同类内容。二是要少考虑结构安排的逻辑性。可以分别对拓展内容进行,有所侧重,体能主导类拓展内容可侧重于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散打、跆拳道、障碍跑、爬绳、云梯、耐力跑、运动损伤包扎、急救人力担架运输、中暑和溺水救护等,较好地体现体能类岗位要求。灵巧主导类拓展可侧重于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毽球、健美操、轮滑、空竹、武术套路、灵敏性游戏等灵巧性内容。心智主导类拓展内容可以侧重于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气功、棋牌、台球、街舞、花样跳绳、逃生自救、瑜伽、形体训练、游泳、户外CS等休闲性内容。

3 结语

职业类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推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无论体育校本课程如何开发,都要弄清楚 “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由目标到内容,再到学程设计,本文重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业群式岗位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开发,还需要广泛的实践来验证,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1]马克思.资本论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04.

[2]《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08-110.

[3]周文来.职业技术院校 “业群式”岗位体育研究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4):48-50.

[4]羌梦华,崔思栋.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验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8):91-94.

猜你喜欢

补偿性应用性耐力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影响消费者补偿性消费的因素研究
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探析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
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补偿性体能”的探索——以水平五“跨栏跑”教学为例
技能教学:实施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