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疑,善质疑——高效物理课堂的主旋律

2014-01-08吴庆华

物理教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物理探究思维

吴庆华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江苏 沭阳 223600)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发现与探究、分析和解决,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物理教学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与探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深入探索、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与质疑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

1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物理教学中的“设疑”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通过巧妙地设疑,促使学生去探寻、去思考、去发现事物间内在的关系,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起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巧妙设疑,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1.1 把控设疑时机,诱发学生思维

设疑的关键在于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考试大纲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把控好设疑的时机,在物理问题的重点、难点处,在新旧知识交接处,在考试的热点处,也可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混乱处进行设疑,让课堂教学重点更为突出,知识难点易于突破,学习的疑点及时消除,让课堂教学活动在高效互动中顺利开展.

例如,在进行“平抛物体的运动”的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物理情景:一架直升飞机在空中进行投弹训练,如果不计空气的阻力,可设置以下问题:

(1)如果飞机悬停在高处,丢下的炸弹做什么运动?

(2)如果直升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丢下的炸弹运动轨迹如何?

(3)如果直升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丢下的炸弹做什么运动?

(4)如果直升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如何投弹才能击中地面上的目标?

(5)如果直升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每隔一定时间丢下一颗炸弹,那么这些炸弹在落到地面前在空中是如何分布的?

(6)如果直升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每隔一定时间丢下一颗炸弹,那么这些炸弹在落到地面后是如何分布的?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联系实际生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挖掘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知识体系,设置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的物理问题,例如,在和学生探讨串联分压的问题时,可以设置生活化的例题.

例1.图1是测电笔的结构图和工作原理图,它经常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有电.工作时人手持测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将前端金属笔尖与所测电路接触,若所测为火线(电势为220V),则有电流依次通过电笔和人体,导入大地,氖管发光的同时,人却安然无恙,请结合下列数据解释原因.(已知人体的电阻在1~100kΩ之间,测电笔的电阻在2~5MΩ之间,人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

图1

这样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2 掌握设疑的技巧,发散学生思维

要使物理课堂达到高效,设疑除要能抓住时机,切中要害外,还要注意适量和适度.设置的疑问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与学生学习的情况相结合,如果过少、过易,不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如果太多、过难,反而会干扰课堂教学,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也影响教学难点的突破,学生也极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此外,应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做到精心设置.教师首先要创设出有层次、有梯度、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物理问题情境,以深刻理解相关物理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扩充与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活动的中心,在充分发展个性的同时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学过程要始终做到以教学任务和问题作为线索和中心,通过积极思考和不断整合,运用前后知识的对比,知识间的交叉联系,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以发展学生的综合性、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带电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洛伦兹力始终与速度垂直,因此对带电体不做功.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但安培力能对通电导体做功,微观本质的洛伦兹力不能做功,宏观效果的安培力可以做功,这里能量的转换问题是学生困惑的地方.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景:如图2所示,水平面内设有光滑平行的导电轨道,导体棒PQ置于其上,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接通电源后,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导体棒在安培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导体棒的动能在增大.这里可设疑——导体棒获得的能量是磁场提供的吗?以便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质疑.

图2

2 善于质疑,激活学生创新潜能

质疑过程就是积极思维、发现问题的过程.因此,善于质疑才能创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要积极引导、不断训练,激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善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中要注意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勇敢地提出问题;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提问、质疑.

2.1 师生互动,质疑探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和质疑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把设疑和质疑有机结合,给学生以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不断深入的质疑中获取新知识,增长新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利用大家的智慧去发现、去探究、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物理课堂不仅研讨气氛浓厚,学习兴趣浓烈,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教学,在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的快慢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并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挖掘实际事例来进行比较、分析,教学中的这些重点、难点的问题,经过大家的共同研讨,变得比较清晰、易于理解,并在讨论中互为补充,总结得出结论,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2.2 引导、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课本,打破常规,学会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来思考、分析问题,并大胆、积极地提出新想法、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对于新知识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新问题可以有不同常规的方法、不同常规的思维,大胆进行求异思维,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创造性学习的精神.

例如,笔者在“电能输送”这节内容教学时,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自主预习,并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1)为什么要远距离输电?

(2)在输电过程中主要考虑什么问题?

(3)输电过程中为什么有电能损失?

(4)从理论上分析应怎样减少电能损失?

(5)减少电流应怎样做?

(6)应怎样升高电压呢?

(7)用户需要较低电压怎么办?

(8)从理论上分析能不能减少电阻来减少电能损失?

(9)如何减少电阻?

(10)在实际情况下用减少电阻来减少电能损失有何局限?

学生提出问题不是瞎提的,他们经过了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而且往往在提出问题时,或已经自己知道了答案,觉得这个答案有价值,想去考考别的学生,或是自己有疑问需要和其他学生交流,但不管怎样,各个学习小组将问题聚集到一块进行交流和讨论,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思维更为全面的发展.

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质疑精神,培养良好的质疑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和掌握质疑的一些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使物理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物理探究思维
只因是物理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处处留心皆物理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