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参与1 例水肿原因待查患者的治疗分析

2014-01-08黄狄娜许韩波邱卓婵普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普宁5153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年2期
关键词:伊曲康唑苯磺酸双下肢

黄狄娜 ,许韩波,邱卓婵(普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普宁 515300)

近年来,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逐渐得以实践和被接受,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介绍对1 例怀疑药物引起水肿患者治疗的分析,供广大临床药师共同探讨与交流,以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6 岁。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 年,10 余日前,再次因为天气转凉后出现气喘、气促、咳嗽咳痰加重,咳黄白色黏痰,不易咳出,活动后症状加重,无发热,无痰中带血,无夜间端坐呼吸,无胸痛胸闷。近2 日出现双下肢水肿来诊。患者起病以来,一般情况可,小便增多,夜尿6 次,大便干结,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既往有糖尿病史10 余年,现应用瑞格列奈片(诺和龙)1 mg、1 日3 次+二甲双胍片0.5 g、1 日3 次控制血糖,患者自诉血糖控制在餐前5.0~6.0 mmol/L、餐后11 mmol/L 左右。有高血压病史1 年余,现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5 mg、1 日1 次控制血压,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控制在140/80 mmHg(1 mmHg =0.133 kPa)。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药品不良反应史。入院查血肌酐为101.33 μmol/L,脑利尿钠肽前体(Pro-BNP)为410 pg/ml。

患者入院后经解痉、平喘、抗感染治疗后,咳嗽、咳痰、气喘日渐好转,但水肿症状加重。患者自诉入院后体质量增加10 余斤(1 斤=0.5 kg),嘱其认真记好出入量,并限制盐分及液体摄入。2012 年11 月27 日24 h 入量2 230 ml,出量1 700 ml;眼睑及颜面浮肿,双下肢水肿,范围为:左侧髌骨上38 cm、髌骨下31 cm,右侧髌骨上39 cm、髌骨下33 cm。尿常规:尿蛋白(试带法初筛)(PRO)阳性(+)。12 月1 日24 h 入量1 782 ml,出量1 500 ml;眼睑及颜面浮肿较前明显,双上肢水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范围为左侧髌骨上40 cm、髌骨下32 cm,右侧髌骨上41.5 cm、髌骨下33.8 cm;24 h 尿常规检查显示:肌酐清除率(CCR)为184.8 L/24 h,蛋白定量(TPU)为0.59 g/24 h,尿白蛋白(ALBU)为273 mg/24 h;Pro-BNP 为119.3 pg/ml;双下肢静脉彩超、腹部大血管B 超、心电图、心动彩超、血生化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医师请临床药师会诊出现水肿加重的原因。

2 主要治疗药物

主要治疗药物见表1。

3 讨论

3.1 药师分析

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入院查血肌酐为101.33 μmol/L,Pro-BNP 为410 pg/ml,经解痉、平喘、抗感染及地高辛、呋塞米、毛花苷丙强心、利尿治疗后,咳嗽、咳痰、气喘日渐好转,2012 年12 月1 日Pro-BNP 为119.3 pg/ml,Pro-BNP 恢复正常值,但水肿症状加重。双下肢静脉彩超、腹部大血管B 超、心电图、心动彩超、血生化及肝肾功均未见明显异常。仅少量蛋白尿,血白蛋白正常,可排除肝、肾、营养饮食所致全身水肿,也可排除心力衰竭加重所致水肿。

表1 主要治疗药物Tab 1 Drug treatment courses

考虑药物引起的血管炎症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全身浮肿,分析可能涉及的药物:(1)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7.1%,常见轻度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6.5%)、呕吐、腹痛(2.7%)、腹泻(3.2%)、厌食(3.3%)、腹胀、口干及便秘;其次为皮肤反应,包括皮疹(4.8%)和瘙痒(1.6%),罕见血清病样反应、超敏综合征、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Stevens-Johnson 综合征、紫癜样皮疹、脱发等;神经系统反应有头痛(2.1%)、头晕、疲劳、嗜睡,偶见幻觉和眩晕;有周围神经病变的个案报道;0.4%~3.5%的患者出现可逆性四肢水肿[1]。伊曲康唑为11 月26 号开始应用,符合发生不良反应的合理时间关系。建议停用该药,改为卡泊芬净。(2)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俗称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无力、低血钾、浮肿、高血压、糖尿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在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必要时可对症治疗[2]。Lebrun-Vignes B 等报道伊曲康唑提高甲泼尼龙的血浆药物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1.6 倍和2.5 倍,t1/2从3.2 h 延长至5.5 h(P<0.001)[3],使甲泼尼龙更有发生水肿不良反应的可能。甲泼尼龙也符合发生不良反应的合理时间关系,建议减少甲泼尼龙的剂量。(3)苯磺酸氨氯地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下肢水肿、面红、头痛和心动过速等,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根据11 000 例临床资料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使用5 mg 剂量时水肿发生率为3.0%,10 mg 剂量时为10.8%[4]。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左旋和右旋2 种同型异构体,而左氨氯地平是氨氯地平的左旋体,1995 年美国辉瑞公司发表了氨氯地平有效成分的专利,证明左氨氯地平的疗效是右氨氯地平的1 000 倍,而其副作用主要由右旋体引起[5]。左氨氯地平不仅可以消除或减轻原有消旋体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能降低使用剂量,提高疗效[6]。建议停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改为左氨氯地平。患者一直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1 日1 次控制血压,所以不太符合发生不良反应的合理时间关系。(4)厄贝沙坦也可能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但极罕见。厄贝沙坦符合发生不良反应的合理时间关系。

3.2 药师干预

除上述停用或更改治疗药物外,更改多索茶碱为微量泵、氨溴索为雾化吸入、前列地尔为静脉注射以减少液体的输入量,并加强强心、利尿。增加地奥司明和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水肿。地奥司明已被证明作为微循环调节剂,其具有全面地作用于3 个血管回输系统的效果,即有增加静脉张力、改善淋巴回流、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轻肢体水肿。草木犀流浸液片能减轻各种原因造成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可改善末梢循环,增加血液流量,改善动静脉血流;使毛细血管内压恢复正常,阻止血清蛋白的丧失,维持正常的胶体渗透压,从而起到抗水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此外还能抑制肾小管钠和氯的重吸收,发挥利尿消肿作用。

2012 年12 月4 日患者24 h 入量2 030 ml,出量2 570 ml;眼睑水肿稍改善,颜面浮肿,双上肢水肿较前改善,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范围为:左侧髌骨上40 cm、髌骨下31.5 cm,右侧髌骨上43 cm、髌骨下34.5 cm;同型半胱氨酸为12.2 μmol/L,胱抑素-C 为1.14 mg/L。12 月6 日患者水肿开始好转,12 月7 日眼睑和颜面水肿基本消退,四肢水肿开始明显消退。

总之,判断患者的异常临床表现是否与用药相关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用药与不良反应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2)反应是否含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佐证);(3)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减轻或消失;(4)如再次用可疑药是否出现同样不良反应;(5)反应是否可用联合用药、疾病进展、其他影响因素解释。本例患者从各种检查及应用强心、利尿药后水肿的改善情况判断,由疾病引起的可能性小,通过对药物的分析,伊曲康唑和糖皮质激素符合合理的时间关系,由其引起的可能性最大。

[1] 王爱平,李若瑜.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评价[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5(1):44-47.

[2] 王学叶.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33-134.

[3] Lebrun-Vignes B,Archer VC,Diguet B,et al.Effect of itraconazole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prednisolone and methylprednisolone and cortisol secretion in healthy subjects[J].Br J Clin Pharmacol,2001,51(5):443-450.

[4] 《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书》征求意见稿[EB/OL].http://www.365heart.com/zt/CLASSIC/index/2ji.shtml.

[5] Arrowsmith JE,Campbell SF,Cross PE,et al.Long-Acting dihydropyridine calcium antagonists.1.2-Alkoxymethyl derivatives incorporating basic substituents[J].J Med Chem,1986,29(9):1696-1702.

[6] 蒋光祖.对我国开发手性药物的思考[J].药学进展,1997,21(4):226-228.

猜你喜欢

伊曲康唑苯磺酸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伊曲康唑的特性鉴定
请您诊断
流化床包衣工艺在伊曲康唑速释微丸制备中的应用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