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D44v6、E-cadherin和ki-67蛋白质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

2014-01-02邱雪冰赵瑾徐江

关键词:多形性腮腺腺瘤

邱雪冰,赵瑾,徐江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 832002)

多形性腺瘤是腮腺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该瘤生长较缓慢。极少发生远处的转移,但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其包膜不完整易复发,临床手术成功治疗病例仍然有2%-3%的复发率。多次复发或病程较长者可发生恶变并转移[1]。

通过对CD44v6、E-cadherin和ki-67蛋白质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相关性研究,发展新的手段来检测肿瘤的转移,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判断预后,也有助于为临床上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材料取自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颌面外科2007-2012年多形性腺瘤手术标本50例,均经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术前均未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患者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取瘤旁非瘤组织为对照。

1.2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素卵白素法)染色,鼠抗人CD44v6、E-cadherin、ki-67及二抗均购于武汉三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P免疫组化试剂盒,DAB显色剂均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标本均经 10%甲醛固定,石蜡重新包埋后,将每个蜡块切成4-5μm的切片,共切5张,1张HE染色,1张作为阴性对照,其余3张分别CD44v6、E-cadherin、ki-67染色。阳性对照用已知阳性片,阴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

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间CD44v6、E-cadherin和ki-67表达强度的比较均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CD44v6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

2.1.1 CD44v6 的阳性表达

光镜下观察,CD44v6染色以胞膜呈黄色或棕黄色为阳性反应,随机选取10个高倍视野(×400),每个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细胞,染色结果结合阳性率和着色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由两项积分相乘进行评分。多形性腺瘤中瘤体侵及包膜中CD44v6强阳性表达(图1);多形性腺瘤中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CD44v6强阳性表达(图2)。

图1 多形性腺瘤瘤体侵包膜中CD44v6阳性表达(×200)Fig.1 Pleomorphic adenoma CD44v6 positive expression in tumors invade coated(×200)

2.1.2 各组的CD44v6的表达及比较

由表1可见,多形性腺瘤非复发倾向组、复发倾向组及恶变组表达CD44v6阳性率达100%,强阳性率为80%,瘤周非瘤组织表达CD44v6阳性率达17.6%,较前者低(Z=-8.821,P<0.001)。

多形性腺瘤恶变组CD44v6阳性率较瘤周非瘤组织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883,P<0.001)。

多形性腺瘤组CD44v6阳性率也较瘤周非瘤组织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408,P<0.000)。多形性腺瘤非复发倾向组与复发倾向组CD44v6阳性表达两组差异不显著。

多形性腺瘤组与多形性腺瘤恶变组间CD44v6阳性表达差异也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图2 多形性腺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CD44v6阳性表达(×200)Fig.2 Polymorphism in the multiple nodular gland tumor growth CD44v6 positive expression(×200)

表1 各组CD44v6的表达强度(×200)Tab.1 Each group of CD44v6 expression intensity(×200)

2.2 E-cadherin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

2.2.1 E-cadherin 的阳性表达

光镜下观察,E-cadherin染色以胞膜呈黄色或棕黄色为阳性反应,随机选取10个高倍视野(×400),每个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细胞,染色结果结合阳性率和着色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由两项积分相乘进行评分。多形性腺瘤恶变中E-cadherin强阳性表达(图3);多形性腺瘤中多形性腺瘤瘤体侵包膜中E-cadherin强阳性表达(图4)。

图3 多形性腺瘤恶变中E-cadherin阳性表达(×200)Fig.3 E-cadherin positive expression in 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200)

图4 多形性腺瘤瘤体侵包膜中E-cadherin阳性表达(×200)Fig.4 Pleomorphic adenoma tumors invade coated in E-cadherin positive expresssion(×200)

2.2.2 各组的E-cadherin的表达及比较

多形性腺瘤非复发倾向组、复发倾向组及恶变组表达E-cadherin阳性率达96%,强阳性率为76%,瘤周非瘤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82%。多形性腺瘤组E-cadherin表达阳性率高于瘤周非瘤组织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495,P<0.000)。多形性腺瘤恶变组E-cadherin表达阳性率较瘤周非瘤组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839,P<0.001)。 多形性腺瘤非复发倾向组、复发倾向组相比较,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Z=-3.422,P=0.001)。 多形性腺瘤组与多形性腺瘤恶变组间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2.316,P=0.021)。 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E-cadherin的表达强度(×200)Tab.2 The expression of goup E-cadherin intensity(×200)

2.3 ki-67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

2.3.1 ki-67 的阳性表达

光镜下观察,Ki-67染色以胞核内出现黄色或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反应,阳性细胞百分率以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ng Index,PI)表示。 多形性腺瘤恶变中Ki-67强阳性表达(图5);多形性腺瘤中多形性腺瘤瘤体侵包膜中Ki-67强阳性表达(图6)。

2.3.2 各组的ki-67表达及比较

多形性腺瘤非复发倾向组、复发倾向组及恶变组表达Ki-67阳性率达73.8%,强阳性率为26.2%。多形性腺瘤组Ki-67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瘤周非瘤组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6.335,P<0.000)。多形性腺瘤恶变组Ki-67表达阳性率较瘤周非瘤组织高,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Z=-6.905,P<0.001)。 多形性腺瘤非复发倾向组、复发倾向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539,P=0.011)。多形性腺瘤组与多形性腺瘤恶变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2.382,P=0.017)。 结果见表 3。

图5 多形性腺瘤恶变中Ki-67阳性表达(×200)Fig.5 Ki-67 posityve expression in malignant pleororphic adenoma(×200)

图6 多形性腺瘤瘤体侵包膜Ki-67阳性表达(×200)Fig.6 Pleomorphic adenoma tumors invade coated in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Ki-67(×200)

表3 各组Ki-67的表达强度Tab.3 Groups of strength of the expression of Ki-67(×200)

3 讨论

CD44v6分子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单链膜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主要参与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与细胞的迁移有关,属于未分类的黏附分子。CD44v6在肿瘤细胞表面通常呈现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有着密切相关,在肿瘤的侵袭 、转移及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4]。本研究结果显示,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组、复发倾向组及非复发倾向组CD44v6的阳性及强阳性率较高,表明CD44v6的表达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CD44v6阳性患者的预后显著较差。CD44v6参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但它并不是肿瘤转移的必然因素,在发挥作用时,必定还要受到体内许多条件的制约,在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研究中已经证实CD44v6是一种转移相关基因。

E-cadherin是Ⅰ型cadherin的原型,是一种依赖于钙离子的细胞间黏附分子,几乎表达于所有上皮组织,对细胞间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具有关键作用,其通过其细胞外的Ig结构域间形成黏结结合,参与细胞间的黏附,维持组织结构完整性和极性,其表达的下降与肿瘤的发生、分化、侵袭转移、复发及预后不良有着密切的关联[5],被认为是参与肿瘤恶变以及转移的重要蛋白[6-7]。本研究结果显示,E-cadherin在多形性腺瘤恶变组强阳性率较高,多形性腺瘤恶变易出现转移,瘤旁非瘤组织组E-cadherin表达阳性,是肿瘤转移的早期表现。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E-cadherin表达下降或丧失与肿瘤低分化、高侵袭、高转移和高复发率呈正相关,是预示肿瘤进展及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Ki-67作为与细胞核增殖相关的抗原,是近年来研究最多、最具有前途的细胞增生标记之一。细胞增殖活性是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之一,可以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ki-67的检测是目前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方法之一。本研究表明ki-67表达在多形性腺瘤组明显高于瘤旁非瘤组织,说明ki-67可作为多形性腺瘤早期癌变指标。许多研究表明,在人体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如胃癌、乳腺癌、卵巢癌以及膀胱癌等,不管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和组织学类型如何,即便是早期病变,转移的发生伴随着K-67阳性指数的增加而增加[8]。

E-cadherin和ki-67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而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与瘤周非瘤组织组、多形性腺瘤恶变组与瘤周非瘤组织组有生物学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转移一直是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结果显示E-cadherin、ki-67更敏感,更具特异性,对肿瘤浸润、转移和复发有更有意义,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二者均可用于评估多形性腺癌的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1]邱蔚六,张震康,王大章.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28-730.

[2]张树民.腮腺多形性腺瘤146例临床总结[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18(2):120-121.

[3]黄敏娴,马大权,俞光岩,等.复发性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22(1):1-4.

[4]Matin T A,Harrison G,Mansel R E,et al.The role of CD44/ezrin complex in cancer metastasis[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3,46(2):165-186.

[5]Imhof B A,Vollmers H P,Goodman S L,et al.Cell-cell interaction and polarity of epithelial cells:specific perturbation using a monoclonal antibody[J].Cell,1983,35(32)∶667-675.

[6]Tepass U,Truong K,Godt D,et al.Cadherins in embryonic and neural morphogenesis[J].NatRev Mol Cell Bio,2000,1(2)∶91-100.

[7]Yilmaz M,Christofori G.EMT,the cytoskeleton,and cancer cell in vasi on[J].Cancer MetastRev,2009,28(1):15-33.

[8]何艳姣,刘朝霞,李洪利,等.E-cadherin和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07,34(9):699-703.

猜你喜欢

多形性腮腺腺瘤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