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属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早期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2014-01-01孙丽娟

天津护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家属

孙丽娟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 200240)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国内外的研究表明[1,2],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患者,并且以抑郁和焦虑最为多见。其中,透析年限≤1年的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于透析年限长的患者[3,4]。本研究探讨实施家属同步教育对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血透室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61例,年龄22~82岁,平均(54.40±8.78)岁,男34例,女2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症5例,糖尿病肾病13例,高血压肾病18病,肾癌1例,多囊肾1例,其它疾病并发的肾功能损害5例。纳入标准: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家属和患者均无智力障碍,无精神病史,患者家属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排除肾移植或腹膜透析改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由外院血液透析中心转至我院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在我院血透室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入室时间编码,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相应的观察组家属31例,其中男10例,女21例;年龄30~78岁;与患者关系,配偶19例,子女12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8例,高中以下13例。

1.2.2 健康教育内容 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的健康宣教,包括:血透室的环境介绍,血液透析的注意事项(包括深静脉置管、内瘘护理等),血液透析的作用及重要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饮食、服药、保健等指导)。宣传方式有宣传栏、健康教育手册、肾友会,还有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食谱提供参考。对于新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责任护士首先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情的严重程度、病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社会支持的需要程度,对血液透析的认识水平及对今后生活的态度,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对治疗环境陌生,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与患者多沟通,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和不安,此后,每周由责任护士对每位患者做针对性的指导。

1.2.3 干预方法 观察组对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由3位护理人员负责家属教育,将观察组家属分成3组,每位护士各负责1组。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评估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对患者关爱的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护理具体内容的知晓程度。家属健康教育采用集体讲解、个别指导的方法,并请一些治疗依从性好的的患者或家属介绍他们的经验。家属教育的内容有:讲解有关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坚持长期血液透析的重要性,劝告家属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家属的言行和情绪变化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及治疗。此外,指导家属督促患者加强疾病的自我管理。责任护士每周与家属沟通1次,也可用网络、短信、电话等方式,解答他们的疑问,并能了解患者更多的情况,以提供优质的护理。

1.2.4 调查工具 抑郁自评量表(SDS)[5],该表有20个问题,每题采用4分制记分,总粗分80分,通过公式转换乘以1.25得到标准总分,总分大于50分可能有抑郁症状。

1.2.5 调查方法 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及治疗3个月后行问卷调查。调查人员向患者发放问卷,解释问卷内容,由患者自己填写或调查人员按照患者的回答代填,问卷当场收回。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2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SDS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共有49例患者抑郁评分>50分,抑郁发生率为80.03%。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DS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SDS评分的比较(±s)

组 别 n 健康教育前 3个月后观察组 31 65.65±10.96 50.26±7.66对照组 30 64.55±11.80 54.58±9.00 t 0.379 2.036 P>0.05 <0.05

3 讨论

3.1 血液透析初期的患者抑郁发生率高 大量的研究表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抑郁症被认为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6,7]。透析患者在没有进行透析前,对疾病的预后、事业前途忧心忡忡以及对透析治疗的效果的不确定性,患者感到恐惧和痛苦。本组患者抑郁发生率为80.03%。王咏梅[3]等调查显示,透析年限≤1年患者抑郁发生率为80%,黄平等[4]调查显示,透析年限≤1年患者抑郁发生率为78.4%。

3.2 同步实施家属教育能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透析初期的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引起体内代谢产物的积聚,躯体症状都较严重,对疾病的预后都持悲观的心理,有许多患者认为长期坚持做血液透析会很痛苦。此时,家属是患者的精神支柱,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本次研究观察组对患者家庭成员实施干预,使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明确了治疗措施的重要性,从而支持并配合患者的治疗。有资料调查显示,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8]。此外,对患者家属实施透析方面的知识教育和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支持度,帮助患者坚持治疗。

4 小结

血液透析初期的患者接受治疗一般需要0.5~1年,这一阶段的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不良的情绪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此外,家属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近年来,家属教育倍受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重视家属教育,不仅能减轻患者消极的情绪,也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1〕 梅长林,叶朝阳,戎殳.实用透析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2.

〔2〕 刘小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11,31(10):117-120.

〔3〕 王咏梅,陈华.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上海护理,2009,9(3):53-56.

〔4〕 黄平,张晓良,杨金芳,等.初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73-74.

〔5〕 张明岛.医用心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5-188.

〔6〕 沈燕清,施素华,李燕娃,等.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抑郁障碍的调查及护理[J].中国误诊杂志,2011,11(2):499-500.

〔7〕 钟海英,宋晓宇,莫世秀,等.音乐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1):1542-1544.

〔8〕 李长青.透析病人阶段性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118-1120.

猜你喜欢

终末期肾病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营养护理对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不良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