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入境旅游与区域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对比分析
——以1996~2011年面板数据为例

2013-12-28郑昭彦

关键词:经度变动客流

郑昭彦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系, 浙江 杭州311231)

浙江省入境旅游与区域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对比分析
——以1996~2011年面板数据为例

郑昭彦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系, 浙江 杭州311231)

区域发展差距一直是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旅游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态势作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过程的体现,与区域差距的形成又密切关联。采用重心模型,对1996~2011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和区域经济数值,计算出各年份的旅游外汇收入、旅游客流量和GDP重心坐标,揭示浙江省入境旅游重心和区域经济重心变化轨迹及演变规律,以期为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决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入境旅游重心整体向南向移动,且东西向呈现波动变化;而区域经济整体向东北方向移动;入境旅游重心位于区域经济重心的西北位置,且两者的偏离距离整体呈现缩小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和入境旅游重心在纬度上呈现高的负相关性,而在经度上相关性不明显。

入境旅游重心;区域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对比分析;浙江省

旅游业的发展是以一定程度的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提升区域形象,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发展旅游业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国内外关于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两者互动关系的定量研究、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其实现的技术路径等方面。[1]但是,旅游产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在空间上的演变及其相关性规律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研究将经济重心理论运用到对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探析中,对1996~2011年间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的空间变动规律及其与地方经济整体发展空间演化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比较研究,并从总体上把握浙江省入境旅游和经济整体发展区域分布与变动态势,从而为浙江省入境旅游及整体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研究与决策参考。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研究对象为浙江省1996~2011年入境旅游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动轨迹,故选取浙江省11个地市为求解重心的单位,取各地级市的中心城市地理坐标作为各地区的城市经纬度,数据来源于《中国地名录》。[2]

本研究将重心模型用于入境旅游的研究,选取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两个指标。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入境旅游指标的统计时间较早且统计口径较一致,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2.距离衰减规律在国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中起很大作用,重力模型的精确度在衡量旅游地域时空分布规律时会受到干扰。[3]具体数据来源于1996~2011年浙江省旅游年鉴。

选取各个地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年度数值代表各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具体数据来源于1996~2011年浙江省各地区的统计年鉴。[4]

(二) 研究方法

重心的概念源于牛顿力学, 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 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的力量对比保持相对均衡。决定重心的因素有两个:某种属性的位置和质量。将物理学重心方法引入经济学,可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轨迹。这是因为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变, 而各区域发展的速度与水平不一, 且在年际间存在着差别, 任何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到经济重心的变化,因而区域经济重心永远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5]经济重心测度方法是:假设某一个区域由N个次级区域,第i个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地理坐标为(Xi,Yi),Qi为第i个次区域的某种属性的量值,则该区域某种属性重心的地理坐标为(X,Y),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本研究中,Qi分别为浙江省各地区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数据和GDP数值,Xi和Yi分别为各市中心城市经度值和纬度值。

不同时期区域经济重心空间移动长度D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a、b分别表示不同的两个时期,Db-a表示这两个时期经济重心变化的距离,p表示将经济经纬度距离转化为平面距离的常数系数,一般取值为111.111。[6]

二、入境旅游和区域经济重心变动轨迹实证分析

(一)入境旅游和区域经济重心的总体变动轨迹

根据重心模型公式,分别选取1996~2011年浙江省各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客流人数数据,将得出的重心描绘在以经度为横坐标、纬度为纵坐标的坐标轴上,形成1996~2011年浙江省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变动轨迹图1和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变动轨迹图2。

图1 1996~2011年浙江省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变动轨迹

图2 浙江省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变动轨迹

1.1996 ~2011年浙江省旅游外汇收入重心轨迹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旅游外汇收入整体向南移动是发展趋势

由于浙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基础等相关因素,浙北地区较浙南地区优先发展入境旅游,并长期以来获得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90年代中后期旅游外汇收入重心持续稍向北部移动。而自2000年起,除2004年个别年份外,浙江旅游外汇收入重心持续向南部地区移动,且移动幅度较大。这说明,南部地区的旅游外汇收入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

(2)东西向波动变化是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变动的特点之一

在保持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向南移动的同时,浙江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在经度变化上呈现为“低经度-高经度-低经度”的波动性变化。浙江省各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建设以宁波和舟山为主体的浙东旅游经济圈、以温州和台州为主体的浙东南旅游经济圈、以金华~义乌为主体的浙中旅游经济圈、以衢州和丽水为主体的浙西南旅游经济圈,各地旅游业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浙江省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在东西经济圈各自中心城市的带动下,呈现东西方向波动变化。

(3)南北发展失衡是旅游外汇收入区域差异的核心问题

1996~2011年旅游外汇收入重心纬度始终在北纬 29°49′12″~北纬 29°57′36″(即北纬 29.82°~北纬 29.96°)之间变动,而经度则在东经 120°25′16″~东经 120°30′36″(即东经 120.43°~东经 120.51°)范围内变动(具体见图2)。重心在东西方向上比较接近浙江省国土的中间位置,而南北方向上始终偏于北部。因此,浙江省旅游外汇收入空间差距主要体现在南北差距上,即浙北地区和浙南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旅游外汇收入区域差距的主要问题。

2.1996 ~2011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变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以杭州为中心城市的浙东北地区是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最早和发展最为成熟的区域,入境旅游客流量占据了整个入境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在90年代中后期浙江省推出一系列惠及浙南地区的发展举措,如“浙闽风情旅游线”的推出、“金温旅游接待中心”的建设、金温铁路的通车等等,这些都为浙江南部各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得到了突破性地发展。所以,在90年代中后期入境旅游客流的重心向南移动幅度较大。自2000年后,入境旅游客流重心继续向南移动,移动幅度相对较小,并逐渐趋于稳定。

(2)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变动幅度由大变小,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

90年代中后期,浙江省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在东西向上呈现“东-西-东”,而南北向则呈现为“北-南-北”的变动轨迹,且年际变动幅度较大,1996年到1998年重心移动距离为12.58 km,1998年到1999年则为18.82 km。2000年后,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在保持整体向南移动的同时,东西向上则呈现为波动性变化,且年际变动幅度较小,2000年至2011年重心移动距离仅为2.07 km。

(3)南北发展失衡是入境旅游客流区域差距的主要特点

1996~2011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客流重心保持在北纬 30°5′9″~北纬 29°58′55″(即北纬 30.086°~北纬 29.982°),东经 120°45′~东经 120°21′(即东经120.75°~东经120.35°)范围之间变动。重心在东西方向上比较接近浙江省国土的中间位置,而南北方向上始终偏于北部。因此,浙江省入境旅游客流的区域差距主要体现在南北差距上,即浙北地区和浙南地区的发展差距是入境旅游客流区域差距的主要问题。

根据重心模型公式,选取1996~2011年浙江省各地区GDP数据,将得出的重心描绘在以经度为横坐标、纬度为纵坐标的坐标轴上,形成1996~2011年浙江省区域经济重心变动的轨迹图(见图3)。

图3 1996-2011年浙江省区域经济重心变动轨迹

3.1996 ~2011年浙江区域经济重心变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浙江省区域经济重心变动幅度较小

实验组、对照组体检采血人员整个体检采血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见表2。实验组体检采血人员护理满意度为100%(80/80),对照组体检采血人员护理满意度为70%(56/80)。组间体检采血人员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X2=28.2353,P=0.0000。

浙江省区域经济重心变动幅度较小,基本保持在北纬 29°40′33″~北纬 29°37′15″(即北纬 29.676°~北纬 29.621°),东经 120°39′3″~东经 120°37′51″(即东经120.651°~东经120.631°)之间,1996年到2011年的移动距离为7.222 km,年际变化较小,整体变化规律不明显。

(2)区域经济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移动是发展趋势

1996~2011年区域经济重心南北方向上变动呈现为“先向南移动,再持续向北移动”,而在东西向变动上则表现为持续向东移动,90年代中后期东西变动幅度相对较大,自2000年起则逐渐趋于稳定。整体上而言,1996~2011年浙江省区域经济呈现为向东北方向移动。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浙江西南地区地处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便利性相对较弱,影响资源的开发,使得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二,以杭州为中心的北部城市群,一直是被政府作为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并且处于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位置,地理位置优势明显,经济基础实力雄厚;第三,90年代以来,温、台等地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而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丽、衢、舟等地, 不仅第一产业比重极高, 而且降幅极小或反而上升。[7]而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已由第一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过高影响了本地经济的发展。[8]

(二) 入境旅游和区域经济重心变动轨迹比较

从总体上看,浙江省入境旅游重心变动轨迹(包括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变动轨迹和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变动轨迹)始终在区域经济重心变动轨迹的西北方向,反映了浙江省区域经济与入境旅游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

从经度变动来看,入境旅游重心和区域经济重心变动轨迹呈现出局部相似性。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客流和区域经济重心三者在1998~2004年变动轨迹呈现高度相似性,先向低经度再向高经度变动。1996~1998年入境旅游重心向低经度变动,而区域经济重心向高经度变动;2004~2011年入境旅游重心总体上略为向低经度变东,而区域经济重心则向高经度变动。在变动幅度上,入境旅游重心变动幅度相对较大,而区域经济重心整体变动不明显。

从浙江省区域经济重心与入境旅游重心的经度空间相关性来看(见表1和表2),区域经济重心和入境旅游重心在经度上的相关性不明显,其中区域经济和旅游外汇收入重心经度上的相关系数为-0.425,且显著性(双侧)检验p>0.05;区域经济和旅游客流量重心经度上的相关系数为-0.165,且显著性(双侧)检验p>0.05。这说明,在东西方向上区域经济重心和入境旅游重心偏移之间互相影响程度不明显。

图4 入境旅游重心经度变动轨迹和区域经济重心经度变动轨迹对比(1996~2011)

表1 区域经济和旅游外汇收入重心经度上相关性

从纬度变动来看,区域经济重心和入境旅游重心变动轨迹差异明显(见图5),区域经济、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在变动幅度和变动方向上均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在变动方向上,入境旅游重心整体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变化,而区域经济重心整体上由低经度向高经度变化,且入境旅游重心比区域经济重心要偏于高纬度的北部地区。在变动幅度上,入境旅游重心变动幅度要稍大于区域经济重心的变动幅度。

表2 区域经济和旅游客流量重心经度上相关性

从浙江省区域经济重心与入境旅游重心的纬度空间相关性来看(见表3和表4),区域经济重心和入境旅游重心在纬度上表现为高负相关性,其中区域经济和旅游外汇收入重心纬度上相关系数为-0.924,区域经济和旅游客流量重心纬度上相关系数为-0.792。这说明在南北方向上,区域经济重心偏移与入境旅游重心偏移的互相影响程度较高。

表3 区域经济和旅游外汇收入重心纬度上相关性

表4 区域经济和旅游客流量重心纬度上相关性

(三)入境旅游和区域经济变动关联分析

观察入境旅游重心相对于区域经济重心的偏离程度(见图7),特点如下: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和区域经济重心的偏离距离呈现“先扩大再缩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轨迹,两者的偏离距离在90年代中后期扩大,自21世纪开始逐渐缩小并趋于稳定;1996~2003年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和区域经济重心间的偏离距离呈现整体性缩小且局部性波动变化较大的特点,自2003年后两者的偏离距离持续缩小,并渐趋于稳定。综合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客流重心相对于区域经济重心偏离的特征,可以得出,入境旅游重心和区域经济重心间的偏离距离整体呈现缩小的趋势,阶段性呈现“扩大-缩小”的动态变化。这说明,入境旅游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动态变化中逐渐减小。

图6 入境旅游重心相对于区域经济重心的偏离距离

三、总结

综合1996~2011年浙江省区域经济和入境旅游重心变动轨迹的特点及其相关性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区域发展空间动态均衡是以区域经济重心和入境旅游重心的分离与靠近体现的。入境旅游重心始终在区域经济重心的西北方向,这表明两者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但是,区域经济和入境旅游重心之间的偏离距离整体呈现在阶段性变动中缩小的趋势,这表明,两者之间的不平衡性在动态变化中逐渐缩小。

第二,从演变路径来看,入境旅游重心整体上向南移动,东西向波动变化,且南北发展失衡是入境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而区域经济重心整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变动幅度较小。这表明,浙江南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而西北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仍然保持良好的势头。

第三,从空间相关性来看,区域经济和入境旅游重心在纬度上呈现高的负相关性,而在经度上相关性不明显。这表明,区域经济和入境旅游重心在南北方向上互相影响程度较高,而在东西方向上则无显著关系。

[1] 杨 勇.旅游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旅游科学,2006,20(2):40-46.

[2] 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中国地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地名索引[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

[3] 李创新,马耀峰,张佑印,等.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入境客流与收入时空动态演化与错位——重力模型的实证[J].经济地理,2010,8(30):1372-1377.

[4]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6-2011.

[5] 粟路军,何学欢.国内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及展望[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2):67-71.

[6] 王 军,杨惠馨.2006~2008年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效率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12):1338-1346.

[7] 吴建群.浙江区域经济差异比较与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7-9.

[8] 杨梅芳,郎富平.浙江省旅游景区的转型升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5):25-30.

The Variation Tracks and Their Comparative Analyses on Inbound Tourism Gravity Center and Regional Economy Gravity Center in Zhejiang Province——Illustration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from 1996 to 2011

ZHENG Zhao-yan
(Faculty of Hotel Management,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Hangzhou 311231,Zhejiang, China)

Regional gap is a crucial barrier to achiev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y, as an embodiment of the spatial equilibrium proces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has a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state of the regional gap. With the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y data from 1996 to 2011 year, gravity center coordinates of tourism inbound income, inbound tourists and GDP were calculated by the gravity model, and dynamic evolution tendencies and rules of these gravity center were fou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rism gravity has shifted southwardly and between east and west, while the regional economy gravity has shifted northern eastward; the tourism gravi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wes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gravity, and the gap between tourism gravity and regional economy gravity tends to lessen; and the regional economy correlates with the tourism in latitude, while not in longitude.

inbound tourism gravity center; regional economy gravity center; variation track; comparative analysis; Zhejiang province

F592.7

A

1673-9272(2013)02-0042-05

2012-12-12

2012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级青年重点课题(编号:2012QNZD01)。

郑昭彦(1982-),女,浙江浦江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

[本文编校:文凤鸣]

猜你喜欢

经度变动客流
客流增多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对时差计算方法的探讨
变动的是心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免疫算法在电梯客流时段划分的应用
巧用规律妙解“日期变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