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引入PPP模式的SWOT探讨

2013-12-14李祥红

关键词:体育场馆投融资民间

李祥红

(邵阳学院体育系,湖南邵阳422000)

据2013年国家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的本科、专科和在校研究生的学生已经达到了24730923人,在校教职工达到2204819人,日益增长的师生人数使高校的基础项目设施越来越难以满足高校的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制约了这些高校持续、健康的发展[1].由于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及高校不断扩大的自主招生规模,高校体育场馆越来越难以满足高校师生和社会的体育锻炼场馆需求,这一矛盾在逐年上升,日渐突出[2].随着国家教育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使多元化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成为可能,鉴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融资等面临的困境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构建一个适合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的PPP模式,是教育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PPP模式进行探讨.

1 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体育场馆引入PPP投融资模式进行分析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这种新型的项目投融资模式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这种高效的公私合作关系已在国内外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并成为社会其他领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模式[3],但是否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中发挥作用,本文将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SWOT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包括内部因素: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弱势weakness;外部因素:O代表机会 opportunity,T 代表威胁 threat[4].文章通过SWOT的分析法探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投融资引入PPP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1.1 高校体育场馆引入PPP投融资模式的内部优势分析

1.1.1 高校宽松的投资环境为民间投资创造有利的投资条件

民间投资作为一个可投资运作的经济主体项目,投资的健康发展前提是它往往依赖于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好的投资环境主要表现为投资方拥有一个宽松的赢利条件和获得较好的社会产品效应.而高校并非是以赢利为目的,因为即使没有民间资金的投入,高校依然要投入经费进行体育场馆建设以此来满足体育教学、训练等的需要,不会过多的强调资金的回收和经济效益,使得民间资本投资有了更加灵活和宽松的条件.这种以较小的风险参与其投融资项目的市场运作,为民间资本投资回报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实现高校和民间资源合作利益的最大化,为民间投资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经济效益.

1.1.2 校园文化氛围和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为民间投资提供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体育市场化运作收益保障

随着《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开展,高校的自然环境更加优美恬静,而高校校园特有的书香氛围、人文景观和深厚文化底蕴,受到民间投资者的青睐,而高校的知名度也能够提升企业自身形象,激发民间或企业的投资欲望.如企业家邵逸夫捐资的“逸夫楼”,霍英东先生投资的北京体育大学的“英东田径场”等.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生存的需求,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悄然发生了从体育商品消费到健身、休闲和娱乐消费的改变.然而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健康投资顺应了人们健康锻炼的需求,体育场馆为人们健身和休闲提供了必要场所.同时高校不断合并和扩建后,日益增长的师生人数和社会体育消费人群的增加,势必会引来更多的消费者进行体育锻炼.这种潜在的体育消费市场为体育市场化运作收益提供保障.

1.1.3 高校丰富的体育指导人才资源的优势

体育场馆的经营不仅仅需要专职的体育管理人员,还要有体育专业的技术辅导人员,他们对进行体育消费的人员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而高校的体育教师拥有丰富的体育指导经验,他们掌握了大量的体育锻炼的科学手段和丰富的体育信息,能够更加科学的指导体育消费者健康和有效的锻炼,因此,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社会体育场馆运营不可比拟的,这种资源配置即吸引了广大体育消费者的广泛参与,又降低了体育场馆运营成本.

1.2 高校体育场馆引入PPP投融资模式的内部弱势分析

1.2.1 民间资本在高校投融资的法律制定不完善制约PPP模式的发展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方针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公共基础建设,但我国民间对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涉及较少,首先主要表现在民间资本参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运营的PPP模式还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其次在PPP模式运作中的每个细节还没有清晰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这将使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的投融资和民间经济体之间存在利益、管理和运营之间的矛盾,制约高校和民间企业对体育场馆合作开发.

1.2.2 高校领导传统的高校体育发展指导思想制约PPP模式引入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不管从办学规模和办学观念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依然受到计划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体育管理模式上,其主要表现为:第一,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仍然依赖高校的财政投资;第二,对体育场馆融资建设和运营外开放过于谨慎;第三,体育场馆投融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缺乏足够的认识;第四,对体育和相关制度的了解不够和对PPP模式的认识不足.这种缺乏足够认识的传统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模式,影响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也难以顺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

1.2.3 体育管理人才的匮乏导致管理混乱增加PPP模式的运营成本

体育管理是一门管理学与体育科学所构建的交叉性学科,体育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管理学与体育科学的基本技能,掌握利用人力、财力、物力和体育信息情报等资源对体育场馆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开发和利用的能力[5].现阶段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一般都是高校的体育教学和后勤部门共同进行管理,然而有些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体育管理培训.是因受到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影响,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紧缺,难以满足高校体育的发展需要[4].这些体育管理专业技能的缺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行的PPP模式的滞后.势必会影响高校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场馆的运营效果,造成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浪费、运作成本的提高和不合理开发.

1.3 高校体育场馆引入PPP投融资模式的外部机会分析

1.3.1 国内外成功的PPP模式经验为高校体育场馆引入PPP投融资模式提供有迹可循的依据

“PPP模式”这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以来,世界各国也相继引用PPP这种共赢模式,如法国的高速公路,美国的4大职业联赛俱乐部,德国06世界杯场馆中,私营企业/民间资本融资比例占主导,政府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供支持和监督[6].我国2008年奥运场馆以及2011年大运村及其场馆的建设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良好的社会效果.近年随着高校教育社会化发展,PPP模式在高校的后勤(如学生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已经广泛得到应用.这些成功的范例和经验为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引入PPP模式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使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PPP投融资模式有迹可循,也为社会资本进入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提供参考意见.

1.3.2 雄厚民间资本和成熟的民营经济体提供双方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集聚了大量的民间财富和丰富的投资经验,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0.15万亿元,同比去年上半年贷款增加5.06万亿元.这表明民间融资比例日益增加,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迅猛.同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日臻突出.如大到海尔集团、华为科技和长城汽车等已经走出国门成为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小到私立学校,体育俱乐部为社会经济做出了重大的社会贡献,民企已成为社会市场经济的主体,他们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社会市场化运作机制,能够使投资的盈利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在这种民间资本雄厚、科学化企业管理理念、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完善社会市场背景下,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利政策去解决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缺口.

1.3.3 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对PPP模式提供发展平台

随着民间财富的不断增加,民间资本投资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更好的帮助民间经济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逐步放宽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8].同时也相继出台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它为民间资本进入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而《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则为民间资本进入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鉴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资金的困境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使高校和民间资本的相互合作成为一种契机,可以满足双方的发展需求.

1.4 高校体育场馆引入PPP投融资模式的外部威胁分析

1.4.1 缺乏成熟的体育市场运作机制增加经营成本

PPP模式下的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不同于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对外开放和对外承包模式,也不同于其他政府公共基础设施的经营模式,因为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PPP模式中投资者要提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参与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同时还要在经营过程中满足高校的正常体育活动的开展,投资者不仅要考虑成本的收益,还要考虑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缺乏成熟的体育市场运作机制,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完全相同的经验去咨询;第二,运作方式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也无迹可寻;第三,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和对市场的分析研究,只能够边走边学,这种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情况将会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和经营组织成本加大.

1.4.2 高校体育开展与体育场馆经营矛盾影响投资收益

随着全民健身的开展以及社会体育健身的发展需要,高校体育场馆将不仅仅只是满足高校师生的需要,而且要适应大众健身需要,由于社会的参与势必影响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与比赛的正常运行,一方面由于社会体育锻炼人员的参与会占用一定的体育场馆,对学校体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使得学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体育的开展会占用大量的体育场馆,体育场馆的运营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使高校体育开展与体育场馆运营的时间上产生一定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制约体育场馆运营的开展.没有足够的运营时间保证将会影响民间资金回笼的效果,使投资的收益变得缓慢,影响其投资的信心和决策.

1.4.3 体育场馆的高成本和收益不均影响投融资的顺利开展

体育场馆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得投资者面临资金压力,势必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另外由于体育爱好者参与锻炼的项目不同,相应该体育场馆的收益就会有很大差别,如一些体育场馆(篮球场、排球场),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而另外一些体育场馆(小球场,游泳馆)的体育消费较为火爆,投资成本的回收较快.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的高成本和收益不均,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兴趣,这将会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的顺利开展.

2 构建SWOT矩阵分析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引入PPP模式的发展策略

高校投融资是投资方与融资方互惠互利的合作发展模式,投资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而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同样具有一定的风险.如何规避这种风险?本文将通过对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引入PPP模式的内、外部因素构建SWOT分析模式图(见图1).通过科学利用其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克服其外部威胁,规避双方投融资风险,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的PPP模式发展对策.

图1 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引入PPP模式的SWOT矩阵图Fig.1 SWOT matrix of the stadium financing introducing the PPP model

2.1 SO(机遇-优势)组合策略:发挥优势,抓住机遇

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引入PPP模式时,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校园人文底蕴和高校知名度等人文环境优势,以及宽松的投资环境优势,来引进民间资金和高效民间经济体的管理经验.民间投资者充分利用国家的扶植政策,抓住高校在扩招后的财政困境的机会,利用企业成熟的市场运作能力来拓展民间投资空间,以此使投融资双方互惠互利达到双赢.

2.2WO(劣势-优势)组合策略:克服劣势,抓住机遇

高校和民间企业应科学的利用市场化发展时机,实时的抓住机遇.第一,高校应该摆脱传统的体育场馆建设管理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第二,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结合高校的体育发展需要,制定适合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的PPP模式科学的管理与运营细则,解决高校和民间资本在管理和利益分配之间的矛盾.第三,民间企业应合理的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加强体育管理人才培养,做强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从而减少成本的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2.3 ST(优势-威胁)组合策略:发挥优势面对威胁

高校应该采取取长补短和优化配置的方法进行合作管理,高校可以根据体育场馆投资与收益的情况按比例分担资金的投入比例(如收益高的游泳馆、小球馆可以要求投资者占80%-100%的投资比例,收益较低的田径场、篮球馆投资者占30%-60%的投资比例等),也可采取学校其他基础设施(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和校内商店)的投资搭配模式,这样能够灵活处理民间资本成本投入的风险,减少民间资本的投资压力.

2.4WT(劣势-威胁)组合策略:面对劣势和威胁,科学规避风险

在面对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劣势和威胁时,高校首先应在法律法规和高校实际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制定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民间投资者的经济收益及风险,促进民间投资者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其次,高校应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此引进资金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的投资者参与,达到最佳投资组合减少投融资风险.再其次,高校应加强监督,监管资金的流动情况,场馆运营的安全情况以及体育场馆运营中的维修和开发情况等,使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PPP模式减少投融资风险,有效的克服高校与民间资本投资的矛盾.

3 结论

通过SWOT分析法,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引入PPP模式的内、外部环境来看,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具有宽松投资环境、优秀的体育技术人才和有迹可循的国内外成功PPP模式经验等优势,并有雄厚的民间资金、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完善的民营理念等机会,但依然存在缺乏成熟的体育市场运作机制、民间资金回笼慢、体育场馆的投资成本高和收益不均等劣势,以及体育管理人才的匮乏,对于民间资本参与高校投融资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等威胁,高校应该充分认识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引入PPP模式的利弊.

通过构建SWOT矩阵,分析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引入PPP模式的发展策略.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可以利用高校的有利资源和发展机遇,吸引民间资本、引入市场招投标竞争机制,提高PPP模式的生存能力、完善体育消费市场运作、降低成本、放宽管理权限、推出激励政策,鼓励投资者提高投资兴趣、加强监督避免运营矛盾、合理的利用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管理运作细则规避运作中的风险.合理利用高校和民间投融资方的自身优势,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和经济效应,达到高校与民间投融资的双赢效果.

[1]姜澄宇等.高校大额财务负担形成由来及解决对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9,(2):34-36.

[2]郝仕儒.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市场化探讨[J].经济师,2008,(10):127-128.

[3]王濒.p p p的定义和分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5):23-27.

[4]黄晓斌.江秀佳.SWOT战略分析模型的动态改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7):78-81.

[5]宋经保.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发展策略[J].三峡大学学报.报2010,32(增):177-178.

[6]连旭.PPP融资模式下的德国06世界杯赛场设计[J].华中建筑,2009,(6):13-16.

[7]宋敏敏.对扩招后高校体育经费的现状思考[J].内江科技,2010.(3):122,124.

[8]唐祥来.PPP模式与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64.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投融资民间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