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斗创造爱情
——《伤逝》的爱情启示

2013-12-12余孟豪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涓生伤逝子君

余孟豪

爱情可以经历风雨,却不能经历平凡。这句话成为了《伤逝》千千万万读者的叹息。子君和涓生的恋爱不是偶然的,他们无视“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成立一个小家庭不是偶然的,他们的爱情出现裂痕并逐渐放大不是偶然的,最终婚姻破裂、阴阳相隔的结局也不是偶然的。他们爱情的每一个“环节”都隐隐暗示着悲剧的发生,剖析鲁迅先生的文字,会发现蕴含在婚姻悲剧之中的爱情启示。

一、恋爱——虽万千人吾往矣

涓生是一个思想先进的人,所以他的世界是寂寞而空虚的,即便是他所谓的朋友也无法了解他的思想,直到子君的出现,使他逃出这寂寞和空虚,于是涓生爱上了子君,并时刻期盼她脚步声的到来,全世界似乎只有子君愿意听他谈家庭专制,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而子君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子,她愿意听涓生的谈话,“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她甚至说出了震动涓生灵魂的话: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如此志趣相投,又怎能不两情相悦?所以子君和涓生的恋爱不是偶然的,而最终的悲剧结局也早已隐含其中了。

在这个恋爱“环节”中,涓生的一个心理活动可以看做是悲剧的端倪。涓生向子君求婚时,“在慌张中,身不由己地竟用了在电影上见过的方法了。后来一想到,就使我很愧恧,但在记忆上却偏只有这一点永远留遗”,子君觉得很有趣,而涓生以为可笑,甚而至于可鄙的。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只记得这一件 “可鄙”的事,可见涓生太看重自己的“面子”了,太重面子的人一般比较自我,这与他之后“没有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却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她了”的自私是有关系的。当然,这并不影响他们当时热烈纯真的爱情,更无法影响他们建立小家庭的迫切心情。

二、成家——君心似我心

尽管他们遇到许多社会阻力,涓生提起骄傲和反抗来支持,而子君更是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这个使他们成为众矢之的的做法,在当时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呀!他们各自闹到“众叛亲离”的地步,然而社会的狂风暴雨丝毫无法摧折他们的爱情,相反,他们坚韧的抗争使得爱情默默地创造、生长。涓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子君也逐日活泼起来,他们成立了只属于自己的家,过着只属于自己的宁静而幸福的夜。

涓生和子君都知道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然而他们只在灯下对坐的怀旧谭中,回味那时冲突以后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乐趣,如果把爱情沉湎在往事之中,它也会溺死的!可是,往事也是最值得他们回忆的,他们曾经欢笑,曾经冲突,最重要的是他们曾经为了自己的爱情而奋斗!奋斗创造爱情,创造了这个家庭。小说中,同甘共苦而产生爱情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实中也如此,很多人因为共同奋斗而走在一起。在学校,共同努力学习为了高考或考研而产生爱情。在社会,共同奋斗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创造爱情。由此可见,奋斗是爱情必不可少的维系。

三、裂痕——情到浓时情转薄

可是在他们成立家庭之后,奋斗的精神似乎消失了,这并不能完全怪他们,根源在当时的社会。子君的变化最为明显,“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子君的目的似乎达到了,她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一心想让涓生、自己、四只小油鸡和阿随在物质方面比较充足。除此之外,她还能干什么呢?在当时的社会,像她这样的女性外出工作是不可能的。涓生认为她也不看书了,其实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繁忙的家庭生活使她身心俱疲。其二,子君看书需要涓生的爱情动力,而涓生工作忙碌,很少与她交流。所以子君奋斗精神的消失不是偶然的,在当时的女性中,她的思想已经足够进步,然而社会的落后桎梏了她的思想。如今社会开放,绝大部分地区男女平等,男子只主外、女子只主内的情况越来越少,只可惜他们早出生了几十年。在那个社会大环境下,涓生如果思想落后一些,就能接受子君婚后“封建家庭主妇式”的生活;子君如果内心豁达一些,就不会为了一点极微末的小事情,而受着很深的影响,而使涓生尤为痛心了。可是当时的社会不会改变,他们的性格也不会改变,所以爱情出现了裂痕并逐渐放大也不是偶然的。

爱情出现裂痕的标志事件是涓生被局长开除,开除原因是“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的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这对涓生其实不算是一个打击,因为他“早就决定,可以给别人去抄写,或者教读,或者虽然费力,也还可以译点书”,对子君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害怕只要他们这种不为世俗认可的行为存在一天,就会遭到社会的厌弃,直接造成生活物质的断绝。她试图宽慰涓生和自己,可是这恰恰暴露了她的怯弱,她不再像之前那样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了,她的声音让涓生听去只是浮浮的。这一夜,涓生不止一次痛心子君的“怯弱”,这使得他的心更加缭乱,“忽然有安宁的生活的影像——会馆里的破屋的寂静”,此时他已经回想起过去所谓安宁的日子了。从某些角度来看,过去确实比现在好,那时有安静的环境,更小的生活压力。这也暴露了涓生自私的一面,仅仅因为子君对物质生活的担忧就能得出她“怯弱”的结论?何况人都有缺点,不能因为这样就忘记了曾经的誓言而寻求精神上的“出轨”!今天,阵亡于所谓性格不合的爱情还少吗?恋人分手、夫妻离婚很多都是因为“性格不合”,其实人生于世,哪能遇到性格与自己完全一致的人呢?臭味相投也总有不合的地方,只不过双方没有发现罢了,而爱情、婚姻像是一台曝光双方优缺点的相机,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一个小缺点可能也不足以被包容。那些白头到老的贤伉俪,性格岂是完全一致的?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包容,必要时多一分忍耐,雨过总会天晴。

涓生却似乎不这么想,他认为子君没有先前那么幽静,那么善于体贴了,“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部忘掉了”,于是涓生似乎“报复性”地把油鸡们吃了(子君或许是不忍心吃的),又放走了阿随,他似乎不再在乎子君的感受,以至于子君凄惨的神色中,又加上冷冰的分子了。终于,他再也不愿意与子君交流,“在通俗图书馆里觅得了我的天堂”。事实上,他们并没有静下心来地交流。

开始是子君和那小官太太的暗斗,“常见她包藏着不快活的颜色,尤其使我不乐的是她要装作勉强的笑容”,子君没有主动找涓生交流。后来涓生劝她不可这样的操劳,而子君只看了他一眼,不开口,神色却似乎有点凄然,可见子君那时是苦闷的,但是没有说,而涓生也只好不开口,结果就是子君还是这样地操劳。涓生被局长解雇之后,在家中写稿子,子君常常为了催促吃饭而打断他的思路,涓生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但就是不说话,所以花费了五星期来“教育”她,子君明白之后,“大约很不高兴罢,可是没有说”,也是压抑着心中的怒气。待到油鸡们成为肴馔,子君变得很颓唐,似乎常常觉得凄苦和无聊,不大愿意开口。至于涓生放走阿随,忍不住问她话时,子君表示“没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可见,两人在交流上是有多么的贫瘠呀!

动物用声音和动作进行交流,而人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当然是语言了。“祸从口出”,“说出的话如泼出的水”,不正是从负面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吗?朋友之间有了埋怨,谁也不主动与对方交流,于是便互不理睬。夫妻之间产生情绪,压抑心中,在时间的催化下越来越重,终于在一件微末的小事上爆发。如今《钱塘老娘舅》这一类节目非常流行,很多夫妻原本“水火不容”,但是在调解人的劝说下,双方面对面把压抑在心中的情绪宣泄出来,慢慢地脾气缓和了,最终也和好了。开口说一句话,对这么多成年人真有那么难吗?可是对某些人或许真的很难,比如涓生。

《自由之友》始终没有回信,他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差,心灵的矛盾也越来越深,涓生索性选择逃避“神情的冷”,在通俗图书馆中安闲地回忆往事,此时他的内心已经是决绝的了,他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可见他已经不认同这段爱情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所以他不会去修复两人爱情的碎片,为了生活,他竟突然想到她的死,因为子君奋斗精神的消失,他给予了她超常的冷漠。如果子君依旧有“目不斜视地骄傲地走了”这样的勇气,结局会不会有所改变?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一,子君自身的性格弱点。为了爱情,她可以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而得到想要的婚姻之后,她“还未脱尽旧思想的束缚”的劣势暴露了出来,她倾注精力于家庭琐事,而这恰恰不是涓生希望看到的,他希望子君不要那么操劳,要在思想上与自己靠齐,一同奋斗。其二,社会没有解放。涓生之后也知道,子君离开她后必然要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当初女子地位本就低下,外出工作的很少,更何况子君呢?加上生活的窘迫,她待在家不也只能忙碌于一些琐事吗?子君如果活在21世纪,她难道不愿意为了物质生活在外奋斗,为了精神生活在书海中奋斗吗?所以,子君奋斗精神的消失是必然的,同时也说明奋斗是爱情多么重要的维系呀,奋斗创造了爱情,并使它不断生长更新。

与涓生不同的是,子君似乎对爱情抱有一丝希望。“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她发现涓生对自己的态度改变了,于是她强压心中的郁闷,给予涓生温暖的神情,但这却反而增加了涓生的苦痛。其实,子君何尝不是在故作温存?子君的苦痛又何尝不与日俱增?可是那时的涓生已经不会去揣摩她的内心世界了。家庭不堪重负,他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所以他不愿意甚至不耐烦听子君讲述过往的事,他竭尽全力酝酿了之后令自己忏悔不已的话,“况且你已经可以无须顾虑,勇往直前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涓生幼稚地以为子君可以把为了爱情的无所顾虑、勇往直前的精神用在追求生活上,别说现在即将成为 “弃妇”,肉体精神饱受打击的子君,便是曾经那个脸上带着微笑的酒窝、眼里弥漫着稚气而好奇的光泽的少女也很难单独在社会上毫无挂念地做事。

四、破碎——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春冬之交,子君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家,她走得凄惨,带不走涓生的爱,索性把东西都留下。“这是我们两人生活材料的全副,现在她就郑重地将这留给我一个人,在不言中,教我借此去维持较久的生活”,每每读到这句话,脑中就会出现一个画面:寂静的小屋中,桌子上聚集了盐、干辣椒、面粉和半株白菜,旁边还有几十枚铜元,镜头一转,屋子外子君单薄的背影,在风中渐行渐远。这是怎样的一种心酸和感动啊!失去爱情的子君等于失去了灵魂,肉体也无从依附,这几十铜元对她毫无用处,为了曾经美好的爱情,为了涓生得以维持较久的生活,她一无所求!

现在,买房渐渐不再只是男人的事情,女人也要求加入一些股份,其一是为了帮对方分担一部分压力,其二也是以防离婚后一无所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真正的爱情越来越显得奢侈,即使亲密如夫妻,说不定也有反目的一天,所以为自己留下一点财富,这个无可厚非。毕竟全世界唯一能够永远依靠的人,就是自己,这就更加需要奋斗。男女平等的社会更加需要男女共同奋斗,女方完全依靠男方,这样的爱情已经变质了,男方完全依靠女方,更是丧失了尊严而沦为绣花枕头,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爱情。只有两方倾心交流,达成心灵上的默契,树立一致的目标,携手共进,才能创造出伟大而有所附丽的爱情。不管是为了家庭温饱而奋斗,还是为了衣食富足而奋斗,抑或是为了一番大事业而奋斗,创造的爱情是同等稳固的。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非常之多的。分析子君和涓生由恋爱到成家再到婚姻破裂的过程,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可以得知奋斗是创造爱情的重要源泉,共同奋斗在爱情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是值得当下的恋人和夫妻认真思考的。

猜你喜欢

涓生伤逝子君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伤逝》的悲剧内涵
子君的错
子君的恨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