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手术48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3-12-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结肠癌开腹根治术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广东 汕头 51504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9.3±8.6)岁;直肠癌有18例,乙状结肠癌有14例,升结肠癌有9例,恒结肠癌有5例,降结肠癌有2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62.1±10.2)岁;直肠癌有23例,乙状结肠癌有10例,升结肠癌有9例,横结肠癌有5例,降结肠癌有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术前准备相同,均使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并根据术式取正确的体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方式;观察组构建人工气腹,压力设定为12~15mmHg,观察孔置于脐部,然后,全面探查腹腔并确定具体的病变位置。由病变部位确定手术方式,再将其它操作孔一一设置完毕。通常采用4孔法,如有必要可外加1个戳孔[1]。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切除术,如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低位前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等。

1.3 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如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结肠癌远切端,术后恢复情况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死亡。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瘤体远切端距离等因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手术都取得了相似的治疗效果。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表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表(d)

3 讨论

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有更多的优点,如创伤小、恢复迅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能让术中视野更清晰,便于医生操作。同时,腹腔镜的视野不同于传统开腹手术自上而下的视角,有利于充分暴露与分离组织,确保精确解剖,便于使用超声刀止血,从而降低了术中出血量[2]。此外,腹腔镜的照明效果良好,能清晰地显示出血管与输尿管,从而防止不必要的损伤,还有助于清扫淋巴结。该手术对相邻脏器的损伤较小,并且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迅速。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群都适用于该手术,如过于肥胖、肿瘤过大等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的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相似,但腹腔镜根治术相比传统开腹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易恢复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赵金,刘云,孟化.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3):201-203.

[2]段军.不同术式治疗结直肠癌9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20):37-39.

猜你喜欢

结肠癌开腹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