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沃夏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2013-12-05赵佩珺

关键词:德沃夏克协奏曲小调

赵佩珺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一、引言

德沃夏克·安东宁 (Antonín Leopold Dvoàk,1841年-1904年)是继斯梅塔那之后又一位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和斯梅塔那相比,既有一脉相承的方面,又具有新的特点。就作品题材而言,德沃夏克把当时奥匈帝国本土气息的历史文化扩展到整个斯拉夫民族乃至世界;从体裁而言,德沃夏克作品领域极宽,数量也颇具规模,他不仅创作了大量歌剧,还特别喜爱器乐曲的创作;在音乐风格上,德沃夏克在对民族的历史、传说、风光、民俗的描绘外,更偏重于个人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的抒发与表达。他的音乐是一种捷克民俗音乐与其他斯拉夫国家各种艺术因素和欧美甚至整个西方音乐文化因素互相融汇的综合作品。

二、音乐分析及演奏理解

(一)乐曲介绍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现存的德沃夏克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于1879年7月至9月初步完成。1880年4月4日——5月4日完成总谱,1883年出版。虽然它是献给著名的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的,在接受约阿希姆的修改意见后最终成稿,但约阿希姆却从未公开演奏过这首乐曲,直至1883年10月14日由翁德瑞切克于布拉格进行了首演并大获成功。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很浓的斯拉夫色彩,这首乐曲的素材极像勃拉姆斯的素材展开手法,在乐曲的独奏部分充分发挥了小提琴高超的演奏技巧,与管弦乐的融合又具有非常强烈的交响性格,犹如交响诗一般美妙。“神、爱、祖国”是德沃夏克的座右铭,也成为贯穿他这部作品的主要旋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虽然没有《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那么脍炙人口,但它却以自由幻想的形式,由内而外焕发出最原始的、独特的波希米亚乡间风味,从而使这首乐曲独具魅力。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摆脱了前人的影响束缚,成为民族主义的典型作品之一。全曲具有浓厚的交响音乐的音响效果。德沃夏克运用了美国黑人歌谣的特征,印第安人舞曲的因素,捷克民间舞曲音调,并赋予其浪漫的音乐写作手法,这是他最崇高的世界民族精神的体现。他的这些写作特点还体现在脍炙人口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及大家耳熟能详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等乐曲上。

(二)音乐分析及演奏理解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a小调,4/4拍。此乐曲采用异于传统协奏曲的曲式,省略了管弦乐演奏的引子式的正主题,没有圆满终止的呈示部,而非常直接地进入了发展部。它的再现部却又省略了第二主题,结束部没有独奏者的华彩炫技段落。通过管弦乐强有力全奏4小节引子后的第一主题(谱例1),接着跟出热情的小提琴独奏(谱例2),再由引子经过小提琴独奏发展为较自由的主题,形成绚烂的色彩。第二主题(谱例3),先由独奏小提琴引入,双簧管助奏具有很强的歌唱性、流动性,使旋律达到高潮。展开部较为简略,独奏部分以装饰音和华丽音符为主要特征进行展开发展,使旋律最终停留在和弦长音上。再现部第一主题以乐队的强奏再次出现,而第二主题的再现部分完全省略,没有再作终止而是直接进入第二乐章。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作曲家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处理音乐,第一主题的演奏主要体现在音色的对比上,乐曲5、6小节由f开始,笔者对其音色处理为明亮、辉煌的效果,为达到此效果,颇费一番功夫却并不得其道,后通过德国大师查克的指导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臂的运用,是明亮辉煌音色的一个主要原因。7-14小节则转为更细腻柔和的音色,右手表现为更多的运用手指和弓子的自然力量,太多则燥,太少则虚。13、14节力度上升至ff,弓子则三寸冲力加逆锋使第一主题达到小高潮。演奏第二主题时,由于有双簧管助奏,为达到两种乐器相得益彰的音响效果,右手手指的运用多过大臂的运用,弓与弓交替之间音乐却在连续不断地进行。略显舒缓的曲调对于左手揉弦的要求相对高一些,揉弦太快显得音乐紧张压抑,揉弦太慢则显得音乐拖沓不前。揉弦个数的多少也是音乐好不好听的重要因素,太多则腻,太少则干。揉弦要揉出流水的声音,犹如山间溪水撞击山石的声音。再现部以ff开始,音乐表情略显急促,演奏时要一气呵成。结尾处的感情基调更为深沉,与慢乐章的第二乐章连为一体,直接进入较慢的速度。

第二乐章:不过分的柔板,F大调,8/3拍,具有歌谣风格。

独具民族风格的主题部分由独奏小提琴开始演奏,乐队中木管(谱例4)与弦乐相互穿插交替,形成多声部对置和助奏旋律的交相呼应,使平和的旋律产生涟漪的效果,结束部由独奏小提琴和圆号及木管组合奏,在静寂中开启了第三乐章活泼跳跃的曲调。

谱例4

谱例5

第二乐章有许多优美的转调过渡片段和小调相互对比构成。第二乐章的感情基调并非直接从第二乐章开始的,与传统的协奏曲写作方法不同,它的情绪、节奏等是由第一乐章延续下来的,这样的曲式结构似乎更加有利于各个乐章之间形成有机结合,使全曲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乐队中高音部分小提琴、重低音木管、铜管既继承发展,又相互呼应,形成对比。在练习或演奏中,尤其要注意把握好各大小调间的音准关系。

第三乐章(终曲):不过分的诙谐的快板,A大调,舞曲节奏风格的回旋曲式。

主题部分由独奏小提琴及第一、二小提琴(谱例5)在高音区纤细的音色开始,构成三部歌谣曲式,特别是德沃夏克采用斯拉夫民族的《弗利安利舞曲》为主题,由独奏小提琴最先进入,随即穿插各种乐器,具有鲜明的对比色彩。之后小提琴转为较哀伤的曲调,以小调为主,波希米亚风格的乡土气息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各乐器变奏形成光辉明亮的绚烂效果。

演奏斯拉夫《弗利安利舞曲》和《都姆卡》悲歌主题时,更多的调性对比主要来自于4个间奏曲里的乐思的对比(分别进入了#F大调、d小调、A大调)。

三、结语

德沃夏克·安东宁的音乐写作具有朴素自然的特点,以独特个性扎根于古典和民族音乐传统。这个伟大的音乐家、艺术家,服务群众,接近群众,他的作品也始终保持着民间艺术氛围的独特魅力。可以说他的音乐升华了群众的生活,使捷克民间历史、风俗风光以音乐的形式得到广泛传播。对民歌的喜爱与重视,使他易于接受美国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音乐语言,却又保持自己特有的民族本色。因而,他的音乐中又带有难以从捷克的因素中分离出来的美国因素。因此,德沃夏克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捷克音乐艺术家,他独具创造性的音乐写作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丰富了整个世界的民族音乐语言。

[1](捷)李奥卡塔·希渥莱克.朱少坤译.德沃夏克传[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杭 育.经典唱片[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属啔成.名曲经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许丽雯.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协奏曲及故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2006.

[5]张蓓荔,杨宝智.弦乐艺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德沃夏克协奏曲小调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德沃夏克:胸怀爱国热忱的作曲家
浅析德沃夏克《A大调钢琴五重奏》Op.81第二乐章
谈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风格与技巧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