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疗效分析

2013-12-05姜春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4期
关键词:神经病椎管综合征

姜春华

椎管内麻醉是手术麻醉、术后镇痛中常用麻醉方式, 是向患者椎管内某腔隙中注入相应药物, 对脊神经兴奋性与传导功能予以可逆性阻断, 从而实现有效麻醉的方法, 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性麻醉与硬脊膜外腔阻滞性麻醉两种方法[1]。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椎管内麻醉后, 会发生短暂性神经病学综合征, 对患者健康有严重危害, 治疗难度较大且预后较差[2]。为提高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治疗效果, 作者选取于本院行椎管内麻醉后发生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52例患者, 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不进行处理, 观察组给予麻醉性镇静药物与糖皮质激素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本院行椎管内麻醉后发生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52例, 其中男32例,女20例, 患者年龄为21~45岁, 平均为(28.3±2.4)岁;其中蛛网膜下腔阻滞性麻醉29例, 硬脊膜外腔阻滞性麻醉10例, 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13例。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展开对比。

1.2 判定标准 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判定标准为:在完成手术治疗后24 h内, 患者腰背处有明显疼痛, 且痛觉向臀部延续放射, 有的可放射到下肢中;疼痛有典型的持续性特点, 在部分疼痛部位有痛性痉挛、锐痛及烧灼管等;患者同时可因疼痛而有不安情绪、烦躁、焦虑及哭闹等表现, 且其他生理检查均无异常。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采取特殊处理措施, 仅给予常规的安慰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醉性镇静药物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给予患者10 mg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 1次/d, 同时每晚于患者睡前给予地西泮2.5 mg治疗。经过15 d治疗后,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利用视觉模拟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 总分为5分, 当所得分值越高, 则表明患者疼痛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 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组内数据展开χ2检验, 当P<0.05时, 二者间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视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视觉评分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视觉评分对比( ±s)

?

3 讨论

椎管内麻醉引发的神经损伤屡见不鲜, 尤其是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最为常见。这一并发症可致使患者血压降低,严重时可引发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暂停, 有时可引发硬膜外血肿、神经毒性反应及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多发生在麻醉过程相对顺利、平稳的硬膜外腔阻滞性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阻滞性麻醉中, 据调查其发病率为8.1%[3]。该疾病主要为敏感性症状或感觉异常, 在躯干下部发病较多, 可到达腿、臀与股部, 常为双侧, 主要症状为放射性、痉挛性、持续固定性、烧灼样疼痛, 轻重不一且沿下肢呈放射性[3]。

在椎管内麻醉操作中造成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药物毒性作用。当为患者行椎管内麻醉后, 部分患者会有不良反应出现, 尤其是利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时, 麻醉药物会在人体内形成毒性作用, 从而引起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②操作不当所致机械性损伤。在麻醉中若存在置管不当、穿刺不慎、解剖不清、操作人员姿势有误、穿刺粗暴、未进行清楚定位等情况, 则会给患者神经元造成机械性损伤, 引发神经缺血, 最终导致患者发生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③局麻药物可对机体中神经细胞造成影响, 造成神经细胞膜溶解现象, 而当神经细胞膜溶解溶解后, 很容易发生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④经椎管内麻醉给予患者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等药物, 会促使患者机体中钙离子水平大幅提高, 导致神经细胞受损、坏死, 引发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作者通过研究发现, 要预防患者在椎管内麻醉后出现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 需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在展开椎管内麻醉时, 应在确保药物可实现麻醉效果前提下,将药物浓度尽可能降低;确保麻醉平面宽度足够, 避免麻醉药物在局部出现过度积聚;术中应尽量减少穿刺次数, 避免对给神经造成损伤;当患者合并有脊柱外伤、糖尿病或动脉粥样硬化时, 尽量不要应用强化麻醉药物。当确认患者发生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 应及时给予患者麻醉性镇静药物与糖皮质激素积极治疗, 促使患者病情快速恢复。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经积极治疗后,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视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 椎管内麻醉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 但容易引发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 在临床治疗中应给予患者适当治疗,促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1]浦鹏飞, 谢玉波.椎管内麻醉的研究进展.海南医学, 2012,23(4): 154-155.

[2]刘万枫, 王珊娟, 杭燕南.椎管内麻醉后的神经并发症.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1): 85-86.

[3]林跃华, 李宝洲, 黄蔓利.椎管内麻醉致神经损伤5例分析.广东医学, 2010, 31(13): 1771-1772.

猜你喜欢

神经病椎管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Chandler综合征1例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考前综合征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越测越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