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战略选择

2013-12-04

商业会计 2013年14期
关键词:困境绿色价值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辽宁大连116023大连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116044)

我国政府“十二五”规划主动降低了对未来五年经济增长速度的要求,把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利润,实现绿色增长将成为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传统财务管理面临着环境的挑战,其功能的缺少导致企业无法实现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企业必须寻找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并实现其不断增长。

一、传统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困境

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更多的生态危机与环境问题接踵而来,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环境困境。

(一)经济发展的困境。金融危机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的良性发展,它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从粗放式、高投入的增长模式向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转型。如何科学的向自然资源投资,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将是传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首要困境。

(二)生态文明的困境。我国的生态环境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转折期,尽管已经实现了较高的人类发展水平,但是却是以自然资源被破坏、环境质量降低和高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在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在资本配置上向节能减排、保护能源、提高效率方向发展,这是传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第二困境。

(三)技术创新的困境。随着国家政府导向的技术创新的悄然推进,我国的研发投入将从2006年占GDP的1.5%增长到2020年的2.5%,且要降低30%的国外技术的依赖。科研技术的投资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绿色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在技术上获得了竞争优势。如何利用国家技术创新投入的政策、资金推动企业自身的技术革新是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第三困境。

(四)社会和谐的困境。企业环境恶化、员工利益损害、造成环境破坏的事件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在信息民主化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的隐私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如何重新面对经营环境,资金如何配置,顺应时代潮流,实现环境、劳动者、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共赢是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第四困境。

二、新环境下传统财务管理的缺失

传统财务模式产生于物质资本稀缺的时代,依存于特定的制度背景,在传统财务模式所依托的制度背景和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其缺失将不可避免。

(一)财务目标狭隘。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现实发展来看,尽管利润最大化原则对推动市场自由和社会财富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张,成本约束被弱化、虚化和狭隘化,资源耗竭、生态恶化,从而在根本上削弱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财务资源观狭窄。传统财务模式中的财务资源即是物质资源,物质资源的获取、利用、分配等构成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受资源观的限制,传统资源的配置所关注的效率只是短期效率,没有从企业长远发展、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角度来配置资源,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到“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无疑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但他们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只考虑了财务资本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而忽略了人力资本、顾客等软资源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囿于物质资本保值、增值的资源配置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持续竞争优势的维持。

(三)价值功能弱化。传统的财务管理中的价值是从属物质资本逻辑下的价值,在新的环境下的价值地位为资本所掩盖。实际上,价值创造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还要创造企业与社会的共享价值。迈克尔·波特在《创造共享价值》一文中指出:创造共享价值可以重新建立战略定位,满足新需求、供应新产品、找到新顾客,通过创造企业与社会的共享价值建立持续竞争优势。而更关键的是,波特教授指出:“由创造共享价值带来的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将远超过传统的成本降低和质量改进模式”。

三、绿色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由于传统财务管理的缺失,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绿色思想”开始萌芽,生态农业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绿色消费意识大大增强。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思潮,绿色管理思想应运而生。我国对于绿色财务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从中国知网收录的核心期刊数量来看,截止到2012年6月,共有92篇文章对绿色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绿色财务在我国应用的意义、概念、目标、内容和体系设计等基础理论。主要观点有:

(一)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的涵义方面。(1)绿色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阎晓红,2001;吴向东、崔宏福,2003;鲁务顺,2005;杨士儒、田万林,2006)。(2)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耗费、资金回收、资金分配等活动管理过程中,导入环境因素,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之中(张梅琳,1997;徐怡红,1998;孙佳、翟文军,2003)。

(二)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方面。(1)进行绿色财务管理会增加绿色成本而加重筹资负担,建议增加绿色负债和绿色股两种筹资方式且以这两种方式筹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绿色成本支出。还可考虑用绿色借款(尚秀芬,2005;杨士儒、田万林,2006;王建明、鲍金刚,2003;鲁务顺,2005)。(2)投产时要尽量利用废弃物;在对投资风险分析时,要考虑投资方案的实施给资源环境是否带来破坏的绿色风险的分析(阎晓红,2001;吴向东、崔宏福,2003;尚秀芬,2005;王建明、鲍金刚,2003;鲁务顺,2005)。

(三)绿色财务管理目标、理念及外部环境方面。(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财务管理目标(孙佳、翟文军,2003;尚秀芬,2005)。(2)绿色财务管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社会责任风险和环境风险的风险价值观念及多元化目标观念(刘淑华,2005)。

综上所述,绿色财务管理应是将资源的有限性、社会的效益性、环境的保护性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和发展。绿色财务管理把“绿色”增长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衡量标准,强调企业、生态、社会的和谐共存。它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差别就在于,企业在创造利润和经济价值时,是促进了社会的繁荣,还是增加了社会的成本。如果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给生态、社会创造了持续破坏影响或者无法修复的影响,其利润应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绿色财务管理是适应人类资源环境保护潮流的新理论,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的一种挑战和发展。

四、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制定绿色战略目标。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要兼顾到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兼顾经营绩效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在资金的筹措、使用、耗费、回收及分配全过程中,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融入,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管理环节重视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收益,通过开展绿色经营,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实施绿色会计核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并没有反映企业是否进行绿色经营活动的信息。因此,确立绿色会计要素并对之进行计量和确认、编制绿色财务报告并对绿色信息进行披露是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基础。

(三)加强绿色管理手段。通过发行绿色股票、绿色债券进行筹资。大力开展绿色投资,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建立绿色的财务管理系统、成本控制系统和财务评价体系,促进绿色管理健康发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降低绿色成本。

总之,在企业追求绿色利润的目标价值下,企业将在实现自身发展,以及为股东、员工、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绿色财务管理必然成为企业未来财务管理的战略选择。

猜你喜欢

困境绿色价值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绿色低碳
跟踪导练(一)
困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