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训练学视角下蹦床比赛制胜规律的哲学思考与层次解析

2013-12-03朱礼金

中国体育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竞技规律运动员

朱礼金

Heze University,Heze 274015,China.

2012年8月13日,伦敦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男子蹦床获得1金、1铜;女子蹦床失误较多,何雯娜在最后一跳出现失误憾失金牌,连续参加3届奥运会的黄珊汕获银牌。北京奥运会后,在新奥运周期内各国际蹦床大赛中,中国女子蹦床就一直失误不断。2011世界杯系列赛(中国站)中,钟杏平因自选动作失误未进入决赛;捷克站比赛中黄珊汕和何雯娜双双出现失误未进入决赛;2012年奥运会测试赛中,李丹和何雯娜均出现重大失误而无缘奖牌。纵观我国竞技蹦床的发展,可以说起步晚、发展快。自1998年正式开展蹦床运动以来,仅10年的时间就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然而,随着我国蹦床运动的高速发展,运动员的伤病、心理、技术失误等问题也接踵而来,为此,需要放慢脚步,从多角度来重新审视蹦床运动的本质规律,研究蹦床比赛的制胜规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训练规律。

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制胜规律的组成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制胜因素;其二,各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4]。由此,竞技蹦床运动制胜规律是将一个涵盖了这项运动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所做的研究。它包含管理、选材、训练、比赛、科研等。每个方面又相互存在一个制胜因素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同时包含了各因素之间稳定、本质的联系。由此看出,竞技蹦床运动制胜规律的研究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课题。因此,本研究试从训练学的角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蹦床运动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开展的现状,用哲学的方法,探讨蹦床比赛制胜规律。

1 蹦床比赛制胜规律的哲学思考

1.1 蹦床比赛制胜因素新认识

在我国蹦床开展的初期,国内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竞技性蹦床比赛制胜因素进行了研究,如夏秀亭在对蹦床的本质和规则的阐述中,分析出蹦床动作特点是“高、难、美、准”,也是蹦床项目的制胜因素[5];教练员任海鹰通过研究认为,“美、高、难、准、稳”是蹦床比赛制胜的关键因素,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蔡光亮认为,“准、稳、高、难、美”是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取胜的因素,其中,“准”是蹦床比赛制胜因素中的主导因素[1];著名教练员胡星刚通过对蹦床项目制胜的因素分析认为,稳定是基础,难度是途径,质量是根本,心理是保证。也正是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正确认识和把握蹦床运动规律提供了理论价值,从而推动了我国蹦床运动的高速发展。

研究者根据多年蹦床运动研究的经验,也认同以上研究成果,认为竞技蹦床比赛的制胜因素是“高、难、准、稳、美”,但在蹦床运动开展的不同阶段,对其认识和把握亦应有差异。随着蹦床技术的发展、规则的变化以及观众对比赛观赏性的需求,当下应对蹦床比赛的制胜因素重新认识,同时,厘清其相互关系,把握蹦床运动项目本质。

1.1.1 “高”是蹦床动作技术发展的必然

“高”是指蹦床单个动作的腾空高度和成套动作高度的一致性。它是2008年之前对蹦床比赛动作完成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以往文献资料对“高”的主要描述,即只有足够高的腾空高度才能为动作的完成提供充足的时空条件。同样,只有成套10个动作的腾空高度相对一致,成套动作完成的才优美,动作质量才高。因此,在训练中对高度的要求完全是动作技术的需要,成套动作的高度一致性既是连接技术的需要,又是评判动作完成质量的技术指标。

2010年国际蹦床新规则修改后,比赛对动作的高度进行了独立要求,即比赛成绩构成中增加了高度分,并且用人体空中飞行的时间来衡量腾空高度[7]。这就将腾空高度从动作完成质量评价因素中拉了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技术指标。由此,高度在蹦床比赛中具有双重意义,既是评价动作完成质量的主要指标,又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高”已经成为影响蹦床比赛取胜的核心因素。

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规则修改是蹦床技术发展的必然。在训练过程中,一直将高度与动作技术的准确性、完成质量、难度的提高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训练,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不断提高状态。在这期间,突然出现规则变化,规则的指挥棒提示要提高动作的高度,训练中可能会将提高腾空高度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而脱离了训练体系的系统性,必然会破坏运动员技能水平的动态平衡。这可能也是造成修改规则后的各世界大赛中,优秀蹦床运动员频频出现动作失误,成套动作中断的主要原因。蹦床动作(成套动作)的“高”是正确动作技术的集中表现,是蹦床运动的本质特征,只要动作技术正确,腾空高度自然高。

1.1.2 “难”是蹦床运动技术的根本

在以往的文献资料里,“难”主要是指蹦床动作的难度和成套动作的难度值,本研究将“难”重新认识为蹦床动作的难度和难度动作连接两个涵义。蹦床比赛成绩是由完成质量分、动作难度分和空中飞行的时间分构成,其中,难度分是指蹦床成套动作的难度值,而成套动作的难度值则由10个动作的难度值之和组成。因此,这里的“难”应包括蹦床单个动作难度和成套难度,这一点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根据最新国际蹦床规则中关于难度方面的修订精神,为了能拉开运动员之间的竞技水平,提高比赛的观赏性,今后蹦床比赛中将鼓励使用更多、更高的难度动作。高难度动作使用数量的增多,成套动作的编排中的高难度动作连接就相应增加,而且,这种连接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所以,本研究提出了难度连接的概念,即成套动作中不但有简单动作与简单动作的连接、简单动作与高难度动作的连接,以后会更多的出现高难度动作与高难度的动作连接。训练中在强调高难度动作储备的同时,要更多的重视其连接方法的研究。今后高水平的蹦床比赛中,优秀运动员间的较量将表现在运动员对高难度动作的把握和连接水平的较量。因此,“难”不仅是指(成套)动作的难度,还应理解为动作的连接难度,这是今后蹦床技术发展的根本要素。

1.1.3 “准”“稳”“美”是蹦床技术的基础和保障

“准”主要是指蹦床动作技术的准确性,包括起网技术、空中翻转技术、下落技术、着网技术以及压网技术。这些技术的准确与否,不仅直接决定该动作的成功与失败,还会通过连接技术影响到下一个动作完成的条件。

“稳”主要指蹦床动作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包括动作的失败或成套动作的中断以及动作的位移。蹦床项目的特殊性就在于比赛只有一次机会,规则要求蹦床比赛中,成套动作出现中断即视为动作结束,成绩只计完成动作的分数。造成动作不稳定的因素很多,除了错误的动作技术外,位移过大也是主要原因,所以,本研究将位移也列入动作的稳定性因素中。

“美”主要指蹦床动作的表现力和运动员的艺术感染力,前者包括动作的姿态、节奏、韵律、力度以及成套动作高度的一致性等,后者则包括运动员的姿态、形体以及气质等。

之所以将“准”“稳”“美”几个因素放在一起讨论,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影响比赛制胜规律发展中有一致性。国际蹦床规则规定,动作完成质量分主要是对动作规格、身体姿态、高度一致性以及动作的控制的评定。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蹦床比赛制胜因素“准”、“稳”、“美”的界定也是对比赛成绩构成要素——动作完成质量的概括。在此,将“准”“稳”“美”3个因素作为动作完成质量的要素来进行分析,有利于后面对制胜因素的层次关系分析的逻辑性。

1.2 蹦床比赛制胜因素间的辩证关系

1.2.1 “高”与“难”的对立与统一

理论上,蹦床网上动作轨迹应该是直上直下的,但由于项目的特点和完成动作的要求,单个动作轨迹实际上是一个抛物线,整套动作路线就是两个抛物线轨迹的重复。根据抛物线原理,腾空高度越高,人体水平位移也就越大,其网上的稳定性也就越差,从而影响高难度动作的发挥。

另一方面,蹦床动作的难度是由空翻周数和转体度数组成,动作难度越高,其空翻转体技术环节也就越复杂,也就会影响着网及起跳技术,势必会造成腾空高度的损失和成套腾空高度不一致。因此,“高”与“难”既是对立的又具有统一性,更高的腾空高度能为难度动作的完成提供时空基础,同时,又会使难度动作的细节错误放大,造成不稳定;而完成更高难动作虽然会促使运动员提高腾空高度,但刻意追求动作的高度又会影响成套的动作高度的不一致性。由此,在比赛中,“高”必须是保证难度动作的腾空高度,“难”必须是保证高腾空的难度动作,处理好高度与难度的关系才是比赛制胜的根本,也是训练之根本。

1.2.2 蹦床动作完成质量与难度的螺旋发展

从事物发展规律的角度,“准”、“稳”、“美”作为蹦床动作完成质量的构成要素,在蹦床技术发展过程中是统一的。只有动作技术准确,才可能保证成套动作的稳定性,继而才能表现出蹦床项目“美”的特征。既然“准”、“稳”、“美”具有统一性,那么,三者与“难”的关系如何定性呢?是否也具有统一性?如此一来,必须重新审视训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即蹦床动作的完成质量与难度的关系。

按照一般推理,对于一个处于竞技水平稳定阶段的运动员来说,完成低难度的动作,其完成质量要优于完成高难度的动作,或是说提高一套已经熟练成套动作的难度,该套动作的完成质量将会在一定时间内受到影响。然而,按照运动技术的发展规律,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均要不断的提高才能保证蹦床技术的不断提升,那么,二者是如何协调发展的呢?从哲学的角度看,蹦床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呈阶段性螺旋上升发展的。在一个阶段内,其动作的难度发展相对缓慢,而动作的完成质量在不断的细化、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相对稳定;而在相邻的两个不同阶段中,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的质量相对熟练性稳定,而难度有一个质的突破,这个质的突破是在前一个阶段动作完成质量不断提高这一个量的积累后完成的。也就是说,两个相邻阶段,难度和完成质量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完成质量提高到一定熟练程度就为难度的增加提供了稳定条件,难度一旦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即进入一个更高水平。

用一个关系图说明难度与动作质量螺旋上升发展关系(图1),图中,E表示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发展轨迹,D表示运动员在每个竞技水平阶段的最高难度,N、T、C分别表示在每个阶段中运动提高动作完成质量的条件,即N为提高动作质量的需求;T为所采取的训练手段;C为技术创新。也就是说,一个运动员在一个新的难度水平中要不断的提高动作完成质量,直到成套动作发挥稳定,然后再提高难度进入下一个阶段。通过这种量的积累和质的提高,保证运动的整体竞技水平不断的提高。

图1 本研究难度与动作质量螺旋上升发展关系示意图Figure 1. The Spiral Development Relations between Difficulty and Quality of Movement

由此看出,发展动作难度与完善动作完成质量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是协调发展的关系。运动员竞技水平稳定阶段也是其动作难度与动作完成质量相对发展平衡时期,每一次难度动作的创新与尝试都会暂时打破这种平衡,表现出二者矛盾的一面。随着技能的提高,这种矛盾逐渐被统一,形成新的平衡,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就达到了更高一个阶段。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与技能的提高就是要不断的完善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这也是我国蹦床运动员短时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国家运动员的关键。

1.2.3 蹦床比赛制胜因素发展的协同关系

协同学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合作的科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来评价协同的作用[6]。蹦床运动比赛制胜因素不仅能独立地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而且,能通过相互协同作用,获得1+1>2的协同效应,决定比赛成败。腾空高度越高,空中飞行的时间也就越长,为难度动作完成保证了时空条件,有利于发展高难度动作。而提高动作的难度又必须有准确的动作技术作保障,只有动作技术准确了,才能保证动作完成的稳定性,提高成套动作的成功率,最终在高的腾空、长的飞行时间、高难度的动作、准确的动作技术以及稳定发挥的基础上表现出美的艺术性,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所以说,“高”、“难”、“准”、“稳”、“美”的协同发展是取得比赛胜利的核心力量。在训练中不仅要强调单个因素的提高,而且,要利用它们的协同关系,提高整体作用,这也是蹦床比赛中一个重要的制胜训练规律。

1.2.4 蹦床比赛制胜因素的本质联系

竞技体育运动始终以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竞技蹦床运动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发展中根据项目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由于蹦床运动项目的特殊性,制胜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高度、难度、稳定性、准确性以及艺术性等因素有机组合形成的一个“群”。这个“群”不仅是比赛取胜的关键,也是反映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综合指标。这些因素在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时间、空间、大小是不平衡的,它们按照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联系和作用构成了制胜因素的本质联系。虽然这些本质联系很难进行单独分析,但它们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1.多因素总合规律

蹦床比赛制胜因素不仅能独立的影响比赛的成绩,而且,还通过整体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组合方式影响和决定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研究者将这一规律称为多因素总合规律。

通过运动训练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制胜因素在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过程中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表现出断续、依次、小组合方式的特点。这种协调、互补的关系从横向方面看是各个因素独立发展,而从纵向方面则是总体发展的。蹦床比赛成绩主要是由动作完成质量分(技术分)、难度分和飞行时间分构成,运动员要想保证竞技水平不断的提高,就要使这3个组成要素均纵向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这3个方面并不是同步发展的,而是通过横向互补保证不同时间段竞技水平发展的连续性。例如,完成质量高,腾空时间长,稳定性好的运动员可以一定程度的弥补其动作难度上的不足;而具有高难度动作水平的运动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挽回动作质量和稳定方面的损失。所以,要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就应该采用扬长避短或齐头并进等方法发挥各个制胜因素的总合效应。

2.单因素突前规律

对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展来说,蹦床各制胜因素的发展不是齐头并进的,除了表现出多种因素组合发展外,在不同水平阶段,还有单因素发展带动其它因素全面发展的现象,这里称此为“单因素突进规律”。

这一规律主要表现在运动员个体训练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当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稳定水平后,要想进一步突破暂时的平衡就需要通过某一关键单因素的发展,利用各因素相互关系,促进竞技水平更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根据技术训练要求,需要提高成套的难度,难度增加了必然会影响动作的完成规格、稳定性以及腾空的高度或高度一致性等因素,从而影响难度动作的发挥。那么,根据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训练中就必须同时提高完成质量和腾空高度,保证成套动作难度的提升。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方面发生变化也会促使单因素突进的发生。例如,规则的变化、技术潮流的改变以及器械改进、现代化手段的使用等。由于器械变化和规则的修改,要求增加动作的腾空高度(飞行时间),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腾空高度增加,由于各因素的相互关系,必然会带动其他因素的发展。所以,应在不同的时期、环境有不同的训练重点,训练主次和比例上突出单因素的发展,并根据实际训练情况同步发展其他各因素。

3.制胜因素的主导规律

蹦床各制胜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展。在不同水平阶段,各因素的这种作用又有侧重点,会有一个或几个因素在决定运动员技术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其他因素协从发展。例如,在儿童、少年训练阶段,主要发展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基本动作,要求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完美性,而发展动作难度、增加腾空高度则要放在次要位置,在保证动作完成质量的前提下跟进发展。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完成质量已经成熟,发展高难度动作与提高腾空高度则是决定其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研究者将这种发展关系称为各制胜因素相互发展的主导规律。

由此可以看出,在特定的条件下,制胜因素的贡献值可能会被重新分配,但主导因素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其他制胜因素,而是通过相互优化组合,构建一个高效的整体,从而决定运动员竞技比赛的成败。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把握好各个训练要素的度,避免停滞不前或揠苗助长。

2 蹦床运动制胜规律的层次阐释及训练学条件

蹦床比赛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运动成绩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3个因素所决定的[4]。其中,运动员自身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能力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由于竞技能力是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所以,竞技能力所包含的内容也是比赛制胜的训练学因素。蹦床运动制胜因素“高、难、准、稳、美”较完整地概括了竞技蹦床比赛中运动员技能、体能、心理能力等竞技能力的全部内容,所以,它们也可以说是蹦床运动训练的主要的任务。

在此,从训练学的角度研究蹦床制胜规律,这对完善蹦床运动训练理论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大多是在同一层面上的研究,即针对国内、外重要的比赛中优秀运动员,研究蹦床运动制胜规律及其在运动训练中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蹦床制胜因素及其发展规律不仅是获取优异比赛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蹦床运动项目的本质规律,应该贯穿整个蹦床运动训练过程。

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级训练网培养体制,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最高峰一般要经过基础训练、专项提高、最佳竞技和竞技保持4个阶段。从训练学的角度,这4个培养阶段构成了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也不同,运动比赛中的竞技水平也有差异,不同阶段运动比赛制胜规律也是不一的。基于此,本研究借鉴运动训练理论中关于运动员全程性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提出了蹦床运动制胜规律“四层次说”的训练学框架(图2)。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对蹦床运动制胜规律进行了4个层次的解析,即基础训练层次、专项提高层次、最佳竞技层次以及竞技保持层次,这4个层次分别对应的制胜因素为准确性和稳定性;稳定性、艺术性和高度;艺术性、高度和难度;高度和难度。

图2 本研究蹦床运动制胜规律“四层次”训练学框架示意图Figure 2. Training Framework on Four-Level Doctrine of Trampoline Law of Winning

2.1 蹦床运动制胜规律的基础训练分析

基础训练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本形式和途径,其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蹦床运动属于表现类难美项群项目,也是早期专项化的竞技项目,根据项目的特征以及竞技运动规律,蹦床运动员的基础训练阶段应从8~10岁开始,即是属于少年时期的训练。少年时期的基础训练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蹦床运动员今后的成长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蹦床基础训练的研究对推动蹦床运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1.1 我国蹦床基础训练的情况

我国蹦床运动的开展起步较晚,早期运动员大多是从体操、技巧、跳水等项目转项来的[2]。他们的基础训练基本上是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移植,这种技术移植性的训练有利有弊,利在于运动员通过运动技术的正迁移,快速的掌握蹦床动作技术;弊在于原有项目技术的负迁移影响很难消除,如体操、技巧等动作主要是水平方向的运动轨迹,而蹦床运动为垂直方向的运动路线,原有动作的习惯造成了蹦床动作的位移过大[3],这不但不利于动作的完成质量,而且,影响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虽然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消除这种负面的影响,如国内的比赛除了执行国际蹦床规则外,还制定了特别规则,针对我国运动员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训练指导,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基础训练的被动局面。尽管这种情况是我国开展蹦床运动的特定时期的一个非常手段,但这种惯性依然影响到目前我国蹦床后备人才的基础训练。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一些蹦床训练基地、体育学校的蹦床选材仍然来源于体操、技巧等项目,从蹦床基本技术开始系统培养的不多,反映了目前基础训练的系统性差,无规律可循,不利于我国蹦床运动优势项目的保持和可持续发展。

2.1.2 蹦床基础训练系统的建立

蹦床基础训练的具体任务是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基本运动技能以及基本技术。评价的指标主要是制胜规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两个因素,具体指基本动作、基本技术的准确性和对身体姿态、动作位移的控制能力。有学者对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基本运动技能以及基本技术进行研究,相关内容的界定也比较详尽。在此,仅根据个人的训练经验和体会,提出蹦床运动基础训练阶段的协同发展的训练方式,即多种训练要素和手段通过合理的形式组合运用,达到1+1>2的效果,有利于少年时期蹦床运动员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采用一般素质专项化、专项素质技术化、基本技术素质化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基本技术的同时发展其身体素质、专项素质。可以通过连续30次的垂直跳计时练习,发展运动员的立臂技术和腿部的力量素质;通过团身跳、屈体跳、分腿跳和各种垂直跳的组合形式发展运动员的团身、屈体、展体和垂直起跳等技术及腿部、腰腹部、背部肌群的力量;采用连续完成10~15个一周类空翻来发展蹦床运动员的垂直起跳技术、空翻技术、转体技术和连续完成一定动作数量的能力等。

对基础训练质量的评价应注重辩证与统一性。例如,评判运动员基本技术的质量可以通过其完成的准确性来确定,也可以通过动作的位移情况反映技术的掌握情况。基本技术正确了,基本动作的完成才准确,进而才能保证动作的位移的减少。这也启示我们,在制定国内青少年蹦床比赛规则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训练阶段的任务与目标,充分发挥比赛的导向作用。

2.2 蹦床运动制胜规律的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层次分析

蹦床运动员在成功地接受了3~5年的基础训练之后,从14~16岁起便进入了专项提高阶段。此阶段主要是致力于专项竞技能力的提高,一般需要4~6年的专项训练,运动员能熟练掌握专项运动技术,体能得到充分提高,竞技能力接近或达到高峰,进入了最佳竞技状态。最佳竞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集中进行专项训练,并通过参加运动竞赛提高竞技能力。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看,蹦床运动员在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中,训练任务的内容及其序列都是相同的,即主要针对成套动作的稳定性、高度、难度以及动作的艺术性进行指标性的训练。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等5个方面的因素构成[2]。蹦床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是影响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在训练或比赛中发挥的主要因素,所以,这两个阶段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技能水平。从蹦床运动制胜规律的层次性训练的指标看,提高技能主要是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继续提高稳定性,并通过增加难度、提升腾空高度,达到蹦床动作的艺术完美性。

2.2.1 指标性训练结构分析

该阶段是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阶段,是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各项技术指标综合提升的关键时期。训练的内容复杂而繁多,制胜因素指标也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稳定性、难度、高度以及艺术性4个方面。

首先,是稳定性。此阶段除了继续提高对动作位移的控制能力外,还需重视成套动作高度一致性的保持,提高成功率和关键技术的训练,以确保动作的稳定性。研究发现,由于成套动作腾空高度不一致,动作完成失去节奏,出现位移过大,最终造成动作失败或中断,是影响动作稳定性主要表现。

从动作评价因素看,造成动作不稳定的指标是位移、腾空高度不一致以及动作失败或中断。但是,从训练学角度看,其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对关键技术的掌握不够,这里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着网技术、压网技术、起网技术以及摆臂、立臂技术等。这些关键技术在训练中可用连接技术进行概括,或是说,连接技术训练就是对这些关键技术应用的提高。所以说,连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动作的稳定性,此阶段的连接技术训练重点在简单动作与难度动作间的连接,适时的提高难度动作之间的连接能力。

其次,是难度。难度是蹦床运动成绩评定中的核心指标,也是该运动项目的核心价值体现。通过国际评分规则的演变以及蹦床运动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今后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较量更多的表现在动作难度的竞争。此阶段应在扎实的基本技术基础上着重加强难度训练时期,难度的训练要注重3个部分,一是,难度动作的训练;二是,难度动作的储备;三是,提高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增加高难度套的数量。通过训练运动员在熟练掌握更多高难度动作的同时,增加难度动作的储备,从而为成套动作中高难度动作的选择奠定基础。

此阶段,运动员,通过训练应该掌握2~3套代表自己最高水平和最高难度的成套动作,至少1套能在大赛中稳定发挥。当然,在难度训练过程中,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贪多贪快。同时,还要注意与动作的稳定性、动作的完成质量、规格的辩证统一关系,即掌握的难度动作应是高质量、高规格、稳定性强的高难度动作,这样才能体现出训练的价值,有实际意义。

再次,是高度。随着新规则的执行,高度与难度成为影响蹦床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度对于蹦床制胜规律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的高度一致性和成套动作腾空时间两个方面,而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动作的完成质量相对较高,竞技水平的较量更倾向于腾空时间的提高,所以,此阶段高度的训练要偏重于腾空时间的增加。

结合前人研究,研究者认为,高水平运动员的高度训练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连接能力的提高,即连接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难度动作连接能力的提高。连接技术不仅决定了成套动作技术正确性,从能量传递的角度看,连接技术的好坏还决定了成套动作中前驱动作能量能否转移到下一个动作,确保腾起的高度。随着蹦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成套中、高难度动作的使用越来越多,难度与难度动作之间的连接能力是决定成功率、提高腾空高度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连接能力是高水平运动员制胜的训练学因素。二是,体能的训练。根据蹦床项目特征以及以往比赛实践情况,蹦床成套动作的腾空高度总体呈现前高后低,即随着运动员体力的消耗,体能下降,成套动作后半程的高度明显降低,所以,随着蹦床技术的发展以及规则的变化,高水平运动员体能的训练是制胜的新的训练空间。

最后,是艺术美。蹦床被誉为“空中芭蕾”,艺术美应为蹦床运动比赛的重要制胜因素。艺术美应该是动作完成的质量、难度、高度等水平的综合体现,所以,将这一指标放在此阶段讨论。根据前人研究,研究者认为,艺术美应包括3个方面,一是,形态美,即规则所规范的技术规格和质量规格;二是,韵味美,即运动员动作演示时表露出项目特有的风貌和韵味;三是,风格美,即蹦床运动员完成动作所表现出的个性化技术特征。前两者是运动员完成蹦床动作应该具有的普遍性特征,而后者则是运动员经过高水平训练后所提升出来的特殊性特征。这种特殊性在于对动作技术个性进行相对稳定的展现,淡化裁判员的“审美疲劳”,从而提升运动员的竞争实力,所以,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若没有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很难取得优异成绩。

2.2.2 训练学条件分析

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阶段的主要训练任务和目标就是发展高难度动作和提高动作腾空高度,针对成套动作的稳定性、难度、高度以及个性化进行指标性训练。

1.关键技术训练

专项提高和最佳竞技阶段的运动员的蹦床基本技术已经熟练,主要是加强关键技术的训练和应用。蹦床成套动作的关键技术训练主要是着网技术、压网技术、起网技术以及摆臂、立臂技术等基本技术综合的实效性运用,用连接技术或运动员的连接能力来概括。连接技术的训练可以采用单周1个动作的连接,也可以过渡到2个动作、3个动作或更多动作的连接方法。练习分段动作的时候,可以在最后一个动作之后连接一个起跳动作进行强化连接技术。另外,在增加运动员单个高难度动作储备的同时,可以进行多段高难度动作间的连接训练,或在成套动作中增加高难度连接高难度动作的数量来提高连接能力。

2.专项耐力训练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专项耐力是继续发展动作难度和提高腾空高度的前提和保障,特别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应针对蹦床项目的特点和运动员的形态、机能以及现有体能水平,采用合适的训练计划和手段进行成套体能训练。例如,为了提高腾空高度和保持腾空高度一致性,增加空中飞行的时间,可采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蹦床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可设训练时间为1.5~2.5min,心率达到180次/min,到间歇时间心率降至120次/min再进行下一次训练,此间可穿插起跳速度、力量的间歇训练。

在训练中要增加分段训练的量,特别是采用多样式的分段训练法,即除了顺向分段法外,可采用逆向分段、重叠式分段和交叉式分段等形式,使运动员在训练中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的组合去完成相同的技术,从而提高机体对各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答速度。

3.蹦床技术动作的个性化训练

个性化训练指教练员针对项目特征,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和成功参赛的需求,按照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和训练目标,全面、整体地选择适宜的训练内容、方法、负荷进行的训练行为。此阶段的蹦床运动员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参赛经验的增多,逐渐的表现出技术、战术的个性化,教练员应充分挖掘每个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不断强化和放大优势。例如,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与国外相比普遍表现为动作规范、艺术性强、腾空高度高等,这在国际比赛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蹦床运动属于表现类难美项群项目,裁判员的主观评判在评分体系中占有重要分量,运动员技术动作的个性化的展现不但能体现运动项目的艺术性,而且,能缓解裁判员的审美疲劳,增加得分机会。例如,我国优秀运动员黄珊汕以稳定的发挥、细腻的动作风格赢得裁判的认可;何雯娜以高、飘的动作规格和艺术美征服裁判,多次获得好成绩。因此,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个性化培养是制胜的重要手段。

2.3 蹦床运动制胜规律的竞技保持层次分析

在最佳竞技阶段里,运动员在竞技能力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参加各种大赛并取得竞技优胜。之后,运动员便到了竞技保持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与心理动能都开始下降,此时,如何保持运动员的竞技高峰便成了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从制胜规律层次结构中可以看出,竞技保持阶段的制胜因素主要表现为动作的难度和腾空的高度,这两个因素也反映了蹦床运动项目的本质规律,也就是说,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难度和腾空高度(飞行时间)的较量。动作高难度的发挥与腾空高度的稳定性又取决于运动员技能的有效发挥。因此,竞技保持层次训练的任务主要是保持蹦床运动员的专项技能、稳定心理能力和提高战术能力训练。

2.3.1 蹦床运动技术的创新

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特别是世界顶尖运动员,要想保持专项技能的领先地位,除了保持和提高身体机能外,还要根据项目发展的规律以及规则的变化进行运动技术创新。

根据对蹦床动作技术的研究,创新应该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整体动作编排的创新,即在遵循编排规律的前提下,严格按照位次选择动作,逐步提高成套难度,或是微调动作位次,提高高难度动作的使用效率;二是,单个难度动作创新,即通过掌握别人没有掌握的难度动作,并运用于成套中,提高成套动作的综合水平;三是,技术环节的创新,一个动作一般分为空中完成动作、下落、着网、压网、起网5个技术环节,技术环节创新体现在各个环节中身体或肢体运动路线、速度及时间空间分配的创新。

2.3.2 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稳定训练

蹦床项目的特殊性之一,就在于动作发挥的不稳定性,偶然性比较大,这对蹦床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高水平运动员,随着极限难度的使用和腾空高度的增加,动作稍有偏差就会造成失败,尤其是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既要不断的创新动作,又要顺利完成,保持领先地位,心理压力可想。因此,此阶段的心理训练尤为重要。高水平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提高除了专门的心理训练外,还应配合技能的巩固提高。例如,增加难度动作储备以及使用率,腾空高度以及动作稳定性的提高和动作技术的创新等,在重大比赛中使用必要的战术也是提高心理能力的一个途径。

2.3.3 高水平运动员的战术训练

蹦床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主要靠难度和完成情况获得成绩,区别于对抗类项群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战术运用较少。随着人们对蹦床项目本质规律认识的深入,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规则的不断修改、完善,高水平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差距越来越小,单靠技术动作制胜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考虑蹦床比赛的战术问题。因此,蹦床比赛,特别是高水平的世界级蹦床比赛,战术应该是制胜的重要方面。

通过训练实践以及观察比赛发现,蹦床运动战术训练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首先,是技术战术,即发挥个人技术优势最大化,使动作技术完成效果最优化。另外,技、战术的运用还表现在掌握项目特点、了解规则的情况下,合理的选用所掌握的难度动作,编排合适的成套动作参加比赛。其次,是心理战术,心理战术的运用分为对己心理战术和对敌的心理战术。对己心理战术主要靠心理暗示以及以往优异成绩进行自我鼓励,消除比赛紧张,保证动作的稳定发挥,而对敌心理战术可以通过自己的优势或气场等因素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最后,是团队战术,对于网上双人项目来说,需要两人的配合完成比赛;而对于网上单人项目来说,团队战术主要表现在参赛人数上。

3 我国蹦床运动制胜的优势与不足

我国自1998年正式开展竞技蹦床运动以来,取得了较好成绩,成功的经验以及宝贵人才资源显示了我国今后蹦床运动持续发展先天独厚的优势。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项目规律的清晰化以及规则的修改,我国蹦床运动显露了对制胜规律认识的不足,表现出发展缓慢、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起伏、人才培养梯队不完善等问题。

1.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科学研究力度有待加强

扩大蹦床运动人口,加强优秀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蹦床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为了快速培养人才,取得好成绩,目前,很多省、市、自治区的蹦床比赛设有选材组,致使年龄偏小的选材运动员过早的进入竞技性训练,造成了蹦床专项训练的早龄化。从科学的角度看,青少年完成动作的能力不强,生理、心理、技术、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过早的进行专项大运动量训练势必造成伤病、心理障碍,导致15、16岁就退役,影响了我国蹦床运动的梯队建设。

另外,我国蹦床运动员选材途径与方法也是影响我国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选材仍受我国开展蹦床初期的“转项”模式的惯性影响,为了加快选材速度,从体操等项目中选择运动员。甚至蹦床运动员训练前先进行1~2年的体操、技巧等项目的专项化训练,这势必影响蹦床科学、系统选择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我国蹦床运动研究者大多紧盯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训练,忽视蹦床后备人才训练方面的研究,这也造成了我国蹦床梯队建设实践与理论脱节,合力不足。因此,随着蹦床技术的发展,应该从项目发展的规律出发,系统的研究,建立健全蹦床运动训练体系。

2.技能训练达到世界水平,但心理能力训练却是竞技水平提高的壁垒

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单从技术来看,处于世界前列水平,但在近几年国际重大比赛的关键时刻经常出现失误,研究者认为,心理能力水平应该是主要原因。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的训练中一直进行心理训练,但效果并不明显,是否是心理训练的方法存在编差或对心理训练的认识问题呢?心理训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训练工程,单靠短时间或某个阶段单纯的心理训练很难达到效果。心理训练应该贯穿于运动员整个培养系统中,涉及到训练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后的应用或是规则修改后训练调整。我国近几次大赛中采用的“双保险”战术,从大局利益角度看是有利的,但无疑对运动员的心理也造成了影响,前一个运动员发挥好,后一个运动员发挥可能会更好,但如果前一个运动员失败,那么,后一个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另外,研究者调查发现,目前,各省、市、自治区蹦床队的专门心理训练比较欠缺,这对心理能力的系统提高有消极影响。

3.高水平运动员的腾空高度优势明显,难度与完成质量仍有提高空间

我国优秀男、女蹦床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腾空高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今后的动作难度提高提供了空间。这说明,我国把握项目规律准确,能根据规则的修改及时调整训练重点。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动作难度与完成质量距世界水平有差距,特别是随着新规则的实施,这种弱势逐渐成为技术发展的绊脚石。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黄珊汕、何雯娜的实际运用难度始终没有突破15,成绩不理想。如何处理高度、难度、质量三者的关系应是我国女子高水平运动员今后训练的主旋律。研究者提出了构建成套动作飞行时间、难度及技术的三维训练体系的构想。另外,根据蹦床技术发展趋势,在训练中要增加高难度动作连接串的训练,即在难度训练中不仅要提高难度动作储备,还要增加高难度动作连接的储备。

4 结束语

作为奥运会中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竞技蹦床的项目本质以及训练规律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我国竞技蹦床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骄人成绩,但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训练体系仍不完善,这与我国蹦床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有很大关系。竞技比赛制胜规律的研究既是运动项目基础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又是训练实践终点。制胜规律的研究对我国竞技蹦床运动快速发展势头的保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研究认为,“高、难、准、稳、美”是蹦床比赛制胜的主要因素,“高”是蹦床动作技术发展的必然,“难”是蹦床运动技术的根本,“准”“稳”“美”是蹦床技术的基础和保障,各因素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高”与“难”的对立与统一,蹦床动作完成质量与难度的螺旋发展以及蹦床比赛制胜因素发展的协同关系等。制胜规律的研究主要是为训练提供依据和目标。因此,从训练学的角度对蹦床比赛制胜规律进行了“四层次说”分析,即基础训练层次、专项提高层次、最佳竞技层次以及竞技保持层次。通过理论分析以及比赛实践研究认为,我国蹦床运动项目发展不平衡,高水平运动员的整体实力处于世界前列,但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动作难度与完成质量仍是弱项,竞技水平起伏,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备,训练科学化欠缺。把握蹦床运动本质规律,研究比赛制胜规律,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心理能力训练方法,完善选材机制,提高高水平运动员难度、质量和腾空高度是今后我国蹦床运动训练突出的重点。

[1]蔡光亮.对蹦床比赛动作制胜因素的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1):47.

[2]胡星刚.蹦床项目制胜因素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3):73-74.

[3]刘兴.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网上非技术性位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2):38-41.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289.

[5]夏秀亭.对蹦床本质及制胜规律的认识[J].辽宁体育科技,2002,24(3):15-16.

[6]朱礼金.蹦床成套动作腾空高度的时空协同及其训练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6):30-34.

[7]FIG.Ode of Pionts Trampoline Gymnastics[S].2010.

猜你喜欢

竞技规律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巧解规律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