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芩汤颗粒剂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13-12-02宋雨鸿方建志潘锦瑶蔡敬宙

吉林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湿热型颗粒剂活动期

宋雨鸿,贺 亮,拾 慧,方建志,潘锦瑶,蔡敬宙,陈 励,徐 舒

(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80;2.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山东枣庄277100;3.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广州510800;4.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广东广州51014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临床上多见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根据该病特点,归于中医学“休息痢”“久痢”的范畴。该病缓解期需要氨基水杨酸制剂长期维持数年,期间仍可能复发,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大或价格昂贵。经方黄芩汤治下痢腹痛,里急后重之症,现代药理学发现其更有抑制炎症、调节免疫等作用。本研究选用黄芩汤用于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及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三科收治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活动期患者40名。符合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颁布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诊断标准[1],且中医辨证为大肠湿热型。所有患者近期内未用过类固醇激素或免疫调节剂,既往无糖尿病、甲亢、结核、胃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将4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 13~47岁,平均(23.5±17.3)岁;对照组男10例,女 10例,年龄 12~51岁,平均(24.1±20.7)岁。2组年龄、性别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活动期2组均给予充分休息、少渣饮食,除有明确感染征象,均不予以抗生素。对照组患者以柳氮磺胺吡啶片1 g/次,日4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芩汤颗粒剂(黄芩2包,10 g/包;白芍1包,10 g/包;甘草2包,3 g/包;大枣1包,10 g/包;广东一方制药厂),日1剂,分2次冲服。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3周无法缓解的,可加用类固醇类药物口服或保留灌肠,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并稳定3周后进入缓解期,此时停用类固醇药物,治疗组以黄芩汤颗粒剂(按上述方药冲服,1剂/次,日2次)维持治疗;对照组以柳氮磺胺吡啶片2 g/d,分次口服进行维持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

1.3 疗效标准 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的症状疗效评价标准,活动期观察治疗3周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愈显率(%)=(临床控制+显效)/组病例数×100%;对进行维持治疗并随访3个月以上的患者,在第3个月进行Mayo活动指数评分[2],分为完全缓解(≤2分)、轻度(3~5分)、中度(6~10分)和重度(11~12分),比较2组的疾病控制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多个构成比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取双侧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用药3周后临床愈显率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用药3周后临床愈显率比较 例

2.2 2组随访3个月Mayo活动指数评分比较 2组患者初始治疗3~6周未能达到临床控制的,加用类固醇类药物后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并进入维持治疗和随访期,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维持治疗,未有病例脱落情况。随访3个月时,2组Mayo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随访3月Mayo活动指数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3];柳氮磺胺吡啶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适用于轻、中度患者的缓解与维持治疗。该药疗效及不良反应与用量成正比[4],其中约10%~15%患者因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而停药。活动期时服药超过4 g/d以上,好转率提高、复发率降低,但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皮疹、贫血、骨髓抑制及可逆性生育能力丧失。因此国外许多新型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相继问世,但价格相对昂贵,未必适合我国国情。在疾病活动期运用中医药可较快、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5-7]。在反复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制定了《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8]《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

黄芩汤是《伤寒论》中的名方,药物组成精当。现代药理学[9]发现,黄芩汤具有抑菌、抗炎、免疫调节及解痉止痛等作用;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可观察到黄芩汤可以降低白介素-1、升高白介素-4,起到免疫调节作用[10]。对进行化疗的小鼠使用黄芩汤,发现可以刺激肠道细胞分裂以补充健康细胞,其机制是通过间接影响干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的水平;此外还能阻断炎症细胞向肠道的迁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而且这种抗炎作用是通过多靶点作用实现的[11]。这些药理作用使黄芩汤在以肠黏膜细胞破坏、可溶性介质及免疫反应异常为主要发病机制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本研究采用了中药颗粒剂代替传统的中药煎剂,使得在维持原有疗效的前提下简便了中药的使用,有利于慢性病中药的长期维持治疗。因此,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对中医辨证属大肠湿热型患者,使用黄芩汤颗粒剂,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91-895.

[2]欧阳钦,梁红亮.溃疡性结肠炎[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30-34.

[3]郑家驹,史肖华,郭志荣.我国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4):344-345.

[5]何之光.加减痛泄要方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6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56.

[6]韩柯,王茂男.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吉林中医药,2007,27(12):16,18.

[7]马恒军.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9例[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25.

[8]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2):133-136.

[9]张保国,梁晓夏,刘庆芳.黄芩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运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2):2587-2590.

[10]丁晓刚.黄芩汤有效成分配方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医药学刊,2003,21(1):126-127.

[11]LAM W,BUSSOM S,GUAN F,et al.The four-herb Chinese medicine PHY906 reduces chemotherapy-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J].TranslMed,2010,45(2):45-59.

猜你喜欢

湿热型颗粒剂活动期
关于颗粒剂登记
颗粒剂四君子膏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板蓝根颗粒剂或可影响降压
理中汤加味寒温组方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