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高密度城区公共空间防灾避险规划研究

2013-11-27滢,曾

关键词:防灾天津市灾害

王 滢,曾 坚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近年来受到干旱、暴雨、冰雹、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城市安全问题频发,凸显了城市综合防灾避险系统的脆弱。天津作为北方的重要城市,其建筑密度大、开发强度高、功能聚集强、服务设施密集,自然资源缺失、开放空间衰退、雾霾肆虐、交通拥堵,这严重影响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平衡城市生态系统和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场所的城市公共空间正面临着严重的灾害挑战,构建高密度城市背景下的防灾避险安全屏障与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抵御能力,在当下及未来将成为天津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天津城市灾害及其特征分析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燕山山脉以南,背靠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面向东北亚,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市域面积11 760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7 399平方公里,这个仅占中国0.1%的土地面积,截至2011年,容纳了常住人口1 354.58万人,相当于中国1%的人口。

天津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夏季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影响,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受渤海的影响,兼具海洋性气候特征,在陆地灾害源、海洋灾害源的相互作用下,自然灾害频至。由于地处华北平原沉降带北部,燕山山地向滨海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分布广泛。防灾、救灾工作比起一般地区更加特殊。近年来,天津城市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并具有以下特征,见表1。

1.影响区域大

从地理区位上,天津市是太平洋西岸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北方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外交往的通道,也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天津土地面积与容纳人口数量不成正比,造成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承载力过大,极易遭受多种灾害并互为影响。

2.损失严重

随着天津城市的发展,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人口高聚集以及部分区域公共空间缺乏、形态上不合理,自然致灾因子和人类行为活动共同作用,一旦发生灾难后果不堪设想,短时间内很难弥补,甚至可使天津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延缓几十年。

3.精神灾难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不断出现的新生致害隐患,而人们对于灾害的应对意识明显不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往往束手无策、毫无自救能力,其带来的心理和精神的灾难甚至超过自然灾害本身。

表1 天津市主要灾害事件统计

二、天津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防灾减灾面临的挑战

当今,尽管天津市有比较完善的应对灾害的社会系统,但在城市公共空间防灾避险规划方面仍缺乏更深层的防灾意识及应急策略。随着城市开发进程,天津市突发性灾害设防困难重重,其主要表现如下。

1.街区道路及附属公共空间拥挤

天津市区道路囿于历史原因,与北京、上海等城市比较相对窄,区域之间道路拥堵情况经常发生。经实地调查,贯通和平、南开、红桥区域南北的卫津路,高峰时段仅从八里台(南开区界)到六里台(和平区界)驾车或乘坐公交车,不足两公里的路程,有时竟需用40分钟。像这样的区域道路还包括从和平区经过红桥区到河北区道路。如果灾害发生很难疏散及进行区域间的相互支援。同时,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停车占用道路、绿地空间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老街区,没有相应的机动车停车位,稍有事故发生就会造成大范围的交通拥堵。而附属公共空间少,高层建筑里过多的人群很难得到及时疏散,同时也给消防及救援工作造成影响。

2.突发灾害多样化

(1)突发性灾害给城市防灾带来很大困难。如爆炸、地铁信号中断等灾害在几秒钟内就会给城市造成巨大的破坏。近年来的高层建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实例,大多是由于建筑材料的化学成分使人瞬间窒息身亡。

(2)城市灾害影响区域往往大于发生源,甚至波及所能辐射的范围,灾害的扩散与蔓延具有衍生性。地震如果发生在高密度区域,不但会直接毁坏地表建筑,还会危及城市生命线工程,从而导致次生灾害。

3.绿地空间破碎

依据我国《抗震防灾规划标准》8.2.8条的规定: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不小于1 m2;固定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不得小于2 m2。但目前天津市高密度城区中多注重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往往滞后于城市规划,致使城市绿地建设总是被动地去适应城市规划所形成的空间布局,城市绿地一般是“见缝插针”,目前天津包括老街区等人口稠密区仍普遍存在着避难场所数量不足,有限的绿地多分布在城外,使得灾害发生时短期内灾民无处可去。

三、城市公共空间布局中的防灾救灾规划策略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应重点突出防灾避险策略,必须从战略高度上重视防灾减灾。为推动全面提升天津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屏障,公共空间规划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策略。

1.统筹规划的用地布局

(1)宏观层面。从区域层面以及城市总体空间结构角度出发,主干道路周边增设辅助道路,缓解主干道路超负荷的运转,如天津市区贯通南北的两条主干道路红旗路、卫津路常处于超负荷运转,可通过增设辅助南北道路,以缓解主干道路的交通压力。同时,在高密度城区建设初期,公共空间用地布局应基于城市安全与生态和谐的理念,从多灾种进行综合的危险性评估[11],选择有利防灾避险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貌环境,尽最大可能预防灾害的发生。

(2)中观层面。充分发挥城市广场、滨水空间、绿地空间防灾避险的优势,结合消防设施、医疗设施、治安机构,确保灾前防御、灾时应急、灾后阻隔的有序进行。

(3)微观层面。利用城市公共空间开放性的特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功能评估体系,积极倡导城市公共空间的土地综合开发与利用,实现场地环境空间的“平灾”转换,并创造高品质的高密度城市新景观。保留天津老街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机更新,防止城市规划建设中千城一面的模式化倾向。

2.建构安全优先的网络结构

天津市根据行政区划建设,共有和平区、红桥区、南开区、河西区、河北区、河东区等14处防灾分区,各自防灾避险功能独立又相互联系。依据安全优先的规划原则,深化调整其分区内细部防灾建设,解决由于城市用地过分紧张、分散化造成的低效率防灾减灾问题。

依据道路红线宽度、街道与建筑后退红线、地形条件,结合天津市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道路两侧的绿化体系,完善通道的防灾避险功能。利用城市级主、次干道——京津路、津静高速公路、津汉快速、津宁高速路等,形成环城绿带为特征的防灾避险生态环,其绿化宽度不低于20 m;外环线、津港公路、津沽公路、津杨公路等形成网络绿廊为特征的防灾避险生态通道,其绿化宽度不低于15 m;利用次干道、支路,形成绿地组团为特征的防灾避险生态绿链,其绿化宽度不低于8 m;同时,连接救灾干道与避难场所,增强其连通性。网络结构分隔的小规模防灾单元地块成为更具活力和相互渗透的防灾避险空间载体,保证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有效地阻断局部灾害,形成层次分明、收放有序的绿色防灾空间骨架。

天津有市级防灾公园,包括水上公园、北宁公园;区级防灾公园包括长虹公园、南开公园、人民公园、柳林公园、滨湖公园、中山公园、河东公园、红桥公园、月牙河公园、东丽公园、北辰公园等30多处。利用其强大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救援能量的辐射力,作为城市防灾避险网络中的功能中枢,形成以面状为特征的多核心层层联动的防灾避险空间结构,同时增强各核心的独立防灾能力。

3.完善平灾结合的立体空间布局

功能组织整合是城市空间活力的基础,不同功能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城市的综合功能[12]。基于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关联耦合,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构建立体化的复合功能防灾避险公共空间。

(1)地上空间。广场、公园绿地、街道等公共空间,应根据服务半径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灾害发生时成为地面防御空间、临时或固定防灾避险场所、空中运输通道以及灾后重建家园和复兴城市的据点。

(2)基于安全防灾的地下空间布局设计。为使地下空间具有较高的防护能力,应在地面覆土层种植乔木、灌木植物,使地下空间具有高防护性的天然优势;地下竖向0~20 m左右的空间,主要考虑市政设施空间、地下停车场、步行空间、商业文娱空间,结合地上的下沉广场出入口、地下建筑综合体中庭、夹层、楼梯等竖向空间,使之在灾害发生时,成为地下防灾应急指挥系统和医疗空间。

地下深层空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因此,地下竖向20~30 m左右的空间,往往布置为轨道交通空间、仓储空间、地下能源储备库等;结合竖向交通空间,发生灾害时可以成为地下消防通道、防灾物资库、防空地下室等生命线保障系统。

4.改建结合的老街区更新

天津老街区由于土地拓展空间的限制,导致停车设施少、基础设施老化、绿地空间被蚕食。老街区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需要我们将防灾避险规划应用到老城更新中。

(1)根据老街区点状绿地沿街分布以及绿地建设难度大的特点,结合城市公园建设,从外围引入绿色廊道,加强老街区内部绿地系统的连通性,改善老街区绿化环境,缓解城区内的热岛效应,充分发挥其自然修复的防灾能力。

(2)根据老街区原有肌理特征、建筑类型、功能性质以及传统街道尺度,整合周边车站、广场、附属公共空间,设置尺度适宜的防灾避险单元,提高居民灾害应急自救能力,实现城市防灾体系的调整和优化。

(4)根据老街区人文特点,改造老城区景观空间,营造环境安全的小气候。加强与小型开放空间节点的连接,提供灾害来临后多渠道的立体扑救和疏散平台。

5.公众参与的防灾避险策略

应结合“国家防灾减灾日”,通过标志设计、环境元素设计,切实加强市民公共安全意识、事故防范意识、环境意识,提高公众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避免心理危机。

[1]魏曲林.1963那一年天津大水[EB/OL].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0/12/19/005487449.shtml,2010-12-19.

[2]李阿木.69年天津龙卷风[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 _95e3a3cf0100vv3n.html,2011-12-06.

[3]萧 沉.1976年唐山大地震/天津震情 [EB/OL].http://blog.voc.com.cn/blog showone type blog _id_472826 p 1.html,2008-05-25.

[4]杨郁卉.灾害天气频频袭击天津市 干旱冰雹沙尘暴百年不遇的暖冬[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2 -03 -20/1505516317.html,2002-03-20.

[5]劲 松.天津5月11日疫情:新增8例确诊病例 累计157 例[EB/OL].http://hn.rednet.cn/c/2003/05/11/416262.html,2003-05-11.

[6]佚 名.天津汉沽遭遇风暴潮灾害[EB/OL].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04/0916/1591.html,2004-09-16.

[7]鲍 洁.天津风暴潮来袭困住60人[EB/OL].http://travel.sohu.com/20090214/n262238508.shtml,2009-02-14.

[8]郭 军.2010年天津气温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 冬季低温日破40年记录[EB/OL].http://news.163.com/11/0323/10/6VQS26PK00014JB6.html,2011-03-23.

[9]靳 博.2012年天津特大暴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2年天津暴雨,2013-01-06.

[10]张珊珊,卢焕珍.天津2013年1月雾霾天23年同期罕见 [EB/OL].http://env.022net.com/2013/128/6/0205104108262274.html,2013-02-05.

[11]张翰卿,戴慎志.城市安全规划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05(2):38-44.

[12]刘 捷.城市形态的整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

猜你喜欢

防灾天津市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有趣的云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