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侦查讯问课程教学模式新探

2013-11-26刘启刚吴照美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讯问嫌疑人犯罪

刘 冲,刘启刚,吴照美

(中国刑警学院刑侦系,辽宁沈阳110854)

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公安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摆在公安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各公安院校普遍开设的侦查讯问课程是按照公安部侦查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及其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侦查讯问的基础知识、侦查讯问前的准备工作、第一次讯问及侦查讯问的策略方法、侦查讯问笔录。通过本课程教学,力求使学生掌握侦查讯问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侦查讯问的基本技能。

为适应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体改生的教育教学质量,中国刑警学院刑侦系预审教研室成立了由刘冲、吴照美、刘启刚三位老师参加的课程改革小组,启动了侦查讯问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本次教学改革的基本定位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构建侦查讯问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基于侦查讯问工作任务、侦查讯问工作过程的目标要求,强化侦查人员讯问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突破口,为推动刑侦专业乃至与侦查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的整体改革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系领导的有力指导下,在全系教师密切配合下,经过三位教师的集体努力,侦查讯问课程于2012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了教学改革。根据全程听课的学院督导专家对授课效果的反馈以及我们对授课学生所做的三次问卷调查,这次教学改革得到了督导专家和学生的高度认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根据教学培养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

根据公安部关于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的要求,侦查学专业的培养模式要求是:“以培养和提高刑事侦查岗位职业核心能力为重点,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笔者看来,目前各公安院校进行的刑侦专业教学模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刑侦岗位职业核心能力以贴近公安实战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都应当围绕这一思路来加以贯彻落实。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当前刑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在对这一思路的贯彻方式方面仍然是需要加以深入探讨的。本次教学改革就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刑侦岗位职业核心能力这一思路的基础上,从教学设计、教学培养和教学考核环节等方面予以强化。

基于培养和提高刑侦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课程改革小组首先进行了教学设计方面的完善。

(一)基于侦查讯问工作流程和侦查讯问工作任务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面向本科生学历教育的侦查讯问课堂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面向体改生进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侦查讯问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完整性,更要注重侦查讯问实践技能的培养。

从知识完整性的教学视角看来,教师要先在侦查讯问实践的基础上抽象出侦查讯问的构成要素,然后分别对这些要素进行探讨,最后再将侦查讯问要素组合起来,综合进行教学。也就是把侦查讯问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成静态和动态两部分:先把侦查讯问的要素提炼出来,分别实施,如讯问主体、讯问对象、讯问的策略方法等等,先探讨这些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这些要素综合起来,使之动态化,向学生们依次介绍侦查讯问前的准备,第一次讯问,第N次讯问,侦查讯问笔录,等等。

根据笔者的理解,这种教学内容设计就不是基于侦查讯问工作过程的设计。所谓的基于侦查讯问过程的设计,应当是首先省略去侦查讯问的静态要素部分,直接就将静态的知识要素动态化,立足于侦查讯问的过程,将侦查讯问过程予以分解:先进行侦查讯问前的准备,再去实施第一次讯问,然后再考虑讯问方法、讯问策略的运用,最后再介绍讯问结果的固定。如下图:

(二)基于公安实战和侦查讯问培养的要求,精心选择教学案例资源

案例教学是侦查讯问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条件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案例素材。我们这里有个非常经典的张某某涉嫌故意杀人案件的材料,以及多年举办命案剖析会议时公安部刑侦局赠送的命案卷宗材料以及笔者本人在看书以及调研和办案时积累的一些案例材料[1]。我们根据侦查讯问过程的分解步骤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在开学前将经典案例汇编打印成册,人手一册发给学生,由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需要,对案件进行研究掌握。见下图:

二、根据教学设计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培养途径

基于培养和提高刑侦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课程改革小组同时进行了教学培养途径方面的完善。

(一)构建“讲中训”、“训中讲”的“讲训合一”模式

包括侦查讯问课在内的侦查专业课教学,长期实行的是讲训分开,讲是讲、练是练的教学方法。应当说,这种讲训分开的教学方法,对于强化学生实训环节的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对于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综合性刑侦专业课程来说,很多教学内容,很难区分它是理论内容,还是实训内容。例如我们在探讨侦查讯问前的准备工作时,要求学生在熟悉案情、胸有成竹、坚定信心、随机应变等方面达到内心确信。这样的内容你很难说它是理论课还是实训课的内容。

因此,利用侦查讯问课进行教学改革的机会,构建一种“讲练结合、边练边讲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方式方法的裁量权交给主讲教师,由主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取舍。

(二)突出模拟讯问教学特色和亮点

笔者认为,本教学改革不应当是将原有课程内容都推倒重来,也不应当是那种换汤不换药式的。它应当是一种在原有教学经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追求创新的成果。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吸收归纳上面的。

在侦查讯问教学中,笔者使用了除讲授法之外的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观摩法、学生体验法等等。在笔者看来,最能体现侦查讯问特色的应当是模拟侦查讯问教学了[2]。

1.教师扮演犯罪嫌疑人。在教学中,由两名教师进行合作授课,其中一名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另一名教师负责扮演犯罪嫌疑人来跟学生进行对抗式训练。与学生扮演犯罪嫌疑人相比,教师的角色意识更强,对案件的把握更为透彻全面,能更好地把握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点,控制好犯罪嫌疑人心理变化的过程和讯问的节奏,掌握好供述或拒供的条件和时机。不仅如此,教师还能够将讯问实践中各种疑难情境适时且自然地融入到模拟讯问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应对讯问突发情况的能力。

2.根据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来精心设计对抗训练项目。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养成的讯问能力主要包括:在讯问前能够对案件进行合理的分析;能够正确地开展第一次讯问;能够掌握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主要方法和一些具体技巧;在固定犯罪嫌疑人供述环节,能够采用多种措施,及时合法地固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以第一次讯问为例,我们安排的模拟训练项目主要是程序和实体的双重训练:从程序上讲,要求学生扮演的侦查人员必须实现亮明身份、查明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诉讼权利义务告知,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涉案等任务。主讲教师安排“犯罪嫌疑人”就《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中的所有权利来“刁难”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法律知识,才能达到与犯罪嫌疑人在法律上平等对抗的要求。从实体上讲,第一次讯问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犯罪嫌疑人供述、拒供或者犹豫不决。主讲教师会安排“犯罪嫌疑人”根据讯问情况,分别演示这三种情况,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来一一处理。

应当说,对于初次进入讯问室的学生而言,这种对抗带来的“沮丧”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深刻的,取得的效果十分明显,不仅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也得到了督导团专家的认可。

三、根据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设计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考核

长期以来,老师出题,学生背题,然后考试答题,学生考试完毕后很快忘记,基本上是每门专业课都要经历的一个循环。通过考试的方法来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确实是非常必要的一种考核方式。但是,有没有其他的考核方式来弥补这一方式所带来的缺憾呢?

笔者认为,要想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所教的知识和要领,应当让学生再做一遍。通过考查学生模拟操作的能力和水平,来检验学生对侦查讯问任务的完成状况,判断学生对侦查讯问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这应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为此,笔者在课程即将结束之时,除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上老师的作业之外,还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6个人。其中一人做组长,负责组织讯问。另一人演犯罪嫌疑人,其他人则各司其职。将模拟审讯室向学生公开,向学生提供摄像机。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两周内,运用侦查讯问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模拟讯问,最后每组提交90~120分钟的讯问视频,同时每组提交一份讯问笔录,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见下表。

侦查讯问考核成绩分数分配表

应当说,作为学院的一项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侦查讯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作为侦查专业课的主讲教师,继续探索公安专业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借鉴其他大学中专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并与公安实践紧密衔接,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仍将任重道远。

[1]贾志卿.侦查讯问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1).

[2]韩峥.试论模拟讯问教学法[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讯问嫌疑人犯罪
公园里的犯罪
侦查讯问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Televisions
光从哪里来
无序攻击的防御与控制(中)
环境犯罪的崛起
非法讯问与监控式讯问机制
非法讯问与监控式讯问机制——以公安机关侦查讯问为中心的考察
三名嫌疑人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