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争型战略联盟的行业因素探析:来自国内外的经验证据

2013-11-23亮,彭程,龙勇,何

华东经济管理 2013年3期
关键词:导向规模竞争

徐 亮,彭 程,龙 勇,何 攻

(1.四川外语学院a.国际商学院;b.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重庆 400031;2.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30;3.重庆市电力公司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重庆 400015)

近年来,行业内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密切,不断推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竞争型战略联盟,是指向市场提供相似的产品或服务,且合作成员处于相同行业的联盟。有关竞争型战略联盟的理论问题和实证研究,已成为当前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竞争(Brandenburger& Nalebuff,1995;Lado et al.,1997;Luo,2004)[1-3]、竞争型战略联盟的原理(Hamel,1991;Afuah,2000)[4-5]、模式(Dussauge& Garrette,1995,1998;Mitchell et al.,2002)[6-8]以及绩效(Hamel,1991;Das et al.,1998;Dussauge et al.,2000;Garrette et al.,2007;Luo et al.,2007)[4,9-12]等。然而,却很少有研究者对竞争型战略联盟形成的前提及条件等问题予以解答,如国家经济发展阶段、行业技术条件、市场规模大小等来自联盟之外的变量对联盟体所产生的影响等。

事实上,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企业在航空制造、汽车制造、通讯设备、化学制药等行业通过合资等方式与国内外竞争对手建立竞争型战略联盟,但对于这些源于西方经验的管理实践在我国产业情境下的适用条件及形成背景,仍然缺乏清晰的认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加入WTO后与外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等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不禁思考,我国企业实践竞争型战略联盟的情况如何?与国外经验相比有何特征?竞争型战略联盟分布有何地区或行业规律?对我国竞争型战略联盟活动的有效实施有何启示?本文聚焦于国内外企业发展竞争型战略联盟的实践经验,探析以市场规模和技术进步率等特征的行业条件对联盟形成的影响,以期弥补现有文献的不足,为我国企业和政府部门更有效地开展和管理竞争型战略联盟的实践活动提供决策支持,为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一、研究基础

有关战略联盟形成的行业环境,以及企业在竞争型战略联盟中的战略导向等相关文献是本文的研究基础。在探讨战略联盟形成原因的相关文献方面,Buckley&Casson(1996)[13]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构建了在合资、许可以及兼并等不同条件下国际合资企业(IJV)进行战略决策的经济学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上世纪末合资企业在推动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以及市场全球化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Pavitt(1984)[14]收集了1945年以来英国2000个重大技术创新的数据,基于分类法解释了产业部门模式与技术变迁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模式的产业部门在顾客需求、技术来源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并且具有不同的技术发展轨迹以及相应的技术特征。另外,Hagedoorn(1993)[15]采用“基于文献的联盟计算方法”收集了19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新材料及计算机等14个行业的4192个技术联盟的资料,解释了市场因素对战略技术联盟行业环境形成的影响,认为技术动机与市场动机是企业寻求战略技术合作的主要原因:技术方面的考虑是高技术企业寻求战略合作的首要动机,而市场因素则是非高技术企业寻求合作的主要动机。总之,该类文献围绕企业战略合作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技术”与“市场”是企业寻求合作的两个重要动机。这为本文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从经验上区分联盟行业环境(基于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率)的分类方法。

另外,学者们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演绎和归纳,将公司参与竞争型战略联盟的行为加以精炼,抽象出公司在竞争型战略联盟中不同战略行为导向及其影响。Lado et al.(1997)将公司在合作竞争中的行为导向区分为协作寻租行为(合作导向高、竞争导向低)、垄断寻租行为(合作导向低、竞争导向低),协同寻租行为(合作导向高、竞争导向高),以及竞争寻租行为(合作导向低、竞争导向高),解释了不同的行为及组织能力与相应的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Bengtsson&Kock(2000)[16]进一步将合作竞争伙伴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三个维度,即合作导向,竞合对等及竞争导向。徐亮等(2007)[17]在其基础上借鉴了交易成本的内部化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行业的市场规模以及技术创新率对竞争型联盟伙伴间关系导向类型的影响,认为竞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规模以及技术创新率都较高或较低时容易形成竞合对等性战略联盟,如表1 所示。然而,该文献仅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缺乏经验证据上的支持。

表1 技术创新率、市场规模与竞争型战略联盟类型选择

回顾文献可以看出,理论界对于竞争型战略联盟形成的行业部门问题尚无清晰认识,而这对帮助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界更有效从事联盟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上述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基于文献的事件收集法,收集竞争型战略联盟在实践领域发生的事件,从经验事实的角度探讨以技术创新率、市场规模为特征的行业部门条件对竞争型战略联盟形成的影响,试图得到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发展状况与形成竞争型联盟的不同类型之间更为清晰的联系。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现有文献,并试图为提高我国政府管理机构以及企业界开展竞争型战略联盟的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建立以技术创新率与市场规模为基础的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分类体系,观测国际和国内产业界中发生的竞争型战略联盟事件并对理论分析加以验证,进而得到竞争型战略联盟的形成与以技术创新率、市场规模为特征的行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二、基于技术创新率及市场规模的我国制造业分类体系

根据研究基础的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基于技术创新率和市场规模两维度刻画我国国民经济制造业的情况。采用这两个维度的含义在于,首先,技术创新率能够反映行业内技术进步的速度,用以衡量制造业各部门的技术特征;另一方面,市场规模能够反映公司通过竞争型战略联盟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因而用以体现行业的经济特征。本文采用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来衡量行业创新进步,以避免专利数量和专利统计中存在的缺陷(吴延兵,2009)[18]。另外,采用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来衡量我国制造业各部门的市场规模,由于公司在技术发生变化的环境下,为了新产品的技术或市场动机与竞争企业开展合作。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提供了我国制造业各部门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以及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的数据。本文从中收集了我国国民经济共计29个制造业行业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①。进而对两个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以避免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与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由于量纲差异的问题。对标准化之后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标准化之后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2 可以看出,经过标准化处理,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以及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两个变量均值为0,标准差为1。进而将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为纵轴,以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为横轴,以两变量的零值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描绘出标准化后的29个行业样本的散点图。由于经标准化处理,坐标系中的样本点坐标值为正值表示高于平均水平,为负值表示低于平均水平。因而,本文基于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以及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两个维度,以零值为二分法的临界点,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进行了两维度二分法的划分。

从图1 的行业散点图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中大多数行业(制造业29个行业中20个行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以及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都较低,表明我国国民经济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能力有限,市场发展未形成规模,距离市场规模及技术创新能力的较高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将我国制造业29个行业部门根据市场规模及技术创新率两个行业特征进行分类后的具体情况填入表3。

图1 基于两维度二分法的我国制造业29个行业散点图

表3 基于技术创新率与市场规模的我国制造业分类体系

三、基于文献收集法的竞争型战略联盟

收集了实业界中竞争型战略联盟的经验证据,以验证其出现的行业因素。数据收集的方法是基于文献的事件收集法,收集了关于战略联盟的专著、经济管理报纸、期刊上出现的竞争型战略联盟的资料信息。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信息量大且信息真实可靠,尤其对于收集行业覆盖面广泛、不需要精确统计的数据尤其有效,能够有效避免问卷调查可能产生的系统性误差,以及案例研究具有单一性等缺点。

对实业界中发生的国内外竞争型战略联盟事件进行收集以及信息处理的规则如下。首先,辨识竞争型战略联盟。根据概念,将为同一市场提供相似的产品或服务,并且没有股权关系(相互之间独立)的公司间开展的合作,辨识为竞争型战略联盟。其次,记录下每一则竞争型联盟事件的关键信息并进行编码,如联盟时间、内容、公司名称、双方国别以及行业部门等。

国际上发生的竞争型联盟事件与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型联盟事件通过不同的渠道搜索。国际竞争型联盟事件主要基于专业的期刊论文以及专著,如Dussauge &Garrette(1995)等。收集到的32则国际竞争型战略联盟的关键信息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首先,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更容易形成竞争型战略联盟。本文收集到的32 则国际竞争型联盟中,有25则事件中的企业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别。另外,交通运输设备与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企业更容易发展成为竞争型伙伴关系。在本文收集到的事件中,交通运输设备以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共发生24例竞争型战略联盟(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例,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11例)。

表4 国际竞争型战略联盟事件的关键信息

国内企业之间开展竞争型战略联盟的信息通过中国资讯行(CHINA INFOBANK) 搜集。本文查找了从2008年至2010年在我国各级行政区范围内发生的被经济新闻报道的企业间合作事件。检索结果显示,2008-2010年间,我国各类经济新闻共报道1164例联盟事件。进而对每一则联盟事件的合作双方进行竞争型战略联盟的识别,以剔除来自供应链企业在上下游之间的合作以及其他的联盟事件,比如合作企业不是来自制造业行业。收集的18例国内发生的竞争型战略联盟的关键信息如表5 所示。可以看出:首先,我国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企业更容易发展成为竞争型伙伴关系。本文收集到的18 例国内发生的竞争型联盟中,有11 例联盟事件是我国企业与欧洲国家企业之间发展的,其他国家还包括美国、日本以及埃及等。另外,交通运输设备与化学原料制品两个行业更容易发展竞争型伙伴关系。在收集到的国内发生的竞争型联盟事件中,交通运输设备以及化学原料制品业共发生13例竞争型战略联盟(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 例,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5例)。

表5 国内发生的竞争型战略联盟事件的关键信息

四、竞争型战略联盟行业因素的经验分析

本文通过专业的期刊论文、专著,以及来自中国经济新闻的报道等基于文献的事件收集方法,收集了共50则国内外企业参与竞争型战略联盟的事件以及相关信息,将事件涉及到的制造业行业类型及各行业内发生的竞争型联盟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如表6所示。

表6 国内外企业参与竞争型战略联盟的行业与数量

表6 显示,竞争型战略联盟发生在交通运输设备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数量最多。本文收集到的50例竞争型联盟事件中,有21 例来自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中有13 例是国际竞争者间的合作,如欧洲航空制造公司之间的联盟以及美、日、欧汽车生产厂商之间的合作等。我国企业与国外竞争者之间的联盟事件有8 例,主要集中于我国飞机制造公司与法国竞争者,以及我国汽车生产企业与德国竞争者之间建立的竞争型伙伴关系。除交通设备制造业外,通信设备制造业形成的竞争型战略联盟数量也相对较多,案例中有11则竞争型联盟案例来自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另外,有6则竞争者合作事件来自化学原料及制品行业,2例来自通用设备制造业,2例产生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2例来自电气机械及器械制造业。竞争型战略联盟较少发生在有色金属冶炼、文教用品制造、化纤制造、饮料制造、食品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

基于文献的事件收集法,本文整理得到的竞争型战略联盟涉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12个行业。统计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讯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等技术创新率和市场规模都较高的行业中发生44例竞争型联盟事件,有色金属冶炼、文教用品制造等技术创新率和市场规模都较低的行业中发生5 则竞争者间的合作,技术创新率高而市场规模小的行业,如医药制造业,只发生一例竞争者之间的合作事件。因而,来自实业界的经验表明,竞争型战略联盟多发生于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率都较高或都较低的行业;而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率都较高的行业(如交通运输设备、通信设备、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等),发生竞争型战略联盟更加频繁。

基于制造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率与市场规模特征,以及行业的技术创新率与市场规模因素对竞争型联盟伙伴关系导向类型选择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行业因素与形成联盟伙伴关系导向类型之间的联系。如表7 所示,竞合对等导向的联盟较多地形成于技术创新率以及市场规模都较高的行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或者技术创新率与市场规模都较低的行业(如有色金属冶炼等)。竞争导向的联盟主要形成于技术创新率高、市场规模小的行业(如医药制造等)。在我国制造业行业部门中未能找到技术创新率低、市场规模大的行业样本,原因在于我国技术创新率较低的制造业行业总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表7 竞争型战略联盟形成的行业因素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实业界中出现的国内外竞争型战略联盟事件为证据,在现有联盟形成的行业因素分析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从经验上探讨了以技术进步率和市场规模为特征的竞争型战略联盟出现的行业环境。研究首先以我国制造业常见的29个行业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和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指标为衡量行业技术创新率和市场规模大小的两个维度,并利用均值为零的二分法对我国制造业各部门建立了分类体系。然后基于文献的事件收集法,从公开发表的各种期刊、专著、经济新闻等来源中筛选50例国内外制造业各行业出现的竞争型联盟事件,对其所在的行业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在弥补现有文献不足的同时,也为我国企业界和政府部门更有效参与和管理竞争性战略联盟活动提供参考。

研究发现:①竞争型战略联盟更容易产生于不同国别的竞争企业之间。②竞争型战略联盟大多发生于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率都较高(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或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率都较低(如有色金属冶炼等)的行业;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率都较高的行业发生竞争型战略联盟更加频繁。③市场规模以及技术创新率都较高或都较低的行业,倾向形成的伙伴关系类型为竞合对等导向。

因而,明确竞争型战略联盟出现的行业环境,以及不同产业适宜发展的竞争型战略联盟的关系导向类型,对于企业根据联盟伙伴的地区及行业辨别恰当的伙伴,发展适宜的关系行为导向并选择相应的治理结构、管理规范及行为模式等,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以竞争型战略联盟形成的产业背景作为政策依据,对于政府部门颁布各项政策,加强管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竞争型战略联盟制定适当的管理方法及激励尺度等,具有参考意义。

注 释:

①新产品开发项目数的数据来自条目“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与专利”,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的数据来自条目“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1]Brandenburger A M,Nalebuff B J. The Right Game:Use Game Theory to Shape Strate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73(4):58-71.

[2]Lado A A,Boyd N G,Hanlon S C. Competition,cooperation,and the search for economic rents:a syncretic model[J].Academic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1):110-141.

[3]Luo Yadong.Coopeti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M].Copenhagen: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4.

[4]Hamel G.Com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partn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2(S1):83-103.

[5]Allan Afuah. How Much Do Your "Co-Opetitors′" Capabilities Matter in the Fac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3):387-404.

[6]Pierre Dussauge,Bernard Garrette. Determinants of Success 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Evidence from the Global Aerospace Industr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5,26(3):505-530.

[7]Dussauge P,Garrette B. Anticipating the evolutions and outcomes of strategic alliances between rival firms[J].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1998,27(4):104-126.

[8]Will Mitchell,Pierre Dussauge,Bernard Garrette. Alliances with Competitors:How to Combine and Protect Key Resources?[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2,11(3):203-223.

[9]Somnath Das,Pradyot K. Sen Sanjit Sengupta. Impact of Strategic Alliances on Firm Valuation[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41(1):27-41.

[10]Pierre Dussauge,Bernard Garrette,Will Mitchell. Learning from Competing Partners:Outcomes and Durations of Scale and Link Alliances in Europe,North America and Asia[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2):99-126.

[11]Bernard Garrette,Pierre Dussauge,Xavier Castañer. Do Scale Alliance with Competitors Improve Product Performance? A Study of the Aircraft Industry,1949-2000[R].Working Paper,HEC-School of Management,2007.

[12]Xueming Luo,Aric Rindfleisch,David K Tse. Working with Rivals:The Impact of Competitior Alliances on Financei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7,44(1):73-83.

[13]Buckley P J,Casson M. An economic model of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 strateg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6,27(5):849-877.

[14]Pavitt K. Sectoral patterns of technical change:Towards a taxomomy and a theory[J]. Research Policy,1984,13(6):343-373.

[15]Hagedoorn J.Understanding the rationale of strategic technology partnering:Interorganizational modes of cooperation and sectoral differen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5):371-385.

[16]Bengtsson M,Sölvell ö. Climate of competition,clusters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4,20(3):225-244.

[17]徐亮,张宗益,龙勇.竞争性企业间合作关系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2007(2):148-152.

[18]吴延兵.知识生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9(2):57-73.

猜你喜欢

导向规模竞争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偏向”不是好导向
规模之殇
感谢竞争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犬只导向炮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