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月作文素材荟萃

2013-11-22

语数外学习·上旬 2013年10期
关键词:弟子规底线书写

九成国人“提笔忘字”有多可怕?

假如某天人类只需通过思维来沟通,书写退化成生活附属乃至消失,“提笔忘字”又有什么值得惊诧和难过的?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爱调研旗下问卷网发起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对此有专家建议,即便在电脑时代,我们也有必要提起笔来写写字,因为汉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能让我们文化的根基塌了。

98.8%的受访者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的确让人震惊。但担心“塌了文化的根基”,多少有些杞人忧天。一者,虽然键盘逐渐取代了纸笔,但我们和汉字仍然日日厮守,如此坚固的文化根基,岂能说塌就塌?二者,汉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在本质上总归是一种交流与传承的工具,用笔书写得不熟练,并不代表交流与记录就无法完成。

其实,网络时代,提笔忘字早已是世界性问题。有调查显示,俄罗斯的中学生能正确拼写单词都成了“不必完成也是不可完成的任务”,甚至对受过良好文字训练的成人来说,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而网络时代制造的“书写困难”更让英国人感到头疼。据说,由于无法在考试答卷上用标准的英文字体书写答案,越来越多的英国中小学生在参加毕业考试时,需要花钱请抄写员帮忙将考卷誊清。连印欧语系的文字都这么容易“健忘”,对世界上最难掌握的汉藏语系来说焉能做到人人提笔即写?

当然,提笔忘字乃至错别字连天,仍然让人感到尴尬。教育部门要树立重视书法教育的理念,从中小学开始就给写字教育“补钙”。另一方面,也要给汉语足够的地位,如,在各级考试的分值上有所偏倚。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样的全民参与活动,更是值得推广的成功尝试。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捷,也带来了困惑。得失之间,我们只需保持一种平常心态,而不必纠结于国人提笔忘字的情况。如果真要走,我们目送它的背影,不必追。

(摘自《新京报》)

【运用点拨】对于现代人“提笔忘字”的普遍现象,我们应该探究其形成的根源:一方面,计算机被广泛运用于生活之中,逐渐代替了书写;另一方面,各级各类考试对书写都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使得人们逐渐忽视了汉字书写。对此,我们要辨证地去看,一方面应提高对汉字书写的重视程度,继承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无须过分担忧会因此而“塌了文化的根基”。该素材适用于以“文化传统”“科技与文化”“汉字书写”等为话题的作文。

上海7家互联网行业协会发出坚守

“七条底线”倡议书

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期发出坚守“七条底线”的倡议后,为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市互联网协会、上海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上海市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行业协会、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上海市视听新媒体协会等7家协会积极响应,达成坚守“七条底线”的共识,共同抵制网络谣言,共建网络文明,共享网络和谐,昨天向本市互联网行业、广大网民发出以下倡议:

一、坚守法律法规底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办网、依法上网、依法管网,规范网络传播秩序。

二、坚守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保正确的网上舆论导向。

三、坚守国家利益底线。坚决捍卫国家利益,抵制网上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论、行为。

四、坚守公民合法权益底线。保护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畅通举报渠道,共铸诚信安全。

五、坚守社会公共秩序底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六、坚守道德风尚底线。凝聚正能量,网筑“中国梦”,普及绿色上网理念,净化网络环境。

七、坚守信息真实性底线。加强自律,确保信息客观真实,明辨是非,严厉打击网络谣言,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摘自《解放日报》)

【运用点拨】网络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因其不便于管理,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在网络上传播谣言,因传播迅速、广泛,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民众对网络行为加以规范的呼声很高。此次上海7家互联网行业协会发出坚守“七条底线”倡议书,虽然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管行为,但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以后逐步规范网络行为奠定了基础。该素材适用于以“网络行为规范”“谣言”等为话题的作文。

大学新生为什么要读《弟子规》

近日,中山大学2013级新生报到。今年校方首次要求新生在暑假期间阅读《弟子规》并写读后感。但近日,中大哲学系知名教授袁伟时发表评论《中山大学的新“笑剧”》,对此提出尖锐批评,引发网友争论。

几百年前的蒙学读物究竟该不该拿来当成大学生的必读经典?这本身就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如果我们都抱着“以说服对方为目的”的心态去参与这场讨论,那么,基于不同价值立场、不同话语体系的观点便可能陷入“鸡同鸭讲”的喧嚣争论,如此背景下,讨论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众所周知,几百年前作为道德品行范例的《弟子规》,其部分内容早已脱离了当今实际,而中山大学为什么钟情于它呢?其实,这和当下的文化生态不无关联。在琳琅满目的书店里,我们已很难找到一本开启年轻人心灵的合适读物。当世俗和功利爬满了书架,当厚黑学、成功学大行其道,选择《弟子规》或许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

再则,要求新生交读后感,并不等同于要求学生对其内容言听计从。读后感只是反映学生在看过这本书后的内心感受,其内容既可以是批判,也可以是对某一观点的重新论证。那在此语境下,要求新生读读几百年前的启蒙读物,又何尝不可?如果一所大学的这点要求都要遭到社会的无情批判,我们又怎能奢望它培养出更多具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学生?

更为重要的是,文化现象是社会现实的真切反映。从因果联系看,大学要求学生读《弟子规》,这之中其实隐含着当下社会道德滑坡的现实。故而,审视中山大学的这一举措,更不该缺位的不是争论,而是反思。

《弟子规》中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应吸取,糟粕理当抛弃。但如果仅满足于这浅显的解读,而忽视了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危机,那围绕大学的这一做法而展开的争论都将变得空洞而无价值。

(摘自《银川晚报》)

【运用点拨】对于《弟子规》这样代表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其部分内容早已脱离了当今的社会实际,与当今人们提倡的自由、创新的文化理念相悖;另一方面,其精华部分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高校让新生读《弟子规》做法的利弊,我们虽无法下定论,但至少应重视其背后潜藏的文化危机。该素材适用于以“传统文化”“去粗取精”“文化危机”等为话题的作文。

猜你喜欢

弟子规底线书写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弟子规
弟子规
书写春天的“草”
弟子规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