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捡起那把剑,重新开始——读汪立早长篇小说《破茧》

2013-11-19

博览群书 2013年11期
关键词:张爱玲人性小说

○ 徐 鲁

曾有不少年轻的女作家,都去尝试过创作“张爱玲式的小说”,但最终,她们也许只能做到在时代背景、场景设置、人物关系或语言风格上,“形似”张爱玲而已,却难得张爱玲小说的“真髓”。原因不是别的,其实只有一点她们无法做到:她们大都没有张爱玲的那种“冷酷”和“刚烈”。或者说,她们都缺少张爱玲那种敢于直面惨烈和复杂的人生真相的勇气。

汪立早作为“90后”这一代文学新人类中的一员,她倒是没有明确宣称自己也是张爱玲的追慕者,但是她的小说,无论是主题、故事、人物,还是语言里的笔意,似乎都透着一种张爱玲式的凄绝、冷艳和刚烈。她讲述的是杨柳少年们的青春故事,写的是成长小说,却不惮于以最冷酷、最尖锐的文字,撕开蒙蔽在这一代少年生命和记忆里的温情脉脉的人性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一些最真实和最凌厉的东西,看到人性中的黑暗与纠结,看到人生的凛冽与复杂,看到生命的凋零与祭献,还有灵魂的救赎与自救的考验。

英雄宝剑,青衣水袖;花枪大旗,飞脚云手;凤冠霞帔,生旦净丑……《破茧》这部小说的“前台故事”,是青城戏曲学院附中的一群戏曲艺术生的校园生活和舞台训练与演出生活。这使我想到了米兰·昆德拉笔下的那些青春风景:那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装服的少男少女们,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这个舞台上相当认真、却又常常事与愿违地说着他们记住的话,说着他们狂热地相信、但又并非完全了然的话语。他们都在生活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故事的主人公是高中女生何离秋、谢彦和男生莫柏三个人。原本是阳光透亮的年纪,青色的风正轻轻吹着少年们干净的头发,也吹开他们心中的涟漪。何离秋甚至从高一起就准备好了一个小本,在上面打了一千个格,每次莫柏冲她笑,她就在一个格里画上一个勾,她在心中期待着,等到一千个格都画满的时候,她就去告诉莫柏,她喜欢他……

然而,一个发生在上一代人身上的悲剧故事,一场真相被隐藏了多年的谋杀之谜,却使何离秋一直背负着“杀人犯的女儿”这个名声,就像额头上被刺上了醒目的“红字”,她的生命和心灵为此都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去经受最痛苦的煎熬与考验。

人生和人性中的那些冷与暗、恨与恶,一直在咬啮、折磨和刺激着这个少女心灵中同样的冷与暗、恨与恶,甚至一度差点让她偏离正常的人性轨道而干出傻事,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何离秋的心思全不在戏上了,她心里矛盾着。她努力想让这样邪恶的念头回去,不要出来叫自己再做傻事,但是这念头却因着她无法遏制的想要抬头的欲望而顽强存在着。……”但是何离秋毕竟还是心地单纯、本性善良的少年人,她在一瞬间就为自己卑鄙的念头感到胆怯了,“身上全都是汗,但也不知是怎样淌下来的。”从何离秋身上,我们看到了成长中一些无法逃避的疼痛、挣扎与纠结,也清晰地听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尖叫与反抗的声音。

另一个女主角谢彦,原本也是心地单纯、善良,而且骨子里透着自信和优越气息的女孩。与一直背负着父辈的恶名、在屈辱和冷眼中长大的何离秋不同的是,谢彦一直生活在人们的怜悯、赞美与呵护之中。但是,当残酷的人生把明媚的蓝天“活生生地扯出一个很大的肮脏的口子”,沉醉在美好幻想中的少女,也只能是尖叫着从十五年前的那场恶梦中醒来。尤其是,当她用自己的方式,越来越清晰地接近和还原了上一代人那场悲剧的真相时,她同样如梦方醒一般,“呆呆地看着闹剧一般的一切,站在街边,头一次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又应该怎么演”。

最终,谢彦依靠自己的坚强和执著,弄清楚了事件的真相。而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单纯的少女并没有因为人生的反复无常和造化弄人而被击倒在地。穿过人性的迷雾,她看清了事件的真相之后,“她知道,如今自己是一个对不起世界的人,而不再是从前那个认为世界对不起自己的人,她还有什么权利去占有世界上最好的安慰和关怀?” 她仿佛在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小说里还通过那位帮助谢彦还原了真相的警察之口说道:“只有看清了世界却还能坚持自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再来看另一位少年主人公莫柏。与何离秋、谢彦这两个女中学生相比,莫柏倒真像他小时候的名字一样,是一株披满金色阳光的小树。这个阳光男孩心地明亮而通达、善解人意。在他身上,有如他所扮演的英雄豪杰那样的英武之气和担当精神,也有细腻柔和的少年心事和儿女情长。他曾经这样忠告谢彦:“你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很特别,很敏感。可是有的时候,面对你不愿意接受的事和人的时候,你总是这样,把自己锁进一个大箱子里,不许任何人靠近,也不把心里的事和任何一个人说。为什么总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开呢?其实有的时候,只要你留给别人一条到你心里的桥,总会有一个人能把春天带进你的心中,暖化冰雪。”而面对何离秋的自卑、任性和自暴自弃所造成的演出失误,他表现得那么担当和宽容,一句“何离秋,捡起那把剑,重新开始”,足以让读者过目难忘。他用自己温暖和明亮的生命光芒,照耀着身边的两个女孩心灵的暗角。

但是,小说里也没有把他置身事外,而是让他同样“身在其中”。通过一本在阁楼上发现的旧日记,这个少年亲手揭开了自己曲折的身世之谜,明白了自己原来就是谢彦的表哥,而自己的母亲曲云,就是十五年前那场悲剧的制造者。故事至此,少年莫柏也在经受着和两个女孩同样要经受的命运的捉弄与人性的洗礼。

如果说,何离秋、谢彦和莫柏这三个少年人的生活和成长,是整个小说的叙事明线和“前台故事”,那么,发生在十五年前裕城剧场里那出染血的“霸王别姬”,那场惊动一时和牵连了两代人命运的谋杀案,就是这部小说的另一条“潜叙事线索”和“后台故事”。随着前台故事的步步推进,那个被时光和假象厚厚地裹藏起来的后台故事,也被一层层地剥开,渐渐现出它原本的真相。于是,爱与恨、善与恶、恩与怨,羡慕与嫉妒、信任与背叛,还有亲情中的偏离与扭曲,人性中致命的黑暗与冷漠……都借着舞台上的油彩和戏装的掩盖而真实地上演了。无论是《李慧娘》,还是《霸王别姬》,都使素白的戏衣染上了醒目的血迹,也使舞台上的戏文,变成了人性的魔咒和命运的谶语。

两条相互牵连的叙事线索,两代人的人生与命运的疼痛、挣扎和反抗,每个人的生命和灵魂所必须面对的救赎与自救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讲,《破茧》既不是时尚的“青春秀”,也不是风花雪月的纯爱故事,而是一部在书写着两代人的“怕与痛”的“疼痛小说”。这样的故事,无论是对小说里年轻的主人公,对作者自己,还是对读者来说,无疑都是一次次心理承受力的考验。

据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来岁时,把自己的小说处女作《穷人》送给评论家别林斯基看,别林斯基读过后对他说道:依你的年龄,应该还不懂得,你写得是多么的真实!如果说,别林斯基的话是对的,那么,对年龄尚不到二十岁、被视为“90后文坛新势力”的汪立早来说,她似乎也应该还不懂得,自己的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写得是如何的真实、凛冽和沉痛。小说里所呈现出的人性中的惨烈、残酷与复杂,并没有因为作者的年轻而减弱。这也正是使我读过这部小说后,立刻就想到了一向主张“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玲的原因,想到了张爱玲在直面人性的阴冷、黑暗与弱点时的那种刚烈和冷血的勇气。

张爱玲曾如此描写茶花的绽放:也许是在午夜时分,更深人静之时,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就整朵整朵的、任性的、粲然绽开了,“真让人心惊肉跳”。这也好比是对汪立早她们这一代写作新人类的“少年才情”的描述。她们往往也是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甚至先一点点试探性的声音都没有,突然就会开放得满枝满树、缤纷而绚丽了。

《破茧》也正是这样一部尽情地发挥和展示了自由无羁的少年才情的青春小说。除了主题的冷冽、故事的曲折、人物性格的纠结与复杂,我们看到,这部小说在故事推进、叙事方式上,显然也吸收了诸如推理小说、心理小说、悬疑电影的写作手法,给读者送上了一个一波三折、欲罢不能、层层逼进的完整故事。故事里容有一些支离和旁逸斜出,但终归难掩其中的少年灵光和才气飞扬。

有一些写景的段落,笔触细致而优美。例如:“路边的叶子上挂着露珠,晶莹灵动。唱了一夜的秋虫仿佛未晓白昼的登场,依旧用不会喑哑的嗓子歌颂着它并不十分明了的什么事物,它只是需要去崇拜,因此歌颂。土壤温润,残留着夜间月亮温柔呼吸所吐纳的湿润的伤感,也保存着月亮身边无数星星轻轻闪耀给土地的明媚慰藉。两个少女轻轻踏过草间的石板路,露珠滑落,落进了秋虫月夜的歌声里,落进了月亮的眼眸里,落进了星星熟睡的梦乡里。”

有一些细节刻画,隽永而生动,是青春小说不可缺少的元素,例如写主人公们联演归来:“随后没有过多的语言,难免的伤心、持久的劳累,加上火车有节奏的轱辘与钢轨的摩擦声,不说话之后,谢彦很容易就睡着了。随着车体的晃动,谢彦的头靠在了莫柏肩上,莫柏轻轻一笑。还是继续看着窗外。窗外隐藏着太多故事,然而窗户里面的人不可能知晓。”

还有一些少女心理的描写,细致而准确,或许带着作者真实的体验,例如描写谢彦对莫柏深情注视:“谢彦只看着对面少年油彩下的脸和那脸上的清澈眼睛,如此才能忘却其他。她注意着每一个步点、每一声发音,争取做到完美。她看着莫柏的脸,唱出虞姬百般安慰项羽的唱词,突然感觉到角色转换的滑稽。但是一种之前没有的亲切感从唱词中源源不断地涌出,感觉好像是景泰蓝终于懂得怎么欣赏青花瓷,青花瓷又终于知道怎么和景泰蓝站在一起,拥有整体的美丽。”

所有美好的小说,总会有一个光明的结局。这也是所有小说的命运:美好的故事总要给读者送去温暖和光明。《破茧》也是这样。“成长本身就是一件烟雾迷蒙的事情,在长大的桥头上未必就能透过弯曲的桥看见河的对岸。”只有当沉重的迷雾被拨开了,天空才能重归晴朗。

“现在,闪电已经不再用它蓝白色的恐怖击穿黑夜,雷声亦不再嚣张,害羞地躲到了淅沥的雨声后面。雨声孤独,在天地间吟唱……”

于是,窗帘拉开,金色而明亮的晨光已经升起。十二点,天亮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几乎像抒情诗一般的尾声。

猜你喜欢

张爱玲人性小说
九月雨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