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依旧火爆

2013-11-16文/影

上海采风月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布鲁克斯百老汇音乐剧

文/影 子

由梅尔·布鲁克斯执导的影片《金牌制作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大男人密谋通过制作一部失败的音乐剧来发一笔横财。随后,为了筹集到上演一部音乐剧所需要的资金,他们将该剧的股份反复出售了N次,结果不仅资金不成问题了,而且还绰绰有余。钱到手后,他们便开始千方百计地把这部音乐剧打造成有史以来最烂的音乐剧。为达成此种目的,他们给该剧取名为《希特勒的春天》,根据他们的天才设想,这部音乐剧也就是“仅一个晚上”的命运,之后他们就可以带着现金逃之夭夭。因为既然音乐剧失败到卖不出票去,即不存在利润,那投资人又怎能要求分红?但事情的发展却令他们惊讶不已:这部音乐剧不但没有倒闭,反而一炮而红。彻底应证了百老汇的行话,世界上还没有哪个行业可以和这个行业相提并论,如此不可思议,光怪陆离。

在这部以音乐剧为主题的音乐剧电影中,音乐剧被描述成为一项有风险的投资,在现实中情况亦是如此。于是,当娱乐大亨大卫·格芬在十年前找到布鲁克斯,建议他把这部电影改编为音乐剧时,布鲁克斯陷入了犹豫之中。为了说服他冒险一试,格芬无所不用其极。据布鲁克斯的律师说,当格芬告诉布鲁克斯《猫》这部音乐剧给他赚到的钱超过他之前投资的任何一部电影后,布鲁克斯才下定了决心。在两人的合作之下,《金牌制作人》(The Producer)被搬上了百老汇舞台,布鲁克斯赚得盆满钵满。

关于音乐剧,百老汇还流传着这样一句经典:“你不能指望以此为生,却能靠它来赚大钱”。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风险投资:十人当中,赚钱的只有一个人,而输光了本钱的却大有人在。然而,一旦获得成功,等着你的将是巨额的回报。例如,音乐剧《猫》为初始投资者带来了35倍的回报;而自从27年前在伦敦首演以来,安德鲁·劳依德·韦伯的《剧院魅影》在全球收获高达56亿美元的票房,当年该剧募集资金时在投资苹果公司还是《剧院魅影》之间选择了后者的50万美金的某位个人投资者,时至今日还能在每个季度收到100万美元支票的分红。这是任何一部电影、一个电视节目或一个电玩产品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随着理查·罗杰斯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的《南太平洋》和《俄克拉荷马!》的成功,音乐剧迎来了第一次大繁荣,到八十年代,劳依德·韦伯和英国制作人卡迈隆·麦金托什又发明了高成本大制作的“超级音乐剧”(Mega Musical),其代表作就是《剧院魅影》和麦金托什制作的《悲惨世界》。今天,经历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五年低迷期,音乐剧行业再一次高歌猛进,新剧目不断涌现,全球新市场日益扩大,而之前曾大获成功的老剧目的复排上演也不断给制作人带来崭新的利润。

音乐剧不同于电影,它的舞台寿命可以历经数十年而不衰。例如,自1997年以来,取材于迪斯尼动画片《狮子王》的同名音乐剧就一直霸占着百老汇票房之首。同时音乐剧还可以让观众心甘情愿地为剧中的炫目歌舞而掏腰包。在百老汇,一张《摩门经》的门票可以卖到477美元,要是加上税,或从黄牛党手里买票的话(百老汇也有黄牛党,而且真的穿黄T恤),价格还要高出许多。

据市场调研公司IBIS World预测,美国今年的音乐剧票房可能会达到19亿美元。在德国,每年都去看音乐剧的人数接近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该国2011年的音乐剧票房将近6亿欧元,这使德国成为紧随美国和英国之后的第三大音乐剧市场。西方音乐剧正在向韩国、巴西、俄罗斯和其他一些新兴市场扩展。中国从五年前,印度从三年前开始建造大型剧场,这两个国家五年后都有可能成为见得到利润的音乐剧市场。

在百老汇和西区演出时,西方音乐剧或是使用配有字幕的英语,或是使用演出所在国的当地语言。音乐剧借助这种电影推广的传统手法取得了世界性成功。但是真正重要的是音乐剧的内容,例如,迪斯尼公司的《泰山》讲的是一位肌肉哥在林间晃来荡去的故事,这部音乐剧在纽约上演时反响平平,但移植成德语版却在欧洲轰动一时。

在成熟的市场上,由于《梦想成真》等电视真人秀需要参赛者为了获得音乐剧中的一个角色而激烈竞争,因此借助此类节目的传播将一批年轻观众吸引到剧场中来,麦金托什说:“如今,人们可以随着音乐剧一起长大,因此观众人数大大增加了。”同时,人们也愿意为看一场音乐剧而付出整个晚上的时间。在经济衰退的五年间,人们花在百老汇音乐剧上的开销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部分应归功于游客。甚至在深陷债务和就业危机的西班牙,大型音乐剧依旧能有不错的票房。

眼下,唱歌跳舞只是音乐剧产业的一部分,能否赚钱才是制作方最关心的问题。实际情况是这一行业的利润率已经不比从前。随着剧场租金和舞美道具费用额增长,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这一问题在工会组织严密的纽约更为严重。英国制作人戴维·伊安估计,同20年前相比,现在制作一部音乐剧的费用是当时的3倍。他说,“在他刚出道那会儿,如果你的剧走红了,你基本可以期待在20—25周后收回本钱,而如今,这个时间绝对需要一年。”制作方的利润大都被中介机构赚走,一位制作人抱怨道:“假如你想靠舞台挣钱的话,不如开一家票务公司。”

音乐剧的观众也在期待更加精彩的表演,以《蜘蛛侠:终结黑暗》为例,由于演员要在演出过程中飞跃整个舞台,这部音乐剧的成本已达到了600万美元,包括其他大制作的音乐剧,预算更是以火箭速度上升。据统计,现在在百老汇首演一部大型音乐剧的制作成本在100万美元到150万美元之间,上演后每周还需另外支出50万美元的运营成本。

因此,公认的成名剧作就成了制作方和投资方的追捧对象。在刚刚于4月30日公布的本届托尼奖提名名单中,获得最佳音乐剧提名的共有四部作品。其中两部《圣诞故事》和《魅力四射》是根据著名电影改编而来,另一部《玛蒂尔达》虽说是取材于儿童文学,但也曾经被改编成电影。在无厘头情节中加入流行金曲的“点唱机”音乐剧也是获奖和上演的大热门,例如去年底在西区上演的由已故流行天后惠特尼·休斯敦名曲组成的《保镖》及前英国超级组合辣妹金曲组成的《辣妹万岁》两部音乐剧。《摩门经》虽然从来不被剧评界看好,但是该剧作曲是流行电视节目《南方公园》的两位创作红人,因此也获得巨大成功。

这个一度由内讧不断的制作人参与其中的行业,今天已经变得更加企业化。随着好莱坞制片公司跻身其中,过去那种总是将音乐剧版权授予电影的做法已经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各家电影公司都在力争把故事搬到舞台上去演。在这方面,迪斯尼和梦工场走在了最前面,由斯皮尔伯格担任创意和监制的美剧《名声大噪》讲述了一部虚构的音乐剧《玛丽莲·梦露》在百老汇从创作到排练到上演的制作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是一部典型的戏中戏,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这部虚构的音乐剧《玛丽莲·梦露》也计划于2014年中在百老汇上演,电视剧为音乐剧的畅销铺设了红毯,进行了充满悬念和吸引力的最好的宣传。除此之外,环球影业也因《绿女巫》而收获意外的成功,环球在购得《绿女巫》原书版权后原本计划将其改编为电影,随后改变主意做了一部音乐剧,获得30亿美元总票房,另外华纳兄弟也准备在五月把《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搬上伦敦西区舞台。

当各种症结和门槛被克服之后,越来越多的音乐剧踏上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双向路:那些根本没有音乐剧传统的地标已部分取代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剧院,成为新剧的首演地。例如,由美国超级女郎组合创作的音乐剧《梦幻女郎》的翻版作品首演地是在韩国,随后才被搬上百老汇舞台。韩国原创音乐剧《天堂的眼泪》讲述的是一个以越战为国际背景的爱情故事,在长达两年的欧洲巡演后将在明年三月在纽约百老汇用英语首演,然后才以韩语版回到家乡。在中国,为了把《Miss Shanghai》等中文音乐剧推向全球,那里的制作人正在满怀希望地做着基于全球化理念的改进工作,而大受欢迎的世界第一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将在八月于上海进入第三季的演出,开创出年轻的中国音乐剧行业前所未有的局面。在欧洲,最大的音乐剧制作公司Stage Entertainment已经同功夫巨星史泰龙合作,把其讲述一名美国拳击手生涯的奥斯卡经典影片《洛奇》改编为音乐剧,首演地点汉堡,随后还将在今年底把英文版带到百老汇,英文版名为《洛奇:从音乐剧出发》。

明星?边缘人?名著传奇?流行文化?什么样的题材才能够走红大卖,并且是以唱着歌跳着舞的音乐剧方式?谁也不知道。历经两个世纪,音乐剧行业依旧火爆,证明这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行业。当《金牌制作人》提出那个“怎么做才能行”的问题时,他已经替整个行业说出了自己的疑惑和希望。

猜你喜欢

布鲁克斯百老汇音乐剧
百老汇所有剧院关闭至今年年底
“守株待兔”
纽约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的双轮驱动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澳门百老汇”复活节精彩纷呈
一朝承诺,八年坚守
汉米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