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2013-11-14高芷岘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

新世纪图书馆 2013年7期
关键词:活体居民图书

高芷岘(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

1 目前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

20 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社区文化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制约着当地经济、政治的发展;狭义的社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基层生活文化,特指一定区域内聚居人群的精神生活现象,表现为社区居民的文娱体育、社会教育等健康身心、娱乐身心的文教体卫活动。本文围绕狭义的社区文化进行讨论。

伴随着社区文化的长足发展,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到目前为止,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以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温万虎老师阐述的较为全面,其它有的进行细致的讨论,也有的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共建共享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即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共同协商,共同建设图书馆;共享即学校师生和附近社区的居民们共同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2)组建社区学习中心,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种展览、演示会、专题讲座等,向社区居民提供延伸服务。(3)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教育服务的功能。(4)积极为社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动为科研成果寻找市场,发挥信息的经济作用。(5)高校图书馆根据馆藏特点,建立特色数据库,积极开展社区个性化服务。(6)针对社区成员多层次性的特点,开展阅读指导和图书推荐。

这些方法和措施基本停留在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功能上,比如共建共享中图书的借还,期刊的阅览,基本采取的是封闭式服务,而且囿于图书馆或阅览室形式的物理空间之内;再比如教育功能和解答咨询,都只是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为社区人员解答具体问题,有需求后才组织相应活动,有提问后才提供解答服务,是典型单方面的、被动式服务。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和网络知识普及程度的提高,传统、被动式的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已经落后于新形势的发展,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元文化的需要。因此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原有的方式方法之上,寻求新的突破传统和物理空间的主动式措施,丰富本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2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社区建设新形势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传统、被动的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已经落后于社区居民对于信息的需求和社区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只能在现有的方式方法基础上,实行新举措,变被动为主动,由物理空间转向网络空间,才能使高校图书馆真正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之中。“变被动为主动”就是“走出去,请进来”,“由物理空间转向网络空间”就是依托图书馆2.0,实现网络服务与交流,使高校图书馆切实可行地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2.1 走出去,请进来

所谓走出去,就是让高校图书馆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请进来就是邀请社区居民与高校图书馆共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在这一进一出中发挥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文献共建共享、文化教育、信息咨询、特色馆藏服务等各项功能。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典型措施,一是“图书漂流”活动,二是“活体图书馆”活动。

2.1.1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图书漂流”活动

“图书漂流”(backcrossing)活动是一种源于20 世纪60年代欧洲的公益性阅读方式,后来逐渐流行到世界各地。2004年“图书漂流”活动在中国大陆出现。图书漂流活动操作简单易行,只要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无偿地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主要是鼓励高校图书馆走入社区。这种活动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只要求高校图书馆拿出图书或合订期刊,投放到某一社区之中,让书刊流动起来,供社区居民阅读。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于2012年7月与锦州市安乐社区共同举办了“图书漂流”活动。图书馆共拿出适合居民阅读的经济、科普、小说等类图书和过期不过时的健康、诗歌、小说、人物传记、故事会等类合订本期刊,共计200 多册,投放到安乐社区,开始“图书漂流”。所提供的图书只做了简单的加工,在书名页附上“图书漂流”活动的简单介绍,盖上“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图书漂流”印章。阅读图书的居民可以登录图书馆创建的“辽工涂仁”博客,发表感想,记录漂流信息,形成居民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从而引发社区居民阅读兴趣,提高居民的阅读水平,进而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2.1.2 高校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引入“活体图书馆”活动

活体图书馆(Living Library)源于2000年,后来在欧洲、美洲、亚洲的一些国家逐步引进“Living Library”的服务理念,并开展了相关的活动。活体图书馆的引入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它把用户(读者)和活体图书(出借人)组织在图书馆或私人空间,读者与“书”是面对面的平等交流对话,读者阅读“书”的同时,“书”也同样接受读者的信息,两者语言上的交流和沟通既可以分享知识、交流经验,还可以促进相互理解,增添自己的文化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高校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开展“活体图书馆”活动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是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在校园内招募“活体书”既可以是有着不同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师,也可以是来自不同家庭的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其次是较先进的管理经验。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在2009年3月18日首次在高校举办了活体图书馆活动,在此之后,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江苏大学图书馆、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等分别开展了活体图书馆活动,他们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们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开展具体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高校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开展“活体图书馆”活动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开展“活体图书馆”活动的前期准备活动。为了能行之有效地针对社区开展“活体图书馆”活动,高校图书馆应事先做好活动预案,做好馆内工作人员的培训,组织工作人员走进社区,了解社区居民阅读取向,同时向社区居民宣传“活体图书馆”活动目的、方式、作用,让社区居民接受并能积极参与。

(2)“活体图书”的采集、加工。“活体图书”的采集方式是招募志愿者,主要对象以学校老师和大学生为主,兼顾社会中有特殊背景的如警察、成功的个体企业者等,满足社区不同层次居民的需要。

“活体图书”的加工是把招募的“活体书”的个人信息做详细的记载,包括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文化水平、学科背景、人生经历、工作时间等等,然后根据其知识水平、学科背景、人生经历,按照事先了解的具体问题,分编成不同的类别,如法律普及类、心理咨询类、文化教育类、专业技能类、经营管理类等,再根据不同的类目形成不同的书目或文摘,方便查找并出借。

(3)“活体图书馆”的借阅规则。“活体图书”的出借手续必须通过高校图书馆和相关社区。由高校图书馆向社区送去事先做好的书目,让居民选择所要阅读的“图书”,由居民提出申请,注明阅读的时间和内容,阅读完毕后,读者要填写阅读反馈事项,最后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整理成册。

活动时间由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协商制定,可以是定期,也可以是不定期,每本“书”的出借时间视居民所选书目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而定,每次最多不得超过45 分钟,以保证“图书”与读者都有足够的精力和注意力以及相互的吸引力。

阅读的地点可以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活体图书”走进社区,选择在社区居民附近,方便居民阅读,便于社区组织,而“图书”的送达、收回必须由高校图书馆管理组织,以保障“图书”的人身安全;也可以是在馆内,把读者(社区居民)请进馆内,阅读“活体书”的同时,辅以纸载图书,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阅读氛围。

“活体图书馆”的活动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激发社区居民的阅读兴趣,极大地提升居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利于提高整体社区文化水平;同时活体图书馆是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具有心理疏导、缓解压力、健康身心的作用,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地建设。

2.2 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的华丽转身——图书馆2.0

图书馆2.0 一词最早是在2005年9月出现在西方图书馆学网络媒体中,其概念比较简洁的中文版本是范并思、胡小菁在论文《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中提出的“图书馆2.0 是Web2.0 的技术或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虽然“从最近的动向可以看出,图书馆2.0 热正在逐渐退烧”,但是“图书馆2.0 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吸引用户参与、关注用户体验的用户本位理念”已经深入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利用图书馆2.0 技术服务用户的方式方法已经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尤其是由肯·查德和保尔·米勒提出的图书馆2.0 的“图书馆无处不在、图书馆无障碍、图书馆邀请用户参与、图书馆利用新技术”四项原则成为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引领高校图书馆突破以传统物理存在形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利用图书馆2.0 技术,通过互联网既可以服务于社区居民,又可以与他们交流互动,共同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实现高校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从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的华丽转身。

图书馆2.0 以博客(Blog)、维基(Wiki)、简易聚合(RSS)、即时通讯(IM)等等作为常用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打破了图书馆服务的物理空间,实现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图书馆2.0技术,以其本身的纸质资源和电子网络资源为依托,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对馆藏资源的整合,以博客、维基用户社群等互动方式有针对性地向社区居民发布或推送(RSS)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图书馆2.0 常用即时通讯工具,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社区居民实行互动,解答用户生活、学习、科研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邀请用户积极参与,形成社区文化建设人人有责的氛围。

2.2.1 高校图书馆创建针对社区、贴近居民的博客

图书馆创建面向社区居民的博客,博客内容来源以高校馆馆藏为主,辅助以网络资源的整合;内容选题以针对社区文化建设、贴近居民生活为主,辅助以科普知识和文化宣传,如社区文化主题(包括社区文化传统、本地风土人情等)、社区体育娱乐主题(包括体育健身、歌曲戏剧、秧歌舞蹈等)、家庭主题(包括家庭教育、家庭理财、家庭道德伦理等各类家庭问题等)和生活常识主题(包括科学常识、法律常识和生活安全常识等)等,满足不同层次居民对知识、信息需求,同时接受来自社区居民的各种评论、反馈。通过博客建立图书馆与社区用户之间互动、交流平台,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引导居民积极阅读,帮助居民获得有用信息。

2.2.2 高校图书馆利用RSS 的推送功能

对于图书馆来说,RSS 服务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成为图书馆新资源、新服务、新动态发布渠道,把发布内容送到已经做完订阅的社区居民电脑桌面;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可以同时定制高校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的推送服务,起到信息聚合的作用,当信息更新时不必每次都点击进入网站,就能阅读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社区居民获取高校馆的信息资源不受校园内外地域范围的空间限制,也不受图书馆上下班的时间限制。比如:为了让居民及时主动地知道图书馆新闻、文化资讯、健康美食、民风民俗等数字化信息,高校图书馆就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定期收集整理这些主题性资源,并提供RSS 订阅推送服务,居民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订阅相关资源,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跟踪相关的最新发展动态。

2.2.3 高校图书馆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维基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维基技术建立专题指南,就共同关注的主题进行探讨。图书馆员可以跟踪事件的发展,不断对专题知识库做动态的更新。用户在得到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参与进来,补充相关资料和事件线索,或者发表自己对此事的看法等,相互交流意见,实现群内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如:高校图书馆就参考咨询中常见的信息检索问题把相关条目整理到Wiki 系统的网站中,邀请居民用户参与,只要能联入互联网,他们都可以提问,也可以解答问题,他们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对条目进行更改、提炼,形成新的条目,共建共享网络资源。

2.2.4 高校图书馆利用即时通讯与社区居民互通信息、传送文献

即时通讯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论坛变为以MSN、QQ 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图书馆通过IM 实现实时参考咨询,可以随时与用户进行文本、语音和视频交流,完成以往的电话、电子邮件、留言等方式的咨询活动,同时可以利用其“讨论组”及共享功能实现组内文献的传送和共享。如高校馆创建某一社区的QQ 群,或者加入到社区的具体QQ群——广场舞QQ 群中,针对群组成员在查找、下载广场舞教学资料等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的解答和交互探讨,同时通过发送文件提供本馆的馆藏或网络收藏,甚至可以通过群共享的方式,提供给所有群中好友自由下载,打破了地域限制,如同图书馆就在身边,实现社区居民利用高校馆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无费用、无障碍。

图书馆2.0 所包含的软件和工具不止上述这些内容,但这些内容普及率高,贴近社区居民,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无处不在”、“无障碍”、“邀请用户参与”和“利用新技术”。

本文所列举的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措施有简有繁,有技术有创新,但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在这里只做浅议,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

1 百度百科. 社区文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89493.htm,2012-08-21.

2 温万虎.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议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6(4):90~93

3 陈喻.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1):99~101

4 百度百科. 图书漂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44665.htm,2012-09-01.

5 熊太纯.国内外“Living Library”服务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0(9):27~30

6 林梦笑.图书馆活体资源刍议:以“活体图书馆(Living Library)”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2):13~15

7 李沛英.以人为本分享智慧:悄然兴起的“活体图书”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11(9):59~52

8 任杰.活体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的新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2(5):87~89

9 范并思,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2

10 吴建中.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20~21

11 高芷岘.利用图书馆2.0 提升高校馆社会服务[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8~20

12 杨新涯,彭晓东.馆人合一:图书馆2.0 创新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7

猜你喜欢

活体居民图书
活体盲盒
石器时代的居民
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吗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