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立馆构成要素研究

2013-11-14樊秋萍渭南师范学院

新世纪图书馆 2013年7期
关键词:馆藏要素图书馆

樊秋萍(渭南师范学院)

系统性立馆理论是图书馆体系的奠基性理论之一,但是学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整体认识明显滞后。多年来,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办馆实践都很少论及这个问题,更未出现汇集专家、学者共同探索系统性立馆理论的学术研讨会、专家论坛等会议和组织。从一定程度上看,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虽令人遗憾,但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这一理论研究必将得到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1 立馆之本研究回顾与分析

1997年,“精神文明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立馆之本”一文拉开了立馆构成要素研究的序幕,随后相继有学者分别从精神文明建设理念;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理念;“物本”模式到“人本”管理模式转变理念;“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理念;“项目”立馆理念等观点出发,展开了立馆之本研究论述,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立馆构成要素研究,拉开了系统性立馆理论研究的序幕。

无疑,立馆之本是立馆构成要素之一。但是,把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体系来看,仅从立馆之本研究图书馆构成要素,上述视野还嫌狭窄,观点之间存在冲突,难以对进一步全面丰富立馆构成要素,深化构成要素内涵起到指导性作用。因此,除了搞清立馆之本的内涵与作用,必须把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体系,挖掘出立馆构成的其他要素及其内涵与作用,为确立和完善系统性立馆理论奠定必要的基础。

2 系统性立馆理论的概念

研究系统性立馆理论,目的是审视系统性立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深化和拓展立馆构成要素及其内涵与作用,推进系统性立馆理论研究的进程。

2.1 “立馆”的概念

从字面上讲,所谓“立”,即是树立,确立的意思。“馆”当然专指图书馆。所谓“立馆”,即是为确保图书馆事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科学、准确、全面定位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工作的任务和内容、服务的要求和标准等等。

2.2 系统性立馆理论概念

所谓系统性立馆理论,就是构建和完善整个图书馆体系立足和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科学化管理理论。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总结研究立馆构成各要素;二是总结研究各要素的内涵与作用。本文主要对立馆构成要素进行总结与研究,并期望得到学界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3 立馆构成要素研究

在不断总结图书馆工作实践经验,查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构成图书馆立馆构成四要素,即立馆之根本、立馆之保障、立馆之核心、立馆之灵魂。

3.1 立馆之根本——馆藏立馆

馆藏立馆是构成图书馆立馆要素的根本要素和基础要素。可以说,没有文献资源这一物质基础,就没有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因此,馆藏资源是系统性立馆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构成立馆要素的基础要素和根本要素。文献资源建设是衡量图书馆工作的最重要指标,也是铸就图书馆特色品牌的物质基础。它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包括文献征集、整理、典藏、保护与研究五大任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连续性、系统性等三大特色。学界对馆藏资源研究多不胜数,主要从馆藏结构、馆藏建设、馆藏发展、馆藏质量、馆藏优化、馆藏数字化、虚拟馆藏、馆藏动态、馆藏调查、馆藏宣传、馆藏维护、馆藏管理、馆藏评估、馆藏利用、馆藏特色、馆藏共享、馆藏遗失、馆藏量的统计单位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论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一研究现象完全能够说明馆藏资源对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研究馆藏立馆,必须着力从馆藏量、馆藏特色、馆藏利用率三方面进行探讨。

3.1.1 馆藏量——馆藏立馆的首要条件

毫无疑问,馆藏量的丰富程度是决定馆藏立馆的首要条件。馆藏量的评价标准,不仅限于数量,还包括种类、质量、流通量和利用率等不同观测点的全方位评价标准体系。图书馆不能只注重馆藏数量,还应着力于馆藏种类、品质保障及利用率等问题。在目前图书急剧增长,甚至泛滥成灾的现实状况下,大多数图书馆随着市场的风向标,把馆藏重心放在加大馆藏数量上,忽略了其它要素的重要性。对广大读者而言,馆藏数量固然重要,但读者更关注其所需馆藏的种类和质量。对图书馆而言,流通量和利用率则是馆藏量是否优越的检验标准和价值标准。

3.1.2 特色馆藏——凸现馆藏个性化特色

特色馆藏是每一个图书馆有别于其他图书馆的特色标志。我国各类图书馆在地方史志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的收藏、整理和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如抗战文献是重庆图书馆的三大特色之一。

3.1.3 馆藏利用率——馆藏立馆的检验指标

图书馆重要作用的实现,是以广大读者前来利用馆藏为前提,读者借阅率反映着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可程度。馆藏量和馆藏特色的优势和特色越显著,馆藏利用率就越高,图书馆的作用和价值实现程度越大,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可程度愈高。

总之,解决好馆藏量、馆藏特色、馆藏利用率三大问题,就抓住了图书馆馆藏立馆的关键,也凸现出馆藏立馆是构成图书馆立馆要素的根本要素和基础要素。

3.2 立馆之保障——制度立馆

制度是图书馆事业稳健发展的保障,它将规范图书馆运行与图书馆工作,是图书馆办事规程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行为准则。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图书馆工作运行过程就缺乏参照的标准。自图书馆存在之日起,就有了图书馆制度,否则图书馆就无法运行,寸步难行。这套制度是在图书馆实践中根据图书馆的需要不断形成和扩展的,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单一到配套。它是图书馆实践的总汇,是图书馆发展规律的汇编,是图书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不断成熟的标志,是图书馆人的智慧。

3.2.1 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

图书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条文规定,它必然根据图书馆的发展,不断加以修改、增减,达到趋于完善的目的。当前,我国图书馆制度建设仍然处于旧制度还未完全剔除,新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的新旧制度激烈交织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认知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着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为保障,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顺利发展,是图书馆的重大任务之一。

3.2.2 制度执行的灵活性——凸现制度的保障性

制度本身并不具备保障性,只有在实践过程中的灵活运用才能够显示其保障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僵化地执行制度,就会扼杀制度的生机与活力。在制度框架下灵活掌握管理尺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显示制度的保障性,需要着力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虽然是老调重弹,但就目前现实而言,着力培养馆员的综合素质仍然是各类图书馆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我国各行各业在管理方面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图书馆完全可以效仿之,运用之。例如,许多行业设立了优秀员工、骨干员工岗位,图书馆也应着力培养一线骨干馆员,充分发挥一线骨干馆员的才智和作用,及时弥补因为普通馆员工作不力造成的管理缺陷。

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图书馆发展具有根本性的保障作用。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决定着图书馆凝聚力、创新力、影响力。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建立独特、鲜明、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就必须充分考虑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式,灵活运用管理规律,增强管理的艺术性。所谓管理是关于“管”和“理”的科学理论和实践。主其事为管,治其事为理。“理”既是“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管”的艺术性和现实性的理论升华的体现。一个组织的有机联系和协调运作只有通过适度的管理才能实现,即科学管理。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在于正确地认识管理规律,管理过程的艺术性则是对科学性的恰当运用与升华,避免狭隘的个人经验和个人见解代替管理的普遍规律。同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必须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台湾著名管理学家曾仕强认为,“管理物,可以完全学习西方,管理人,不可以完全学习西方,要考虑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考虑中国传统观念就是要考虑一种文化观念,是对人的思想和意识的关注,是在倡导一种文化观念来引领人们的行为。图书馆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必须尊重民族文化特征,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灵活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保障图书馆健康发展。

3.3 立馆之核心——服务立馆

图书馆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文化团体,肩负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强调服务的方式、手段、内容、过程和效果。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是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类文献信息服务。学界在此方面已有诸多有针对性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仍需着重强调的是,在信息化、技术化、多元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馆员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服务能力必然成为影响服务立馆的重要因素。学习能力是由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直接驱动而产生的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服务是指按照公益性价值标准和原则,从全社会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公益性、便利性、经济性角度出发,基于知识提供服务,帮助和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知识资本已经成为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本形态。在生产各要素中,知识资本业已成为最活跃的,也是决定性因素。用户对图书馆知识资源和知识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精确化和个性化。如何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需要不断提升馆员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服务能力。因此,图书馆必须面对经济时代的挑战,围绕知识服务,加大培养研究型、学术型馆员,最大可能地提升知识服务水平,为服务立馆提供知识保障。

3.4 立馆之灵魂——文化立馆

3.4.1 文化是一个极其广义的哲学概念,世界范围内的争论从未间断,笔者在此无意探讨。那么,如何界定图书馆文化?以笔者拙见,所谓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是图书馆魅力的集中展示,是图书馆社会形象的说明书,是图书馆事业的根基和灵魂载体。

3.4.2 图书馆文化特质

其一,图书馆是人类文化保存中心,因此图书馆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兼具社会文化特质和自身文化特质的双重特质;其二,图书馆是人类文化传播中心,因此图书馆文化兼顾传播人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责任和义务;其三,图书馆在丰富和完善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对促进人类文明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3.4.3 图书馆文化的表现特征

广义而言,图书馆文化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表现为图书馆人对图书馆事业的崇尚与忠诚;其二,表现为图书馆人对职业道德操守的高标准严要求;其三,表现为图书馆人对读者始终如一的人文关怀;其四,表现为营造高尚人文环境的目标追求。

文化是图书馆的灵魂支柱。缺失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图书馆就是无根之浮萍,无源之水流。图书馆文化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建筑设计、人文环境、文化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展现出来的。在社会经济日趋快速发展的同时,优良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日益衰落。因此,在文化继承与创新方面,图书馆必须有所保留,有所扬弃。第一,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深深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能够随时自我调整,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文化系统。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爱人”之心;“礼”就是用教化的方法建立社会的道德秩序。推而广之,图书馆文化必须借鉴儒家文化的优势,表达对读者的仁爱之心,兼用道德教化的感染力,促进图书馆的文化和谐和发展。第二,我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是古代书院,也就是现代图书馆的雏形和根基。但是,我国现代化图书馆建筑几乎全都向着高大的现代化建筑方向发展。现代化建筑固然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建筑外形高大、占地面积小、内部宽敞、便于藏阅,实现功能化特色,但楼体单一、内部环境封闭、空气质量指数较差,与大自然脱节。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思想精髓,也是中国人的精神依靠。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至高境界。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思想的物质载体,园林艺术特色映射出的美学精神、伦理规范,以及对人性的深切关怀,对自然的合理运用、巧妙利用以及对自然的尊重与爱戴都蕴藏在高超的园林艺术风韵之中,铸就了深邃的哲学境界和美学思想。图书馆园林化环境是读者休息、散步、磋商问题、讨论问题等活动的绿色空间,也是现代图书馆分流读者的理想途径。作为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先进性的组织,现代图书馆不仅要充分利用现代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模数式优越化特色,还应充分借鉴和利用传统园林艺术特色,把图书馆环境艺术化、人文化、优越化,充分表现园林艺术的高度文明特色,竭力体现图书馆的传统文化底蕴。

4 结语

图书馆立馆研究不应局限于立馆之本研究,而应着力更加准确、科学地解构立馆构成要素的本质和内涵,于系统性立馆理论研究,凸现奠基性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图书馆之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 田继芳,魏彦平.精神文明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立馆之本[J].医学图书馆通讯,1997(4):2~3

2、15 唐伯友. 重庆图书馆馆藏经济类抗战文献统计分析与价值评估——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个案调查报告之一[J].图书馆界,2011(6):68~71,77

3 金以明.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6):93~97

4 牛琳琳.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81~84

5 鄂丽君.利用开放存取资源提升馆藏质量[J].图书馆建设,2009(14):19~23

6 索传军. 数字馆藏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构建原则[J].图书情报知识,2006(5):5~9

7 蔡迎春,康红.基于馆藏结构分析和文献利用统计的藏书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9):42~46

8 胡振华.馆藏质量的适用性评价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9(1):15~20

9 肖自力.关于馆藏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2007(4):6~9

10 罗春荣.电子馆藏评估:内容与方法[J].图书馆论坛,2006(1):5~8

11 盛小平.数字图书馆馆藏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03(5):40~44

12 张文娟.基于读者满意度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价[J].情报资料工作,2008(1):67~70

13 王文东,刘佳.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J].情报科学,2007(2):217~220,229

14 索传军,张怀涛.网络环境下虚拟馆藏的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1):62~66

16 旭峰.浅谈高校图书馆馆藏利用率[J].情报杂志,2009(6月增刊):288~289

17 黄宗忠.论图书馆制度[J].图书馆论坛,2008(6):1~4,55

18 李惠.关于图书馆科学管理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25(5):2~4

19 戴龙基,关志英.构筑图书馆文化,提升图书馆软实力[J].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2008(5):5~10

20 王海.提高学习力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2(6):25

猜你喜欢

馆藏要素图书馆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图书馆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