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中的人文智慧解析

2013-11-14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新世纪图书馆 2013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员人文

王 梅(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1 前言

多年来,程焕文教授总结与提倡的图书馆“智慧与服务”的馆训,作为图书馆人的一种价值理念和职业精神,在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成功实践,引人注目备受好评。这说明智慧与图书馆,尤其是智慧与图书馆服务之间确实关系密切,可以打造出图书馆服务与图书馆精神的优质品牌。智慧是人类知识的精华、智慧是人类思维的自觉、智慧是人类思想的习惯、智慧是人类精神的气质、智慧是人类心灵的资源。正因为如此,智慧作为图书馆人的一种哲学认识,智慧会给图书馆学一种新的研究意识;智慧作为图书馆人的一种方法体系,智慧会给图书馆学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智慧作为图书馆人的一种人文价值,智慧会给图书馆学一种新的研究途径;智慧作为图书馆人的一种思想资源,智慧会给图书馆学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智慧作为图书馆人的一种精神力量,智慧会给图书馆学一种的研究内容。因此,从现象、本质和目的上来说,智慧是人文属性的,图书馆智慧是人文属性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也是人文属性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人文精神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人文智慧。早在上世纪中期,美国著名图书馆学谢拉在其代表作《图书馆学引论》的前言中就旗帜鲜明的指出:“尽管图书馆学在逐步地利用各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但其实质仍然是人文主义的。”到了晚年,他又强调指出:“我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在我有生之年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我不反对科学,也不轻视它,科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我想现在应该是人文主义者说话的时候了,应该告诫你们,在应用数学方程式时不要忘记人这个人文大方程式,这才是最重要的。”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这两段图书馆学的经典名言,其实谢拉的话里蕴含着图书馆人文智慧的曙光。现在有关智慧和图书馆智慧的观点和看法给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职业精神与价值理念,而这也正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新的职业精神与价值理念,因此它也是具有人文属性的,是图书馆服务的人文智慧之所在。因此我们称之图书馆智慧服务。那么,处于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中的人文智慧,就是说人文智慧作为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或者系统中的成员之一,我们对此究竟如何来认识与理解它,下面本文尝试解析一下。

2 对智慧及图书馆智慧的认识与理解

2.1 智慧的概念和定义

什么是智慧?对智慧的概念和定义如何界定?目前在学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仅举几例:《新华字典》给出了一个功能描述性的定义:“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现代汉语全功能词典》:“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一词解释为对事物认知、应对和创新的聪明才智和应用能力,也做‘智惠’。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事物认知的识见,二是对事物应用的能力。智慧可以就个人而言,或者就团队机构而言,也可以就城市或国家乃至地球而言。”“总的来说,智慧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而产生,它是人们获取、应用和创造知识,以及在实践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谋略和思维方式,是人对世界与人生博大圆融的理解。它建立于知识基础之上,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理性、情感与意志的结合,是基于实践的长期知识修养的结果。”“在参考学界前辈关于知识、智能和智慧问题探索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对‘智慧’概念进行如下定义。所谓‘智慧’,是人类合规律性、目的性与效果性相统一的融会贯通的能力,既合规律性的‘智能’与目的性的‘慧觉’高度统一的有效能力状态,是理性自由活动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协调发展的积极成果。”

虽然人们对智慧的认识与理解存着一定的差别,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由以上的5 个例证可以总结和归纳出有关智慧概念内涵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们基本上都认同智慧是一种“能力”,一种“应用的能力”。笔者的认识与理解则是,智慧是人在社会实践中根于事物的基础之上发掘而来,从事物中抽取,高于事物又应用于事物的一种人的能力与素质。其状态与成果有利于引导事物的继续发展,达到既完善事物又完善人自我的目的,有利于较为圆满地解决各种问题,在实践中是互利双赢的局面。智慧是很广泛的存在。知识不等于智慧,它蕴含智慧,智慧是对知识的概况与抽象,智慧是由知识延伸出去的一种人的能力与素质,是人的一种意识与精神,是人的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

2.2 图书馆智慧的概念和定义

说到图书馆智慧,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前面提到的中山大学的著名馆训:“智慧与服务”。据说其最早来源于沈祖荣等图书馆界前辈的呼吁与倡导。它在中国的图书馆界是如雷贯耳,是一个概括力强、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馆训。笔者对此很感兴趣,因为这似乎不单单是一个“馆训”问题,而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智慧”问题。里面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词汇不是“图书馆”,不是“知识”,不是“服务”,而是“智慧”。单从这个馆训里的内容上看,就足以说明图书馆与图书馆员的服务与“智慧”是密切相关的。《智慧与服务》:我们崇尚智慧,因为——图书馆是知识的天堂,智慧是馆员的力量,智慧是服务的光芒,智慧是事业的弘扬。我们至诚服务,因为——图书馆是信息的海洋,服务是馆员的天职,服务是智慧的土壤,服务是人生的理想。笔者最近在看一本与“图书馆”有关的书,吸引笔者的也是“智慧”的一些说辞:“智慧的聚合与承载”、“圣者的智慧源泉”、“智慧的灵光:万卷书中的万里路”、“智慧地标:知识的风景”等等。

如果“智慧”用在图书馆这里,到底什么是“图书馆智慧”?显而易见,智慧与图书馆关系密切,智慧是图书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推而广之,那么图书馆员与智慧,图书馆学与智慧也是关系密切的。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智慧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员与智慧图书馆学。图书馆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公共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权利、图书馆自由等,无疑它们都是从图书馆实践里抽取的精华认识,都是图书馆知识与思想的结晶,都是打破当时受历史和时代局限图书馆常规的一种精神追求。因此,它们是图书馆的智慧,是图书馆员的智慧,是图书馆学的智慧。简而言之,图书馆智慧是图书馆人在图书馆实践中,对图书馆各种现象的本质认识与理解的知识与思想的系统,是从图书馆实践中抽取,高于图书馆实践又应用于图书馆实践的一种图书馆人的能力与素质。其状态与成果有利于引导图书馆事业的继续发展,达到既完善图书馆事业又完善图书馆人自我精神的目的,有利于较为圆满的解决各种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问题,互利双赢,推动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人智性的全面发展。

2.3 图书馆智慧的意义

人人喜爱智慧,人人需要智慧。其实人们所学所用,所思所想,都是为了获得智慧从而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而已。但是智慧从哪里来,从哪里体现出来,从哪里能获得,又到哪里去应用,这更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我们对智慧不能停留于想想而已,说说而已,要活学活用,要真正在自己的人生与工作实践中拥有它,发挥它,发展它。大的方面拥有它,细节方面也要拥有它。每个人都是一个智慧系统,每个人都在热爱和追求智慧。所以笔者认为智慧的最大意义不能停留于纸上,而是变为现实中的常项和力量,让人拥有并应用起来,才是理想而完美的智慧。让智慧变成每个人的意识、习惯与行为的追求与原则,因为智慧对于现代人的全面生活来说确实很重要。

目前很多学科例如哲学、诗学、史学和文化学等都在声称自己是智慧之学。就图书馆界来说,到底是什么是图书馆的智慧,到底什么是图书馆员的智慧,到底什么是图书馆学的智慧?我们究竟怎么来理解图书馆的智慧,怎么发挥图书馆员的智慧,怎么来探究图书馆学的智慧?图书馆是智慧的,无疑,图书馆员也应该是智慧之人,图书馆学更应该是智慧之学。但一直以来,我们似乎习惯于把“图书馆智慧”仅仅理解成智力、智能的技术智慧和来源于知识并高于知识的学问智慧了,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强化了图书馆人的技术智慧价值观和应用观。其实图书馆的人文现象、图书馆员的人文精神和图书馆学的人文研究同样也是图书馆智慧的体现。图书馆技术智慧与图书馆人文智慧相比,图书馆人文才是最好的智慧,因为图书馆技术再智慧,它终究掌握在人的手中,终究是为图书馆人文服务的。当然,图书馆的技术智慧也是非常重要的。德国图书馆与信息协会主席、不莱梅公共图书馆馆长芭芭拉·莉森女士,2009年12月上午在中山大学东校区行政大楼学术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变化的社会需要革新的图书馆》的学术报告。莉森主席在阐释公民社会图书馆之作用时讲了一句极其普通但却很有智慧内涵的话:“图书馆是为民众而非为图书所设。”这让人思考:民众与书籍谁更重要?谁更智慧?很显然在图书馆,不是书籍不是技术,而是图书馆员与读者才拥有最好的智慧,因为智慧属于人,而不属于物。图书馆智慧不是泛泛而提的,需要深入剖析它的内在结构与内容,尤其是它的人文智慧内涵与走向。图书馆智慧的意义,笔者认为,它在于图书馆的技术智慧,但更在于图书馆的人文智慧,在于对图书馆员与读者的心灵与精神的影响。

3 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中的人文智慧

3.1 什么是图书馆智慧服务

有人认为,所谓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其实就是“基于图书馆员智慧的知识服务”。这是图书馆智慧服务概念的一种个人看法。因为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和定义,图书馆学术界也是有着多种观点。既然智慧是对事物迅速判断、灵活解决的能力与素质等,智慧来源于信息、知识与情报,人们之所以爱智慧,是因为智慧贵在有创新的能力。什么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笔者认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是图书馆人对读者工作的一种积极进取的自主选择,图书馆智慧服务是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读者服务的一种或多种新理念、新能力与新服务方式,对此我们的学术界有着多种多样的解释与论述。因此形成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一个体系。

图书馆智慧服务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由多种具体的形态组成,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上来看,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和内涵都是不同的。在笔者看来图书馆智慧服务主要有智能性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知识性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和理念性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三种形态。智能性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质上是图书馆的一种技术智慧,知识性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质上是图书馆的一种学问智慧,而理念性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质上是图书馆的一种人文智慧。理念性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

3.2 理念性的图书馆智慧服务

理念性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实际上就是图书馆人的服务读者、快乐奉献的价值理念和职业精神的体现。历来图书馆的读者服务都应该是一种有智慧的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馆人的学术研究、职业精神、职业意识、服务观念、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图书馆的智慧,用于读者服务工作中,就是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图书馆人首先要在自己的价值理念和职业精神领域,拥有正确的智慧认识并完善自己智慧体系与结构,然后才能更好地为读者进行相应的智慧服务。因为,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不单单在图书馆的技术与智能和图书馆的知识原创体系的世界中体现,还在图书馆人的价值理念与职业精神的人文世界中体现。因此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就在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工作中体现,就在图书馆员为读者服务的言谈举止里体现,就在图书馆员感应图书馆的心灵世界中体现。图书馆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少,如:“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环境双重作用下,智慧服务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最佳职业理念。智慧服务理念强调知识管理和信息增值,它可改变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推进图书馆服务社会化进程。本文在提高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阐述‘智慧服务’这一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并从智慧服务的内涵、所体现的社会意义、应该具备的科学管理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什么是‘智慧服务’,提出了‘用知识和智慧创造价值’这一观点。”;再如:“图书馆工作者要做好服务工作,需把智慧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服务智慧包含知性智慧、理性智慧、情感智慧和实践智慧。其生成途径是多方面的,诸如建立积极的职业情感、实践积累、科研推动、学习提升等。”等等。

3.3 理念性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质上是图书馆的一种人文智慧

国内有学者曾指出:强调人文传统是图书馆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点;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它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图书馆员与读者,才是最值得研究的人文学问。而作为价值理念和职业精神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就是在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人文层面上对图书馆智慧现象的认识、理解和运用,因而具有图书馆价值观念的动能,具有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力量。而图书馆的价值理念与职业精神的主体,主要在作为图书馆主体的图书馆员那里。“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永恒主题。信息时代要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改变传统图书馆重藏轻用、被动服务、自我封闭的服务观念,通过智慧服务,真正体会到‘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乐趣和意义。”所以,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主要来源于图书馆员的人文智慧,与图书馆员的知识储备、能力素质的应用,尤其是图书馆员的价值理念与职业精神的弘扬密切相关。因此,要提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价值理念与职业精神,因为这才是作为主体的图书馆员最能发挥作用与影响的智慧体系。

当前图书馆知识丰盈,资源丰富,数据库发达,图书馆员技术操作熟练,但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乃至图书馆员的智慧似乎处于短缺状态。我们的图书馆大楼越盖越高,设施越来越先进,我们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和书刊资料越来越多,但图书馆没有通过人文智慧服务把更多的读者吸引而来,没有通过人文智慧服务把图书馆更多的潜在读者变为当前读者,没有通过人文智慧服务把图书馆的智慧知识与智慧魅力传播开去与推广出去。“图书馆智慧服务指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一种平等、开放、自由、和谐和创造的状态,追求达到尊重读者、关注个性、崇尚科学、追求人生幸福的服务境界。在智慧服务模式中,馆员、资源和读者是三大支撑因素,三者平衡、良好互动才能使服务模式顺利实施,达到和谐。”总之就是图书馆没有通过人文智慧服务,树立起自己的智慧形象,形成自己的智慧吸引力。但智慧和图书馆智慧汇集而成的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场空。它并不全是技术智慧服务,也不全是学问智慧服务,更多的它就是图书馆员的人文智慧服务。它既有抽象、概括又有具体、生动;既有高度、本质又有低度,现象;既有理论、动能又有实践、力量。为图书馆员所熟悉,为图书馆员所掌握,为图书馆员所运用,通过自己的人文智慧型服务把图书馆的智慧内涵与魅力传递给万千读者。

4 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职业精神与价值理念之所在——人文智慧

4.1 人文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职业精神的体现

读者被智慧吸引,他会依附图书馆,让智慧照亮自己生命的行程;图书馆员被智慧相伴,他会喜欢经典阅读,把智慧传递给读者;图书馆学研究者被智慧导引,他会把智慧融会贯通,让智慧之思结出学问研究的智慧之果。而智慧本身是一种人文现象的集中体现,图书馆人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条逐渐通往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大路。韩继章先生曾在文章中探讨了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与人文关照的关系,概述了西方图书馆的人文主义传统及发展趋势,指出:“人文主义倾向是20 世纪西方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实际上,20 世纪中国图书馆的人文主义倾向也是十分明显的。”霍国庆先生认为:“图书馆学是众多的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之一。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它的最终和最高目标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的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思想态度和价值理念。杨立文和赵文华先生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人,在学术层面上要回馈社会,关心平民大众,即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否则图书馆学便只能称为一门技术科学了。”而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的人文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图书馆的人文智慧,就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一种职业精神之所在。因此,图书馆员不空谈智慧,不能空谈智慧,智慧非常有诱惑力、吸引力、凝聚力、想象力、向心力、追求力和未来感,抽象但更是具体,就在图书馆员与读者打交道的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中。所以我们喜欢并应用图书馆智慧,而那种只在学术中的智慧说辞毕竟离图书馆员太远。智慧不但是我们心中的招牌与旗帜,信念与信仰,还是我们行动的温馨与力量。智慧服务是图书馆追求的一种服务的水准,服务的追求与服务的精神。图书馆的人文智慧服务体现出的是图书馆员的一种积极发现与作为,一种积极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些无不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职业精神之体现。

4.2 人文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价值理念的需求

早在20 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巴特勒就指出:“图书馆作为一个专业,和其他任何一个专业一样,有技术、科学、人文等这三个层面。以往的图书馆过分强调了技术的层面,而忽视了人文学的层面,今后应强调图书馆学的人文学层面。”图书馆的人文智慧是由知识和信息经过人的思考与思想抽离出精粹的东西,是图书馆知识与图书馆服务的精华,它最终在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具体服务工作中、在图书馆学的具体研究中体现。在图书馆、图书馆员与图书馆学之间,贯通的一股灵气就是图书馆的人文智慧。因此图书馆人如何认识与理解图书馆、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学研究中的种种人文智慧现象、内涵与本质,如何驾驭这其中的人文智慧的走向,就成为图书馆实践和图书馆学术研究的需要。为此我们就要把人文智慧看作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价值理念来认识与理解,实践决定理论,但有了理论之后就能更好的指导实践。当前信息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受技术智慧的影响和干扰很大,就更需要图书馆人文智慧的价值理念及其对图书馆技术实践的指导作用,但人们似乎淡化甚至是抛弃了图书馆的人文智慧服务的价值理念。正如多年前韩国图书馆学家李炳穆教授指出的,“图书馆中的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一定要牢记一点,图书馆技术归根到底是为达到图书馆的使命或目的服务的一种手段。由于技术的威力太大,往往会导致将目的和手段混为一谈的错误倾向”。吴晞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图书馆的本质是人文的,在过去和将来,它都不是什么科技产物。图书馆的历史使命是传承人类文明,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是广布科学文化,科技只是其手段之一。遗憾的是,目前图书馆界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工作乃至专业教育,都把一些技术问题(其中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到了压倒一切的高度,这是典型的舍本求末,或曰本末倒置。提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研究图书馆的人文地位,才更加合乎图书馆的本来意义”。因此如果我们要重视图书馆的人文智慧并让其充分的发挥到位,就一定要重视图书馆智慧服务价值理念体系的理论构建。

4.3 当前图书馆职业精神与价值理念的某种偏颇走向

当前许多图书馆的智慧内涵与精神有淡化的趋势与倾向。一是采编业务外包,确实是减轻了图书馆员的劳动,但使图书馆员不但远离了图书的分类知识,更远离了图书馆的历史与精华,要知道图书馆是由文献分类知识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忘记历史不但是一种背叛,而且是对图书馆智慧传承的中断与放弃;二是书库里的图书馆员也越来越少,实体的书不受图书馆的重视,转而更多的重视各种数字化和数据库,从而使图书馆员远离了书籍,对书籍没有了亲近感,进而更是远离了经典阅读,而没有经典阅读的图书馆员又怎么能传播图书馆的经典阅读;三是学科馆员建设固然很有必要性,但却几乎都是面向课题服务的,即所谓的知识服务的,而图书馆最一般的大众读者,则受到图书馆某种程度的冷待,没有更多的图书馆员跟他们沟通与交流,为他们提供贴心的服务。那么,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在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又怎么能够以智慧的沟通与交流的服务主旨确立起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图书馆的人文精神,而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弘扬的。因为,“所谓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根本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所以,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也正是图书馆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是图书馆员与读者共同参与的,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图书馆人文精神。如果离开了人的参与,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没有了人文智慧,因此就不是人文智慧的。

1 程焕文.实在的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精神的实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4):2~14

2、3 [美]谢拉.图书馆学引论(前言)[A].//袁咏秋,李家乔.外国图书馆学名著选读[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4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2002.857

5 现代汉语全功能词典[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288

6 王世伟.说“智慧城市”[J].图书情报工作,2012(2):5~9

7 黄幼菲.公共智慧服务、知识自由与转知成慧[J].图书与情报,2012(1):10~13

8 熊伟.建立面向与通往“智慧”的普通图书馆学科体系[J].图书与情报2012(1):4~9

9 中大图书馆馆训[EB/OL].http://library.sysu.edu.cn/web/guest/bggk/gx9,2012-04-02.

10 孙启存.探索:图书馆里的思想[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

11 图海无涯.图书馆是为民众而非为图书所设[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5ea3370100fzeu.html11,2011-12-12.

12 梁光德. 智慧服务——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服务新理念[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1(6):88~92

13 张锐.智慧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理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8):88~90

14 阴月华.图书馆工作者服务智慧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23~125

15、19 徐引篪,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126

16 张玉文. 智慧与服务——从转变图书馆人的服务观念谈起[J].图书馆学刊,2011(11):111~112

17 朱轶婷,等.基于和谐理念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23~126

18 韩继章.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人文化趋势[J].图书馆,2000(1):24~29

20 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2000(1):10~11

21 杨立文,赵文华.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1999(9):12~14

22 刘君,易长芸.图书馆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4):20~26

23 [韩]李炳穆.迎接新千年到来的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2001(1):12~17

24 吴晞.21 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方向[J].图书情报工作,2001(1):7~11

25 孟建伟. 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59~60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图书馆员人文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员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信息时代社会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高端论坛暨《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年编委会在湖南大学举办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人文社科
图书馆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
论图书馆员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