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2013-11-13朱德兴罗泽波张宇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哮鸣音肺心病动脉血

朱德兴,罗泽波,张宇璞

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源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2~80岁;其中意识障碍者14例,意识清醒者6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8~78岁;意识障碍者12例,意识清醒者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呼吸 (RR)、心率 (HR)及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 (SaO2)、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1.2 入选标准 参照1980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Ⅱ型呼吸衰竭标准。pH <7.35,PaO2<60mmHg,PaCO2>50mmHg,呼吸>35次/min。排除标准:(1)合并巨大肺大疱;(2)伴有活动性肺结核;(3)合并肺栓塞;(4)气胸者;(5)低血容量休克者;(6)胸腔大量积液者;(7)伴有心肌梗死者。入选时,患者意识清醒,常规吸氧,药物干预后呼吸困难症状仍较明显,肺部出现哮鸣音或湿啰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以及给予呼吸兴奋剂,常规抗生素抗感染,血管扩张剂,平喘解痉、化痰药物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我院采用美国康伟康公司S/T-D30Vision型BiPAP无创呼吸机,S/T模式。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调节呼吸机的参数。无创正压通气前,患者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心电图监护,面罩吸氧 (2~4L/min)。BiPAP通气初始吸气压力 (IPAP)设定为8cmH2O,直至患者呼吸困难有所好转且RR减缓后逐渐增加可增至8~12cmH2O,最高至16 cmH2O。呼气压力 (EPAP)初始值为0~2 cmH2O,逐渐调至4~6 cmH2O。患者感觉舒适后SaO2升高,维持呼吸频率在15~25次/min,SHMV时Fimv为5~10次/min,肺部哮鸣音或湿啰音减少。通气累计时间以8h为最低。氧气流量可根据SPO2(>90%)进行调整,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渐降低压力并缩小通气时间。对于通气治疗期间低氧血症难以纠正的患者,应立即改用插管有创通气。

1.4 指标观察 由专人调整呼吸机,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h患者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及疗效,严格监测治疗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变化 观察组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均能够耐受,无创通气治疗8h后呼吸困难显著缓解,呼吸频率、心率逐渐降低,72h后有11例 (55.0%)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肺部哮鸣音、湿啰音均明显减少。仅有1例(2.8%)患者因痰液分泌过多、过黏等转为有创通气治疗。其余患者治疗5~7d后临床症状基本缓解,病情稳定且脱离呼吸机治疗,可下床活动。治疗期间未出现病情加重者。对照组患者72h后仅有8例 (5.0%)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肺部哮鸣音减少。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6,P<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参数和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24h后,两组患者RR、HR、SaO2、PaCO2、Pa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4 两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15.0%;住院时间为 (15.4±8.4)d。观察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5.0%;住院时间为 (23.8±10.3)d。两组患者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5 不良反应 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3例 (7.5%)患者出现轻微口干、腹胀等不良反应,治疗停止后恢复正常;2例患者有轻微的憋闷感,但均可耐受。

表2 两组患者治疗24h后呼吸参数、动脉血气变化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respiratory parameters and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of 24h

表2 两组患者治疗24h后呼吸参数、动脉血气变化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respiratory parameters and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of 24h

pH观察组 20 26.63±4.88 106.65±17.10 72.26±8.65 67.07组别 例数 RR(次/min)HR(次/min)SaO2(%)PaO2(mmHg)PaCO2(mmHg)±16.79 55.48±15.65 7.31±0.79对照组 20 23.16±3.15 103.63±8.92 94.66±6.24 82.29±15.38 47.26±13.75 7.34±0.08

3 讨论

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呼吸科常见的危急重症疾病,以老年人为多见,冬季和春季为高发季节[1-2]。发病后患者突出表现为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并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以往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主要以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及对症治疗控制病情,然而单纯的氧疗和药物干预很难纠正[3-5]。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在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关研究表明,无创机械通气能够有效缓解大部分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降低肺性脑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极易导致患者上呼吸道自然防御功能丧失,而大部分患者年老体弱,机体抵抗能力低下,长期应用之后容易引起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通气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抢救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BiPAP呼吸机是一种新型呼吸机支持模式,采用压力支持通气 (PSV)与自主呼吸状态下持续气道内正压 (PEEP)的组合形式,减少呼吸做功量,升高潮气量,有效改善通气-血流的比例[6-7]。BiPAP能够有效取代呼吸肌做功,使得患者的呼吸肌得到充分的调整、休息,缓解呼吸肌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起到机械性扩张气管的作用,帮助患者克服气道的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从而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BiPAP呼吸机可以提供两个持续气道正压水平上的自主呼吸,具有自主呼吸与控制呼吸共存的优点,避免人机对抗带来的容积性损伤。可有效减轻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回心血量,减轻心脏的前负荷,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改善心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24h后患者的RR、HR、SaO2、PaCO2和PaO2较传统治疗显著改善,提示无创通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综上所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 杜薇,刘健德,赵蕴伟.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在治疗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3):275-277.

2 钱志贤,姚琪,裴亚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心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2):162-164.

3 靳开宇.无创器械同期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J].当代医学,2009,15(161):39-40.

4 吐尔逊古力·布尔汗,杜湘琳,刘甚红,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右心衰竭临床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2011(23):7-8.

5 王立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5例临床分析 [J].临床肺科杂志,2008(8):1040-1041.

6 郭青云,唐丽萍,李改平,等.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5):425-426.

7 潘慧明.BiPAP呼吸机五创辅助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71例临床体会 [J].河北医学,2011(10):1371-1373.

猜你喜欢

哮鸣音肺心病动脉血
勘误声明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