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丽水市茭白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3-11-12丁潮洪刘庭付

长江蔬菜 2013年18期
关键词:缙云县茭白丽水市

丁潮洪,刘庭付

(浙江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23000)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下辖九县(市)区,境内山青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大气环境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称之“浙江绿谷”。丽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山青、水秀、蓝天、碧水”优异的生态环境、垂直差异显著的山地小气候条件为种植不同茭白品种与发展不同茭白栽培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丽水市茭白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已成为该市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1 产业发展现状

丽水市商品茭白种植历史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初,起初缙云县东渡镇吴岭村引入单季茭白,1991年前后引入缙云县大洋镇种植,1996年大洋镇规模发展高山茭白。随后,由于高山茭白品质优良、错时上市经济效益好等原因,缙云高山茭白开始走向全市,特别是近几年来,庆元、景宁、龙泉、云和等县市高山单季茭白快速发展,缙云县新建镇、莲都区丽新乡等平原地区双季茭发展迅猛,茭白已成为丽水市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品种。据农业部门统计,2012年全市茭白面积5 000 hm2左右、产量120 000 t、产值3亿多元,2013年不完全统计,全市茭白种植面积达5 333 hm2以上。浙江丽水茭白已成为丽水市蔬菜产业的支柱,产品销往上海、江苏、福建、湖北、广东等地,成为宣传丽水农业的一张金名片。2013年7月中旬,在丽水市蔬菜首席专家浙江大学汪炳良教授的带领下,对丽水市茭白产业作了为期1周的调研,笔者认为,近年来丽水市的茭白产业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1 基地规模化,栽培模式、品种多样化

丽水市茭白种植基地相对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缙云县大洋镇、壶镇、新建镇、前路乡,庆元县岭头乡、举水乡,景宁县大漈乡、景南乡,龙泉市宝溪乡等,以茭白为主导产业的乡镇种植面积少则几千亩,多达上万亩,茭白种植呈现基地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等特点。丽水地区茭白有单季茭类型和双季茭类型两种,其中单季茭栽培历史较久,主要分布在丽水500 m以上的高山区域,主要品种有当地地方品种美人茭、丽茭1号、金茭1号等;双季茭从2008年开始在缙云县新建镇开始发展,目前栽培面积700 hm2左右,主要品种为浙茭2号、浙茭3号、浙茭911、龙茭2号等。

栽培模式丰富多样,丽水市既有早春回暖早(相对浙北地区早10 d以上)的山区小盆地又有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小气候。根据丽水市的气候特点,近年来相关农业科研单位结合当地农民种植实践探索出了不同区域、品种、栽培方式相配的茭白种植模式,丽水的茭白可以从3月中旬开始一直采收到11月中下旬。

1.2 新技术、新品种普及推广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科研推广部门相继选育出了一批茭白新品种如丽水市农科院选育的丽茭1号,金华农科院选育的金茭1号、金茭2号 等早熟单季茭品种,浙江大学选育推广的浙茭3号、嘉兴市桐乡农技推广中心选育的龙茭2号等双季茭品种在丽水市推广应用,在产量、错时上市、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同时,双季茭设施栽培、单季茭一季二茬栽培等方式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有的种植大户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通过肥水调控,在一定烦人合适时期内能控制孕茭上市,使茭白效益最大化。

表1 丽水地区茭白主要栽培品种与栽培方式

1.3 质量意识增强,安全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

茭白在田间长年连作,病虫害发生严重,茭白主要病虫害有锈病、纹枯病、胡麻斑病、二化螟、长绿飞虱等。其中,二化螟为害最为严重,茭农对螟虫的传统防治方式成为茭白质量安全的隐患。近年来,全市各地实施省、市各类农业项目,通过太阳能杀虫灯、诱捕器、色板等一批物理灭杀害虫设备在各大茭白生产基地普及安装,加强基地生产环境改善。同时,当地农业科研推广部门积极推广茭白无害化生产技术,如丽水市农科院编制了《丽水茭白主要生产模式和无公害种植技术》,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技术培训与推广;缙云县发布了《缙云山啦牌茭白生产技术规程》,山啦牌茭白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1.4 茭白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丽水市茭白生产规模化、基地化特色鲜明,种植大户茭白种植面积小则几十亩,多的上千亩,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作,实施标准化生产、分级包装、统一收购和品牌化销售,保障了茭农的利益,合作社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缙云的“山啦”茭白、龙泉的“龙泉绿”茭白、景宁的“雪松”茭白等在浙江省内外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缙云县昊禾茭白专业合作社年销售茭白鲜品产值3 000多万元,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茭白销售商。丽水茭白主产区应用冷库贮藏技术,不仅有效缓解茭白集中上市销售压力,而且延长了茭白的供应期,茭白保鲜期可达3个多月,使12月至翌年2月各地市场也有茭白供应,加上丽水市推广不同茭白品种与栽培模式,丽水的茭白实现了周年供应。

1.5 政府扶持,做大做强丽水茭白产业

2010年丽水市政府与台湾南投县签订 《丽水市—南投县建立农业交流合作意向书》,丽水茭白产业与南投茭白产业互动频繁,丽水市政府借鉴南投县每年8月举办“茭白节”,向省内外客商推荐丽水茭白。同时,市县各级政府除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外,本级财政每年拿出部分经费补助茭白产业,如莲都区茭白冷库建设给予200元/m3的补助。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茭白冷库建设用地审批难,采后冷处理设施滞后

茭白冷库在延长茭白供应期、缓解集中上市压力、保障茭农利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2013年5月底至6月初缙云前路乡茭白受气候影响集中上市,产地收购价一度跌至1.0元/kg,而有冷库的销售商收购贮藏30 d后价格升至3.0元/kg。据相关政策,冷库建设用地未能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审批程序严格,致使许多有意愿建设冷库的茭农因政策而无法落实。茭白产区冷库容量与茭白产量不匹配,严重制约了当地茭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茭白不孕茭现象普遍,茭农损失不小

茭白采收的目标产品是茭白短缩茎在达到一定营养积累后在合适的温光条件下经黑粉菌侵染而基部膨大形成光滑白嫩的茭肉,国内科研、技术推广和生产单位对茭白孕茭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总结出了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及促进孕茭的措施。在生产实践中,每年因不孕茭造成的产量损失却时有发生,其中既有每年气候异常变动如孕茭期高温因素影响,又有生产技术掌握不到位等原因,还有不可判断的不确定因素造成。如2013年上半年丽水市双季茭及单季茭一季二茬栽培的夏茭由于受突然持续高温等影响,据面上调查孕茭率仅70%左右,茭农受损严重。

2.3 茭白种性退化、种苗混杂严重

茭白为多年生水生蔬菜,传统的种植方式采用老墩分苗进行留种,单农独户茭农如不注重茭白品种的提纯复壮容易造成种性退化。同时,由于茭白基地品种相互引种试种频繁,多年后自留种相互混杂,造成某一区域茭白仅区分单季茭或双季茭类型,而具体品种相互混杂,上市时间、植株特征特性、茭肉性状均较为混乱。不同品种栽培管理技术存在差异性,混杂的茭白基地由于茭农管理相互借鉴而孕茭情况却完全不同,造成生产管理混乱,茭农对技术掌握感到迷茫。如缙云县前路乡单季茭一季二茬栽培面积700 hm2以上,其种苗每年引自于金华地区磐安县,2013年上半年便造成相当比例农户种植的茭白出现夏茭不孕茭现象。

3 发展措施与对策

丽水蔬菜产业“十二五”规划指出:茭白是丽水市重要的特色蔬菜,要建成5 000 hm2以上以茭白为代表的水生蔬菜产业带,成为长三角地区有竞争力的特色蔬菜品种。为此,丽水市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大培育发展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的力度,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建设进程等方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具体到茭白产业,采取以下发展对策。

3.1 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做强茭白精品基地

2013年预计茭白种植面积已达5 333 hm2以上,在稳定控制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提升基地的产出效益。按照近几年来的茭白上市季节、价格来看,立足丽水市的山地资源优势,海拔800 m以上区域发展高山茭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效益较为稳定;中低海拔区域(200~500 m)控制发展规模,200 m低海拔区域发展设施双季茭白。

3.2 出台扶持政策,加强冷链建设

在茭白集中产区,建设一定容量的冷库,在茭白大量上市、鲜销压力大、价格相对较低时进冷库贮藏,实行错时销售,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目前,一些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地销售商等对冷库建设意愿非常强,但在冷库建设用地审批程序严格,有条件的地方可出台地方政策,同时,对冷库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冷库在茭白产业高效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3.3 加强育种技术研究,建设种苗繁育基地

茭白作为多年生作物,在繁种过程中如不注重提纯复壮容易造成种性退化,相关科研与技术推广单位在种苗繁育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研究推广操作简单、茭农易学的种苗繁育技术。有条件的地方,支持大户或合作社建设茭白种苗繁育基地,统一供苗,保障茭白的优良种性。

3.4 促进茭白安全生产,推广高效种植模式

通过项目支持,主要茭白基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器、色板等减少农药施用量。大力提倡茭白统防统治,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因地制宜推广茭田养鱼、鸭、蟹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推广水生蔬菜与旱生蔬菜的轮作,如丽水市农科院在莲都区碧湖豇豆主产区推广双季茭白与豇豆轮作,不仅增加经济效益,而且有效地缓解了豇豆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3.5 培育流通龙头企业,加强品牌体系建设

茭白上市集中,茭农的利益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活跃在流通市场的经纪人,政府要加大对流通企业、经纪人的支持,在冷链设施建设、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扶持。举办各种推介会、展会、茭白节、信息发布、广告宣传等为生产流通企业与市民之间搭建平台。制定丽水市茭白生产地标准,在一定辖区内生产的茭白按一定的标准分级包装,统一公共品牌,公共品牌的维护、产品包装等费用由政府买单。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提高丽水茭白在市场的知名度,争创茭白名品牌。

[1]胡美华,金昌林,王来亮,等.山地单季茭白一年两收生产模式效益好[J].中国蔬菜,2012(3):36-37.

[2]胡美华,王来亮,金昌林,等.单季茭白种苗繁育新技术——薹管寄秧育苗法[J].长江蔬菜,2011(23):21-23.

[3]刘庭付,李汉美,丁潮洪.双季茭—长豇豆高效水旱轮作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11(16):110-111.

[4]陈建明,俞晓平,陈列忠,等.浙江省茭白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J].长江蔬菜,2010(14):123-125.

[5]徐蝉,胡美华,郭得平.浙江省水生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长江蔬菜,2009(16):106-109.

猜你喜欢

缙云县茭白丽水市
太湖茭白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缙云县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