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关系的研究

2013-11-09河北省老年病医院050011王少颖刘翠青曹坚樊艳华王青青张丽华李净兵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20期
关键词:附表颈动脉硬化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050011)王少颖 刘翠青 曹坚 樊艳华 王青青 张丽华 李净兵

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脑梗死发生率不断升高,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常见的血管病变。研究表明,81.2%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1]。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十分复杂,既往观点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机体脂质代谢障碍的结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演变及破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纤维蛋白原是炎性反应急性期蛋白,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国内外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Kawasaki等[2]通过研究后指出:血管超声无创、经济、易操作、可反复检查,是颈部动脉病变检查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寻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新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7月在河北省老年病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男52例,女3 3例,年龄50~86岁,平均69.8±2.1岁。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修订标准,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且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的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斑块严重程度分为4组。

1.2 超声检查和检测指标 全部病例颈动脉超声检测均由专人操作,使用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L12-5)MHz。患者采用仰卧位,头偏向颈动脉检查的对侧,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常规检查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膨大至分叉(BIF)、颈内动脉(ICA)。记录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部位、厚度、长度及狭窄程度。动脉斑块诊断标准: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2mm。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诊断标准:I级正常或狭窄<50%,II级狭窄50%~69%,III级狭窄>70%到接近闭塞,IV级完全闭塞。

1.3 实验室指标测定 禁食12h后清晨取空腹肘静脉血,测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纤维蛋白原含量。

附表1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一般资料比较(±s)

附表1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年龄 性别(男/女) 血糖I级(30例) 68.34±1.38 18/12 5.21±0.48 II级(21例) 69.23±1.12 13/8 5.43±0.36 III级(18例) 67.19±1.52 11/7 5.66±0.68 IV级(16例) 68.20±1.01 10/6 5.40±0.69 P>0.05 >0.05 >0.05

附表2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脂水平比较(±s)

附表2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脂水平比较(±s)

组别 TC TG LDL-C HDL-C I级(30例) 4.65±0.65 1.65±0.83 2.76±0.78 1.08±0.66 II级(21例) 4.82±0.13 1.74±0.76 2.65±0.56 1.23±0.10 III级(18例) 4.53±0.66 1.79±0.16 2.89±0.14 1.19±0.45 IV级(16例) 4.88±0.45 1.69±0.45 2.79±0.77 1.16±0.63 P>0.05 >0.05 >0.05 >0.05

附表3 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s)

附表3 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s)

注:*P<0.05两组间比较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分组 例数 FIB/(g/L)斑块组 63 3.78±0.63*无斑块组 22 2.91±0.56

附表4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s)

附表4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s)

注:*与I级比较;**与II级比较;***与III级比较;P均<0.05。

组别 例数 血纤维蛋白原I级(<50%) 30 2.448±0.365 II级(50%~69%) 21 2.824±0.475*III级(>70%) 18 3.195±0.352**IV级(完全闭塞) 16 3.641±0.396***

1.4 统计学处理 将各项检测指标输入计算机,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间年龄、性别、血脂、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斑块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且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见附表1、2、3和4。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其致残率高,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3][4],其发病基础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疾病,是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近年来的研究资料显示,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期,炎症反应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属于一种低度慢性炎症状态[5]。Tzoulaki等[6]在研究中证明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比血栓更密切。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是凝血反应中的一个关键凝血因子,被凝血酶裂解后成为纤维蛋白单体,再聚合成血栓,对凝血、血小板聚集、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都有较大影响。其分子量340,000;半衰期4~6d。血浆中参考值2~4g/L,当机体受到损伤或有炎症反应时,纤维蛋白原浓度会成倍增加,很多研究发现,血清纤维蛋白原(FIB)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7]。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8]。研究证实,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9][10],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明显相关[11]。卢锡林等[12]报道,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平均FIB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该研究提示,FIB与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针对FIB用药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有斑块组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无斑块组,且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纤维蛋白原是炎性反应急性期蛋白,其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如下:①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大量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中,刺激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增生迁移,使平滑肌由动脉中层迁移至内膜并在内膜增殖。②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高浓度纤维蛋白原长期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纤溶酶原灭活剂,导致局部微血栓形成不能及时清除,造成内皮细胞损伤,有利于胆固醇浸润,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③纤维蛋白(原)可调节炎性细胞黏附和迁移,显示出趋化活性,即能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而参与斑块内炎症等效应,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综上所述,纤维蛋白(原)通过调节炎性细胞黏附和迁移介导炎症反应,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血管壁沉积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纤维蛋白原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也将为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药物开发提供新的靶点。

猜你喜欢

附表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