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6~2009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趋势调查(附1000例总结分析)

2013-10-26佘廷志朱昭琼郑淑文臧宏刚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回输全血医学院

佘廷志,朱昭琼,郑淑文,臧宏刚

(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麻醉科,贵州 遵义 563099;2.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麻醉科,贵州 遵义 563099)

·调查报告·

2006~2009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趋势调查(附1000例总结分析)

佘廷志1,2,朱昭琼1,郑淑文1,臧宏刚1

(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麻醉科,贵州 遵义 563099;2.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麻醉科,贵州 遵义 563099)

目的回顾性了解围术期输血量和输血率的变换趋势。方法电脑随机抽取2006~2009年围术期1000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分别对用血总量、全血输入量、成分血用量、自体回输血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计算各种输血比率;观察不同年份之间各种血液制品应用比例与人均用血情况,比较各成分血用量与人均应用情况。结果2006~2009年全血使用量比例逐渐下降,成分血使用比例逐渐升高,自体血回输占23.7%~37.8%之间;全血人均用量明显减少,成分血人均用量逐渐增多;各成分血使用中以红细胞为主。结论人均全血用量逐年降低,成分血使用比例明显增加,自体血回输等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用血紧张现状。

围术期;临床用血;成分血;自体血

输血治疗是围术期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用血有助于患者的恢复,而不合理或过量的输血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1-2]。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输血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的《临床输血指南(2007年)》和《临床用血技术规范(2000年)》的出台,推动了各种高新技术的使用,特别是成分输血和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应用。为了规范临床合理用血,使围术期临床用血更加合理、有效,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对2006~2009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1000例围术期临床用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临床输血资料以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2009年手术麻醉记录单为准,电脑随机抽取1000例围术期输血患者的病例。输血次数、性别、年龄、病种不限,其中2006年118例,2007年235例,2008年252例,2009年395例。

1.2 方法

1.2.1 分别对1000例病例围术期用血总量、全血用量、成分血用量、自体血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计算各种输血比例。观察不同年份之间各种血液制品应用比例与人均用血情况,比较各成分血用量与人均应用情况。

1.2.2 按照卫生部统计报表规定,全血1u记200 mL,血浆1u记100 mL,各种红细胞制品1u记200 mL,自体血回收以回收机显示回输血实际毫升数计算。用血总量为全血用量、各种红细胞制品、血浆、自体血用量之和,成分血用量为各种红细胞制品、血浆、血小板之和。

1.2.3 全年用血中成分用血百分比=成分血用量/用血总量×100%;全血用血百分比=全血量/用血总量×100%;自体血用血百分比=自体血用量/用血总量×100%。

1.2.4 全年用血中全血人均用血量=全血用量/全血用血人数;成分血人均用血量=成分用血量/成分血用血人数;自体血人均用血量=自体血回输量/自体血回输人数。

2 结果

2.1 2006~2009年全血、成分血、自体血应用情况(见表1)。从表1显示全血的使用量没有随病例数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成分血与自体血用量呈上升趋势。

2.2 2006~2009年血液成分应用比例与人均用血情况(见表2)。由表2显示全血的使用率逐渐降低,从2006年的10.4%降至2009年的1.7%;自体血与成分血的使用比例逐渐升高,从89.6%提高到98.3%;在外科围术期患者中自体血输注比例在23.7%~37.8%之间。围术期患者中人均全血用量从2006年79.7 mL降低至2009年的15.6 mL,全血人均用量大幅度降低;自体输血人均用血量在225.5~345.9 mL之间;成分输血人均输血量411.9 mL上升至710.8 mL,成分血人均用血量明显提高。

2.3 2006~2009年血液成分血人均应用情况(见表3)。从表3看出 2006~2009年红细胞人均用量在369.5~568.6 mL之间,血小板人均用量在1.7~6.8 mL之间,血浆人均用量在39.0~135.3 mL之间,呈上升趋势。

表1不同年份全血、成分血、自体血应用情况

年份例数用血总量(mL)全血用量(mL)成分血用量(mL)自体血回输量(mL)200611890380940048600323802007235243483142501573507188320082522306266150137300871762009395376000616028075089090

注:总用血量为:全血、成分血和自体血用量总和;成分血用量为:各种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制品用量总和。

表2不同年份血液成分应用比例与人均用血量情况

年份例数全血比例(%)成分用血比例(%)自体血比例(%)人均用血量全血(mL)成分血(mL)自体血(mL)200611810.4%53.8%35.8%79.7411.9274.420072355.9%64.6%29.5%60.6669.6305.920082522.7%59.5%37.8%24.4544.8345.920093951.7%74.6%23.7%15.6710.8225.5

表3不同年份成分用血情况(mL)

年份例数红细胞(mL)血小板(mL)血浆(mL)总量人均用量总量人均用量总量人均用量200611843600369.54003.4460039.02007235128400546.44001.728550121.52008252115600458.715005.92020080.22009395224600568.626906.853460135.3

3 讨论

在现代围术期治疗中临床输血是重要治疗手段,因此输血治疗受到人们广泛的关心和注意。合理用血不仅有助于降低临床输血风险、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效果、保障输血安全,也是评估一个医院、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输血技术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3]。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及2007年新的《临床输血指南》出台,目前输血日趋合理,血液资源的利用率逐渐提高。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我院围术期临床用血从2006年至2009年全血用血量逐渐下降,成分血的输注率逐渐提高,全血的使用率从2006年的10.4%降至2009年的1.7%。自体血与成分血的使用比例从2006年的89.6%提高到2009年的98.3%。在外科围术期患者中自体血输注比例在23.7%~37.8%之间,占有一定输血比例。从表2可以看出在我院全血使用比例和人均全血用量逐渐降低,成分血使用比例与人均用量逐渐升高;表3显示红细胞用量明显多于血浆和血小板用量。

全血是宝贵的血液资源,可以分离出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白细胞、冷沉淀等,而白细胞、血浆蛋白等可以致敏患者,产生抗体,导致输血反应。临床资料表明成分血便于保存,减少输注不良反应,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而大多数需要输血的患者中,只需要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减少输注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血液资源,一血多用,还可以减少输血引起的血液性疾病传播,也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4-5]。成分输血的使用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6],是现代输血的标志,也是现代输血的方向。同时国家卫生部还把成分输血作为等级医院评定的指标之一,三甲医院应达到70%以上,发达国家成分输血比例到达了90%以上[7-8]。

近年来随着异体血输注相关血液性疾病的报道屡见不鲜和血液资源的紧缺,使得自体血回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虽然现代输血检测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也越来越先进,但由于输血窗口期的存在,使得血液性疾病的传播仍难以杜绝,这给自体血回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自体血回输技术方便简单,方式有储血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身输血。我院近年来在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共同合作努力下,自体血回输得以很好的推广,自体输血人均用血量在225~345mL之间。自体血回输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如输血过敏反应、肝炎、艾滋病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了异体血的输入。本文回顾性分析发现我院医务人员输血观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成分用血逐年增加,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推广使异体血输注大幅度减少,有效缓解了临床用血紧张的现状[9]。医院十分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临床输血,是否合理将影响输血的疗效和安全,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医疗质量也将受到影响[10]。本研究对围术期用血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节约用血有临床指导意义。

本研究还发现我院在2006~2009年临床围术期用血存在不足,全血输入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1] 姚林,曾少红,李彬.新形势下南宁中心血站开展互助献血工作的现状和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2):1547-1548.

[2]王瑞,朱昭琼,刘进.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还要神秘多久[J].麻醉与监护论坛,2012,19(3),212-215.

[3]俞善丁.临床基础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7.

[4]符晓玲,冯学冠,郑三,等.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2009年临床成分输血统计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02-3803.

[5]李玲,宫丽娜,朱昭琼,等.肿瘤患者血液保护[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8):655-657.

[6]张锦萍,李斌.成分输血在中医医院的临床应用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63-2665.

[7]邓硕曾.怎样突破我国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的瓶颈[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7):489-490.

[8]Jeffrey L,Carson M D,Michael L, et al.Liberal or Restrictive Transfusion in High-Risk Patients after Hip Surgery[J].N Engl Med,2011,365:2453-2462.

[9]张紫绵,莘雪梅,李永乾.安全输血质量控制[J].河北医药,2005,27(9):668.

[10] 张帆,朱昭琼,刘德行.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2,35(4):398-401.

[收稿2013-02-27;修回2013-03-22]

(编辑:王福军)

R619

E

1000-2715(2013)02-0163-03

卫生部专项资助项目(NO:201002005)。

朱昭琼,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血液保护,E-mail:ganzhuzhaoqiong@sina.com。

猜你喜欢

回输全血医学院
三通接头在辅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中的应用
新乡医学院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1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回输病人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后再次成功回输的护理
右江民族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简介
深低温保存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回输的观察及护理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胆汁回输再利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