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3-10-12蒯治萍

中学时代 2013年8期
关键词:器乐声部音乐课

蒯治萍

音乐是积聚灵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学生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喜欢在音乐中游戏。然而,通过实践不难看出,现在的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课的并不是太多。这是因为现在的音乐教育存在着太多的要求,音乐课上太多的“规矩”扼杀了学生自由的天性,从而导致许多人对音乐望而生畏。因此,音乐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发现在音乐课堂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与器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自体验、主动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笔者觉得,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莫大的乐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取得理想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没有兴趣。因此,我们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一种随意、自由的空间,还他们一个充满自由空气的课堂,让他们能像吃饭、喝水一样,去完成一件最自然的事,使学生能被一种愉悦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所感染,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学习,自主地探索,真正体现了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歌曲《大鹿》时,可以运用竖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把学唱歌曲旋律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进行竖笛吹奏旋律的练习,老师提出要求: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吹的最准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都认真地吹奏旋律,为下一步的歌唱教学开了个好头。

通过器乐进课堂,使教学活动成为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灵活、随机,利于解决难点

乐器具有直观的特点,在课堂上演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辅助老师随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教学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时,歌曲中有一段是二声部的合唱。由于学生刚接触分声部的合唱方式,所以在视唱时,旋律的统一性,声部间的谐和性都很差,而教师弹琴时,只能兼顾一个声部,所以,在解决这个难点时,可以利用竖笛灵活、随机的特点,把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吹奏第一声部,另一组吹奏第二声部。然后,吹奏的人数逐渐减少,学生跟着吹奏的同学练唱自己的声部。在各组完全熟悉了自己的旋律后,跟琴演唱。这样,很容易就能解决课中的难点,也可以使学生的演唱达到和谐统一。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器乐进课堂让学生由单一的教唱形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小红帽》时,当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手中的打击乐器,编创新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当小组讨论后,可以让学生用三种乐器,即碰钟、木鱼、串铃为歌曲伴奏,学生边唱边敲,小红帽的形象栩栩如生,會把课堂气氛也推向一个高潮。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编创节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器乐的合奏、齐奏、独奏,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并提高学生识谱,视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让眼、耳、口、手等多种器官协调发展,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起促进作用。

器乐走进课堂教学,虽不能把工夫完全下在学习器乐的演奏技术上,但通过让学生倾听正确的良好的音响,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合作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美国教育家萨蒂斯`科尔蔓认为,没有比合奏这种活动更能发展和培养孩子的公民与社会相适应协调的意识了,这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之一。在这种共同活动中,每个人都能感到集体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既服从集体,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又必须正确地表达个性。刚开始学生们都不习惯当自己演奏时还有别人奏出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只有经过了实践和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意识才能得到加强,才能自然而然地学会和他人合作。而从本质上讲,器乐进课堂是一种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情感合作的成功体验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并可提升学生对器乐合奏的无尽的兴趣。在实际的合作教学中,如果合奏者中的大多数学生都精神饱满地投入演奏,那么整个群体就会产生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在创造这块领域中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合作,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的创造和创编活动,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得出多种方案。通过一些小组上台表演及学生之间互相打分进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既能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笔者认为器乐进课堂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家庭合作等各种合作形式,将学习过程置于多项交流之中。让学生在融洽民主的气氛中放飞思维,在吹吹、敲敲、打打、做做中迸发出合作的火花,在快乐的音乐课堂中留下童年美好的回忆。

猜你喜欢

器乐声部音乐课
喜欢的课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传播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