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废汽车成城市“矿产”废物回收成“宝贝”

2013-10-12/

资源再生 2013年7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产园区

文 / 詹 遥

重庆晨网报道:报废的汽车、淘汰的冰箱,别把它们当垃圾,这都是丰富的城市“矿产”。这些“矿产”通过企业回收再利用后,又能用于摩配制造、零件制造,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2013年7月5日,记者前往永川港桥工业园打探,看它作为重庆市唯一获批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如何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独特的港桥再生材料产业链。

可循环利用的“城市‘矿产’”

永川港桥工业园区地处渝、川、黔三省市交界、永川南部、长江之滨,总体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造纸机纸制品制造、压铸三大产业,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

“港桥园区是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打造的产业集群生态园区,按照‘配套关联、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产业定位,通过核心企业的带动,拉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港桥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循环经济是如何实现的呢?这位负责人以园区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例进行了介绍。

港桥园区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主要包括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储运交易信息中心、30万吨铝液直送、40万吨再生铝、20万吨再生铜、6万辆报废汽车拆解、5万吨废旧塑料综合利用、综合研发中心等共11个项目。

“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青岛新天地”是一家以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企业,该企业入驻港桥园区后,计划与重庆交运集团合作回收报废车辆,进行拆解、分拣。所得的废旧铝材等可回收原材料,将提供给给港桥工业园区内的新格再生铝公司,加工成铝锭、铝汤,作为渝江压铸公司等14家压铸企业的原材料,而压铸企业的铸件,又将销售给重庆汽摩企业,制造摩托车、汽车。

这样,这些废旧铝材等,在园区内“足不出户”,就实现了回收再利用。预计2年后产值将达310亿元。

事实上,除了铝材,园区还依托火电行业、造纸行业、精细化工、有色金属、陶瓷和建材等产业生产特定的产品和副产品,通过彼此关联的企业相互合作,形成共生产业群落。

产业群落内部形成其生体的“食物链”,上游企业的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可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下游企业的废弃物也可作为上游企业的原料,形成产业共生体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目前,年产60万吨全球最大的再生铝单厂企业新格再生铝、全国轻工业造纸行业十强企业理文造纸、年产600万吨的东方希望粉磨站等1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城市矿产基地11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预计到2015年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将年新增再生资源量88万吨,建成40万吨再生铝再生铜精细化处理、30万吨再生铝生产、5万吨废旧铝制易拉罐处理、5万吨废塑料综合利用和8万吨废钢铁(6万辆报废汽车拆解)。项目全部建成后,新增回收交易各种再生资源186万吨,实现直接产值310亿元。

相关链接:

聚焦“第一次”

新华网消息:2012年12月3日,由中国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城市矿产”博览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内多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向人们展示出发掘“城市矿产”的广阔前景,诠释了“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

关于“示范基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确定了三批共29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央财政设立了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近30亿元资金支持示范基地建设,形成每年约3500万吨的再生资源聚集加工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全国建设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50个左右。

根据两部门的要求,各示范基地所在地省级政府将签订承诺书。各地承诺优化资源再生行业布局,实施期内不再新建同类园区,引导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回收体系建设,保证示范基地原料来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实现“城市矿产”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关于我国“城市矿产”的规模

《经济日报》报道: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主要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量迅速增长,有色金属资源缺口越来越大。目前铜、铝、铅和锌矿产原料的对外依赖度分别为60%、50%、40%和15%以上。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的重要产业,在有效缓解有色金属供需紧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再生有色金属产品产业关联度广、吸纳就业能力强、资金技术密集,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

据测算,与原生金属生产相比,每吨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分别相当于节能1054千克、3443千克、659千克标煤,节水395立方米、22立方米、235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吨、20吨、128吨,每吨再生铜、再生铅分别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硫0.137吨、0.03吨。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介绍,目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正处在结构转型的重要关口,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一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再生金属加工园区建设逐步形成规模,企业发展迅速,冶炼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显着提高,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快,形成了从废金属回收、拆解、冶炼、加工到产品应用完整的产业链;二是再生有色金属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再生铝合金应用前景广阔,再生铅合金、再生铜产业取得良好成果;三是民营企业占据再生有色金属生产主体,具有机制活、制度新、创新意识强等优势,为促进再生金属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是再生金属产业发展始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目前形成生产、科研和高校共同努力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

由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废旧金属产品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于2010年正式启动。2010年,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安徽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广东清远华清循环经济园、宁波金田产业园等再生有色金属园区入选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江西鹰潭铜拆解加工区、辽宁(东港)再生资源产业园、广西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先后通过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的验收。

浙江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工业园、甘肃兰州西部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园、江苏如东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湖南汨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工示范基地、宁夏银川(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江西丰城市赣中再生金属集散市场、湖北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内蒙通辽再生金属交易市场、辽宁大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河南葛天再生金属市场等均在紧张建设。目前,中国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数量已超过30家,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再生资源进口和国内回收网络体系,将逐步成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原料供应基地。

加速开发“城市矿产”

“十一五”期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基本解决了规模问题。“十二五”时期,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主要解决好规范问题,继续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做大做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再生有色金属是"城市矿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发布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明确提出:着力抓好再生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这充分表明“十二五”时期,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大有可为。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介绍,“十一五”期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基本解决了规模问题。“十二五”时期,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主要解决好规范问题,继续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做大做强。

根据“十一五”期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势头,到2015年,我国主要再生金属产量将达1200万吨,其中再生铜380万吨、再生铝580万吨、再生铅240万吨,占当年铜、铝、铅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再生铜、再生铝行业形成一批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再生铅行业形成一批年产5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前10大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50%以上,培育形成若干产业集聚发展的重点地区,其产能比重超过80%。

据介绍,“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优化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布局。重点支持浙江、广东、山东、天津、江西等地区发展再生铜,支持广东、浙江、重庆、上海、河南等地区发展再生铝,支持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区发展再生铅。同时,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成渝经济区等地支持改扩建20万吨再生铜项目6至8个,20万吨再生铝项目8至10个。在华北、华中、东北、黄河三角洲等地区支持改扩建5万至10万吨再生铜项目10个,5万至10万吨再生铝项目15个,5万吨以上再生铅项目10个。在西北地区支持改扩建5万吨再生铜项目2个,5万吨再生铝项目3个。

到2015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将明显提高。机械化拆解普遍应用,分级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金属再生熔炼炉向设施完整化和配套化方向发展,先进技术的产能达到80%以上。“十二五”时期,再生有色金属领域将重点突破废旧有色金属预处理、熔炼和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装备,形成一批能够解决金属再生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关键技术,通过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逐步建立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矿产园区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一)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筑底企稳有色金属行业已过最难阶段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