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电视剧艺术的精神家园

2013-10-11曾庆瑞

艺术评论 2013年12期
关键词:艺术

曾庆瑞

现在是“中国电视剧向前发展的一个至关紧要的时刻”,因为,我们的电视剧正在遭遇市场对艺术的绑架,或者说资本对艺术的绑架。至少,相当一部分正在被绑架。几年前,在长沙的金鹰电视艺术节的高峰论坛上,我提出来一个命题:中国电视剧已经具有了一种“王者气势”,就像先秦散文、汉魏乐府、唐诗宋词、明清戏曲小说各自标举一个时代的文艺那样,电视剧成了标举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文艺现象。我们当下的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大规模、长时间、全方位、高速度的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在这样的盛世繁华景象背后,我们已经能够十分清晰地看到,眼下的中国电视剧,已经是乱象丛生了。

要弄清楚这种丛生的乱象,先要从市场说起。

我们现在的电视剧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也就是说,电视剧作品播出前的买卖活动和行为,是由买方说了算的。最近,一家权威视频营销机构Vlinkage给记者提供的监控数字显示,所谓电视剧“10亿俱乐部”的坐席已经有了48部,其中只有1部来自央视。《甄 传》网络播放量达到68亿次,接近70亿,高居榜首,堪称“剧王”。76集的长度,平均下来每集的点击量超过9000万。《新还珠格格》和《步步惊心》紧随其后,都超过30亿次。就连电视台中途撤换停播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还有11.57亿次,堪称“抗战雷剧”之典型的《向着炮火前进》也有11.31亿次,甚至赵本山的“二人转”电视剧化的《乡村爱情4》也有10.21亿次。这样一来,就出来了一种新的说法:收视率已不是衡量热剧的唯一标准,网络播放量成为另一项重要指标。这个网络播放量,说到底,是由资本增殖操纵的。一股资本增殖是网站自身的利润追求,另一股资本增殖就是向网站投放广告的厂家和商家,追求有更多的人看了跟着电视剧播出的贴片广告后多买他们的商品,从而使他们赚更多的钱。另一个大家族,就是电视台。电视台要赚钱,不赚钱就没法过日子。除了养活自己,发展自己,电视台还要向有关方面交钱,甚至可以说是“上贡”。现在电视台买片播出,说到底,是看广告投放资本的脸色行事。不仅电视剧播出平台的两个大家族被资本增殖的原始本性、野性牵着鼻子走了,就连我们的一些创作者、制作者也被这种资本增殖的原始本性、野性牵着鼻子走了。这就是当下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的现状,种种的“商业元素”成了电视剧买卖活动中评估作品“商业价值”的一种重要参数,重要的标尺。这种“商业元素”,第一要求就是“情色”,除了“贪迷色情”,还有九种是“崇尚暴力”、“嗜好性虐”、“张扬乱爱”、“违反伦常”、“玩弄功夫”、“炫富拜金”、“刻意搞笑”、“肆意雷人”、“追捧明星”。这些商业元素之所以被他们看重,是因为我们电视剧观众中,还有很多人处在低水平阅读的状态。

造成这种丛生的乱象的,还有资本增殖衍生出来的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利益集团权力寻租的贪腐,一个是病态文化艺术思潮的误导。

一篇名为《揭国产剧贪腐黑幕》的报道提到,在已经过去三个季度的2013年,国产剧播出体量较2012年有大幅度增加,但收视率却持续疲软明显下降,网络点击率也较2012年有较大幅度回落。以至于不少媒体、从业者、观众都表示:2013“无剧可看”。在采访诸多业内人士后发现,国产剧市场中制作、交易环节的贪腐和收视数据猫腻也许才是导致“无剧可看”的真正幕后黑手。这篇报道揭露了制作方给演员发高额账面片酬通过回扣套现的贪腐,制作方给电视台买剧的人尤其是能够拍板买剧的人送钱又送人,致使买方既能用各种名目收钱又能“潜规则演员”的贪腐,还有播出环节“做数据”制造虚假收视率的贪腐,等等。采访中,有众多电视剧生产大户都表示出对电视剧市场的灰心,在他们看来,这些乱象已经让国产剧行业变得岌岌可危。大家都呼吁,“电视剧产销需要透明、合理的市场环境”!

关于思潮,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个世纪最后十年,以1993年5月北京雁栖湖的一场“通俗剧”研讨会为标志,有人在会上大肆宣扬西方后现代主义、解构和后解构主义的主张说,电视剧“首先是商品,是消费文化的产品,渗透着消费文化的价值”; “支持它运作的已不是国家意识形态,大老板不再是国家,而是厂家,这种区别决定了它的趣味,价值观念等等方面的变化”;这样的电视剧,“性格、典型、思想深度,意境之类都变得失去意义,新的文化规则用代码化、符号化,用复杂纠葛中的简单人物取而代之”;这种电视剧的兴起“必然会消蚀、瓦解贵族意识和精英文化意识”。还有人发表文章公开主张要“以快乐愉悦为第一原则,人们注重的是满足当下即刻的感官冲动,寻求现实心理满足”……第二个阶段大约又是十年,在本世纪初,又有一种主张,认为中国电视剧“经历着从国家文化向市场文化的过渡”,“从教化工具到大众文化的移位”,“从宣传工具到大众文化的转变”。“这种变化使电视剧能够脱离教化传统、脱离贵族化的精英传统,为大众带来心理愉悦和精神释放,本身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的这三年,就是我们批判“三俗”、批判“过度娱乐化”的这三年。这个阶段,没有什么新的理论说教,带有某种“草根”的色彩,也不那么赤裸裸了。有一定代表性的就是把“笑”当作武器,把水搅浑,迷惑大家。所有这些思潮都对我们的电视剧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所有这些东西,造成了我们很糟糕的一种生存状态,让我们身临困境了!

我还想特别说说最近的几部戏。一部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大秦帝国之纵横》。这是陕西的朋友做的五大部《大秦帝国》的第二部。当着历史题材电视剧弥漫着戏说历史、解构历史、消费历史的歪风邪气,历史剧盛行“阴谋和爱情”、“前廷和后宫权斗”、“滑稽逗笑歪说乱说”之类的模式的时候,这部戏大有横空出世演绎历史题材电视剧光荣复兴的模样和气概。再就是《打狗棍》,就在抗战题材被妖魔化、偶像化的时候,这部戏写爱国的热河儿女,一支民间正义之师,在大敌当前、国难当头之际,放弃家仇,同赴国难,浴火新生,一群帮派人物成为了抗日义士。不夸张地说,它,也有扭转抗战戏败局的意义。

这些作品给人一个总的印象就是,我们的电视剧从业人员,还是在追求用电视剧这种艺术来努力做到一流的故事一流的表达的。也许,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制作者和市场营销的企业家们中间,也有人表示过前面说到的那种“灰心”,甚至“失望”,然而,即使这样,他们还在努力,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尊敬!

如果坚持这样的精神,我们电视剧界的朋友们,就应该相信,我们的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里,是有我们的用武之地的,我们应该承担好自己的社会责任,完成好自己的文化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人们热议最多的话题。我们今天在这里研讨中国电视剧和“中国梦”的关系,为的是在准确把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的前提下,正确理解“中国梦”与电视剧理想之间的关系,电视剧文学家艺术家和电视剧文化产业经营者应该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我想,我们会有一个共识是,“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表达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的畅想和追求,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中国梦”的提出为当代中国电视剧的影像叙事开拓了广阔前景,为电视剧创作和制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强烈的理想信念的引领效应。我们的电视剧在这样的时代应当成为“中国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电视剧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要和“中国梦”血脉相连。这种责任和使命,说到底,就是要创作和制作出优秀的和比较优秀的电视剧作品来。

大家知道,电视剧在它本初的意义上,乃是一种特殊存在的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现象,新兴的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的一个品种,从内容到形式,它都是审美的主客体融合和创造的产物。其社会审美本质的独特性在于,审美主体是以艺术思维的方式把握客观世界,以形象和形象体系等具体可感的个别现象的形式描绘人的灵魂,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的。和其他艺术一样,电视剧同样也是诉之于作为审美欣赏主体的观众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才得以完成艺术创造全过程的一种艺术。电视剧也是由演剧进行审美的艺术,在“戏剧”的最本质特征上表现了相通的特性和艺术规律,也要通过矛盾冲突去展开戏剧情节和塑造人物,表达主题;剧中角色,也以动作和语言为基本的表演手段。电视剧还是通过在电视屏幕上演剧去进行审美的艺术,电视屏幕的种种特性给电视剧的艺术审美本质带来了种种新的质的规定性。电视剧以文学特性为发生学基因,以文化蕴含为审美性体征,以电视意识为原始生命力。在通俗电视剧兴起以后,电视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并没有改变。尽管通俗剧的兴盛表现了高雅艺术、通俗文化在走向市场的路口曾经撞过车,在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消费的交汇点上淡化了某些功能,而通俗电视剧仍然要追求文化,追求艺术品格,在多元互补、优势流动中整合雅俗的和谐发展。电视剧艺术也有它审美的、认识的、教育的、娱乐的多种社会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发生的。为此,电视剧艺术在创作中要进行多向诱导,以利于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健康的综合效应的有序发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高科技的发展肯定会对电视剧艺术的创作、传播和接受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但电视剧艺术的社会审美本质和艺术审美本质还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等到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一发生,电视剧就不再成其为电视剧了。

基于此,要创作出来优秀的和比较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在国家实行密集调控强化法制管理、行政管理,业内强化行业管理,从业人员加强自律的同时,作为内容产品的电视剧的创作者、制作者,只能是越是身临困境,越要坚守精神家园!即使短时期内为此做出某种牺牲,付出某些代价,也要矢志不移,坚持到底。

坚守电视剧的精神家园,有一条底线是,我们创作和制作的电视剧作品,要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其规范化的艺术功能和社会作用,应该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其要义是:

追随崇高,践行崇高,扬弃低俗的“商业元素”,拒绝市场的绑架;

境界高尚,情怀博大,坚持永恒的“三个深入”,远离价值的解构;

一流故事,一流表达,追求创新的“两个结合”,让艺术回归心灵。

今天中国的电视剧界,就艺术创作队伍和作品制作队伍而言,总体上,能力和水平都相当出色。我们并不缺乏种种的技巧。遗憾的是,我们相当多的从业人员缺乏文化,缺乏境界和情怀,缺乏一个电视剧文学家、艺术家和电视剧文化产业经营者应有的高尚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

除了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除了敢于担当善于担当,除了追求和践行崇高,除了追求和践行真善美,除了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精神,还要坚守并且身体力行伟大的现实主义审美精神、审美原则和创作方法,勇敢地也智慧地面对“当代”,不要绕着眼前的现实走,让自己的作品从天而降,接上地气,成为真正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一种文学艺术。“当代”其实是一个没有具体指向的概念。活着的“当时”就是当代,意味着对生命存活现实的肯定,这是当代的时间属性,也是第一属性。迄今为止没有人对“当代”在概念上进行界定,确定其类属、范畴与边界,一是因为当代是进行性的,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二是当代太复杂,任何概念都可能失之偏颇,不作界定也许更近于存在的现实,而承认现实,其实就无异于承认当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中国的电视剧要面对当代,其实就是面对中国社会历史的转型期,把镜头对准中国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

猜你喜欢

艺术
抽象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
艺术百家:马 莉
美在《艺术启蒙》
纸的艺术
决定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