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3-10-08刘艳秋刘有为

海南医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持续性心理功能

刘艳秋,刘 彤,刘有为

(1.承德市隆化县医院脑外科,河北 承德 068150;2.承德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 承德 067000;3.承德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河北 承德 067000)

脑卒中是心脑血管常见的病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部分幸存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2]。因此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成为临床护理关注的重点。我院近年来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139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7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3];②均经CT或MRI证实;③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者;④年龄>20岁者;⑤均为发病后72 h内入院患者;⑥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拒绝参加本研究者;②存在意识障碍者;③无法随访或者可能失访者;④慢性脑血管疾病或者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者;⑤有精神病史者。将27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39例。对照组中男70例,女69例;年龄25~75岁,平均(50.6±12.9)岁;其中脑梗死64例,脑出血60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15例;左瘫77例,右瘫50例,两侧瘫痪12例。干预组中男68例,女71例;年龄22~73岁,平均(51.1±11.2)岁;其中脑梗死65例,脑出血62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12例;左瘫80例,右瘫48例,两侧瘫痪11例。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出院后按照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组采用持续性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脑卒中知识宣讲:就脑卒中基本知识进行讲解,指导患者或家属如何进行有效预防;指导患者正确用药。②心理护理:脑卒中幸存患者大部分伴有不同的肢体残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孤单、恐惧和自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4-6]。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鼓励家属应保持良好的心态。③家庭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的语言或者智力功能障碍,护理人员采用听写看读说等方式对患者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利用图片实物等对患者记忆力加强练习。同时指导家属加强对患者的按摩,促进其肢体恢复。④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低脂肪、低盐、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以提供足够的营养。⑤并发症预防:应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擦拭身体,防止褥疮和皮肤感染的发生;保持患者所在空间通气良好,空气新鲜,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干预自患者入院后开始,患者出院时教会家属各项护理的基本要点,持续干预6个月。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评估持续性护理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生活质量的评定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8],总共74条目,该问卷包括客观生活质量评估与主观生活满意度2个方面的自评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纬度和一个总体生活质量因子,前3个纬度各5个因子,物质生活纬度4个因子,共计20个因子。纬度分为其各因子粗分公式相加按×100/80换算成0~100分范围,物质生活纬度分按×100/64换算,总体生活质量因子分为其4个条目得分相加,计分范围4~20,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GQOLI总分均显著性提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GQOLI总分对照组干预组t值P值139 139--62.4±9.3 93.4±10.9 2.72 0.007 70.8±10.1 93.0±9.8 2.59 0.01 58.4±8.9 89.6±9.0 2.66 0.008 51.2±7.6 90.6±8.8 3.12 0.002 63.1±8.3 92.8±10.5 2.68 0.008

3 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达400/10万人,每年全国新增病例高达数百万,严重威胁着我国人口的生命健康[9]。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目前成为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0]。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手段的不断的进步,脑卒中的死亡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其致残率仍然居高不下。大多数幸存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心理和社交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1]。因此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临床护理和家庭护理的关键。由于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保健意识不强,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无法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使患者病情不能好转甚至出现恶化,使患者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差。因此我院采用持续性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所谓持续性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患者为中心,在整体的原则上注重个体的差异,针对性的将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护理实践,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工作的全程[12]。通过对患者进行脑卒中知识宣传、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饮食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功能康复指导、心理疏导,使患者积极参与到疾病的康复过程中,使其能病情早日康复,进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常规护理模式和持续性干预护理对脑卒中生活质量的影响。从GQOLI评分结果来看,持续的干预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心理等方面护理,能改善其功能,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使其社会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因此,干预组相应的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不难看出,GQOLI评分的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也就要求护理的系统性,而持续性护理就很好的体现了全面综合的护理理念,从而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持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Cha YJ,Yoo EY,Jung MY,et al.Effects of functional task training with mental practice in stroke:A meta analysis[J].Neuro Rehabilitation,2012,30(3):239-246.

[2]李永红,林聘妹,王翠华,等.家庭健康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1):150-151.

[3]赵艳霞,彭丽彬,陈 劲.健康俱乐部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28-1530.

[4]Tang WK,Chen Y,Lu J,et al.Frontal infarcts and anxiety in stroke[J].Stroke,2012,43(5):1426-1428.

[5]Wichowicz HM,Wieczorek D.Screening post-stroke depression using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J].Psychiatr Pol,2011,45(4):505-514.

[6]Kneebone II,Neffgen LM,Pettyfer SL.Screening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fter stroke:developing protocols for use in the community[J].Disabil Rehabil,2012,34(13):1114-1120.

[7]Jönsson AC,Lindgren I,Hallström B,et al.Determinants of quality of life in stroke survivors and their informal caregivers[J].Stroke,2005,36(4):803-808.Li L,Young D,Xiao S,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WHO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WHOQOL-100)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ir caregivers in China[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04,82(7):493-502.

[8]马 远.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9):4-6.

[9]岳文芳,赵雪平,闫桂芳,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跌倒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3):5-7.

[10]周 毅,李建明,刘 燕.基层农民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的调查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9):3722-3725.

[11]吴 艺.持续性护理干预对农村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17-18.

猜你喜欢

持续性心理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心理感受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