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体验式拓展训练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作用

2013-09-20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体验式协作

崔 睿

(皖西学院 党委组织部,安徽 六安237012)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主体职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不同类型的高校所要思索和探索的基本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培养具备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体现。笔者结合多年的体验式拓展训练的教学与研究经验,认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中开展体验式拓展训练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体验式拓展训练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

潘懋元教授在探讨中国高等院校的分类与定位时认为,我国的高等学校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学术型大学;第二种类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三种类型为职业技术高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培养目标是以学习行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培养具备较好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如教师、工程师、律师和管理干部等[1]。

(二)体验式拓展训练

体验式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英国出现了一种叫做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训,Outward-Bound意思是指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投入未知的旅程,去面对一个个的困难,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体验式拓展训练的本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不仅对人的思想、意志、体能是一种训练,同时也是对人的团队协作精神、有效沟通能力、坚强意志品质的实战演习与培养。通过体验式拓展训练,达到“磨炼意志、提升自我、团结协作”的目标。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体验式拓展训练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由基本素质、文化知识、综合实践能力3个基本要素构成。基本素质的锻炼可以通过专业的熏陶、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进行培养;文化知识的构建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质量工程建设等模块加以实现;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往往是建立在前2个方面之上的再一次提升,通过体验式拓展训练进一步体会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坚强品格、创新思维等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由体验式感知向理性认知过渡,从而得到固化和升华,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提升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中有计划地开展体验式拓展训练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体验式拓展训练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一年级和二年级两学年的学校生活课余时间相对较为充分,同时也是通过体验式拓展训练锻炼提升他们综合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为了实事求是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实际需求,更加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际状况,笔者对某本科高校的1 000名一年级和二年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0份,占有效调查人数的86%)。以下是对大学生整体调查维度及其分析。

(一)在个人能力发展方面,你认为目前哪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A、学业成绩B、个人综合能力C、学生与社团工作D、课余生活E、思想品德

A B C D E比例/选项% 32 37.5 15 11.5 4

通过此项调查可以发现:完善和提升A项和B项2方面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是32% 和37.5%,2项共占据了近70%的份额;C、D、E 3项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为15%、11.5%和4%。显然可以看出,希望完善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最大。

(二)你认为个人综合实践能力中哪一个方面能力对你最为重要?

A、团队协作精神B、有效沟通能力C、坚忍不拔品格D、开拓创新思维E、语言表达能力

A B C D E比例/选项% 21 19.5 20.5 20 19

通过此项调查可以发现:被调查者对自身个人综合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后,在被限选一项的前提下,A、B、C、D、E 项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1%、19.5%、20.5%、20%、19%,所占份额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看出上述5项能力是被调查者较为认可的个人综合实践能力的组成元素。

(三)你最想通过哪项活动去锻炼你的个人综合实践能力?

A、体育活动B、文艺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体验式拓展训练活动E、学术交流活动

A B C D E比例/选项% 11 12.5 33 35.5 8

通过此项调查可以发现:被调查者最希望参加C、D 2项活动去锻炼个人的综合能力,被调查者比例分别是33% 和35.5%,2项共占据了近70%的份额;希望参加A、B、E 3项活动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为11%、12.5%和8%。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希望通过参加实践性、体验性更强的活动去锻炼个人的综合实践能力[2]。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学校除了希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去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希望通过实践性较强的体验式拓展训练的学习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而这一点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内涵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体验式拓展训练活动是有价值的。

三、体验式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效提升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体验式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中最卓越的、最突出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增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锻炼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的能力、锤炼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和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3]。下面就重点阐述体验式素质拓展训练在哪些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当今社会分工日趋细化,技术及管理工作日益复杂,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格外的苍白渺小,即便是天才,也需要他人的帮助与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习专业知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是认识规律、掌握规律的过程,而将这些知识与规律应用于实践中,则离不开团队的分工与协作[4]。因此让大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他们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在进行体验式拓展训练的项目中,有不少项目都是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例如,“智过电网”“逃生墙”等项目会设计一系列的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些项目如果一个人单独完成,无疑是困难重重,但如果借助团队的力量,就会相对容易得多。

(二)提高有效沟通的能力

误解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表达不准确或信息丢失而导致的失去沟通有效性的一种状态。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工作效率低下、协作配合的不默契都是因为没有形成有效沟通而导致的,因此,学会“换位思考”的有效沟通能力是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重要的综合能力之一。例如,体验式拓展训练项目中的“盲人方阵”和“数字传递”2个经典的训练有效沟通能力的项目,要求参训的各个团队在应急情况下,通过队员间的有效沟通从而准确地传递信息,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有效的沟通模型可以表示为:信息传出者→编信息→方式途径→解信息→信息接收者→反馈信息。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则通过该类项目的训练不仅充分体验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同时他们的有效沟通能力也得以提高[5]。

(三)锤炼坚忍不拔的品格

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充满着挑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失败可能随时降临。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成功与失败,只有坚持与放弃。在体验式拓展训练过程中成功的鼓舞和失败的锻炼,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自我、评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心和承受失败挫折的能力,从而锤炼坚忍不拔的品格。

(四)锻炼开拓创新的思维

开拓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向高精尖人才迈进的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仅是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人,更应该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运用新规律、新模式的人。体验式拓展训练则是锻炼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模式的有效方式之一,每一个拓展训练项目只有规定达到的预期目标,而对于实现目标的过程则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因此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开动脑筋,拓展思维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实践,从而不断锻炼其心智模式与创新思维。

应用型本科高校不仅是教育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地方,也是大学生提升适应社会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的平台。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在高校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与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必要推广“体验式拓展训练”这种全新有效的实践学习方式。

通过体验式拓展训练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精神、有效沟通的能力、坚忍不拔的品格、开拓创新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式拓展训练中成长,从而为学生今后在社会中较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1]王根顺,范秀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9):1-4.

[2]尤文静.“历奇”体验式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294-295.

[3]杨传喜.基于素质拓展训练的大学生非专业素质提升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J].2012(10):258-259.

[4]刘 彬,孙长良,李 斌.地方工科类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应用模式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2(4):118-120.

[5]薛保红.体验式培训师[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体验式协作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协作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