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与实践

2013-09-20秦庆颖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7期
关键词:教学班免疫学实验课

秦庆颖

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必修课[1]。建立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课堂教学法,是当今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及基础教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2]。本组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总结了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的教学及改革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学校2010级医学生60名,开展教学实践改革,其中男18名,女42名,年龄18~20岁,平均(20.6±2.2)岁。同时收集另一班级的学生60名,由另一老师实施常规教学。两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前一年的学习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开展教学实践改革组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2.1 讲好绪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基础。绪论是全书概括,讲解好绪论,能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应将学生引入有趣、好学的境界。如讲解微生物时,可从生活中最简单的微生物商品如酿酒、发酵等引入,进而引入药物如抗生素制剂等,强调微生物研究在医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前景。其次,回顾人类对微生物认知进程,如古代即有种牛痘、冶金等历史,解放后党消灭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疾病。还可结合日常事例,如不卫生的饮食可诱发腹泻,抵抗力下降能够引起一系列的微生物感染等,使学生意识到微生物无处不在及对医学工作的影响[3]。

1.2.2 教学改革与实践 填鸭式教学模式一直存在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等先天不足,尤其对于内容抽象的免疫学教学。启发式教学法采取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法跳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且提出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可构成教学主线及内容,这应在备课中把握好。微生物各章节讲解完后,可用一些这样问题启发学生:如哪些微生物能够导致化脓性感染,导致性病的微生物有何特点,诱发人畜共患病的常见微生物种类及特点。对于免疫学内容,可让学生思考:青霉素超敏反应类型及诱因机制,如何避免,人工自动免疫与被动免疫联系与区别等。通过上述方法,可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激发学习热情,助于增强学习效果。

1.2.3 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微生物与免疫学与临床关系紧密,教学过程中联系临床实际特别重要。比如讲解至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曾有过化脓性感染;讲解至破伤风杆菌时,可总结临床实例介绍其致病因素及预防手段;讲解至乙肝病毒时,强调“五项指标”检测的必要性,了解其传播途径等。免疫学课程中,可以临床、生活常见病例作为切入点:为何左眼受伤右眼也会发炎,青霉素为何易出现过敏。母子间Rh、ABO不合易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器官移植时易出现排斥反应,防性疫苗注射等。总之,将学生已感知临床现象与理论相结合,从现象至本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及学习效果[4]。

1.2.4 重视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微生物免疫学属于实践性强的一类学科,理论课应与实验课同等重视。实验课可加强学生对细菌分布实验、细菌培养实验的了解,有助于其牢固树立无菌理念,严格无菌操作;通过熟悉各种理化因素对细菌活性的影响,帮助其以理论指导实践,掌握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消毒或灭菌方法[5];通过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实验及凝集反应试验,能够将抽象难懂的免疫学理论知识以直观的现象让学生理解,利于其由感性认识向理认识的深入转变。实验课教学课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自主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Windows SPSS 17.0软件计算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教学改革实验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率为48.3%(29/60),不及格率为3.3%(2/60),显著优于常规教学班的33.3%(20/60)、8.3%(5/6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改革实验班学生学习积极性、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得分分别是(92.56±11.2)分、(94.6±10.7)分、(93.4±12.4)分,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班,见表1。

表1 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s) 分

表1 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s) 分

*与常规教学班比较,P<0.05

组别 学习积极性 综合能力 综合素质常规教学班 81.5±12.6 82.7±11.9 82.7±11.5教学改革实验班 92.56±11.2* 94.6±10.7* 93.4±12.4*

3 讨论

总之,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学教学具有课时少、任务重特点,应依据专科学校教学的具体目标[6],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做好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训练,适当引进新的教学理论,积极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全面增强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1] 周红,敖薪,龚爱萍.《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685-687.

[2] 郭波,许桂莲,邹强,等.启发式教学在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3):283-284.

[3] 陈慰峰.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3):73-78.

[4] 许琰,陈斌,李莉.多媒体在医学免疫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18(3):155-157.

[5] 顾福萍.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工作质量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9(5):174-175.

[6] 钟有添,曹镐禄,王小丽,等.多媒体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5):741-742.

猜你喜欢

教学班免疫学实验课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雅韵·智慧·健康
开展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海外教学班
有趣的实验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