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瞻性预防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2013-09-19黄世英沈有期李凤姣谢丽娟邵美英钟素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1期
关键词:置管肘关节管腔

黄世英 沈有期 李凤姣 谢丽娟 邵美英 钟素娴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美国引入的静脉输液技术,是维持静脉通畅及预防静脉炎的有效方法。但PICC也存在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导管渗漏等并发症,尤以静脉血栓最为严重。研究发现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发生率高达35%[1,2],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严重影响患者输液途径的选择计划,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本院自2012年开始,采用PICC置管前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血管状况,严格控制适应证等,在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在英德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和中心ICU住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为重型颅脑损伤、多脏器功能衰竭、肿瘤及术后化疗患者,其中男40例,女59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18例,乳腺癌21例,肺癌18例,肠癌27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4例,年龄33~85岁,平均年龄(49±8.8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肉眼观察选择清晰、粗直、弹性好、利于固定的血管。实验组: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估:①肉眼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是否有疤痕、皮疹、破损等现象。② 评估患者是否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深静脉血栓及过敏史。有无发热症状,白细胞及血小板数是否正常。③ 评估患者治疗及用药方案,药物PH值及渗透压。④超声检查血管内膜是否完整、血液流速、血管直径曲直。⑤穿刺点的选择:选择肘关节上下2 cm,避免在肘关节部位穿刺,避免导管的摩擦和吞吐,增加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机会,导致血栓形成的几率增加。插管后:①患者无异常不适1周内进行1次超声监测血管内膜、直径、血液流速;②1周后每月复查1次血管超声,保留结果。③出现异常情况:如臂围大于插管前2 cm,手臂酸胀、疼痛、血管出现条索状改变或出现渗液等情况均需复查血管超声。超声时,输液后进行,专人操作,对比每次检查结果。

1.3 置管时间 二组患者置管时间为18~115 d,平均置管时间为(45.6±11.8)d。

1.4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 据报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上肢静脉血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3%[2,3]。上肢静脉血栓主要诊断标准是:①管腔不能被压瘪。②管腔内实性回声。③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缺损。④血流频谱失去期相性改变。⑤乏氏反应消失或减弱。⑥挤压远端肢体血流增强消失或减弱[4]。

1.5 深静脉血栓的分级 临床上将血栓分为四级[5]。0级:置管后的静脉管腔内横切扫查可见呈“0”形或类“=”样强回声,纵切扫查可见长条形回声,且内置管外壁光滑,静脉管腔内血流通畅,无异常低回声区。

I级:置管静脉腔内可见小团块低回声和(或)导管外壁小丘形团块回声(即血栓),以孤立型为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静脉血流通畅,血管横断面狭窄1%~30%。

Ⅱ级:置管静脉腔内和(或)导管周围可见血栓形成,可有多处,CDFI显示静脉血流较通畅,血管横断面狭窄31%~50%。

Ⅲ级:静脉腔内及导管周围多处血栓形成,以融合型为主,静脉腔内可见大片状以融合为主的血栓,大面积管腔被血栓充填,CDFI仅见部分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从狭窄通道通过,血管横断面狭窄大于50%[5]。

1.6 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两组患者所用PICC导管为巴德公司生产的导管,由经过省护理学会培训获得PICC置管证的专业护士操作,置管后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①操作前告知患者只是一次静脉穿刺,如果很怕痛,还可以在局麻下操作。只是消毒更严格,无菌要求更高,这些是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告知患者:送管时会嘱其将头转向穿刺侧90°,并将下颌贴近肩部,是为了避免导管误入颈静脉。使患者明白各个步骤的意义,放松心情,更好地配合,增加置管的成功率。②专业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取得最大无菌屏障化,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送管动作轻柔匀速,速度宜慢,用镊子送管不使手套直接接触导管。③评估好血管穿刺时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增加血栓形成的条件。④置管成功后指导患者:a置管侧肢体24 h内不可过度活动,如果置管在肘关节上前臂活动不受限制,置管在肘关节下腕关节以下活动不受限制,不可提5 kg以上的重物,可加强手部活动,促进血液回流,以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b指导患者冲凉时可用保鲜膜包裹保护导管,避免冲凉水打湿敷贴,打湿后要及时报告予以更换。c指导患者观察肢体有无出现渗液、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及时返院处理。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3.1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低于对照组,Ⅲ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两组经χ2检验,有明显差异(P<0.01)。所以PICC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根据病情考虑是否置管,穿刺点避开肘关节,对于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起到了前瞻性预防的效果,是理想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

3.2 文献报道:PICC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是指导管外壁或血管内壁血凝块的形成[5]。PICC作为血管内异物,会直接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从而诱发引起血栓。血栓形成后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Balestreri[6]通过静脉造影诊断血栓,发现有锁骨下置管的肿瘤患者无症状的完全堵塞型血栓发生率为10%,不同程度部分血栓发生率为45%。静脉血栓会导致感染、肺栓塞以及血栓后综合征。血栓后综合征一般表现为静脉高压、上肢水肿以及疼痛。有症状上肢静脉血栓的典型表现一般为上肢发红、水肿、有PICC部位或临近部位触痛[7]。Prandoni[1]发现 1/3 的上肢深静脉血栓有轻微疼痛。

3.3 本研究中对照组Ⅲ级血栓的发生率为10%,均出现输液不畅、水肿、轻微疼痛、发红(深红)等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输液途径的选择计划,加重负担,影响生活质量。而实验组Ⅲ级深静脉血栓为0,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3.4 实验组能降低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3.4.1 评估病情,掌握患者资料。对白细胞、血小板低、高热患者暂不行PICC。可先保留优势血管,待病情稳定后视情况再置管。

3.4.2 评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如病情需要置管,可先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做血管超声,选择条件较好的血管及穿刺点,型号最小的导管(以满足治疗需要即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3.4.3 根据血管超声做最优势选择。使用超声在置管前充分评估血管情况,从而选择穿刺点及PICC导管型号,在超声引导下选择血管直、管腔无狭窄、无异常途径分流和反流的部位置管,防止在肘关节处置管出现导管进出血管,对置管后护理不利,易导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非常烦躁的患者,还容易因为肘关节的反复过度屈曲导致断管现象的发生(临床上有发生过断管),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在超声引导下,可以选择穿刺点,肘关节上下2 cm,尤其是肘部上方,此处血管壁完整,管腔大,血液流速快,而且便于固定,不易造成吞管和脱管,烦躁患者也不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可减少感染和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1] Pradoni P,Polistena P,Benardi E,et al.Upper-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risk factors,diagnosis,and complications.Arch Intern Med,1997,157(1):57-62.

[2] Moser KM,Fedullo PF,LittleJohn JK,et al.Frequent asymptomatic Pulmonary 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JAMA,1994,271(3):223-225.

[3] 潘晓冬,冉德森.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探讨.首都医药,2007,(10X):30.

[4] Kerr TM,Lutter KS,Moeller DM,et al.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 is diagnosed by duplex scanning.Am J Surg,1990,160(2):202-206.

[5] Siom turcotte MD,serge Dube MD.Msc,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are not superior to central venouse catheters in the acute care of surgical Patients on The ward.World J Surg,2006,30(8):1605-1619.

[6] Balestreri L,De Cicco M,Matovic M,et al.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 in clinically Asymptomatic oncologic patients:a phlebographic study.Eur J Radiol,1995,20(2):108-111.

[7] Nash EF,Helm EJ,Stephenson A,et al.Ineidene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ssoe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in adults with cysticfibrosis.J Vase Interv Radiol,2009,20(3):347-351.

猜你喜欢

置管肘关节管腔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