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更年期症状对心率变异的影响

2013-09-19张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1期
关键词:窦性心变异心电图

张慧

女性更年期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前后,因卵巢功能逐渐降低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侯群。本文将女性更年期主诉为心悸表现的患者30例与对照组30例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旨在探讨女性更年期症状明显的患者心率变异指标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以更年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女性患者30例,年龄43~57岁,另取健康女性30例,年龄45~48岁。入选病历均排除心肌病、房扑、房颤、起搏心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影响HRV检测者,除外甲亢、糖尿病及其他损害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疾病。

1.2 方法 所有女性更年期症状组患者及对照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仪器选用:采用江苏中健医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分析系统,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24 h连续动态分析。记录导联为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12 导联。监测时间>22 h。由专业人员经人机对话,排除异位搏动和伪差干扰,监测出24 h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和平均心率,再对窦性心律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分析,获取心率变异指标[1]。心率变异指标选用推荐使用的表示时域指标的24 h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NN间期的均值和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 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PNN50(窦性心搏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除以除以整个窦性心搏间期个数的百分比)[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资料数据以(±s)表示,率的比较作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24 h心律失常、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比较(±s,次/min),30例女性更年期症状组患者中有16例出现心律失常,其中心动过速9例、频发房性早搏3例、偶发室早2例,对照组偶发房早4例。症状组:最快心率为(130.5±6.4)、最慢心率(62.8±2.8)、平均心率(93.8±4.3);对照组:最快心率为(124.6±5.6)、最慢心率(43.3±2.7)、平均心率(80.6±4.1);(±s,次/min)症状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女性更年期症状组SDNN及SDANN值明显降低。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24 h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24 h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SDNN SDANN SDNNindex rMSSD PNN50研究组组别 例数30 134±25 125±23 52±12 41±10 11±5对照组30 156±31 140±32 58±14 47±17 11±5

3 讨论

更年期是人的机体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特别是性腺功能逐渐向衰老过渡并处于一种不稳定阶段,这样便容易在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内环境的平衡失调。这一时期的女性多以阵发性心悸为主要表现,且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多描述突然发作的大汗、闷气、烦躁、睡眠不好等症状,且多数自述症状与体征不符。迷走神经健全时心率变异程度大,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时心率变异程度降低。本研究通过对明显有更年期症状的患者,尤其以主诉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与正常组进行比较,证实了有更年期症状组的24 h心电图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均增高,说明心脏自主功能紊乱,而时域指标中SDNN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总张力,rMSSD、PNN50主要反映迷走神经的张力,而SDANN主要反映交感神经的张力。本文两组比较症状组不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而且症状组与对照组比SDNN和SDANN明显降低,说明女性更年期患者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调控功能失去平衡,而且可能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有关。

更年期是妇女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希望正在经历更年期的女性朋友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节,保持一颗愉快地心情面对生活和工作。

[1] 郭继红,张海澄.动态心电图新进展.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86-119.

[2] 郭继鸿.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49-54.

猜你喜欢

窦性心变异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变异危机
变异
窦性心动过缓需要安起搏器吗?
变异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