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复聪汤对脑血管病恢复期疗效探讨

2013-09-19邓红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1期
关键词:补阳脑血管病中风

邓红旗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风的主要原因,约85%的中风是缺血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基础,中风存活的患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再发作和其他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在一个1631例中风存活的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累计的再次中风发作、急性心梗和血管性死亡在0.5,1,2,3年分别是4.2%,6.5%,9.8%,11.8%。中风也是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10年的死亡率是79%。国际上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包括高危患者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和内膜剥脱术随机对照研究(SAPPHIRE)、颈动脉内膜剥脱和支架血流重建试验(CARESS)、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和外科治疗的研究(CAVATAS)、颈动脉内膜剥脱和支架成形术试验(SPACE)及颈动脉血流重建内膜剥脱和支架成形术试验(CREST)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目前神经科学的一个热点,在很多方面都处于探讨过程。中医药在参与本病的防治方面也显示出了明显优势,临床报道甚多。笔者拟就益气复聪汤对脑血管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对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来本科室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267例,两组患者患者均符合文献[2]的标准及其他有关文献[1]制订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标准。2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5例,传统中药汤剂组182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天数、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67例脑血管病恢复期疾病患者常规卒中治疗,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3],常规给予脱水、降颅压、降血脂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平稳调控血压、血糖,维持水、电及酸碱平衡。并发症及合并症处理等。治疗组185例加服科室协定处方益气复聪汤:黄芪15 g,当归30 g,桃仁 20 g,川芎 20 g,红花 20 g,地龙 30 g,赤芍 15 g,远志15 g,大贝母 10 g,怀牛膝15 g,葛根15 g,橘红12 g,胆南星6 g,竹茹15 g,石菖蒲各12 g,酸枣仁15 g,白芥子10 g,僵蚕10 g,全蝎3 g,生姜5片,注:脑出血患者一般于出血10~15 d后加用本方。水煎两次取汁400 ml 2次/d温服或鼻饲。

1.3 疗效评定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4]。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内比较与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经过2周、6周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如表1。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效。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s)

周后评分治疗组 185 25.04±7.92 17.34±4.42 14.32±5.54 10.56±例数 治疗前评分 2周后评分 4周后评分 6 2.02对照组 182 24.16±6.86 23.76±4.68 20.52±6.48 18.76±5.64

治疗组治疗第2、4、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第2周、4周、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相比,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益气复聪汤由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改良而来,原方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等作用,是王清任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著名方剂。王清任认为:“人体阳气有十成,左右各五成。凡一侧偏废,则已丧失五成之阳。本方意在补还五成之阳,故取名’补阳还五汤”。成为治疗中风后遗症之经典名方。直到今天,补阳还五汤仍为治疗中风瘫痪不可多得的有效良方,被国内外医学界予以高度评价。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笔者看到,在中风病急性期,病机中的风、火之邪占据主导地位,和痰、瘀共同作用于人体引发临床诸症,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正邪交争,2~3周之后,本病的本虚标实的病理机制中正气亏虚特别是气虚症状逐渐显现出来,症状由烦躁多语转为气短懒言,面色由红转为恍白或萎黄,舌苔由黄燥、黄躁转薄白、白腻、少苔等。脉象由弦滑转为沉弦,弦细等。正邪力量对比发生了转变,但正虚邪未去,此时宜用扶正祛邪之法,扶正以补气、益肾养肝为主,驱邪以祛瘀、化痰据证还可佐以祛风,清余火的药物方可切中本病的病机,从而获良效。基于以上思考,作者把补阳还五汤做了进一步改良,益气活血的原则不变,选加了诸如化痰的胆南星、竹茹、大贝母、白芥子、橘红、僵蚕;祛风的全蝎。还根据临床经验选了具有升阳解肌,除烦止渴的葛根和开窍醒脑健脑的石菖蒲、酸枣仁等。以上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痰,醒脑开窍,健脑之功。通过临床三年来的观察应用,疗效满意。

经实验研究,补阳还五汤能够明显降低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4]。清除自由基,提高缺血性中风病血清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SOD活力,从而减轻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5]。能显著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葡萄糖和甘氨酸(Glycocine,Gly)的含量,减轻了对神经元的损伤,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6]。王新高等发现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增多,Bcl-2表达增多,Bcl-2/Bax比值下降,线粒体肿胀且大多破裂。补阳还五汤干预后,细胞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缩小,Bcl-2/Bax比值上升,线粒体肿胀减轻[7]。能显著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从而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高凝聚状态[8]。从而明白补阳还五汤对疾病的干预是多靶点的。

能够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抗和改善脑缺氧;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其微循环,促进侧肢循环。选加具有祛痰、抗惊厥、镇痛、镇静作用的胆南星、石菖蒲、大贝母,抗惊厥作用的僵蚕、全蝎,镇静、催眠作用的酸枣仁,化痰的竹茹、橘红、白芥子等,经检测葛根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苷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淀粉(新鲜葛根中含量为19~20%),具有保肝,解毒,对高血脂形成的脑动脉硬化,通过改善脑缺血状态,防治脑梗死、偏瘫、血管性痴呆等脑血管疾病;全蝎含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还含有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软脂酸、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铵盐、蝎酸等。本品还含有蝎毒素,系由60多个氨基酸等所组成的多肽类物质,系一种毒性蛋白,与蛇及毒虫的神经毒类相似[9]。具有协调人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细胞活力的功能。

众所周知,中药方剂的临床疗效,绝不仅仅是靠现代药理学研究简单堆砌就有好的临床疗效,要依中医理论为指导,严谨组辨证施治才能有浮鼓之效。现代药理学的成果无疑是为我们临床方,遣方用药和中医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参考条件。

[1] 扬启东.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刘鸣,张苏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2-6.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314.

[5] 谢建军,赖真,耿小茵,等.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病人TNF-α 及 Sicam-1 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6-17.

[6] 柯锋,吴洪,邓椿玲,等.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和非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病人的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1):962-964.

[7] 谢明剑,薛伟新,植华,等.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病人Glu、Gly 的影响观察.中国医药论坛,2006,4(3):20-21.

[8] 王新高,童萼塘,孙圣刚,等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7(25):818-819.

[9] 刑春清,李京.补阳还五汤对246例中风病血液流病学改变疗效观察.北京中医杂志,2002,21(2):105.

[10] 雷载权.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补阳脑血管病中风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补阳还五汤水提工艺的优化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运用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常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