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探讨

2013-09-18冯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收缩压

冯红梅

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病时心率明显加快,而患者脉搏微弱,全身无力,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昏迷死亡现象[1-3],为了探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笔者总结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失血性休克患者45例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失血性休克患者45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3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33~45岁,平均年龄为(38.5±11.3)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和反应迟钝现象,对45例资料按照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其中脾脏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者7例,肝脏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者18例,股骨骨折现象者10例,肠系膜上动脉破裂现象者6例,其他原因4例,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内脏器官严重衰竭以及其他对急救护理不能耐受患者。

1.2 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取的护理方法为一般护理与针对性护理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护理方法:严格检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变化,常规插尿管处理并记录患者尿量变化情况,对于病危患者,需要每隔10 min就及时记录1次生命体征,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监测记录时间可以放宽至30~60 min记录一次。针对性护理: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要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可以使用流速为8 min/L的高流量氧气),必要时可采用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而对于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应尽快施行中心静脉置管术,为患者补充血容量。

1.3 统计指标 患者入院前主要统计的指标数据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血气分析的PaCO2水平为和PaO2水平,护理后另外再进行统计,最后统计学检验方法检验护理前后数据资料的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经过平均值(平均值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算后,数据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χ2值检验。

2 结果

所有45例患者护理后平均收缩压为(121.3±3.5)mm Hg,平均舒张压为(60.4±1.8)mm Hg,血气分析的平均PaCO2水平为(40.3±3.9)mm Hg,PaO2的平均水平为(85.1±4.4)mm Hg,护理后统计数据与护理前数据相比,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结果表如表1。

表1 患者护理前后数据结果比较表(±s)

表1 患者护理前后数据结果比较表(±s)

护理前后 平均收缩压(mm Hg) 平均舒张压(mm Hg) 平均PaCO2水平(mm Hg) 平均PaO2水平(mm Hg)护理前<0.05 <0.05 <0.05 <0.05 88.4±9.4 48.9±6.5 70.4±10.5 49.8±9.4护理后 121.3±3.5 60.4±1.8 40.3±3.9 85.1±4.4 χ2值 6.7790 5.8050 7.0001 9.3341 P值

3 讨论

失血性休克是属于低血容量休克疾病中的一种,该类患者的大量失血会导致血管内血容量的下降与血管容纳能力失调,引发循环功能的衰竭现象,而血液对组织的灌注能力降低,也会引起患者全身性质的代谢功能紊乱,临床上对该类患者除了采取急救措施外,恰当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本例统计的45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中可以看出:护理过程中严密检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在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的前提下,对各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满意的护理效果。

[1] 卢义琼,李华波.急救康复在创伤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84-2885.

[2] 陈洁汾.失血性休克术中护理抢救与配合.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6):1147-1148.

[3] 黄静雅,华小雪,李玉乐,等.应用紧急输血绿色通道救治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69-470.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收缩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