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中的莆田玉雕

2013-09-17陈金植byChenJinzhi

雕塑 2013年6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莆田玉雕

■ 陈金植 by Chen Jinzhi

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中的莆田玉雕

■ 陈金植 by Chen Jinzhi

跟莆田木雕一样,莆田玉雕工艺的造型也以民俗生活为基础,始终没有脱离民俗生活和民俗空间的影响与制约。莆田玉雕工艺是起源和发展的民俗生活中,其图案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既浓缩了中华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凸显着莆田地区的独特魅力。

莆田;玉雕;民间文化

从出土文物来看,我国玉雕工艺的历史有8000多年。在古代,作为一种艺术的物质文化,玉器以其结构坚韧、质地温润、色泽美丽等特质,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及日常装饰等领域。“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玉器以其独特的品质成为一种高贵温润的人文精神的载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儒家将人格化的思想道德观念赋予它,视为立世之标准,为人之楷模。

玉雕品种繁多,大件的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小件的有镯子、戒指、印章及其他配件。玉雕并不是简单的描样,而是反映了玉雕艺人的实践与观念、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筹划与决策。在为社会提供物质形式的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人文感知。莆田玉雕从总体布局到细部处理上,都把温柔敦厚的人文精神蕴含于玉器的造型,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以此来强化自身的民族文化与艺术内涵。

福建原是古越族居住的地区,是古越族文化的发源地。晋唐以后,由于征战不断,中原的汉人,或为了征战,或为了避乱,纷纷迁移到福建。中原文化、荆楚文化,随着汉人的迁移而传入福建,与福建的土著民族——古越族的文化相结合,慢慢形成了福建特有的文化——闽文化。北宋时,福建人杨时在洛阳二程门下学习,归去时程颢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吾道南矣。”此后,闽中理学兴起,杨时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

莆田位于福建省沿海一线的中部,也成为人文荟萃之地,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的约1300多时间里,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是历史上在全国排名最前面的科举名邦之一,创造了科甲冠八闽的奇迹。莆田上层的精英们所创造的文化,也通过潜移默化,深刻地影响着莆田的民间文化。

所谓民间文化,指的是由社会底层的民众所创造的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通俗文化。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它是一种以农业社会生活为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民间是生活文化,而不是典籍文化,它没有一个文本权威,主要靠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途径在人际和代际之间传承。莆田玉雕作为莆田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把人文情结与自然物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着莆田地区特定的生态文化环境。

莆田地区不产玉石,早年也不生产玉雕而生产木雕。木雕是莆田地区的传统工艺,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为福建乃至全国木雕工艺的发源地之一。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莆田木雕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繁富、刀法活泼、刻工精细的独特风格。后兴的莆田玉雕,就是在莆田木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跟莆田木雕一样,莆田玉雕工艺的造型也以民俗生活为基础,始终没有脱离民俗生活和民俗空间的影响与制约。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是民间艺术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它包括民间文化的多个方面,如民众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民俗信仰等。对于莆田玉雕来说,文化生态环境是其存在和发展的保障,民间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是其得以健全生存的基础。在莆田地区,民众的观念和看法以本地区的生产生活以及共同习俗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体系。这些观念在不断的传播与传承中,展示着莆田地区的民众生活和民俗理念。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在莆田玉雕中,这种性格就是地域和民俗的特色,莆田玉雕的工艺造型透露出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理念,是它能够长久生存并保持美感的本质原因。

莆田玉雕造型的民俗美主要是通过玉雕艺人的雕琢而产生的,造型是玉雕艺人艺术加工的过程,也是艺人心灵的写照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莆田玉雕艺人孜孜以求地进行美的创造,通过琢磨等技术手段,使大自然的美石呈现为具有特定形态动作的人或物的形象,借以表达创作者对世界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将文化思想隐喻于各种造型和纹饰图案,既展现了艺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及构思,也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莆田玉雕图案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既浓缩了中华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凸显着莆田地区的独特魅力。这些吉祥图案融合了劳动人民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了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玉器吉祥图案是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文字,以民间传说及神话故事等为背景,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谐音等审美表现手法,赋予了玉雕求吉呈祥和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企求幸福、长寿、喜庆等的美好愿望。莆田玉雕或朴实无华,或精雕细琢,或简练,或复杂,其雕刻的纹饰与表现的题材常常为人们所重视。

笔者通过文献疏理和实地考察,将莆田玉雕的纹饰分为吉祥如意、长寿多福、家和兴旺、事业腾达类及辟邪消灾类这五大类。用龙凤、祥云、灵芝、如意等表示吉祥如意,如龙凤呈祥、喜上眉梢、岁岁平安等;用桃、龟、松、鹤等来表示长寿多福,表达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与祝愿,如三星高照、鹤鹿同春、龟鹤齐龄等;用鸳鸯、白头鸟、鱼、荷叶等表示家和兴旺,表示希望夫妻和睦,家庭兴旺,如百年和合、白头富贵等;用荔枝、桂圆、核桃、鲤鱼、竹节等表示事业腾达,象征人们对个人成就和前途的向往与祝愿;用妈祖、观音、佛、钟馗、关公等来表示辟邪消灾,表示人们希望在某种神灵的保护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从题材上来看,莆田玉雕的种类也非常可观,初步分出以下四类:

1.生活类

包括文房生活和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玉雕,主要有笔架、笔洗、镇纸、印章以及首饰、玉梳、酒具、烟嘴等物件,它们的特点是小巧和实用。一部分玉雕是由做大型玉雕剩下的边角余料而制作的,但也有精选玉料并精雕细琢而成的精品。

2.信仰类

这类作品主要包括神佛类和神兽类。神佛类有弥勒佛、菩萨、寿星、八仙、麻姑、关公等形象,最具地域特色的还有妈祖。这类作品的特点是雕刻精细,造型优美,着重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新一代的玉雕艺人,也将革命领袖的形象雕刻出来,作为对于伟人的一种怀念。神兽类主要是龙、凤、麒麟等灵兽的形象,造型生动,线条流畅。

3.文学类

这类玉雕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和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作品有“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戏曲故事类玉雕作品多取材于古典戏剧及由小说改编而来的戏曲,多见于《西厢记》《红楼梦》等传统文学中的人物;历史人物类有“吕布戏貂蝉”“穆桂英挂帅”等形象,这些作品都造型优美,形神兼备。

4.其他类

除以上三类之外的其他类,包括了花鸟虫鱼、自然山水等物象。莆田近海,许多题材都与鱼类有关。鱼即(馀)“余”,鱼的形象意义,容易使人产生通感谐音联想,有着非常丰富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鱼是一种最为典型的文化“隐语”,如“连年有余”。其他的与花鸟相关的有“花好月圆”“喜鹊登梅”“金玉满堂”“鸟语花香”“瓜瓞连绵”“喜上眉梢”“三阳开泰”“鸿运当头”“松鹤延年”“鹤鹿同春”等。这一类作品多以谐音的手法制作,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特征。也有一些作品并无深刻寓意,仅仅是作为家居案头摆设所用,反映了新时期人们观念的转变。这类题材的作品最受欢迎。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莆田玉雕的题材来源于民众的生活和观念,通过玉雕艺人对作品的刻画,反映出代表民众的玉雕艺人对民俗生活中美的看法和追求,同时还体现出求官、求子、求福和求寿等方面的民众观念,具有民俗美学的价值。一些玉雕以实用目的为基础,但同时也兼具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双重涵义,反映了在与民俗生活的联系与融合中所体现出的美学意蕴。莆田玉雕工艺造型在与当地民俗生活的不断融合中,产生了许多具有民俗美学价值的玉雕精品。

莆田玉雕工艺是在民俗生活中起源和发展的,所以它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民俗生活的影响。莆田玉雕的造型吸收了民俗生活中的理念并符合民俗生活中的场合与规则,并结合莆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了具有莆田特色的玉雕造型的民俗美感。莆田玉雕的发展历史虽然不是很长,但由于它深厚的民俗文化的滋润,所以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成为中国玉雕的一个重要产地。在新的历史时期,莆田的玉雕工艺在吸取其他雕工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这些题材反映出莆田地区独特的人文风貌,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丰富了中国的玉雕文化。

(陈金植 莆田双艺雕刻)

Putian Jade Carving Unde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Folk Culture

Like Putian woodcarving, the sculptural methods of Putian jade carving are also on the basis of custom, and never separated from the inf l uence and constraints of custom and the folk culture space.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utian jade carving is based on the local custom , its designs contain various forms,deep meanings and rich connotation, which include the rich cultural meanings of the Chinese jade culture,and it also highlights the unique charm of Putian.

Putian, Jade carving, Folk culture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莆田玉雕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玉雕青松献祖国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吉林民间文化作家采风活动掠影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