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肝硬化伴肠功能紊乱40例

2013-09-14汪敏捷

中国药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酸乳内毒素肝功能

汪敏捷

(浙江省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浙江 杭州 311719)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厌氧菌减少,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数量增多,可导致内毒素血症及肠功能紊乱[1]。近年来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具有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氨及血浆内毒素,调整肝硬化患者肠功能紊乱,辅助治疗肝硬化的作用[2]。我院对肝硬化伴肠功能紊乱患者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肝硬化伴肠功能紊乱患者80例,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有关肝硬化的诊断标准[3],均经B超或CT检查证实,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胀、腹痛、便秘和腹部不适等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排除近期有消化道出血、严重肝性脑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4周未服用过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 32~89岁,平均(52.7±6.4)岁。对照组中男 24例,女 16例;年龄35~87岁,平均(51.9±6.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饮食、利尿和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商品名益君康,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5 g×24片,批号为20071003)1.0 g,每天3次,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Child-Pugh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

1.3 观察指标与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

肝功能的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显效:腹泻、便秘、腹部不适消失,食欲、精神好转,大便顺畅1~2次/d;有效:腹泻、便秘、腹部不适好转,大便性状好转;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或加重。总有效包括显效和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Child-Pugh评分的变化(n=40,±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Child-Pugh评分的变化(n=40,±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 治疗前治疗后ALT(U/L)84.26 ± 19.271 61.23 ± 16.46*83.75 ± 20.26 48.62 ± 15.93**▲AST(U/L)86.26 ± 25.16 67.26 ± 22.34*85.57 ± 24.14 50.21 ± 17.13**▲Child-Pugh评分(分)10.24 ±2.54 8.79 ± 1.92*10.32 ±2.16 7.26 ± 1.74**▲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肝硬化患者多处于门静脉高阻力和高动力循环状态,其独特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使肠黏膜微循环发生改变,黏膜过度充血、淤血,发生缺血缺氧、水肿和糜烂,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特别是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拟杆菌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失去肠道优势菌地位,引起黏膜定植下降,导致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大量繁殖,转为优势菌,导致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肠功能紊乱症状。同时肝硬化患者肠道内菌群失调,导致有害阴性杆菌大量繁殖、裂解,释放大量内毒素,经门静脉入肝脏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形成进一步损害,长期或反复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加重肝损伤及肝功能恶化,进一步加重肠功能的紊乱[5]。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及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治疗肝硬化伴肠功能紊乱的关键[6]。既往临床常通过预防性使用敏感或大剂量广谱抗生素以减少革兰阴性细菌的易位,但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使革兰阴性杆菌释放内毒素,加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同时干扰了肠道正常菌群的比例,使耐药菌过度生长,并有产生多耐药菌株感染的危险[7]。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是由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组成的四联活菌制剂。中国株嗜酸乳杆菌产生乳酸菌素及过氧化氢,降低肠道pH,抑杀有害菌,促进消化;日本株嗜酸乳杆菌可提高菌株的定植,增强乳酸菌素产生,提高抗菌能力;粪链球菌能迅速扭转菌群失衡状态,分泌乳酸菌素等,对大肠杆菌有极强抑菌力;枯草杆菌产生溶菌酶和抗菌素,对多种致病菌有抑杀作用,可消耗肠道内氧气,形成肠道缺氧环境,促进肠道厌氧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产生枯草菌素抑制真菌,产生消化酶,促进食物消化。四者共同作用,可直接补充肠道益生菌,促进肠道厌氧益生菌的增殖,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增强消化功能[8]。石昕等[9]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血氨及血浆内毒素,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韩宇等[10]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对于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有肯定的价值,并可降低血氨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后,肝功能ALT,AST和Child-Pugh评分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肝硬化肠功能紊乱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Child-Pugh评分,改善肝功能。

[1]Kim JW,Jeon WK,Yun JW,etal.Intestinal perme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viral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J].Korean JGastroenterod,2004,43(2):104-111.

[2]李瑞军,杨昭徐.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6):416.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修订[J].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学杂志,2000,19(6):241 -243.

[4]冷明芳,崔 楠,周国华.肝硬化合并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治疗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3):376 -377.

[5]林进乾,染后杰.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调和矫治对策[J].临床内科杂志,2000,17(2):83-84.

[6]吴仲文,李兰娟.肝硬化并发症与肠道菌群[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33(1):34 -37.

[7]Ramachandran A,Prabhu R,Thomas S,etal.Intestinal mucosal alterations in experimental cirrhos is in the rat:role of oxygen free radicals[J].H epatology,2002,35(3):622 - 629.

[8]郭继兵.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0,13(12):1 801 - 1 802.

[9]石 昕,屈铁男,李广成,等.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4):303.

[10]韩 宇.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1):74,77.

猜你喜欢

酸乳内毒素肝功能
6例伴肝功能损害卟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热处理和转谷氨酰胺酶对凝固型酸乳品质的影响
代餐酸乳崛起 市场有待观望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