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研究

2013-09-12李红波周叶青李悦铮江海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年1期
关键词:泛珠三角区域间沿海地区

李红波 曾 文 周叶青 李悦铮 江海旭

(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2.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3.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和消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和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或地区已将旅游业作为缩小区域差异的有效手段[1]。而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2]。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高度集聚的地带,因其优越的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在开展入境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入境旅游有利于该地区的产业转型进而推动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产业转移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国外学界对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究表明入境旅游虽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导致区域差异的加剧[3]。而国内学者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研究则起步较晚,主要区域的时空差异[4,5]、旅游区域差异[2,6]、省域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及发展模式[7]、旅游资源禀赋[8]、旅游流空间分布[9]等方面进行分析。集中在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静态差异上,或从国家、省内层面进行研究,从地区和地带层面进行动态的区域差异研究则鲜有涉及,本文研究沿海地区的入境旅游时空差异,期冀从这一方面对入境旅游进行有益的探索。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沿海地区各省份入境旅游为研究对象,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游客数的数据来源于1997-2011年《中国旅游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较为一致,保证了指标的可比性和延续性。根据本文研究目的,为了判断中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差异集中在地区间或地区内,在综合考虑地域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区位优势和历史演变等方面的基础上,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划分为3大区域,即环渤海地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长三角沿海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和泛珠三角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进行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差异分析。

1.2 研究方法

入境旅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其差异研究可借鉴经济学的有关技术方法,因此本文主要运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以及Theil指数进行分析:运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反映沿海地区各省份入境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总体变化;运用赫芬达尔指数分析沿海地区各省份入境旅游经济的总体集中程度;运用泰尔指数(Theil Index)分析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的时空差异,该系数能够分解为组内和组间差异2个部分。

式中Yti为第t年第i个地域单元的旅游外汇收入,珔Y为第t年n个地域单元旅游外汇收入的均值,n为地域单元个数。

式中Xi为第t年第i个地域单元的旅游外汇收入,X为第t年沿海地区的旅游外汇总收入,n为地域单元个数

(3)泰尔指数

①三大区域内省市间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程度Theil指数

式中Yij和Nij分别代表第i个区域j省市入境旅游收入和人口数,Yi和Ni分别代表第个i区域入境旅游总收入和总人口数。

②三大区域间入境旅游差异程度Theil指数TBR:

式中Yi和Ni分别代表第i个区域入境旅游收入和人口数,Y和N分别代表中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总收入和总人口数。

③以省市为单位的中国沿海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程度Theil指数Tp:

根据上述公式,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可分解为地区内(TWR)和地区间(TBR)差异之和:

2 中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特征

2.1 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变化特征

2.1.1 绝对差异基本呈持续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则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沿海地区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演变趋势如图1。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基本呈持续扩大趋势,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1996-2002年,绝对差异缓慢扩大,由1996年的765.18增长到2002年的1 452.52,增长了89.83%;第2阶段为2003-2011年,绝对差异以较快速度扩大,从 2003年的1 238.43增至2011 年的3 838.61,涨幅高达209.96%。

同时,从相对差异来看,虽然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仍十分明显,变异系数均在1以上,这说明沿海地区的入境旅游经济发展仍不均衡。各省市之间的差异还比较明显,区域总体协调发展程度还存在较大差异。

2.1.2 区域入境旅游经济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通过赫芬达尔指数分析(见图1)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各省份入境旅游经济的总体集中程度逐步降低,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通过计算各省市旅游外汇收入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的比率可知。从横向上看,旅游外汇收入指数大于1的,2005年以前集中在江苏省、上海市和广东省;2005年以后基本集中于上海、福建和广东三省市,而其余省市大体在0.5水平以下。从纵向看,河北、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的旅游外汇指数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他则呈波动下降状态,但各省市指数上升或下降的速率有别,这说明中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如2011年,广东旅游外汇收入指数为4.957,而河北仅为0.139,二者相差35倍之多。入境旅游经济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2.2 入境旅游经济的省际、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演变特征

2.2.1 总体来看,区域差异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从图2中可以看出,1996-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经济的省市间、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差异演变。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差异(TP)指数由1996年的0.052增加到2011年的0.063。同时,明显呈现出两个高位期和两个低位期。

2.2.2 分阶段来看,区域差异的构成原因波动多样

1996-1998年,区域差异呈低位下降趋势,TWR高于TBR,主要由区域内差异构成。从图3中可以看出,长三角沿海地区内部差异高于环渤海地区和泛珠三角沿海地区,说明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长三角沿海地区的内部差异引起的。虽然长三角沿海区内差异呈下降趋势,但仍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区域。在这一时期,上海市入境游客总量占长三角沿海的45.98%,因此长三角沿海区内差异显著,而环渤海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则相对均衡。

图3 1996-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内差异演变

1999-2002年区域差异(TP)呈高位上升趋势,而TWR与TBR则大致相当,区域差异由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共同构成(见图2)。同时在区域内部差异演变方面,长三角沿海区域内差异在波动中仍位于高位,而泛珠三角沿海的区域内差异则显著提高。广东的入境游客总量的却占泛珠三角沿海地区的79.17%,长三角沿海和泛珠三角沿海的区内差异共同构成了沿海地区的区内差异。

2003-2006年和2007-2010年两个阶段又分别呈现出低位下降和高位上升的趋势,而TBR都高于TWR,说明区域差异主要由区域间差异所造成;而在区域内差异方面,泛珠三角沿海区域内部差异进一步提高,而长三角沿海地区则持续下降,达到了与环渤海相当的较低水平。2003年,SARS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入境旅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缩小了区域差异。

2.3 三大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对沿海区域入境旅游差异的贡献率比较

表1 中国沿海入境旅游规模泰尔指数

从表1中可看出,1996-2011年三大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对中国沿海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贡献率呈现出以下特征:区域间差异先增大后减小(贡献率由30.77%逐渐增长到60.66%后下降到39.68%),而区域内差异则先减小后增大(贡献率由69.23%先下降到39.34%后回升到60.32%)。区域间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内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交错构成影响沿海地区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主要方面。

3 中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原因分析

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演变的原因,不仅有各省市自身的资源禀赋造成的,还与各地的区位条件、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完备度以及相关的重要事件的影响。不同阶段的原因导致了时空的差异现象。

3.1 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的限制[6]。经济基础是入境旅游经济的基础,各省市的经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入境旅游的发展。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广东省位居全国首位,入境旅游经济收入也总是遥遥领先,其次是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此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从总体产业结构方面,长三角地区的三产比重是最高达45.88%,其次是泛珠三角地区42.49%,最后是环渤海地区仅37.94%。

3.2 旅游资源禀赋及自然条件

旅游资源,特别是高级别的旅游资源是吸引国外游客、发展入境旅游的物质基础[10]。以5A级景区为例,沿海地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共61处,其中长三角地区27处,占总量的44%。但从区域内来看,高等级的旅游资源不是决定旅游收入的绝对条件,自然因素也起着巨大作用,以江苏沿海为例,虽然江苏省5A级景区数量最多,达14处,但在总体的入境旅游经济方面落后于上海,其中自然条件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江苏沿海地区是大面积的湿地、滩涂,质量较好的可供游乐的沙滩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入境旅游发展。

3.3 区位条件与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

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来看,区位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是发展地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因素[11]。环渤海地区靠近日本、韩国,泛珠三角沿海地区借助临近港澳台的优势,此外,开放政策也是入境旅游发展的前提,受政府政策等影响,中国沿海地区各省市对外开放时间及水平不一致。对外开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知名度,而城市知名度高低又反作用于区域入境旅游经济[4]。对外开放水平和开放程度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入境旅游的发展。

3.4 重要事件的影响

重要事件不仅包括各种国际性的活动,还有国家的各种政策导向和相关优惠政策。比如2008年国家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同年,海南省政府发布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极大促进了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12]。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均获得国务院批准,两省的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两省的入境旅游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此外,还有各省市诸多国际性的活动或者重大影响的事件,都为其提高吸引入境游客的能力及海内外知名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1996-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沿海各省市的入境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出现波动上升的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下降趋势,集中程度逐步降低,两极分化现象逐步明显。从不同的阶段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之间和区域内的差异出现波动,区域差异的构成原因由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交替共同构成。

对上述差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对外开放水平和重要事件等都对区域的差异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仅仅是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如何从深层面探讨区域之间差异的机理和形成机制是有待下一步继续研究。

[1]Wanhill S.Peripheral Area Tourism:a European Perspective[J].Progress in Tourism Hospitality Research,1997,(1):47 -70.

[2]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61(12):1271 -1280

[3]Tosun C,Timothy D J,Ozturk Y.Tourism Growth,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Turkey[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3,11(2):133-161.

[4]陈莉,张虹鸥,薛国勇,等.福建省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5):103 -110.

[5]郑鹏,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MATLAB的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的时空差异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2):78 -83.

[6]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3):406 -410.

[7]郭金海,韩雪,罗浩,等.省域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及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131-135.

[8]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3):69 -74.

[9]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01,16(6):44 -46 .

[10]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0-34.

[1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25-328.

[12]李红波,李悦铮.海南省海洋旅游发展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10):109 -112.

猜你喜欢

泛珠三角区域间沿海地区
论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困境及其应对路径
海陆风对广东沿海地区秋冬季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遗憾的美 2018年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闭
试说幼儿园区域间各个区角学具制作与环境布置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泛珠三角区域环境法治的联动建设
沿海地区输电铁塔防护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
外电入鲁后山东电网与互联系统区域间功率交换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