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印度洋——“维克兰特”号下水与印度的航母战略

2013-09-12守望者

航空世界 2013年10期
关键词:兰特维克印度洋

文/守望者

“不论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通向7个海的要冲,21世纪世界的命运将在印度洋上见分晓。”这是美国海军著名战略家马汉说过的一句名言。印度人多年来信奉这句话,一直大力发展远洋海军。而航空母舰是远洋海军必不可少的装备,要想控制印度洋,必须装备航空母舰。对这一观点,印度也坚信不疑。

“维克兰特”号的重生

2013年8月12日,印度首艘国产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在印度南部港口科钦正式下水。该舰采用了印度专为航母研制的高强度船用钢,还安装了印度本国制造的声呐、电子设备与软件系统。原印度海军参谋长苏里什·梅赫塔上将称:“印度最大的收获是这艘军舰是本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如果要成为超级大国,印度就必须具备自行建造这种规模舰艇的能力。我们将建造更多同级别舰艇。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印度成为了美、英、俄、法之后第五个(自行)建造中型航母的国家。”

印度的自产航母计划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展开,当时规划建造两艘航空母舰。第一艘将在法国的技术支援下完成,排水量2.8万吨,航速30节(55.5千米/小时),采用滑跃式甲板,可以搭载短距/垂直起降飞机。该舰原计划在1993年生产,1997年服役,以接替原来的旧“维克兰特”号航母(由二战时英国皇家海军的“尊严”级航母第5艘“大力神”号改建)。但是印度的造船业实在不提气,难以承担大型舰艇和武器装备的研制任务,并且当时印度的军费严重不足,所以又改为建造类似于意大利 “加里波第”号的轻型航母。最终,这个方案流产了。

印度自产航母梦想直到90年代末期又开始重新构造。1997年旧“维克兰特”号航母如期退役,印度只剩下“维拉特”号航母。而一艘航母不符合印度海军的战略需求,对印度海军的整体作战影响太大。1999年,印度议会同意了研制轻型航空母舰的计划,海军将这个计划称为“防空舰”(ADS),当时计划舰名为“蓝天卫士”号。舰载机备选机型有俄罗斯的米格-29K、国产LCA“光辉”战斗机舰载型、英国“海鹞”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等。该舰采用了滑跃式起飞甲板和拦阻索装备,岛式舰桥位于舰上右舷,装有电子设备和“顶板”三坐标雷达。舰桥后是一部大型起重机。由于尺寸的狭小,该舰的起飞甲板和降落甲板大部分重合(类似X型)。从这一点来看,印度人要想同时起飞和降落舰载机有点难度。

下水仪式前的“维克兰特”号航母。

“维克兰特”号航母模型

多国“混血儿”航母

印度人当年真心希望自己把航母造出来,但实力有限,只好寻找外援。虽然印度与法国和西班牙之前有过联系,但最后选择了造出过两艘航母的意大利,希望借助意大利人丰富的航母制造经验。2004年印度国防部与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签署了有关航母设计的协议。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与印度科钦造船厂签署了两项合同,一个是舰体设计和主机搭配,另一个是关于内部构造和电力设备的方案,合同期限为两年。意大利专家需要待在印度直到这艘航母下水为止,此后还需继续提供技术支援。

该航母原定排水量为32000吨,但是印度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嫌弃这个家伙太小了,所以命令海军重新修订航母方案。新方案的排水量增加到40000吨,舰长252米,舰宽58米,吃水为8.4~12米。该舰采用双轴推进,发动机为4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LM2500燃气涡轮发动机。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已经买下了LM2500燃气涡轮及的制造权,但是能否制造出来,到今天都是一个未知数。4台发动机总功率为108000马力(79480千瓦),航速达到了28节(51.8千米/小时),续航力为15000海里(24000千米),自持力为45天,全舰人员1400人,其中军官160名。

该舰搭载的24架舰载机中,有米格-29K 12架,反潜直升机10架,预警直升机2架。虽然“蓝天卫士”是印度国产航母,但是由于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很多舰上设备无法国产。最终国产航母变成了超级混搭:意大利负责舰艇的设计,俄罗斯负责提供钢材的制造方法和舰载机,以色列提供“巴拉克”防空导弹,美国人提供主动力单元,芬兰人负责发电机组……

美好的愿望

虽然说“维克兰特”号暂时是一个混血儿,但这毕竟是二战后亚洲第一艘自己生产的真正航母,在下水之日起到服役后,就印度海军实现大跨越的成功之日。如果“维克兰特”号正式列装,加上现役的“维拉特”号航母和即将列装的“维克拉马蒂亚”号(原俄罗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目前正在俄紧张改装),印度将提前完成了3艘航母的计划。加上后续的造船计划,印度海军的规模不仅在亚洲将位居前列,在世界范围内也会名列前茅。

印度人愿望是美好的,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航空母舰战斗群,除了航母本身外,还应拥有强大的护卫舰只,才能发挥整体战斗群的作战效能。而这恰恰是印度海军的短板,辅助护卫舰艇的质量和数量,都很难满足航母战斗群的编队需求。印度海军现役的战斗舰艇,不论是“德里”级驱逐舰,还是老旧的“卡辛”级驱逐舰,数量上严重不足,难以为航母提供有效护航。本国制造的“班加罗尔”号驱逐舰,在船坞工厂里泡了8年了都没动静。唯一堪用的俄制“塔尔瓦”级护卫舰,数量也只有3艘。印度自产的“戈达瓦利”级护卫舰排水量小,难以承担航母编队的护卫任务。

下水仪式中的“维克兰特”号,舰上装饰风格很像印度花车的风格。

8月12日,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在南部港口科钦下水,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出席下水仪式并讲话。

出席下水仪式的印度政要。国产航母寄托了印度在海洋战略上的野望。

“维克兰特”号尚未安装岛式舰桥,舰尾部分也未完工。

“维克兰特”号舰艏的滑跃式起飞甲板。

美国海军F/A-18战斗机与印度“海鹞”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美洲虎”战斗轰炸机编队飞过 “维拉特”号航母上空。

航母的战略困局

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列装了轻型航母的北约国家,战时是与美国协同作战,可以利用美国的航母提供强大的空中保护伞,防空任务并不迫切。而印度的航母编队是独立作战,必须依靠自身来进行防空。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中小型航母的防空作战力量,是印度航母战斗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相。

目前,印度航空母舰战斗群面临着以下难题:

预警侦察。美国和法国航母战斗群编队中,拥有完善的预警侦察能力,预警机提供300海里(480千米)以外的战情信息,护航舰艇提供较近距离的预警侦察。比如,每支战斗群内拥有4~6艘的“宙斯盾”级驱逐舰/巡洋舰,对空搜索范围可达350千米,能同时监控500个目标,并且具有自动跟踪、识别、攻击的能力。印度海军尚没有与“宙斯盾”系统类似的相控阵雷达系统。

抗饱和攻击能力差。与美国和法国的航母战斗群相比,印度不仅缺乏相控阵雷达系统,舰空导弹的攻击能力也跟不上,难以应对饱和攻击。美法航母编队的护航舰艇,其“宙斯盾”系统的反应速度快,主雷达从搜索方式转为跟踪方式仅需0.05秒,能有效对付作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它的抗干扰性能也很强,可在严重电子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在反击能力方面,该系统作战火力猛烈,可综合指挥舰上的各种武器,同时拦截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个目标,还可对目标威胁进行自动评估,从而优先击毁对自身威胁最大的目标;可靠性高,它能在无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在海上连续可靠地工作40~60天。而印度海军作战舰艇的防空、反潜能力都比较落后,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防空导弹射程近,反导能力弱。印度海军水面舰艇拥有的防空导弹中,最先进要数以色列的“巴拉克”防空系统。该系统最大射程为25千米,对抗反舰导弹攻击的能力差。印度海军花了4亿美元从以色列拉斐尔武器发展局买的“巴拉克”舰载近程武器系统,采用了8联装垂直发射系统,能够提供360度范围的全方位防空火力,“维拉特”号航母就配有这个系统。但 “巴拉克”系统造价高昂,且实战记录不佳。“巴拉克”系统服役至今,未能成功拦截过一枚反舰导弹。反而在2006年以色列入侵南黎巴嫩的“正义行动”中,真主党武装用“卡萨尔”反舰导弹击中以色列海军“萨尔”5型护卫舰“哈尼特”号,造成4名水兵死亡,舰上的“巴拉克”系统没有任何的反应。

舰载机。无论是印度采购俄罗斯的新航母还是自己建造的航母,主力舰载机都选择了俄制米格-29K战斗机。理论上,这款战斗机可使用8种空空导弹、25种空对面武器,其中包括R-77远程空空导弹、R-73 RDM2近距格斗型空空导弹和Kh-31A2反舰导弹等。下一步的武器测试将包括亚声速的Kh-35、超声速的“氖”导弹以及“布拉莫斯”反舰导弹。但问题是,这些导弹的挂载试验都是在陆地机场进行的,战斗机的起飞滑跑距离不受限制。如果利用航母的滑跃甲板起飞,米格-29K的武器携载能力很值得怀疑。根据俄罗斯的苏-33在“库兹涅佐夫”号的使用情况,该机的挂载能力为2枚R-73近程空空导弹、4枚R-27中程空空导弹。滑跃式起飞的舰载机载弹量受限,无法有效为编队提供持续的防空火力,对海/对地的攻击能力也同样难以发挥。

印度现阶段的主力舰载机米格-29K。

印度国产LCA“光辉”战斗机的舰载型剪彩仪式。

现实的对手与战略目标

要说印度海军的老对手,那自然就是巴基斯坦。目前的情况,巴基斯坦海军除潜艇以外,水面舰艇远不是印度的对手。从现实威胁的角度出发,印度海军应该在反潜和两栖攻击方面加强。战时可以执行占领卡拉奇军港等登陆行动,从侧面包抄巴基斯坦。这样就使得巴基斯坦时刻需要提防印度从海上打过来,从而增强对巴基斯坦海军的威胁。但是印度海军却在大力发展适合远洋作战的航母,海上战略目标就不仅仅是巴基斯坦了。

印度航母与其他国家航母等比例侧视图。

印度的战略目的是将印度洋变为自己的内海。而要想控制印度洋,则首先要控制印度洋东面的孟加拉湾和西面的阿拉伯湾。因此,印度海军必须有能力向上述海域派出两艘航母,同时还要拥有第3艘航母作为替换与战时支援。为了实行海洋控制,印度确定了以本土为中心,向远洋实施控制,确保印度洋外海上利益的战略目标。为此,印度把印度半岛以外的700海里(1295千米)划入到了印度洋海域。印度政府甚至认为很有必要把海军的势力扩张到更远的地方,为未来印度海军走向太平洋做准备。所以,印度海军一直保持着一种强大的姿态,并积极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等亚太地区的海上力量寻求合作。这种积极谋求地区霸权的野心,也是印度十年来不断发展航母的重要原因。

在印度洋的范围内,海上找不到可堪匹敌的对手,也没有对印度构成战略威胁的力量。那么,印度的对手是谁呢?借助美国在亚太地区围堵中国的战略插手太平洋事务,以此来牵制中国,减轻两国陆地领土划界问题的战略压力,恐怕就是印度私下里打的小算盘了。目前,印度这种借势而为的战略似乎比较讨巧,但从长期来看,未必能持久。

印度第2艘国产航母“维莎尔”号的艺术想象图。

印度洋位于中东石油产地和太平洋的中间,是重要的国际石油通道,也是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必须控制的重要节点。随着美国完成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印度海军的发展和对印度洋的控制欲望难免不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与碰撞,除非印度将自身的发展完全纳入到美国的战略体系中。但这又与其独霸印度洋的战略目标相悖,这一点非常值得印度深思。

从短期来看,印度在没有现实威胁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航母,追求海上强权,必然会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不安,并在南亚次大陆上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潮。由此带来的地区动荡局势,也必然会影响到印度的经济发展,恐怕也不符合印度自身的利益。

猜你喜欢

兰特维克印度洋
我体内的DNA好好的,怎么就需要修复了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托马斯·赫斯维克简介
去印度洋
你很快就会长高
印度洋上接“嫦娥”回家:远望3号船精确测控探月三期试验返回器顺利再入返回侧记
心如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