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的临床合理应用性

2013-09-11张艳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4期
关键词:剂型药效口服

张艳萍

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的临床合理应用性

张艳萍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剂型和不同的给予途径的临床合理应用性。方法 通过对临床不同药物剂型和不同给予途径产生的不同药效的分析,以探讨合理的给药途径。结果 目前临床上的药物剂型主要包括注射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栓剂、软膏剂以及气雾剂等;给药的途径主要包括静脉注射、注射用药、口服给药以及舌下给药;同一药物给予不同的剂型治疗所发挥出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由于药物剂型复杂,并涉及到多种方面的内容,药效也会随着药物剂型的不同和给药途径的不同而改变,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用遵循用药原则,以提高疗效。

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合理应用性

众所周知,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与临床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同一药物因剂型或(和)该药途径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疗效。药物剂型的因素较为复杂,涉及到药剂学、生物剂学、药物化学等多种学科的因素,而许多临床医生和护士药学背景不足,且医疗机构对于剂型因素和合理用药的关系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就针对这个问题对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探讨,以为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足癣患者100例,患者均经真菌镜检确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年龄介于19~52岁之间,平均(25.2±4.1)岁;病程介于2~8个月,平均(4.0±2.1)个月;患者主要表现出趾间红斑、脱屑、皲裂和浸渍,伴瘙痒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特比萘芬乳膏外用,2次/d,治疗7~14 d;观察组则应用特比萘芬喷雾剂喷于患处,2~3次/d,治疗7~14 d。

1.3 疗效标准 ①痊愈:真菌镜检阴性,症状彻底消失;②显效:真菌镜检阴性,皮损大幅消退,症状基本消失;③好转:真菌镜检阳性,症状缓解;④无效:上述无明显的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目前临床上的的药物剂型主要包括注射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栓剂、软膏剂以及气雾剂等;给药的途径主要包括静脉注射、注射用药、口服给药以及舌下给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41/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n(%),%]

注: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临床常见的药物剂型

3.1.1 注射剂 注射剂具有剂量精确、作用迅速以及疗效确切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

3.1.2 片剂 片剂具有剂量准确、携带方便、性状稳定的特点,现阶段的片剂主要包括素片、包衣片、泡腾片、咀嚼片以及口含片,然而婴儿以及昏迷患者人群不可吞服片剂。

3.1.3 胶囊剂 胶囊剂主要将药物包裹在胶囊之内,不仅能够将药物的味道掩盖,同时能够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稳定性,促进疗效发挥。

3.1.4 颗粒剂 颗粒剂具有易溶化、颗粒小以及味甜的有点,受到青少年儿童的青睐与喜爱,通常颗粒剂又分为泡腾型、混悬型以及颗粒型。

3.1.5 栓剂 栓剂型药物主要应用于昏迷、呕吐以及儿童患者。

3.1.6 软膏剂 能够利于药物渗透进入皮肤内,进而产生明显的药物作用,部分药物能够通过透皮吸收而发挥出全身性的治疗效果。

3.1.7 气雾剂 气雾剂型药物能够在皮肤、呼吸道等发挥局部作用。

3.2 给药途径

3.2.1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给予方式之一,其具有起效快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长时间的输液造成的静脉炎、肺动脉炎等并发症的的发生,还有可能导致体内的菌群失调。

3.2.2 注射用药 注射用药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因其具有剂量准确、药效迅速的特点。

3.2.3 口服给药 一般口服给药的产品性状较为稳定且方便,但缺点是起效慢,部分药物会受到胃酸等作用破坏药效。

3.2.4 舌下给药 舌下给药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如米索前列醇在产妇中的应用,其可在产妇娩出胎儿后通过舌下含服药片的形式,达到防治产后出血的目的。

3.3 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同一种药物因剂型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且相同的给药途径但药物剂型不同,在体内的起效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疾病的性质、特点以及患者的年龄以及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如患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行静脉滴注,以免加重患者心肺功能的负担;又如一些药物在肌肉注射后吸收缓慢且不完全,因此临床中应改变给予途径,如奎尼丁、地高辛等药物;又如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具有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浓度大于血液浓度的特点,因此其最好可选择气雾吸入的给药方式,同时还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某些药物改变剂型还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如消炎止痛药最早为片剂型,但由于吸收较差,且对胃肠的刺激较多,因此后来改为了胶囊型大大减少了其对胃肠刺激的副作用,同时疗效满意[1]。再如试验发现,肠溶剂型对胃黏膜的影响优于普通型,因此将阿司匹林片改为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可使药物在肠道中释放、吸收,大大减小了对胃部的刺激[2]。

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为药物在剂型的制备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现代生物药剂学认为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药效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给药剂型中的一个新分支是生物黏膜给药系统,其按制剂作用于人体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鼻腔黏膜制剂、口腔黏膜制剂、眼部黏膜制剂、直肠黏膜制剂等[3]。临床中不同的给药途径也对安全性产生影响,其中临床普遍认为口服是最安全、方便和经济的用药方法,但是当口服不能到达特定的药效或由于药物本身的性质不易在胃肠道吸收等原因时不宜采取口服给药的方法。同时儿童在口服药物时还可根据小儿疾病的特点给予滴剂、散剂、胶囊剂以及混悬剂等[4]。

同时在给药途径的选择上还应根据患者的依从性给予合理的给药途径。药物的口味、冶炼方案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一般非注射给药途径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包括口服、鼻腔、直肠以及肺部给药途径等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普遍少于注射给药带来的不良反应[5]。

本次研究发现应用特比萘芬喷雾剂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应用特比萘芬乳膏的治疗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应用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疗,患者手部一旦接触其他的异物时其药效将会降低,同时病患将药膏涂抹趾间后,脚趾的药膏易被袜子所吸收,而应用特比萘芬喷雾剂治疗则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状况,有效提高药物的吸收率。

综上所述,不同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均影响临床药物疗效的发挥,因此临床医生应充分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剂量疗效。医院可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以给临床医生以指导,对于临床上一些将验证确实有用的用药方法,药师可给予理论上的支持,并权衡利弊来对医生进行指导,以更好为患者、为病情需要服务。医院在这些方面也应做好协调作用,以使药师与医生、护士之间合作配合,并加强用药环节的管理,以提高医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增加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并对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也具有重要作用。

[1] 孙远南,倪慧.我院开展药学咨询工作的分析和体会.中国药业,2011,20(4):62-63.

[2] 李天媛,王祥鑫,董林燕,等.浅谈儿童的合理用药.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15(12):63-64.

[3]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编委会.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3-124.

[4]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58-459.

[5] 朱理敏,黄宪衍.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探讨.新药与临床应用,2010,15(1):236-237.

450000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剂型药效口服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4种杀虫剂对草莓叶螨的田间药效研究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药效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彝药传统剂型——食补剂概况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