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分析

2013-09-11吴学志朱海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4期
关键词:肋间肺叶鳞癌

吴学志 朱海文

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分析

吴学志 朱海文

目的 分析研究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使用常规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对比分析

近年来,电视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逐渐被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本文回顾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情况,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照,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8例,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53~79岁,平均(64.2±6.4)岁,腺癌14例,鳞癌8例,腺鳞癌6例。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3~80岁,平均(65.3±6.0)岁,腺癌11例,鳞癌6例,腺鳞癌3例。所有患者肿瘤分期均在T1~2N0M0之间,术前经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排除转移患者,术前检查为肺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最终诊断依据。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依据《内科学》中对肺癌的诊断依据诊断[1]。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侧卧位,在患者肩下垫枕。胸腔镜套管的切口位于第8肋间腋后线,长度约为1.5 cm,肩胛下角线第8肋间做1.5 cm的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口,在患者第5肋间腋前线做一个长度为4 cm的切口作为操作孔,便于仪器的进出和标本的使用,本操作不需要放置开胸器,不牵开肋骨,所有操作过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不借助前侧的小切口观察,如果在手术过程中遇到患者的叶间裂分化不全的情况应先处理患者的肺静脉,再切断支气管,最后将患者的各级肺动脉分支和肺叶放回到适当的位置,沿分裂不全的肺叶裂处用内径直线缝合切开器切除肺叶,放入标本袋中,从侧操作孔中取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肺叶切除术治疗,取常规侧卧位,并给予全麻,于其患侧作一约20 cm的切口,将前锯肌保留,自第5肋间进胸,将切口撑开后进行肺叶切除术,并按照常规方法对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2]。

2 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传统开胸手术一般切开较长,损失较多肺功能,出血量大,还可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等遗留症,给患者心理带来极大负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微创手术的一种重要方式,可有效减少胸腔内器官组织的损伤。此外,淋巴结清扫已成为标准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证实,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达到开胸手术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效果[3]。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满足治疗要求的同时,具有安全、微创、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及生存率高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1] 胡品津.内科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94-104.

[2] 李泽树,杜雯,杨建国.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26例早期肺癌的体会.实用癌症杂志,2010,25(6):608-609.

[3] 杨帆,王俊,刘军,等.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与开胸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4):344-346.

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

猜你喜欢

肋间肺叶鳞癌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128层螺旋CT显示肺叶间裂的最佳重建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