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培养小学生音乐课学习兴趣的思考

2013-09-08

文教资料 2013年1期
关键词:音乐课情感音乐

许 丹

(常州市东方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0)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以其特殊的力量有力地促进着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人的素质培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听音乐、欣赏音乐做铺垫。这些都是学生素质培养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加强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音乐一直被视为副课,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一块板、一架琴”成为了传统小学音乐教育的真实写照。教师即便教一些乐理知识,教得也非常死板,教学内容单一,这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不相符合,很可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当前小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压制性学习大于兴趣性学习,被动参与大于主动参与;教师主导大于学生主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自然也得不到增强,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只有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促使人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要产生兴趣,关键在于培养。只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它,进而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从下面几方面做起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学生参与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会很容易就产生一种音乐与自己不相干的印象,进而缺乏学习音乐的兴趣,一旦原动力缺失,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创作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亲自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才会感受到音乐之美。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更不要谈兴趣了,因此,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事实上,学生参与教学蕴涵着很重要的现代课程理念,即:活动、民主、自由。学生积极和有效地参与音乐课堂,其学习心态就很容易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这就是兴趣,而当学生的心态转为“我能学”时,说明兴趣已经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体验和信心的提升,此刻,由于信心的作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将继续膨胀,从而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倡导学生参与课堂,在亲身体验过程中,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彰显个性、提升能力。

从操作层面上讲,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也就是说,音乐课应当以“活动”为中心,用“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行协调,使学生身心协调地成长、发展各种能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如此,学生方能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一切音乐活动。

二、合理评价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兴趣,尤其是初始兴趣的维持都存在一定的时限,大多数教学一线的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课题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如何“激发”上,却忽略恰恰是更为重要的“维持”,没有“维持”兴趣的手段,即使兴趣被“激发”,也必将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因此,如何用合理的评价手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持久化是非常重要的。

纵观目前音乐教学,我们可以归纳出常用的两种音乐教学评价手段(见下表):

分类 常用手法 优点 不足教师成为了唯一的评价主体,且语言 “嘿 嘿,你 真 棒!”;“不有利于培养学 评价方法缺少针对性,长期使错!”“很好!”…… 生的自信心。 用,并不能从根本上对学生有所帮助和促进……期末考试时,唱一首歌,关注音乐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对或者表演一段舞蹈等,教 于学习的过程重视不够,无法关考核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易于操作。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难以判断现场评分…… 出学生在一个学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

由表可见,当前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目标简单和评价方法单调等问题,教师经常通过简单的评价手段控制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总体上成为了学习的受体,没有主动的意识,也没有主动的权利,被动接受知识,不能主动参与探究,这样的评价方式,足以将一个对音乐充满兴趣,满怀激情的学生转变为一个得过且过混日子混分数的学生。要想扭转这种局面,除了要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外,必须改革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发挥评价的激励、改善和促进作用,将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为了适应新课改新理念,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一线的教学者必须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小学生音乐多元素养发展性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合理的评价方式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时效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任何形式的、在任何时间进行的课堂评价,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他们进步。对音乐学科而言,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多视角切入音乐学习,设计多种促进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评价方法,积极肯定学生的优势,促其不断发展特长,如此必将大大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而使初始的更接近于“新鲜感”的“兴趣”慢慢内化为学生“实现自我”的“内驱力”。

学生参与式评价的想法源自美国教育体系的传统做法,即不仅用评价来量化学生的学业表现,同时也使用评价来促进或引发学习行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①。这样的学生观,能够使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如此一来,学生会因为这种能彰显其优势的评价方式的存在而爱上这门学科,进而不断地“巩固”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三、情感体验能延伸学习兴趣的维度

文艺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这么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即脱离了生活的艺术即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有太长久的生命力的,因为,艺术的生命来源于受众有切身体验的生活情感。各种艺术都是情感的组成部分,艺术形式是情感的表达形式,艺术能更为强烈地表现出人的情感变化,而此刻情感就成为了艺术表现的灵魂和核心。艺术的形式和技巧为情感的表达奠定了基础,而情感的表达给予了艺术以灵动的表现和深层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此为根据,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情感体验能够成为延伸音乐学习兴趣维度的有力支撑,试想作为音乐受众的学生在音乐中发现了自身的生活体验,怎么能不对音乐充满热爱呢?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没有情感的音乐难以称之为艺术,对音乐的理解和处理不仅仅是要提升演唱技巧,更是要学会表达和演绎音乐中的情感。音乐的情感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深刻地体验到的,也不是人人都能恰当表达的。各种不同体裁、类型、风格的音乐表达的情感会全然不同,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会学生体验歌曲中蕴涵的情感比教会学生歌曲曲调和演唱技巧更为重要。感知和理解音乐情感是音乐审美的开始,对情感的准确把握将会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这样学生才能进入到更为完整的审美情境中。因此,情感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并在情感教学中给予学生相应的影响力度。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相应的音乐情感和音乐技能两方面都应进行培养,充实、深化音乐教学内容,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不仅是在所有中小学开设音乐课,普及识谱、视唱或乐器演奏、歌咏活动等,而且,还要从音乐教育观念的根本革新入手和出发,以新的教育思想、内容、方式去取代旧的教学模式。中小学音乐教育普及与提高,首先要培养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能使他们从音乐中得到真正的乐趣,能使他们学会欣赏、感受和识别各种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的文明,能从音乐乐趣的体验中,音乐文明的享受中,得到性情陶冶,精神的冶炼,培养自己性格的温和与坚毅,以及和他人相处的和谐与融洽,这样,才可能达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说的主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游记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主要形式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艺术美丽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②。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但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些,首要的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对教师而言,这一过程是艰苦的,对于音乐课的教育,教师更应该多学习,多了解,多反思,多总结,用好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对音乐课产生兴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音乐课。

注释:

①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

②赖得胜.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A].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7.

[1]黄金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8).

[2]蔡永玲.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3).

[3]王婉莹.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林区教学,2011(8).

[4]孙艳兵,王萍.音乐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9).

[5]音乐课程标准解读[A].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

[6]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严先元.怎样引导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方式[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赖得胜.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A].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猜你喜欢

音乐课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