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013-09-08

种子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鲜薯加工业种薯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产业缺乏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

马铃薯产业链长,涉及农业、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等,包括研发、种植、产后处理、贮运、加工、废弃物利用等多个复杂环节,由于条块分割、信息交流不畅和部门利益等问题,整个产业缺乏整体规划,各环节在规划、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严重脱节,如种植业的专用薯生产与加工业原料供应之间的关系始终无法解决,严重制约整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科技支撑力度差,技术储备少

由于行政上的条块分割,多头投入、局部投入重复,难以形成有效的、分工明确的科技支撑体系,马铃薯的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脱毒技术、病虫害检验检疫技术、大田生产管理技术、贮藏技术、加工产品、加工废弃物利用污染控制等研发缺乏有效组织、协调和投入,导致新品种选育难以有重大突破,种薯生产技术效率差,缺乏有效的抗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技术、水肥利用技术、贮藏运输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等。

种业规模小,标准化水平低

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技术研发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原原种产能大,而商品薯生产用种薯供应严重不足,限制了整个繁育体系最终效应的发挥,估计优质种薯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0%左右。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种薯相关的标准和规程,行业部门加强了生产经营的管理,但整个种薯生产未建立系统、有效的质量检测和监控,尤其是田间繁殖过程中没有专业性的病虫害检测队伍。因此,大多数种薯生产者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条件进行质量自检,国家标准难以执行,难以保证其种薯质量。

目前种薯市场流通监管缺失,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和伤农损农坑农事件不断发生。种薯营销未实行合格证制度,种薯经销商、购买者和种植户难以判断质量的优劣,售后服务缺乏,假冒伪劣种薯受害者损失巨大。

种植技术粗放,主产区单产低

尽管脱毒种薯生产已遍布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但目前优质种薯的覆盖率却很低,仅为25%左右,大部分农户还是使用自留种薯。种薯生产体系缺少权威部门的规划、管理、协调和系统的质量监控,各环节间缺乏衔接,现有投资大多在劳动力需求多、耗能大的组织培养和原原种生产环节,对田间种薯生产环节的基地建设、

主产区75%在山区坡地,土壤瘠薄,农田设施差,栽培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低;早熟和规模化种植投入高,过度利用水资源和施用化肥农药,引起土壤、环境和生态等问题;整体上机械化程度低,耐用适用中小型机械缺乏,大型机械依赖进口;生产上缺乏适用优质高产生产技术,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频繁发生,防控能力差,种植者缺乏技术培训。

产后处理粗糙,贮藏损失大

鲜薯产后清选、分级、预贮等技术几乎空白,收获后处理技术粗糙,导致商品性差、附加值低。尽管近几年来贮藏能力有所增加,北方马铃薯鲜薯贮藏能力接近总生产量的50%,但总体上贮藏能力不足,贮藏设施简陋,绝大部分为农户规模的简易贮藏窖(库),管理技术水平低,损失大。

加工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

加工业缺乏科学规划,加工能力结构性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为低附加值的淀粉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薯片薯条等产品与我国老百姓的饮食习惯不符。现有加工企业5 000多家,但绝大多数规模较小,工艺落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加工关键装备制造企业整体研发能力偏弱,关键技术多以模仿为主。加工业与种植业脱节,原料供应和加工生产不稳定,整体经济效益较差,尤其淀粉加工原料的低价格与鲜薯高价格、种植户期望高收益间的矛盾严重。

其他问题

整个产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合作组织不规范,服务功能差,市场营销能力较差;物流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宏观指导,应对市场波动能力弱,容易引起结构性过剩;消费观念有待于转变。

猜你喜欢

鲜薯加工业种薯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美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认证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贵州马铃薯种薯体系构建与发展思考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
贵州鲜薯走向大江南北
贵州:马铃薯大省地位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