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源外来词教学初探

2013-09-05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外来词音节日语

牛 振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1400)

学界愈来愈重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在汉语词汇的集合中,外来词由于其来源、意义、构成形式等方面的特殊性,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对外汉语外来词教学实效性,有必要结合汉语外来词研究的丰硕成果,针对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和不同来源的外来词,进行国别化教学研究。日源外来词数量众多、对汉语影响深远,根据日源外来词的特点及其汉日表达形式的异同,研究对日源来词教学方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就此进行探讨。

一、日源外来词数量多,对汉语影响大

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汉语和汉字对日本的语言和文字影响很深。但在现代汉语形成阶段,汉语吸收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在刘正土炎等(1984)编著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中,日源外来词共有889条,占词典收词总数的11.1%。而据顾江萍(2007)的研究,日源外来词有2257条。从数量上看,日源外来词的数量仅次于英源外来词。从所属的知识类别来看,19世纪以来的1966条日源外来词(顾江萍,2007)中,属于日常生活类的共675条,占总数的34.3%;属于社会科学类的共946条,占总数的48.1%;属于自然科学类的共345条,占总数的17.5%。日常生活类和社会科学类的词语数量多、使用频率高,目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这些词语对汉语使用者和学习者来说都十分重要。

日源外来词有些是从中国输入日本后又回流到汉语的回归词,有些是日语中利用汉字或者日制汉字创制的汉字词,其中借形词占绝大多数。在《汉语外来词词典》所收的889条日源外来词中,有850条为借形词(钟吉娅,2003)。这些日源借形词在进入汉语时,大多数保留了自己的书写形式和意义,只是语音被使用者按照汉语的习惯汉化了。它们在汉语中几乎没有重复的异体,稳定性很高。书写形式的稳定,使它们在汉语中非常活跃。史有为(2000)经过研究认为,以借形类日源外来词为代表的借形词在使用率方面高出借音词70%。

而且,这些词语对汉语产生了深远影响。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日源外来词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数量,还对汉语词汇的构成与发展、汉语语法的发展和文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日源外来词进入汉语之后,一些合成词构成成分的语义进入汉语并影响汉语,构成了一些新的合成词。例如“屋”,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中均没有表示营业场所的义项。受日源外来词“花屋、八百屋(蔬菜店)”等词语的影响,20 世纪后期汉语产生出了大量的由“屋”构成的合成词。如冰屋、饼屋、咖啡屋、发屋、发型屋、精品屋、时装屋、洗脚屋、鞋屋、面包屋等。“屋”可以表示营业场所,用作店名,增加了新的义项。

一些日源外来词的词缀或词根被现代汉语吸收,成为能产性很强的构词成分,构成了很多合成词。现代汉语词汇中凡是词尾为“化”、“式”、“风”、“热”、“族”、““炎”、“力”、“性”、“界”、“型”、“感”、“观”、“线”、“论”、“率”、“度”、“品”、“者”、“作用”、“问题”、“时代”、“社会”、“主义”、“阶级”等的词语,词头为“超”、“准”、“真”等的词语,要么是日源外来词,要么是使用者仿照日语构词法创制出来的新词语。仅以“风“为例,就有帮风、厂风、车风、城市风、吃喝风、辞职风、搭卖风、作风、单干风、党风、倒风、店风、赌风、发谣风、翻案风、返城风、浮夸风、跟风、共产风、挂妖风、观风、官风、管风、国风、画风、会风、家风、假风、假冒风、剪刀浆糊风、教风、警风、纠风、军风、侃风、考风、拉风、流风、路风、绿风、魔风、牌风、跑官风、陪风、抢购风、囚歌风、球风、裙带风、萨士风、赛风、三风、商风、社风、时风、市风、睡眠风、索礼风、摊派风、探风、条子风、脱风、歪风、文风、新风、行风、厌学风、医风、艺风、影风、邮风、站风、涨风、涨价风、枕边风、枕头风、正风、政风、追风、资产风、资产阶级香风、走风、中国风、民歌风等合成词。

汉语要表示动作不断持续的状态,一般用“在/正在”放在动词/动词性短语前边表示,也可在动词/动词性短语后加上“中”。受日源外来词的影响,20世纪后期汉语出现了只用“中”放在动词/动词性短语后边的表示方法。例如“运行中”、“建设中”、“营业中”、“休息中”、“学习中”、“讨论中”、“计算中”、“改革中”、“考虑中”、“行驶中”、“加油中”、“会议中”、“通话中”等。

日语利用汉字偏旁,仿照汉字的造字方法创制了一些汉字。少数这种日制汉字进入了汉语并保留至今,例如“腺”、“口寸”、“吨”等字。其中,“腺”字进入汉语后有着强大的构词能力。《现代汉语词典》与《汉语大词典》中收入了很多由“腺”构成的合成词,例如扁桃腺、臭腺、毒腺、耳下腺、汗腺、颌下腺、甲状腺、泪腺、蜜腺、皮脂腺、前列腺、乳腺、乳腺炎、腮腺、舌下腺、腺、肾上腺、生殖腺、唾腺、唾液腺、胃腺、腺病、腺胞、性腺、眼腺、胰腺等等。

日源外来词在词汇、语法和文字等方面对现代汉语产生的巨大影响,对日本学习者学习汉语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日源外来词的特点,结合汉日语言的对比分析以及日本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探讨科学、有效的对日外来词教学方法,有助于日本学习者更好更快地掌握汉语外来词,也有助于日本学习者学习其他汉语词汇。

二、汉日比较法

日源外来词以借形词为主,似乎日本学习者的学习任务不大。但是,借形类的日源外来词在进入汉语时只是书写形式和意义被汉语吸收,其读音还是按照汉语的习惯来读的,和日语差别很大。而且,经过汉化,借形类的日源外来词的书写形式和意义也与来源词有所不同。所以,通过汉日语言的比较分析,研究日源外来词在汉日语言中形式与意义的异同,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将会有效地避免学习者产生偏误,提高学习效率。

(一)读音的对比

日源外来词与其来源词在语音形式上的差别很大,大多数词语的音节数量减少,呈现以双音节为主的特点(这是日源借形词多数由两个汉字组成以及现代汉语一字一音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原有的语音形式会被汉语语音形式完全替代或者局部替换。

表1 部分日源外来词汉日读音对比(一)

表1所列词语的汉日语音形式差异较大,所有词语的日语读音的音节数量都比其汉语读音的音节数量多,其汉日读音的构成音素也多有不同。尤其来源于反映日语自身读音的日制汉字词和日语训读汉字词,比如表1中的口寸、吨、腺、广场、手续、取缔、读本等词语,它们与汉语中的汉字读音没有任何关系,在进入汉语后,其语音往往会被汉语语音彻底替代。即便是来源于日语音读汉字词的词语,它们的读音与古代汉语中汉字词的读音存在着对应关系,汉日语音的历史演变使其汉日语音形式也存在不小差异,例如表1中的内阁、能力、气质等词语。

即使是汉日读音音节数目一致的日源外来词,其读音也存在着差异。例如:

表2 部分日源外来词汉日读音对比(二)

临床 rinsyou 2 línchuánɡ 2日程 nittei 2 rìchénɡ 2干事 kanji 2 ɡànshì 2投机 touki 2 tóujī 2自由 jiyu 2 zìyóu 2

表2中的巨匠、临床、日程三个词,虽然汉日读音音节数一致,但是汉日读音的构成音素差异很大。干事、投机、自由三个词,来源于日语音读汉字词,汉日读音也有部分音素不同。

日源外来词汉日读音的上述差异应该是对日外来词教学的重点所在。在教学中,要向学习者展示日源外来词汉日读音形式的不同,通过对比分析,让学习者掌握其音节数量的差异或者构成音素的差异,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此外,日源外来词的声调是日本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之一。日语的声调相对简单,在一个音节内没有高低变化,只是通过音节之间的高低变化来表示不同的含义、标识词和词的界限。但是汉语的音节都有相对复杂的声调,汉语通过音节音高的高低升降来区别意义、区别词性、构成韵律。所以,当日本学习者学习汉语时,汉语音节的声调是个难点,不容易掌握且容易遗忘。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习者准确把握汉语四种声调的相对音高,熟习单字声调,夯实学习基础;针对日本学习者受母语的影响,容易把合成词中的声调和语流中的声调误读为平调和降调的突出特点,要加强发音练习,帮助学习者尽早适应汉语曲折多变的语音音高调节活动。

(二)词语构成的对比

日源外来词进入汉语后,受汉语自身特点和表达习惯的影响,词语构成会发生改变。

汉语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为主的格局。受这一规律的影响,日源外来词进入汉语后,部分多音节词语的构成成分会发生改变,词的长度归化为双音节。例如:

表3 部分日源外来词汉日词语构成对比(一)

旅客机 客机小儿科 儿科蓄 池 电池

表3中的左边一列为日源外来词的日语表达形式,都是三音节词语;右边一列为对应的汉语表达形式,都是双音节词语。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这些词语的构成成分发生了改变。这些日源外来词都是偏正结构,在进入汉语时,双音节的修饰成分减去前一个音节(前3行)或后一个音节(后3行),缩略为单音节,整个词语的长度减少到两个音节,以适应汉语双音节为主的特点。

有些日源外来词在进入汉语时,或者由于保留古汉语的表达形式,或者由于汉日语言不同的表达习惯,而与现代汉语的表达形式不一致,这类词语也会逐步汉化。汉化的结果是把日语表达形式中的古汉语或纯日语的表达形式替换为现代汉语的表达形式,词语的部分构成成分发生了改变。例如:

表4 部分日源外来词汉日词语构成的对比(二)

显然,表4中前6行词语的日语表达形式都有古汉语的遗留,如“发见”的“见”,“目次”的“次”,“评判”的“判”,以及下面 3行的休、保佐、妇人等。这些保留有古汉语表达形式的日源外来词在进入汉语后,由于汉语对应的表达形式已经发生变化,经历交融的过程,最终适应现代汉语的表达形式,归化为发现、目录、评价、停业等词语。后10行词语的日语表达形式则都是日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表达方式,比如用“利子”来表示利息、用“海流”来表示海洋。这种表达形式在进入汉语后,同样要受到汉语表达形式的影响,最终演变为利息、海洋、连续剧等等词语。

在教学中,通过日源外来词汉日词语构成的对比,可以更好地帮助日本学习者通过母语来学习汉语外来词,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帮助有一定基础的中高级学习者理解、掌握汉语的特点及其表达习惯,建立起古今汉语词汇以及汉日词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他们深入学习汉语打下基础。

(三)书写形式的对比

日源外来词绝大多数都是借形词,但是这些词在进入汉语时,除少数的原词形与汉语同形的词语外,大多数词语在字形上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汉化。日源外来词汉日异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古代进入日语的汉字多是繁体,而中国汉字在现代经历了很大变化,现行简化字与繁体字差别很大。所以,以繁体书写的日源外来词在进入汉语时,书写形式要被汉语简化字取代。另一方面,进入日语的汉字,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简化,形成日语简化字。但是,日语简化字和汉语简化字经历了不同的简化过程,其书写形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以日语简化字书写的一部分日源外来词在进入汉语时也要被汉语简化字取代。

表5 部分日源外来词汉日字形对比(一)

表5中的前3行词语,日语的书写形式为繁体,汉语的书写形式为汉语简化字。第4-6行词语,日语的书写形式第一个字为繁体,第二个字的字形与汉语简化字的书写形式一致,其对应的汉语书写形式,第一个字被汉语简化字替代。第7-9行词语,日语的书写形式第一个字的字形与汉语简化字的书写形式一致,第二个字的字形为繁体,其对应的汉语书写形式,第二个字被汉语简化字替代。

进入日语的汉字字形也会发展演变,主要的趋势是简化,最终形成了一些日语简化字。日语简化字在进入汉语时,经历交融的过程,最终被汉语简化字代替。例如告(广告)、(图书)、芸(艺术)照(对照)、(单纯)、德育(德育)、(营业)(卖场)、财团)、宣

日源外来词在进入汉语后,经历交融、汉化的过程,大多数词的书写形式被汉语现行字形代替。所以,虽然借形词占了日源外来词的大部分,日本学习者在学习这些词语时,不会立即产生熟悉的感觉,唤醒头脑中的母语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预先把汉字繁体简体,以及汉日异形简化字的对应关系教给学习者,比如-讲、师、-积-极,和-广、-对、卖、-传等。学习者在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学习日源外来词,就能迅速激活已有认知信息,较快地学习、掌握这些词语。

(四)词语意义的对比

日源外来词在进入汉语后,少数词语的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会发生改变,在对日教学中也要重视,避免学习者在运用这些词语时产生不必要的偏误。

日源外来词在进入汉语以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一些词语的理性意义也会发展演变,下面仅举几例。

(1)宅男

“宅男”是日语“御宅男”的简称,在日语中指特别沉迷于美少女类的成人动漫或者游戏的男子。引申指对某特定事物的爱好极端偏执且不与人接触而成天窝在家里的人。进入汉语后,“宅男”多指整日呆在住所不与社会交往,沉迷于电脑游戏、网络、动漫、电视连续剧的男性;也可指一下班就回住所轻易不外出的男性。显然,“宅男”进入汉语后,词义范围扩大了。

(2)写真

“写真”在日语中有摄影、相片的意义。进入汉语后,这一意义引申为人体摄影,特指女性裸体照片。从日语进入汉语,其词义范围缩小,且带上暧昧的色彩。

(3)取缔

“取缔”在日语中的意义是监督、管理,进入汉语后指明令取消或禁止,词义发生了转移。

(4)新干线

“新干线”在日语中指日本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系统。进入汉语后指“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最快消息”(《新词语大词典》,2003),例如“软件新干线”、“中国教育新干线”、“移动新干线”、“医学新干线”、“人才新干线”、“明星新干线”、“电脑游戏新干线”、“海峡新干线”等等,“新干线”已经成为汉语中的流行词汇。但是其意义也发生了转移,已不是日语中的高速铁路了。

有些日源外来词的色彩意义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族”在日语中作词缀时表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含有贬义色彩,由其构成的 “暴走族”、“社用族”等词语都带有贬义。但进入汉语后,“族”字构词能力大大增强,构成了爱车族、飚车族、打工族、发烧族、工薪族等众多词语,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多为中性。

不管是词语的理性意义还是词语的色彩意义发生了变化,都会影响日本学习者对日源外来词的掌握和使用。而且,由于母语知识的作用,这种意义上的变化往往导致日本学习者产生长时间难以纠正的偏误。因此,在教学中要把词语义项的增加与减少、词义的引申与发展、色彩意义的褒贬变化,作为对日外来词教学的重要内容,帮助学习者真正理解、掌握日源外来词在意义上的变化,在头脑中形成记忆,避免由于词语意义变化而产生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学习者认知背景,科学地利用学习者母语这一桥梁,通过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异同比较,有重点地对学习者容易产生偏误的语言点进行讲解和强化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汉语。实践证明,在国别单一班级里,采用汉外对比法能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对日外来词教学来说,在教学中采用汉外对比的方法,把日源外来词汉日表达形式的异同展示出来,以汉日差异和学习者易错知识点为教学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将会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三、词族归类法

日源外来词本身或者其构成成分,作为词根或词缀构成许多汉语词语,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日源外来词中词尾为“化”、“式”、“风”、“热”、“族”、““炎”、“力”、“性”、“界”、“型”、“感”、“观”、“线”、“论”、“率”、“度”、“品”、“者”、“作用”、“问题”、“时代”、“社会”、“主义”、“阶级”等的词语和词头为“超”、“准”、“真”等的词语,直接影响汉语词汇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一系列新词语,这些新词语和影响其产生的日源外来词一样,都可以按照词头或词尾归类为一个个词类,形成词族化现象。在教学中,利用日源外来词和汉语新词语的词族化现象,可以采用词族归类法开展教学。

例如,我们从《汉语外来词词典》等资料中可以找到归化、国有化、进化、净化、理想化、美化、社会化、同化、退化、文化、消化、液化、资本化等日源外来词,这些是日本学习者所熟悉的,利用学习者的认知背景,也很容易引导学习者认知“化”这个词缀。通过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学习者很快就能认识到规范化、女人化、白热化、男性化、集体化、革命化、人性化、一体化、概念化、现代化、工业化、公式化、民主化、简单化、绝对化、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电气化、合作化、企业化、一般化、现代化、商品化、一元化、拟人化、扩大化、具体化、自动化、绿化、丑化、欧化、西化、汉化、净化、恶化、毒化、分化、感化、激化、僵化、强化、淡化、融化、虚化、转化、教化、异化、物化、量化、知识化、年轻化、工业化、乡村化、城市化、电算化、程序化、神秘化、信息化这些词也是由“化”这个词缀和其他构词成分构成的。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两次词族归类:一是日源外来词中的“化”字族词语,一是汉语词汇中的其他“化”字族词语。实现了一次类推:由日源外来词中的“化”字族词语类推到汉语词汇中的其他“化”字族词语。学习者的母语知识被充分利用,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短时间内学习了相当数量的词语。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学习者能够巩固地掌握教学中“化”字族词语的读音、意义、书写形式和用法,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自学其他“化”字族词语。这种批量式的词汇教学方法效果要远远大于单一式的词汇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词族归类法进行词汇扩展,帮助学习者迅速增加词汇量。经过一定时间的词族归类法教学,在学习者已经对汉语的词族化现象有了深刻的认知,基本掌握词族归类的程序后,就可以采用词族归类法引导学习者学习汉语其他词族。例如:

“迷“字族:影迷、舞迷、球迷、书迷、歌迷等。

“盲”字族:球盲、舞盲、乐盲、文盲、色盲等。

“奴”字族:房奴、车奴、孩奴、卡奴、证奴等。

“客”字族:博客、闪客、播客、投资客、水客等。

“秀”字族:脱口秀、时装秀、舞蹈秀、单人秀、双人秀等。

“女”字族:快女、 蛮女、熟女、打女、超女等。

同样,日本学习者在学习超强、超豪华、超爽、超动人、准新娘、准新郎、准妈妈、准爸爸、真英雄、真好汉、真男儿等词语时,也能根据认知背景抽象出“超”、“准”、“真”等前缀。经过类推和归类,学习者能够学习、掌握更多“超”字族、“准”字族、“真”字族词语。进一步教学,可以引导学习者学习、掌握类似的词族。例如:

“晒“字族:晒工资、晒照片、晒房本、晒收入、晒幸福等。

“拼“字族:拼族、拼车、拼房、拼饭、拼孩等。

“零“字族:零距离、零增长、零利率、零利润、零首付等。

总之,利用日源外来词以及部分汉语词汇词族化特点进行词族归类法教学,可以更高效地开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怎么教,首先要研究教谁、教什么。随着汉语学习者的增加,开展国别化教学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开展国别化教学乃至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与需求与日俱增。研究不同国家学习者的母语背景、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科学利用学习者的认知背景进行知识的正迁移,对于深化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增强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日源外来词的特点以及针对日本学习者教学日源外来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期望能引起更多的关注与研究,改进我们的教学。

[1]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顾江萍.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亢世勇,刘海润.新词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4]刘正土炎等.汉语外来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5]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王珏.外来词驯化面面观[J].南通师专学报,1996(3).

[8]徐中舒.汉语大词典[Z].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钟吉娅.汉语外源词——基于语料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猜你喜欢

外来词音节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拼拼 读读 写写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