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规模化的五大着力点

2013-09-04刘奇

西部大开发 2013年4期
关键词:规模化现代农业农户

□ 文/刘奇

农业规模化的五大着力点

□ 文/刘奇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奇提出,现代农业规模化,土地只能适度规模,需要在以下五方面狠下工夫——

山东邹平县:黄瓜专业村合作化生产农民增收忙

产业布局的规模化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规模化,便于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便于生产经营管理,有利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国各地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着力推进城乡产业规划一体化,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科学合理配置空间布局,谋划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但一些地方产业布局缺乏科学谋划,发展的产业过多,重点不突出,散乱零碎,规模太小,形不成拳头。在园区的经营上,不少地方还采用“大园区、大业主”贪大求洋的惯性思维,这是一个误区,中国现代农业必须走“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路子,才是符合国情的好途径。

目前,许多城市大公司大企业到农村盲目圈地建“大园区”、“大基地”,自己当大业主,极易导致四个后果:一是容易产生“挤出效应”,使绝大多数靠家庭经营的农民无力竞争,增收更难。二是在“带动”农民的同时,也“代替”了农民,农民成为雇工,使农民无法参与农业的经营管理,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受阻。三是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效益较低,企业规模经营又要大量雇佣农业工人,进一步降低收益,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四是一旦公司不干了,或出现风险,被流转了土地的农民收益没了,在公司打工的机会也没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公社+社员”是政府在种地,“公司+农户”是企业在种地,政府种不好地,企业同样种不好地,种地的必须是农民自己。

因此,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应按照宜种植则种植、宜养殖则养殖、宜林则林、宜加工则加工、宜旅游则旅游等原则,谋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竞争力强的大园区,形成差异化布局,区域性优势的格局。在大园区中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化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支持帮助农户与农户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一条“大园区、小业主”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产业链条的规模化

目前,我国各地农业产业链条过短,农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加工的研发技术等十分滞后,产品销售还主要以“原”字号为主,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严重不足,营销能力尤其落后,巨大的增值空间还没有打开。千方百计拉长产业链,努力构建从生产起点到消费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条,应是我国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就工业生产而言,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通常包括生产制造、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订单规划、商品运输、产品零售等诸多环节。其中生产制造环节附加值最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主要从事的是产业链最低端的制造业,生产8亿条裤子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农业的完整产业链条也同样包含这些环节。要获得更高的农业效益,除了生产种植,更要获取设计、包装、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研发等后续产业链条中的高附加值。

上海崇明岛前卫村,只有五千亩地,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综合打造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新能源及乡村旅游等产业,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6万元之巨。未来,各地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重点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同时,精心打造农产品从包装设计、储藏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到终端零售等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努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

组织的规模化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的交易成本,提升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同时还能够增强农民抵御来自自然的、社会的、政策的、市场的等种种风险的能力。

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经验也表明,将农业生产者组织起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美国农业合作社对内为其社员提供物资与资金、组织经营管理等,对外帮助输出劳务和销售农副产品等,有效地避免了市场风险、保护了农民利益。日本农协在政府财力物力支持下,通过其遍及全国的机构和广泛的业务活动,同农户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在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上使小农户同大市场成功对接,在有效阻止商业资本对农民的盘剥、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连封建皇帝都十分重视让农民组织起来,1898年,清朝光绪皇帝曾颁布上谕要求全国各州、府、县力推农会。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特别是合作社实现了快速发展,2012年全国农民合作社已超过60万家。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民合作社数量少、体量小、质量差的现实还没有根本改变,存在农民无组织化、弱组织化和被组织化三大问题。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但应防止出现当年“公社+社员”的翻版,剥夺农民家庭经营权。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以农户家庭为经营单位,因为农业劳动对象是活的生命体,需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每时每刻不间断的精心呵护,一个环节、一个时段关注不到,就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带来灭顶之灾。只有家庭成员是农业生产的最佳组合,可以不计报酬,不计成本,不计时间、不需监督,家庭这个利益共同体具有其他任何共同体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

眼下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问题上需要把握的是,应实现从“组织农民”向“农民组织”的跨越。“组织农民”,农民是被动的参与者;“农民组织”,农民则成了主动的组织者,虽然是一个词序的颠倒,但内涵却发生了质的变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方式和路径决定着组织起来后的价值、作用和成效,只有让农民自己起来组织自己,为自己服务,这样的组织化才能使资金、信息、技术、物资等各类资源比较便捷地在市场、企业和农户之间交流、融通,各种风险才能得到防范,农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资本的力量来自钱的集合,钱多势众;组织的力量来自人的集合,人多自然也势众。当前,一些地方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六统一分”把分散的种养殖农户组织起来,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值得借鉴和大力推行。“六统一分”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投入品配送、统一疫病防控、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营销、分户适度规模种植养殖。这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政府要创造环境,切实搞好服务。

总之,中国农民走“公社+社员”的路子教训已经惨痛,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弊端正在显现,只有走“农户+农户”的路子才是正途。

服务的规模化

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多元新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当前在城市化高潮的背景下,由于轻农、弃农、厌农思想蔓延,许多社会组织不愿为农服务,认为为农服务收益不高,前途不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青壮年农民几乎都进入城市经商务工,农村务农只剩下“389961”部队,越来越多的农活急需社会提供服务。

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内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有效结合的成功范例就是农机跨区作业。国家不断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全国各级农机部门收集发布天气、供求、交通等信息,协调保障柴油供应、落实免费通行政策,每年“三夏”,全国大约50万台农民自购的联合收割机便自发地南下北上跨区作业,就解决了全国80%以上的机械化收割问题,2012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4800亿元,实现了农民、机手和政府的多赢。

国际经验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服务业人口比重都较高。美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只有2%,而为农业服务的服务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高达17%-20%,一个农民身边平均围绕着八九个人为他服务。为农服务的企业完全可以做大做强,从美国种业发展就可见一斑,全美涉及种子业务的企业有700多家,其中种子公司500多家,既有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陶氏等跨国公司,也有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小公司或家庭企业,还有种子包衣、加工机械等关联产业企业200多家。2010年,孟山都销售收入105亿美元,其中种子及生物技术专利业务76亿美元,除草剂业务29亿美元;杜邦先锋销售收入315亿美元,其中种子业务53亿美元;先正达销售收入116亿美元,其中种子业务销售收入28亿美元。

可见,我国为农业服务的服务业蕴藏着多么巨大的潜力。我们必须下大工夫挖掘这一潜力,开拓这一市场,千方百计引导大企业大公司下乡发展各类为农服务的服务业。未来我国应加快构建以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和自助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适合工厂化生产的种养业规模化

工厂化农业也称设施农业,它是利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农业,在可控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集成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与管理体系。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代替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和设施装备农业,使农业生产摆脱自然环境与条件的束缚,利用现代工业化的管理和生产手段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使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

目前,我国工厂化农业规模较小、科研和技术应用水平还较低、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世界上有一些工厂化农业比较发达的典型范例,比如荷兰温室园艺已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利用有限的资源带来无限的财富令世人瞩目,值得我国学习。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每年以花卉为主的农产品净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亿美元左右,约占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份额的10%,居世界第3位。以色列的设施农业在世界上最负盛名,北欧一些国家的温室蔬菜也是后起之秀。我国山东的寿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选准设施蔬菜作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长抓不懈,目前年产蔬菜400万吨,拥有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至日、韩以及中国香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

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看,我国完全能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摆脱环境控制的工厂化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设施高效农业,加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力度,着力扶持一批工厂化蔬菜、瓜果、花卉、畜产品、水产品等设施技术和产业建设的发展,应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但对于畜产品、水产品等养殖业应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发展适度规模的工厂化经营,不可超越当地环境的净化能力盲目扩容。

编辑点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农业在规模化问题上,不能只在土地上动脑筋。

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带来规模效益的同时,仍无法避免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甚至有可能把风险也一并“规模化”了。如何避免由于不适当决策导致的“规模风险”?如何确保单户农民在合作中的收益?这不仅需要琢磨因地制宜的方式,也需要因时而动完善制度。 (周励)

猜你喜欢

规模化现代农业农户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病防控策略探析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